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羊祜被追封到武成王庙,西晋还有谁被封了?

导语:本文介绍了唐朝追64位古代名人中,来自西晋的3位名将:杨虎、杜预、王蒙。他们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晋灭吴的战斗,成功上榜成为古代名将。

上元元年,祭拜太公王为成,与文轩王庙相同。太公庙更名为庙,简称武庙。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太公王,以张亮为副祭,包括张亮在内的历代名人十人围坐如坐。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64位古代名人,并为他们建庙。唐朝追的64个古代名将中,有3个来自西晋

就西晋而言,共有侯杨虎、福郡将军襄阳孟、镇南将军当阳侯杜等在此之列,位列唐追名兵六十四人之列。值得注意的是,杨虎之战、王蒙之战、杜预之战,都与晋代灭吴战争有直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肃清东吴、结束三国时代的功劳,杨虎、王蒙、杜才成为后人所肯定的名将。

杨虎

杨虎,字叔。南城县,泰山县。魏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曹魏后期,杨虎生于泰山杨家。他学识渊博,诚实正直,娶了夏侯霸的女儿。高平陵之变前,杨虎曾拒征曹爽将军。司马懿发动高平陵革命后,杨虎的母亲和大哥杨法相继去世。杨虎吊唁,守礼十余年,其间以淳朴自居,宛如儒者。郑源二年,司马师病逝,司马昭主政。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昭开始重用杨虎这个人才。

在西晋取代曹魏前夕,司马燕调任杨虎为组长,杨虎在内廷值班,领导御林军。西晋建立后,有吞吴之心,但命杨虎于襄阳坐守荆州。在随后的十年里,杨虎开垦土地,提倡学习,深得民心。一方面,杨虎广为伐吴做准备,另一方面,名将死后,杨虎又扮演伐吴的角色,但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咸宁四年,杨虎带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逝,生前推荐杜宇为其辈。他死后,被授予一个老师,一个老师,谥号“功成身退”。所以在笔者看来,杨虎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晋朝灭吴战争,但杨虎之前的准备无疑为灭东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西晋成功消灭东吴,结束三国时期,杨虎功不可没。

都宇

杜聿,生于京兆县凌渡县,魏晋名臣,是蜀国常侍曹魏之子。三国时期,杜预初任曹魏,授商,为旋大夫,封奉乐。公元265年,西晋取代曹魏后,杜预担任河南尹、安西军师、刺史、杜之书。迁镇南将军,为晋吴之将,当阳侯,校尉。杜宇胸怀宽广,能顾全大局。益州刺史王蒙,七十多岁的老将。他多年来一直在益州建造军舰,训练水军,为战争做准备。对此,杜宇并没有利用职务之便给对方制造任何困难。

杜宇还告诉王蒙,水军可以根据战争的发展自行指挥,并建议他尽量减少拖延,直接建功,建功立业。太康五年,西晋名将杜预逝世,享年六十三岁。追授郑南将军、开复一童,谥号成功。西晋著名学者杜预见多识广,成就斐然。著有《春秋左传集解》、《春秋例释》,其中《释集》对后世《左传》研究影响较大,至今仍有重要学术价值。于是,文武双全的杜宇,成为明朝之前唯一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

最后,王蒙,《宋书》写成王跃,人物由文人统治,小字为儿童。胡县,弘农县。西晋名将。西晋太史八年,王蒙任广汉太守,发兵剿灭益州叛军,升为益州刺史。后来,由于他的良好治理,他被招募到朝鲜担任右卫将军和大司农。与此同时,西晋大将杨虎又建议晋武帝留在益州王蒙镇做助手,灭吴大业。由于杨虎的建议,王蒙继续留在益州,借助长江上游的地形,治水军从屯田和各县抽调了一万多名士兵,建造了一艘船,准备攻打吴。七年后,名将王蒙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军,为晋代灭吴之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咸宁五年,王蒙上书请求速攻吴,促使武帝于十一月出兵大举进攻吴。第二年的第一个月,他从成都出发,带领水军顺流而下。

晋代灭吴战争中,王蒙在杜预等人的支持和配合下,成功攻占了西陵、宜岛、乐乡、武昌等地。三月,吴国和另外两个金的军队一起,被迫建立了一个商业。王浑击破武国忠军主力后,王蒙率先进入建业西石城,接受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投降,从而成功结束了魏蜀吴的三方对抗时代。公元280年,王蒙灭吴有功,拜为辅国大将军、步兵校尉,封襄阳侯。此后,王蒙在西晋担任过职,如傅俊将军、开复一统三司、三旗常侍、侯军将军等。太康六年十二月,王蒙去世,享年八十岁。一般来说,杨虎、杜预、王蒙都出生于曹魏后期,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晋灭吴的战斗。吴栋被消灭后,杨虎、杜预、王蒙在西晋成名,这使他们在唐朝追64位古代名人时成功上榜。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4732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齐国推行了“邹忌变法”,邹忌的改革和其他国家有啥区别?下一篇:《希望的大地》马尘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