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台湾省省长 蒋介石为何在危难之际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 陈诚在台湾又做了什么

导语:本文作者杨过摘自《陈城与台湾省的临界时代:1949》,原文已编辑。 陈诚是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军政人物。陈诚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抗日战争时期,陈诚身兼数职,多次担任战区司令长官,多次参与重要战役的指挥决策,赢

本文作者杨过摘自《陈城与台湾省的临界时代:1949》,原文已编辑。

陈诚是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军政人物。陈诚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抗日战争时期,陈诚身兼数职,多次担任战区司令长官,多次参与重要战役的指挥决策,赢得了被称为“小主席”的蒋介石的器重和爱戴。抗日战争结束后,他以陆军一级上将的军衔成为国防部参谋长。1947年8月,陈诚主持东北大局。没想到仅仅四个月后,在1947年底的公主屯战役中,国民党新五军全军覆没,司令员和两位师长被俘。之后,魏李荒出任东北都统,陈诚辞官。1948年对陈诚来说是非常悲惨的一年。回到南京后,他受到了许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批评和谴责,有些人甚至提议杀害陈诚。这时,他的胃病复发,住进了医院。最后在部队医院做了手术,终于治好了多年的胃病。手术后,他在上海修身养性。但是,他觉得上海物欲横流,车水马龙,不适合他生病。于是他于1948年10月6日抵达台北,开始在台北疗养。时局失控,远离台湾省的陈诚不断关注大陆局势的变化。1948年12月29日晚9时,时任台湾省主席的魏道明找到陈诚,呈上蒋介石的电报,任命陈诚为台湾省新任主席。陈诚大惑不解,措手不及,于是1949年开始担任台湾省主席。以往对陈诚和台湾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执政第一年实施的具体治台措施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发起的台湾省土地制度改革。也有学者关注陈诚与台湾省蒋介石的关系以及陈诚在1949年后台湾省政局中的作用。本文关注的是1949年陈诚与台湾省的复杂关系,而不是他在这一年实施了什么具体的治理措施,而是陈诚掌管台湾省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陈诚个人如何看待台湾省的现状,以及他为什么在短短近一年的时间里辞去台湾省主席一职。至于他治理台湾的措施,是作为一部分提到的。本文主要以《陈诚回忆录-建台省》《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的通信》《陈成书先生书信集-与友人的书信》等史料为依据。

陈诚

陈诚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后参加北伐战争。他从一名基层军官开始,逐渐成为一名陆军上将。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战争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掌管湖北省将近三年。战争期间,湖北省施展为官之才,实行“二十五五”减租政策,精简行政机构,重视教育,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因此,有了这段经历,陈诚在1949年担任台湾省省主席时,是一位有治省经验的高级将领。然后,陈诚虽然有治省经验,但根据陈诚自己的回忆,“至于总站的生活,事先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完全是意料之外。”当时既然如此,陈诚为什么要取代已经当了一年多台省主席的魏道明呢?只是巧合吗?仔细阅读陈诚的回忆录和陈诚与蒋介石等人员的密电,不难找出原因。

首先,毫无疑问,陈诚个人有着出色的治军和治地方的能力和经验。北伐20多年来,陈诚一直深受蒋介石的爱戴。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小主席”,蒋和陈私交甚好。蒋对陈的绝对信任是蒋介石当时发号施令的重要依据。其次,1948年全年,陈诚在政治上没有做任何事情,主要是治病和养病,先去台湾省后去上海。然而,尽管如此,陈诚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人。1945年和1946年,他主持军队整顿,编制,清理伪军、游击队,受到很多人的批评。1947年,他徒劳地主持了东北战局。经过1948年的休息和反思,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还密切关注当时国内形势的变化。1948年11月,东北大变,陈诚非常着急,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说他对自己不能分担忧虑和痛苦深感惭愧。蒋介石告诉陈诚,这个时候要静心修炼,不要顾虑时局。不久,陈诚建议蒋介石以军事为中心扭转时局。他认为应该在长江以南划分三大军区,然后尽快整编军队,训练新军。11月27日,他在《转危为安,拙见微解匪力》一文中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相对于国民党的优势,他总结了八点。今天看来,真的是非常深刻的总结,绝对是出彩。例如,他认为“所有的共产党都在用一个基本概念与自己的政党争夺政权;共产党扩张的基础在于农民,所以他们特别关注农民的利益,土地政策的实施也是基于这些。12月,国民党的情况更糟。陈诚更担心了。12月7日,他上书蒋介石,说“大局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必须从战略上和战略上作出全面的计划。”如果徐渭大打出手,不管能否达到目的,目前的战略应该以广州为中心,以海南和台湾省为后方基地,争取时间,积极部署,比如在其他小区域。“17日,他还打电话给蒋介石,说云南的龙云、鹿晗变了,可能叛变。果然,1949年8月和12月,龙云和卢汉先后宣布起义。由此可见,陈诚关心时局,时刻准备复出。最后,陈诚在1948年10月到达台湾省后,并没有闲着,而是对台湾省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与台湾省各界人士有了广泛的接触。总之,陈诚1949年出任台湾省省主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于是,1948年12月29日晚,有了蒋介石的命令。虽然一开始陈诚很惊讶,但没过几天,1949年1月5日,陈诚正式完成与魏道明的交接,正式成为台湾省省主席。

魏道明

蒋介石的任命形式很简单,不到两个十字。“小弟是台湾省省主席,希望速度有所准备,中间手开始。”陈诚表示害怕,所以回文很客气,意思是不能承担重任。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再次致电,要求陈诚尽快交出。第二天,他又发了第三封电报,这次带着一些质疑的语气,“你为什么不尽快担任台湾省主席一职?”再拖下去就是大觉,全盘计划全毁!”突然,陈诚明白了蒋介石的意思。看来蒋介石已经把台湾省作为未来反击的大本营和基地,所以有必要尽快稳定台湾省的局势。于是陈诚决定立即因病结束生命,投入新的工作。后来,他回忆起这个过程,说:“覆盖全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一大变化。如果你是血腥的,你不能无动于衷。如果你已经肩负起了军事的重任,你会忍不住感到极度的焦虑和内疚。这个时候的情况真的是感情满满,还有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当时按照医生的建议,手术后至少要休养一年,但实际上,仅仅半年后,无论主客观条件如何,都不允许我安心休养。”这说明陈诚其实是为即将到来的局面做好了准备。

蒋介石

上任的时候,在台湾省生活了三个多月的陈诚是怎么知道当时台湾省的情况的?陈诚在回忆录中说:“台湾虽然恢复了三年,但所有的基础还没有建立起来。每次地方怕中央,人民就把政府看得只不过是剥削。”其实陈诚所说的主要是指1947年的“二·二八事变”,造成了台湾省当地民众与政府的对立和隔阂。1949年,这种情况还相当严重。1月10日,陈诚致电蒋介石,详细阐述了他对台湾省当前形势的认识和打算。他说:“当时,如果我们想改变人们的看法,政府必须努力展示事实。建立信用真的是最重要的。我相信,要扭转这种趋势,就要争取民心,治台的本质不是与民争利。”事实上,在未来,陈诚确实在具体措施上实践了自己的想法。陈诚还先后致电麦克阿瑟、魏德迈,希望他们能帮助民国。他还给胡适、傅斯年等知识分子发了电,希望他们都能早点来台省,有所作为。蒋介石两次告诉陈诚如何主持台湾省的工作。第一次通话是在1月6日。江说:“驻台部队空及其家属应协助安置;哥哥不要多提意见,以免误会;能不能预约来台湾讨论时局和利益,不让反动派利用;广州绥靖主任,计划派米奇接替他,而凌波是陆军总司令。我哥可以叫伯苓上桌,但不用把任务讲清楚。”1月11日,蒋介石发出了六条治台方针,分别是:第一,利用台湾许多知识较好、资产较丰富的人参与政府工作。第二,特别是培养台湾省有前途的年轻人和团体训练。第三,赢得人心,安定下来。第四,要稳扎稳打,善待下一个,千万不要急躁,千万不要小心,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千万不要多做打算。我们要始终脚踏实地、实干实干,不搞争论。第五,要特别注意每天各种制度的建立,注意治国理政和自我检查的方法,用人标准不要单纯以积极性和个人主观性为标准。第六,勤求自强,用人之言为辅,是为了补救我们过度的狂躁和骄傲,以至于今天的失败大于此,希望大家互相鼓励。蒋介石这次的嘱咐可谓深情厚谊,用心良苦。在这里,蒋介石一方面反思过去党和国家的成败,另一方面又对陈诚今后在台湾省的工作寄予希望。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正式宣布辞职。辞职前,他还安排陈诚担任台湾省军区司令员。2月1日,陈诚担任台湾省警备司令,3月14日,他奉命指挥中央机关驻台人员,5月1日,他担任国民党省党部主席,8月15日,他担任东南军政长官。从这份简历可以看出,在这一年里,陈诚的个人权力迅速膨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台湾省王”。正是有了这样的权力,他才能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有所作为。陈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这里简单列出,不再详细讨论。

一是实行入境限制;举行了第二次和第二次省级行政会议;三是增加粮食生产,整顿公共事业;四是落实“375”减租;第五,改革货币制度,发行新台币;第六,准备在台湾省实行地方自治;第七,开展计划教育等。这些措施如火如荼,自上而下有效实施,效率高,见效快。虽然陈诚在1949年12月不再担任省主席,但他在任期间采取的许多措施在后来都得到了贯彻。从这个角度来看,陈诚为台湾省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他领导的土改,至今仍为学界所关注,为人们所称道。

1.何主编。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的通信。台北:国家历史博物馆,2007:700。

2.他是支林。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的通信。台北:国家历史博物馆,2007:716。在此期间,陈诚还与时任国防部副部长林伟、薛岳、白崇禧、余汉谋等人发电报,询问情况进展,并就当前形势发表看法。这表明他想积极参与政治。

3.何主编。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的通信。台北:国家历史博物馆,2007:719。

4.陈诚、陈诚回忆录:建设台湾省。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4

7.陈回忆录成-建设台湾省。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61。

9.许。战后台湾省史志。台北:文英堂出版社,1996:107。

10.朱:朱回忆录。台北:民主浪潮社,1985:154。

11.蒲雪峰。台湾省四任秘书长。传记和文学。2007.: 55.

编辑:胡一舟

欢迎朋友们订阅近代中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五权分立 孙中山认为中华民国应该五权分立 你怎么看下一篇:平型关大捷的真实情况 平型关大捷的三点新发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