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周公姬旦 周公姬旦是个怎样的人 周公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导语:周公·姬旦是一个怎样的人?周公一生有哪些成就?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之四子,周武王姬发之弟。他曾两次协助周武王征服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封地在周朝,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盛远和儒学的开创者和奠基

周公·姬旦是一个怎样的人?周公一生有哪些成就?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之四子,周武王姬发之弟。他曾两次协助周武王征服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封地在周朝,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盛远和儒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周公一生的功绩概括如下:“一年救乱,二年控阴,三年修练选,四年建,五年成周,六年搞礼乐,七年成王。”>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根本法规,并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长子继承制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复政称王,正式确立了周朝的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将家庭与国家、政治与伦理结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周人800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周公是中国唯一一个关系密切的人。>周公的主要功绩>周公的功绩从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来看,主要是为了军事。在周朝不稳定的形势下,周公第二次获胜,统一了东方,建立了以周朝为中心的军事中心;政治上,建立了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在文化上,礼乐制度是李周的顶峰。>周公姬旦

在军事上——二次克殷 >灭殷后的第三年,公元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动起武庚禄父一起叛周。起来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叛乱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周文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周公处境十分困难。周公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说服太公望和召公奭。周公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第二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稳定周朝的统治。 >周公以商朝灭亡和“三监”等武装反叛活动为鉴,特别重视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的政治道德教育、治术教育和勤政教育,要求“敬德保民”“明德配天”“明德慎刑”“有孝有德”“力农无逸”等,主张充分发挥“颂”“诰”对奴隶主及平民的教育作用,并提出以治绩考察、选任官吏的原则。

>周公姬旦

二次克殷之后,周公认为有必要扩建直属国家的武装力量,于是对三监的军队进行收编,又另建了一支八师,主要由周人组成,驻守在以新筑的成周为中心的的河洛地区的政治中心,戍守周天子,所以称为“成周八师”。成周八师,西周周公东征后,开始驻守成周的军队。大约二万人。主要任务是镇抚南夷。 >周公将殷移民迁到成周城,又收编西周时期驻守商故地的军队,建立殷八师,大约二万人。主要任务是镇抚东方及监视殷遗民。 >同时,编制西六师,保卫以镐京为中心的周人兴起之地的西土,因位于西部,所以称“西六师”,主要由周人组成。 >成周八师、殷八师、西六师由周天子亲自委派的大贵族或大官僚担任指挥官。由此可见,周天子掌握的军队有十数万人之多,这就有效地保证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在政治上 >在政权与各种制度的建设方面,周公继承损益前代制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例如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井田制度等,井然有序,使政治上有君臣上下之分,有等极之别:在宗法上有大宗、小宗之别;在经济上上分公田、私田,使民不失耕。 >周在周公之前也没确立嫡长制,继太王的不是泰伯和仲雍,而是季历。武王有兄名伯邑考,文王却以武王姬发为太子。自周公以后,历“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除去孝王外直到幽王都是传子的,这不是偶然的,这种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应归功于周公。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以后,只有嫡长子有继承权,这样就经法律上免除了支庶兄弟争夺王位,起到稳定和巩固统治阶级秩序的作用。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周公把宗法制和政治制度结合起来,创立了一套完备的服务于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周天子是天下大宗,而姬姓诸侯对周天子说来是小宗。而这些诸侯在自己封国内是大宗,同姓卿大夫又是小宗,这样组成一个宝塔形结构,它的顶端是周天子。周代大封同姓诸侯,目的之一是要组成这个以血缘纽带结合起来的政权结构,它比殷代的联盟形式前进了一大步。周代同姓不婚,周天子对异姓诸侯则视为甥舅关系。血缘婚姻关系组成了周人的统治系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宣王 周宣王简介下一篇:周昭王 周昭王姬瑕的妻子是谁 周昭王妻子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