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沈岳焕 沈从文在建国初期曾精神失常多次自杀

导语:文字/石飞祥1923年,一个外省的年轻人带着青春的梦想和对文学的热情来到北京。当他带着被褥从前门站下火车时,他立刻被这个突然开放的城市所吸引,于是他站在站台上说:“我是来征服你的。”这个年轻人叫沈从文,今年21岁。北京很贵

文字/石飞祥

1923年,一个外省的年轻人带着青春的梦想和对文学的热情来到北京。当他带着被褥从前门站下火车时,他立刻被这个突然开放的城市所吸引,于是他站在站台上说:“我是来征服你的。”

这个年轻人叫沈从文,今年21岁。

北京很贵,也很难住。今年冬天刚来北京的时候,沈从文蜷缩在湖南会馆一个没有炉子的小房子里。他买不起棉袄,尽管他很冷,弹尽粮绝。幸运的是,郁达夫冒着大雪来到他的住处。令郁达夫惊讶的是,这个年轻人一边流着鼻血,一边用冻僵的手在桌子上写字。郁达夫见此情景,摘下围巾裹住,然后领着他到街上吃饭,把口袋里剩下的几块钱全给了他...

沈从文一生三次进京。施蛰存回忆说:“受新文学运动和反帝反封建新思潮的启发,沈从文于1923年来到北平,孤身作战,没有熟人,也没有亲人。1924年,他在《现代评论》和《北京晨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胡适大约在这个时候认识了他。后来,我逐渐认识了徐志摩、郁达夫、杨振声、朱光潜、梁实秋、朱自清等人……”

然而,在四年结束之前,由于北方军阀张制造的白色恐怖,沈从文带着、丁玲、胡也频等一批青年学者南下上海。三年后,他回到北平,被胡适推荐到中国公立学校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沈从文随清华、北大学生南下昆明。1946年,沈从文带着家人环游上海,康复后回到北平。到目前为止,他在北京度过了余生。

子刚先生有一篇题为《沈从文在北平》的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沈从文在北京的生活。“如果你在北平的庙会或弄堂里遇到一个人,有网兜,身材矮小,看起来书卷气十足,眯着眼睛在书摊上找旧书或门牌,操着湖南、北平、云南的混合普通话,那就是沈从文。你可以告诉他,该去理发店理发了。”

1933年,沈从文发表《文学态度》一文,将南北作家分为“海派”和“京派”,褒“京派”,贬“海派”,自称京派,在南北文坛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正是这篇文章使沈从文成为当时文坛的焦点和核心。那时候,谁能想到沈从文会在后半生远离文坛,沉默四十年?

1948年解放军来到北平城,国民党军退守该城,两军对峙。大批文化名人被国民党通知限期南下。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沈从文也在其中。然而,饱受混乱之苦的沈从文决定留下来。

1949年,沈从文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沈从文当时14岁的大儿子沈龙柱就是这种精神危机的见证人。他说:“1949年1月,老北京大学民主广场贴了很多海报,海报上抄了很多文章,包括郭沫若的《拒绝反动文艺》,当时我还是个孩子,在北京四中读书,去父亲任教的北京大学看热闹。郭沫若对朱光潜、沈从文、萧干进行了尖锐而尖刻的描绘,他们分别被称为红、黄、蓝、白、黑作家。我看到父亲是粉色的,粉色对我来说还行。回家后告诉你父亲。我们认为无关紧要的事情对我们的父亲是一个很大的刺激。一月之后,他的神经变得异常。他感到沮丧,觉得有人要迫害他。”

1949年3月的一天,沈龙柱看见父亲把手放在电线的插头上。慌乱中,他拔掉了电源,推开了父亲。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阻止父亲再次自杀。几天后,沈龙珠去了学校。“我父亲找到了一把安全刀片,割断了他手腕的动脉,割断了他脖子上的血管。”。沈阳的客人张忠和走在沈从文的房间外面。他听到房间里有呻吟,当他推门时,门没有动。张忠和闯进了窗户。“我父亲用刀切断了他手腕上的动脉和脖子上的血管,他现在处于昏迷状态。他头上和手上的血很乱,看起来很吓人。”张忠和把沈从文送到德胜门外的安定医院。被医生救下的沈从文,以为医院是牢房,大喊逃跑。

“1950年,在停止文学创作后,他努力在多个阶段掌握多次用笔的能力,付出了很多努力。”沈从文次子沈虎初回忆说:“封笔之后,党的最高领导人总希望他能写点什么,包括亲自说这些话的主席、总理。胡乔木给他写信,表示愿意为他重返文坛做安排。这些老朋友严文镜让他投稿,希望他能回归专业作家,不要在博物馆搞他的东西。.....但这对他来说是非常矛盾的。真的想拿笔的时候,心里还是有顾虑的。虽然是《小阳春》,但文学上还是有很多禁忌的。”

1953年,明凯书店通知沈从文,他的作品已经过时,所有印刷和未印刷的作品都代他烧掉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沈从文被说成是反动的学术权威。他因为打扫女厕所而受到批评和惩罚。他写的大书《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被列为“毒草”,不能印刷;他在东塘子胡同的三间房子被两个人占了;家被抄了八遍,有的手稿、目录、文物被抄走了,有的被毁,有的堆在院子里,只好按重量卖。

1969年11月,沈从文被派往湖北咸宁沼泽地区观看鸭子和菜园。有一次,他和几个人上街,看到咸宁纵横交错的街道。有人说:“别迷路了。”沈从文指着住所附近火葬场的高烟囱说:“你不能迷路。看看火葬场的烟囱就知道了。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终目的地。”

1978年,由于胡乔木的关心,沈从文被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并配有一名助理。1981年,文化大革命前,商务印书馆香港分社苦心撰写出版了长达八页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胡乔木发函祝贺:“凭一人之力,历时十余年,几经周折,易得书稿。幸运的是,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重大贡献,这是极其值得称赞的。”

后来这本书成为国家领导人出国时送给外国元首的礼物,填补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空空白,从而奠定了沈从文从著名作家到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装学家的地位。

1983年,沈从文患脑血栓,造成部分瘫痪。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86岁。在他去世后的第三天,香港、台湾省和国外的许多媒体都报道了沈从文去世的消息,而中国只有《文艺报》发了一条50字的短信。据说沈从文的葬礼不是为了哀悼,而是为了贝多芬生前最喜欢的音乐《悲情奏鸣曲》。

按照王先生的遗愿和家乡人民的要求,1992年5月10日,沈从文的骨灰在家人的护送下回到了家乡凤凰城。他的骨灰一半撒在沱江里,另一半埋在离县城中心一公里半的都田村“亭涛”山下。墓碑由天然的彩色石头制成,看起来像蘑菇。石碑正面,收藏着季先生的手迹,其文字写道:“若我思,可解我;按照我的思维,我可以认识人。”在背面,我为丈夫和姐姐张充和写了一本联名书,并说:“不要妥协,明星会写自己的文章;我也很善良,我是个男人。”

一代大师,悄然离去,留给后人无限沉思。沈从文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作品《边城》和《湘西》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然而,前半生在文坛称王,后半生任其浮沉。

从1948年12月31日在横幅上写下“篆书试卷”二字到1988年去世,沈从文在这漫长的40年时间里,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压抑。“从生活的表面来看,我可以说‘彻底完了,崩溃了’。我不能说什么,因为和我的老同行相比,不仅是像丁玲这样过去的老朋友,还有天朝的人,也就是茅盾、郑振铎、巴金、老舍,都是有名的、活跃的,飞向国外,作为嘉宾,那时候的我呢?天亮前出门,在北新桥买个烤红薯暖暖手。当你乘坐电车到天安门广场时,门还开着,也就是坐下来看天空空,打开门然后进去。晚上回家,有时候下大雨,就是穿破麻袋。”

好在沈从文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甘随波逐流。沈龙柱说:“我觉得父亲晚年对这个世界有了透彻的了解。他已经能够超越自己的机会去看待他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白帝在历史上是指 白帝城位于什么地方下一篇: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明朝灭亡后 朱家人的命运是怎样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