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陈伯达 揭秘:“四人帮”中陈伯达的命运最令人叹息

导语:然而,在被判刑的人中,最令人唏嘘的是陈伯达,他不是张春桥,也不是姚。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屠杀共产党后,他加入了共产党。他为此感到自豪。他经常告诉我们这些,虽然很简单。对“四人帮”的审判陈伯达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有才华的人

然而,在被判刑的人中,最令人唏嘘的是陈伯达,他不是张春桥,也不是姚。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屠杀共产党后,他加入了共产党。他为此感到自豪。他经常告诉我们这些,虽然很简单。

对“四人帮”的审判

陈伯达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有才华的人。他给我的印象是天赋比学习好,学习比美德好,美德被摧毁。

不知道为什么威望一落千丈

陈伯达带着文章上天,做了几天共产党第四人。可是他是怎么从九霄云外掉到地上,摔得粉碎的呢?

陈伯达不是政治家。他不想当政治家。当一个政治家,他必须四处走动和说话。他不擅长这些事情。他很难在五分钟内发表正式演讲。在延安,我觉得他只想当一个政论家。他只想要他的一篇文章出来,得到全党全国的关注,他很满意。他一生的文章,没有离开最高领导,都是奉命写的。他写了这部时尚作品,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他去人民日报,可以当场写《扫尽鬼魅》。

“扫黑除恶”是“文革”第一个无法无天的紧急总动员令。口号是一颗炸毁整个国家的原子弹。谁不惊讶?历史证明,这篇文章一出来,陈伯达的历史角色其实就完了。这个扫地的对象其实也包括他。他的作用达到了顶峰,因为“扫荡各种鬼神”之后,就没有什么可以再扫荡的了。

所以,不是1971年庐山会议批评他之后,他就无所谓了,而是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他其实无所谓了。不仅如此,这篇文章发表后,他的活动成为他犯罪的材料,说他在为林彪服务,这破坏了毛主席的威望,给他的头上加了很多罪名。“文化大革命”时,江青在那里指挥,陈伯达根本做不到这些事。只有江青敢对右边的陈佐、老夫子说老夫子。事实上,他是讽刺和鄙视的,说他除了写几篇文章之外一无是处。

从此,陈伯达遭到失败和批判,成为林彪集团和反革命的领导人之一。

陈伯达受到延安年轻人的尊敬。但入城不久,就突然成了一些人讥讽的对象。1951年5月初,第一次全国宣传大会召开,随后是、于光远、、王、王惠德。我非常了解这些人。这些人还有一个特点,他们说话都比较随便。陈伯达在台上讲了二三十分钟,但我知道王是第一个进攻的。王的发言相当犀利。他说,哦,哦,看看这个家伙,他来了,他来了。其他几个人也跟着挖苦。当时我觉得他的威信一落千丈。对待他的不是少数人,而是宣传部那么多主任把他当笑话。

除了于光远,他在延安的时候,大家都很尊重他,但是到了1951年,他就挖苦人了。我不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现在于光远还在,没有其他人活着。

我和陈伯达的关系

我和陈伯达关系不大。我有一点直接的私人关系。1941年夏,整风运动开始前,他似乎没有什么固定的立场,即以重量级知识分子的身份生活在延安。据说他曾经是中央党校中国研究室主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是个幌子。他不太关心这些事情。他一辈子在哪个单位负责,就是个甩手掌柜。

1939年或1940年,延安组织了很多研究所,都是由上面发起的,比如首都研究所、哲学研究所、马列研究所,而且很多。我是马列学院派来参加两个研究会的,一个是以陈伯达为首的三民主义研究会,一个是以王明为首的马列主义研究会。我在三民主义研究会听陈伯达讲东西。我们知道什么?听他的。

延安时期,自1941年夏起,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我是下面的研究员,在经济组。陈伯达对我们的影响是“个人讲座”。晚上,晚饭后,我们拿着凳子去他的山洞听他的漫谈。

陈伯达住在一个山洞里,里面有一个小炕。他躺在炕上。我们20多岁,他40多岁。他是个老前辈,又胖又矮又随便。这个洞穴最多能容纳十多人。如果挤不进去,我们就听他在外面玩。他吹遍了天空和地下的一切。有时候,他会讲一些毛泽东和他谈过的事情。在延安,毛泽东山洞里的客人是谁?可能只有一个人可以在业务之外随便聊聊,那就是陈伯达。我不知道还有第二个。和朱德谈了生意,陈伯达没有谈生意,和陈伯达去听毛聊天了。毛也需要消遣,他也需要有人聊天。陈伯达是一个忙碌的读者和活泼的思想家,所以他有时被要求去。陈伯达告诉我们,毛主席说曾国藩的信是好东西,应该读。过去共产党骂曾国藩,读你的曾国藩书?陈伯达还说,曾国藩的信文笔很美,内容很实用,读起来没有坏处。一般的马列主义者,不仅仅是我们的年轻人,还有四十多岁入党十几二十年的人,普遍抹杀中国文化,更骂曾国藩。陈伯达曾说,毛主席提出要“自然革命”。他说毛主席的意见很好。不可能完全强迫革命。有些事情需要等待。自然很容易等它变成革命性的。

总的来说,陈伯达在延安的时候,政治地位不是很高,当时连中央委员都算不上,但是威望比延安所有知识分子都高,远远高于周扬。当时延安党内外大概有几百个知识分子。

陈伯达在延安整风中的特殊重要性

延安整风要从1941年毛主席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开始。1942年前后,陈伯达写了两篇非常重要的文章。这两篇文章对树立毛泽东的崇高威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这是在翻党的历史。现在别提了,不符合历史事实。其实这两篇文章我们在延安看过很多遍。一个是《读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一个是《十年内战中的革命与反革命》。

这两篇文章,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始终是正确的,他是唯一正确的领袖。这两篇文章对这一观点的确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陈伯达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作出了很大努力,支持毛,说毛是中国共产党唯一正确的最高领导人。这两篇文章在当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事实上,他们在我们年轻人对毛的坚定支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蒋介石在1943年出版了《中国的命运》。当然,这本书是别人替他写的,说将来要统一,要建国,要强国,一切都要国民党领导。中国的命运应该掌握在国民党和蒋介石手中,没有蒋介石什么也做不了。陈伯达奉命写了一篇文章,评论蒋介石的著作《评论中国的命运》。毛主席也换过很多次。这篇文章太好了,在延安发表了,占了两三版。陈伯达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向梁启超学习。他非常喜欢梁启超的文章。他说,梁启超说,写文章要时时带感情,这样的文章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他写文章时非常注意这个问题。他的《中国命运论》就是如此,充满了革命情怀。这篇文章不是单纯地反对蒋介石,支持共产党。这篇文章我只看了一遍,但我还记得一点。陈伯达谈到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屠杀共产党,说有很多革命者被蒋介石杀害。他用了三句话几十年,现在还记得。他说:蒋介石杀人流的血“太多了,太多了,太多了”。“太多了。”用了三次,一般两次,他用了三次,让人觉得极其痛苦。现在说出来还是会哭,这叫无尽的悲伤。共产党成立以来,陈伯达的文章触动了人们的力量,这大概是罕见的。好的方面是《评中国命运》;非常不好的一面,是《扫尽鬼魅》。笔尖也有感情,就是打打杀杀。

陈伯达的教训

陈伯达也喜欢写中国书法。他也是写中国书法的天才。他练习不多,但写得很好,豪放别致。他的几本小册子的封面都是他自己写的。那时,我们都很钦佩他。

陈伯达,一个男人,留下了很多教训。他很有才华,但他没有去学习。他为当时的某种政治需要服务。只要是这种需要,是他个人不断上升的需要,他就用文章和书籍来回应,改造史实来发挥他的论点,而不是把他的历史论点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所以,虽然陈伯达一生写了那么多东西,但在今天看来,能站得住脚的学术理由很少。

陈伯达的一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值得所有研究理论史学的人学习。陈伯达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聪明,却没有真正的才华。如果他想像党内其他学者一样,像范文澜一样,一生都在学习,他的成就可能会比范文澜的前辈高得多。陈伯达的一生,其实就像苏联的米丁、尤金、维辛斯基、李森科等所谓的学者一样。事情一旦结束,一切都是无用的,甚至是废话。没有真正的学术成就。时至今日,无论陈是否被判刑,陈书的参考价值依然存在,但并不大。以陈伯达为镜,有相当的得失。

然而,在被判刑的人中,最令人唏嘘的是陈伯达,他不是张春桥,也不是姚。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屠杀共产党后,他加入了共产党。他为此感到自豪。他经常告诉我们这些,虽然很简单。可惜的是,一个人如果不是真的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字和地方,而不是坚持事实,写很多书也没有用。那个时候,有人能看穿你,将来就会变成废品。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我观察这类人70多年了。现在觉得凡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不管你怎么说,有的到时候会被嘲笑,有的最终会破产。我觉得陈伯达留下的教训很深刻。对于一个有文化的人和作家来说,赶时髦是没有用的。最后要考虑自己是否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否无愧于中国人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情滥 民国名人风月史:嫖娼是私德还是“公事”下一篇:古代减肥秘方 古代的美白秘方 古人的减肥方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