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光学仪器厂 上海光学仪器厂历史

导语:以下是上海光学仪器厂历史上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1.裂隙灯显微镜的历史裂隙灯中央机房1911年,瑞典眼科医生古尔斯特兰德发明了著名的眼科检查仪器“裂隙灯”。1920年,vogt改进了功能,成为今天裂隙灯的蓝本。1950年,我国开始研制裂隙灯,1967年,上海医用光学仪

以下是上海光学仪器厂历史上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裂隙灯显微镜的历史

裂隙灯中央机房

1911年,瑞典眼科医生古尔斯特兰德发明了著名的眼科检查仪器“裂隙灯”。1920年,vogt改进了功能,成为今天裂隙灯的蓝本。

1950年,我国开始研制裂隙灯,1967年,上海医用光学仪器厂率先试制成功。同年,苏州医疗器械厂成功设计制造了裂隙灯,成为未来20年中国裂隙灯的主要制造商。在此期间,该厂还推出了135胶片的摄影裂隙灯。由于眼科乃至医院无法掌握胶片加工技术,胶片制作时间严重滞后,制约了胶片摄影用裂隙灯的发展。仅用于眼科医学研究和论文编写。在临床实践中,人们一直采用眼睛观察和手写报告的检查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裂隙灯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摄影裂隙灯的格局不断翻新。其中,数码相机的应用备受推崇。图片报告和文字诊断可以打印在同一份报告上,检查报告可以立即找到。至此,摄影裂隙灯已进入实际临床应用。中国的裂隙灯已经走出国门,很多厂家都有很大的出口量,年出口销量再创新高。

2.如何画出“显微镜的发现史”这几个字

我国制造光学显微镜的历史已近70年,现在国内显微镜每年的产量约为15亿元,其中约一半出口,在世界显微镜市场中低端占有一席之地。显微镜制造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主要核心部件是物镜的设计和加工。有十几道工序,其中一道控制不好,会对最终产品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然而,在中国,每道工序的技术人员都很少。所以显微镜行业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能把显微镜做好的只是少数。

中国最早生产显微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鉴于当时简单的望远镜、显微镜全部进口的困难,在、钱、林有宝等人的带领下,在云南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光学车间。这家外国工厂负责加工金属零件,制造了包括油浸物镜在内的数百台高倍显微镜,分发给抗战后期的教学、医疗和工程建设单位。这是中国显微镜的第一批生产。解放后,国内重庆光学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家都是国有的,每个厂家之间也没有太多的保密。很快,中国大部分省份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光学工厂,其中实力最强的是上海光学厂、南京江南光学厂和重庆光学仪器厂。此外,广州光学厂和桂林光学厂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改革发展后,由于显微镜行业制造工艺复杂,乡镇企业很难进入,所以大部分显微镜厂家继续发展,有的还活得好好的。然而,由于外资的进入,国内显微镜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

目前,麦考迪是中国显微镜的第一品牌。它是香港资本在上世纪90年代投资建造的。目前已在国内建立多个加工基地,注册商标,并在国外多个国家设立公司或办事处。MOTIC在国外已经开始获得一定的知名度,成为中国显微镜的代表。迈克奥迪想成为全球第五大品牌显微镜,他们一直在努力,但要实现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显微镜,尤其是物镜的设计和加工非常具有挑战性,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持续投资。目前,MOTIC在数字显微镜和微数字交互方面实力强劲,最近又推出了一款电子显微镜。由于系统和资金投入有保障,MOTIC在研发上的投入比国内其他厂商都要多。金相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一些型号也不错,领先于国内其他厂家。此外,MOTIC在中国设立了数十家分支机构和办事处。直销和强大的营销能力也是MOTIC的一大优势。近年来,显微镜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亿。

永新光学几乎是国内显微镜第二品牌,包括宁波永新、江南永新。永新光学也是香港投资的。90年代收购宁波光学厂,成立宁波永新,生产各种光学显微镜,出口更多。2000年后,永新光学收购了国内知名的江南光电,更名为江南永新。江南永信继承了江南光电的团队。江南光电是一家拥有60多年显微镜生产制造经验的大型专业显微镜及光电仪器制造商。上世纪80年代,先后为徕卡、尼康等国外知名显微镜厂商制造物镜和低端显微镜,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工艺经验。其生产的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整体来看,给人的印象是像以前的国企,研发投入少,有的还在吃老本。

3.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历史

1923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德布罗意发现,除了粒子特性之外,微粒还具有挥发性。他指出,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所有电磁波和微观运动物质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如图4-1所示,空之间电磁波的传播是电场和磁场交替转换向前传输的过程。电子高速运动时,其波长比光波短得多,因此人们怀疑能否用电子束代替光波实现成像。

1926年,德国物理学家H·布施提出了磁场中电子运动的理论。他指出轴对称磁场充当电子束的透镜。理论上,假设磁场可以用作电子透镜来会聚或发散电子束。

凭借上述两种理论,1932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高压实验室的M.Knoll和E.Ruska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实验室电子显微镜,即后来的透射电子显微镜

的雏形。加速电压70kV,放大倍数只有12倍。虽然这个放大率微不足道,但它有力地证明了使用电子束和电磁透镜可以形成类似光学图像的电子图像。这为今后电子显微镜制造的研究和改进奠定了基础。

1933年,E.Ruska用电子显微镜获得了金箔和纤维的10000倍放大图像。在这一点上,电子显微镜的放大率已经超过了光镜,但它对显微镜有决定性的分辨率。这时,它刚刚达到光镜的水平。1937年,柏林工业大学的Klaus和Mill继承了Ruska的工作,拍摄了第一张细菌和胶体的照片,获得了25nm的分辨率,从而使电子显微镜完成了这一超越光学显微镜性能的伟大成就。

1939年,罗斯卡在德国西门子制造了第一台分辨率超过10纳米的商用电子显微镜。E Ruska因在电子光学和设计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了Knoll和Ruska,其他实验室和公司也在开发电子显微镜。如荷兰飞利浦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日本日立公司等。1944年,菲利普公司设计了150千伏透射电子显微镜,并首次引进了中间镜。1947年,法国设计了一台400千伏高压电子显微镜。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制造了1500千伏超高压电子显微镜。1970年,法国和日本分别制造了3000千伏超高压电子显微镜。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代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点阵分辨率最高已达到0.1毫米,放大倍数达到150万倍。借助电子显微镜,人们不仅可以看到细胞的内部结构,还可以观察生物大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后来扫描电子显微镜作为商品出现,早在1935年,Kn-

Oll在设计透射电子显微镜时提出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设计思想。1940年,扫描电子显微镜在英国剑桥大学首次成功制造。但由于分辨率差,拍摄时间长,没有立即进入实用阶段。1965年,剑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20世纪80年代以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制造技术和成像性能迅速提高。目前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采用冷场发射电子枪,分辨率为0.6nm,放大倍数为80万倍。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发展透射电子显微镜。1959年,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在上海心悦仪器厂诞生,随后中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开始批量生产。目前国产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已经达到0.2nm,放大倍数达到80万倍。扫描电子显微镜也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电子显微镜的主要制造商有: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厂、上海心悦仪器厂、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等。

4.显微镜的发展史,谁知道它是如何发展的

16世纪显微镜中单一显微镜的出现:3000多年前,欧洲的腓尼基人第一次沿着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制造人造玻璃。公元4世纪,罗马人开始在门窗上使用玻璃。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先进。玻璃是制造显微镜的基本材料。早在公元前,我国人民就发展了透镜制造技术。当时的材料是水晶。13世纪,著名的马可波罗将中国眼镜传入欧洲。欧洲人学会了研磨玻璃的技术。当时玻璃制造业已经很发达了。欧洲人用廉价的玻璃研磨玻璃,成为相对廉价的商品。眼镜制造业蓬勃发展。那时候,戴眼镜的人大多很有钱。他们大多数都很老了。因此,他们需要老花镜,也就是凸透镜。人们很快发现凸透镜可以产生物体的放大图像。因此,一些人开始使用凸透镜来观察小物体,凸透镜开始在科学研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凸透镜因为具有放大功能,所以被称为放大镜。多透镜复合显微镜发明后,又称为单透镜显微镜。意思是只有一个镜头的显微镜。第一种复合显微镜:单个显微镜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的焦距与镜头直径成正比,与放大率成反比。也就是说,焦距越短,放大倍数越大,镜头直径越小。如果放大100倍,镜头焦距为0.25 mm,镜头直径约为0.33 mm!这个比大头针头小的镜头当时无法制造。为此,当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多只有25倍。众所周知,一些较大的纤毛虫在放大25倍后,长度只有0.1毫米,大小只有2.5毫米。然而,里面的精细结构根本看不清楚。因此,为了观察更精细的物体,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好的放大工具。1595年,荷兰著名的研磨机詹森发明了第一台简单的复合显微镜。这台显微镜由三个镜头筒连接而成。中间的镜筒比较厚,是一个可以拿的地方。另外两个镜筒插入其两端,可以自由伸缩,从而达到对焦的目的。两个镜片为凸透镜,分别固定在镜筒的两端。物镜是只有一个凸面的单凸透镜。目镜是一个双凸透镜,有两个凸面。当两个活动镜筒完全伸出时,放大倍数为10倍。*关于复合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让桑在父亲汉斯的帮助下完成了它;另一个论点更有趣:杰森有两个淘气的儿子。一天,他们溜进爸爸的车间,摸了摸他们。哥哥随手拿起两个镜片,放在铜管的两端,透过这根铜管看,发现书中的字大得可怕。詹森知道后非常高兴。他被要求帮助他制造世界上第一台双面显微镜。双面显微镜在性能上明显优于单面显微镜。首先,它的放大倍数可以做得很高,可以放入几个。

复合显微镜的发明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人类开始了解微观世界。但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16世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并不高,所以16世纪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并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地方。17世纪单一显微镜的发展与其说是一种科学仪器。确切地说,它是一件艺术品,似乎当时的显微摄影师并不是为了追求高性能,而是为了视觉享受。例如,下面的显微镜是17世纪后期制造的。显然,它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为了方便学习而放大物体,更重要的是它明亮美丽的黄铜色。精美的装饰也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美感。结构:这台显微镜的镜头设置在一个圆盘状金属眼罩的中间。两个金属把手一长一短,长的是握的地方。手柄的末端还设置有几个突起,供使用者握持。在两个手柄之间,有一个带有六个圆孔的可旋转圆盘,这就是它的舞台。使用方法:使用前,将样品切成薄片,放在载物台的圆孔上。然后拿起显微镜,将圆孔对准光源。同时将金属眼罩戴在眼窝上,遮挡周围光线。用拇指按压较短的手柄,调节镜头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成像最清晰。如果切片多,可以依次放在每个圆孔上。观察时,可以通过转动载物台观察每个切片。根据显微镜镜头的大小,它的放大倍数应该比较大。17世纪中期,出现了一种滑杆显微镜。它们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一个顶部有凸透镜的灯塔形镜体。一根长长的水平滑动横杆穿过镜体的中间。一根尖头垂直于横杆的长“针”固定在横杆的前端——这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使用时,应先将针尖刺入标本,使标本固定在针尖上。调整好标本与镜头的距离,使成像最清晰后,就可以观察了。从这台显微镜的镜头尺寸可以看出,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并不大。缺点:标本放在针形台上不稳定,观察时实际操作非常麻烦。因此,后来的显微镜没有使用这种针状载物台。单一显微镜的巅峰——列文·胡克显微镜真正观察活细胞的是胡克的同时代荷兰科学家列文·胡克,他在1677年用自制的放大镜观察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青蛙肠道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动物的精子。后来,他在鲑鱼血中看到了红细胞的细胞核。1683年,他在牙垢中看到了细菌。他向皇家学会报告了观察到的现象,皇家学会肯定了他。莱文·胡克出生于布匹。

5.中国联合工程公司的辉煌历史

中国联合工程总公司的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的第二机械工业设计研究院。第二研究所成立后,投入新中国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为建立强大完整的共和国工业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它创造了许多共和国中最好的和第一的。

发电设备制造业是二院的传统集约型产业,50年来在多个领域创造了最好、第一。1955年,由二院设计的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成功试制出国内第一台6000 kW汽轮发电机组,并安装在淮南电厂,成为我国发电设备制造迈出第一步的历史见证。

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二院设计的一大批骨干企业迅速具备了生产大型发电设备的能力,形成了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20世纪80年代,第一台国产300兆瓦汽轮发电机组和第一台国产600兆瓦汽轮发电机组先后在东方汽轮机厂和哈尔滨汽轮机厂组装。

20世纪90年代,二院承担的大型电站设备制造技术改造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特别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成为国内之最。进入新世纪,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持续承担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的升级改造任务,使其具备生产超超临界发电设备、核电设备和大型燃气轮机设备的能力。中国无愧于世界发电设备制造大国之列,制造能力居世界第一。

包括为上海电港基地设计的全球最大的380吨电站设备超速动平衡实验室;为哈电秦皇岛海口基地设计的国内首个9FA大型燃气轮机总装试验基地;为东方电气广州海口基地设计的国内首个百万千瓦核岛重型装备制造基地,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除了集中发电设备制造行业,二院还创造了其他行业的多项第一:1955年二院开始长春客车厂初步设计,1958年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

该厂是国内第一家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建客车厂,投产后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工厂的评价是“工艺正确,布局合理”。1956年,二院为当时亚洲产能最大的上海煤气公司设计了5.4万立方米螺旋焊接钢结构湿式煤气柜。技术水平、单位体积用钢量等技术经济指标在当时世界领先,半个多世纪后仍在使用。

1957年,第二医院设计了杭州制氧厂。这是中国第一家也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空装备制造骨干企业。

1958年初,二院开始承担国家仪器仪表行业的设计任务,着手设计了一批仪器仪表企业,其中上海光学仪器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新建仪器仪表厂,被誉为“东方蔡司”,在工艺、土建、公用等多工种的设计上有所创新。1960年投产后,成为中国光学仪器制造业最大的制造和技术研究中心。

1958年,二院开始沈阳铸造厂设计,1959年完成施工图设计。这家工厂是中国第一家专业铸造中心工厂。

1963年建成投产后,对促进沈阳铸造行业专业化生产,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58年,由二院为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五厂设计的3150 m3/h氧气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氧气站,投产后运行良好。

1959年,二院设计了上海重型机械厂万吨液压机车间,国内第一台1.2万吨液压机设计、制造、安装完成。为了解决上海软土地基上建造重型厂房的难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45米钢筋混凝土长桩在上海建设工程中首次使用,解决了地基加固问题。

1964年,为解决上海重型机械厂万吨液压机大型钢锭的精炼问题,二院提出了“电渣重熔百吨钢锭”的研究课题,并进行了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一研究成果在国内尚属首次,当时这种规模的钢锭电渣重熔也是世界领先。

1976年,二院开始设计上海汽轮机厂200t高速动平衡实验室,并进行200t高速动平衡机的设计和试制,解决了高速时挠性转子的动平衡问题,提高了大型汽轮机的质量,避免了电厂运行时的强制停机现象。研究工作历时9年,填补了国内空空白,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国际垄断。

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配套工程,二院为上海锅炉厂设计开发了30m*7.5m*8.5m大型全纤维台车热处理炉。该项目多项技术为国内首创,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4年,二院开始承担胜利油田孤北热电厂的设计工作,这是我国第一个完成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设计任务。1997年,二院先后承接了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气发电厂和镇海炼化第二热电厂。前者是mainland China第一座垃圾填埋气发电站,后者是国内第一座以高硫石油焦为燃料的环保型火力发电站。

每一个“第一”都只代表过去的辉煌,中国期待在未来的岁月里创造更多的“第一”和“最好”。

6.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显微镜制造商

麦克奥迪、永新光学、上海亿元光学、江西凤凰光学、桂林光学厂等。

马科迪:上世纪90年代,港资收购了原厦门光学仪器厂,并投资建设。目前已在国内建立多个加工基地,在国外多个国家注册商标,成为全球第五大品牌显微镜。目前,MOTIC在数字显微镜和微数字交互方面实力强劲,最近又推出了一款电子显微镜。由于系统和资金投入有保障,MOTIC在研发上的投入比国内其他厂商更多,金相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一些型号也不错。此外,其销售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而麦考迪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显微镜品牌。

永新光学:包括宁波永新、江南永新。永新光学也是香港投资的。90年代收购宁波光学厂,成立宁波永新,生产各种光学显微镜,出口更多。2000年后,永新光学收购了国内知名的江南光电,更名为江南永新。江南永信继承了江南光电的团队。江南光电是一家拥有60多年显微镜生产制造经验的大型专业显微镜及光电仪器制造商。上世纪80年代,先后为徕卡、尼康等国外知名显微镜厂商制造物镜和低端显微镜,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工艺经验。但是总体印象还是和以前的国企一样,研发投入少,有些已经老了。

上海亿元光学:上海亿元光学成立于1978年,是国内实力最强的老牌光学工厂之一,生产包括生物学、体视、金相、倒置和荧光等系列显微镜,其中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体视显微镜的部分型号也不错。亿元光学自发展以来,由于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在国内多个地方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销售网络日趋庞大,在光学领域呈现出新的趋势,大有可为。

江西凤凰光学:军工转型老厂,光学加工实力雄厚。凤凰相机是中国的知名品牌。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国内相机行业几乎全军覆没,凤凰光学几乎是仅存的一两款产品。可惜目前数码单反已经普及,凤凰光学也很久没有看到这个动作了,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凤凰显微镜应该只是凤凰光学的一小部分。近年来,引进了几种生物显微镜,其中一两种有一些亮点,其他的整体质量一般。

桂林光学厂:现更名为桂林大卫光学仪器有限公司,他们几乎是专业生产立体显微镜的。所以贵光的立体显微镜是国内最好的,成像清晰,某些方面接近国外知名厂商的低端产品。近年来,桂光推出了平行光路的高端体视显微镜,变焦比为1:9,还产生了同轴照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厦门房价走势最新消息 厦门房价历史走势下一篇:苏6背景 美苏建交的历史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