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 淝水之战中大败的君主有哪些

导语:淝水之战中大败的君主有哪些东晋时期,中原北方的大片土地几乎都已经落入到了异族胡人之手,东晋和五胡势力的战争,五胡诸国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是整个时代都混乱不已,而在这连绵不绝的战争之中,出现过好些个基本一统了一方,甚至差点就一

淝水之战中大败的君主有哪些

东晋时期,中原北方的大片土地几乎都已经落入到了异族胡人之手,东晋和五胡势力的战争,五胡诸国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是整个时代都混乱不已,而在这连绵不绝的战争之中,出现过好些个基本一统了一方,甚至差点就一统南北的人物,苻坚就是其中的一个。

前秦天王苻坚

苻坚是前秦开国君主苻健的侄子,氐族人,他小的时候长相就与众不同,而且非常聪明,到了十岁左右的时候,言行已经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有一次一个看相的在路上看到他就对他说你以后必定大富大贵,苻坚自己聪明,还很好学,所以小小年纪就成为了当时有名的人物。在公元355年的时候苻键病逝,他的儿子苻生继位,苻生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前秦朝野上下对他都很不满就有人想要苻坚造反,后来苻生得到了消息,想要对苻坚下手,但是被一个侍女告密给了苻坚,于是苻坚先下手为强,杀了苻生,成为了前秦天王。

苻坚上位之后,积极选贤举能,进行改革,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且苻坚重用汉人王猛,整顿吏治,增强法治,所以整个前秦的国力大增。于是苻坚开始了讨伐北方诸国的道路,他先后吞并前燕、代国等北方国家,几乎是一统了整个北方,但是后来在进攻南方的东晋的时候遭到了东晋的强烈反抗,淝水一战几乎将整个前秦给打废了,于是当时臣服的鲜卑、羌等部族都跳出来反叛前秦,苻坚不得不困守长安。后来实在守不下去了苻坚才离开了长安逃到了五将山,碰上了姚苌,结果被姚苌谋害。

淝水之战成语有哪些

淝水一战是历史上经典的战役,这一战催生出了很多经典的成语故事,除了有名的“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成语,比如说“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成语,这里小编我就简单的为大家讲述一下这些成语故事。

前秦士兵多的可以投鞭断流

这里主要说一下“投鞭断流”,当时的前秦非常强大,五胡势力几乎都归入到了前秦之下,北方几乎一统,前秦东晋南北对峙隔江相望。苻坚觉得自己的积累已经差不多了,可以出兵攻打东晋,一统天下了,于是就召集群臣商议,结果很多大臣都觉得不应该攻打东晋,当时的太子左卫说:“根据天象来看,现在不适合南下,而且东晋有着长江的天险,我军虽然人多,但是水军打仗却是不行,而且东晋的国君深受百姓爱戴,所以不应该轻启战事,还是先发育一段时间,等到东晋内部有混乱爆发了在攻打东晋。”

但是苻坚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前秦人多势众,而且星象预言的说法总是不牢靠,而且长江虽然是天险,但是古时候的夫差、孙皓等人也都没有幸免于难,而且现在自己有着百万大军,只要每人都把自己的马鞭投到江中,就可以让江水为之断流,所以有什么好畏惧的。于是就不顾群臣的反对,起兵攻晋,而东晋也派遣了当时有名的大将谢石、谢玄来对抗,苻坚太过轻敌,结果一战败北,百万大军竟然不敌东晋数万精兵。

东晋前秦淝水之战资料简介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长平之战并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战役之一,而且淝水之战也是古代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之中东晋将领率领着八万左右的兵力,大败敌军8,90万大军,从此奠定了之后几十年南北朝的局面。

淝水之战的景象

在公元377年的时候,东晋朝廷已经察觉到了前秦蠢蠢欲动,有要进攻的迹象,于是积极部署准备防守,当时有名的贤臣谢安总管五州军事,统帅长江下游的兵力,他推荐了自己的侄子,当时的名将谢玄守卫北方防线,招募当地的百姓,训练精兵,并且选拔了刘牢之等名将为之后的战斗做好了准备。

378年的早春,前秦首领苻坚派自己手下的大将符丕等人领军7万正面进攻襄阳,还有其余两路大军将近17万,分三路一起围攻襄阳,慕容垂一举攻下南阳之后就去了襄阳和符丕回合,襄阳守军死守了一年多之后终于还是告破,之后苻坚继续进攻,到那时在淮南遭到了剧烈的反抗,谢玄五万精兵四战全胜,击溃了苻坚的前秦大军,前秦不得不退兵。公元383年的时候,苻坚不满于上次的失败,纠集了百万的大军大举入侵。

东晋的桓冲率兵攻秦,牵制秦军,而苻坚的手下符融带着25万大军作为前锋,先行出击,后面还有苻坚亲自率领的80多万大军,可以说是声势浩大。前秦先锋先是打下了寿阳一带,然后派手下人去劝降谢石,派去的正是当年的襄阳守将朱序,但是朱序身在前亲心在晋,暗中提示谢石可以趁着前秦军队还未集结完毕,先手击溃他们的先锋部队,否则等到百万大军汇合就回天乏术了,所以谢石主动出击,收获颇丰,击溃了前秦的先锋部队,之后前秦的士气尽失,80多万大军竟然被东晋数万人击溃。

淝水之战典故是什么

淝水之战是古代有名的战役,留下了很多典故,其中比较经典的就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等,这里小编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淝水之战的典故。首先说的就是风声鹤唳,据说当时前秦大军被东晋击溃,百万大军仓皇而逃,路上就连风声鸟叫声都让他们惊恐不已。

东山再起的石碑

接下来主要述说一下东山再起这个典故。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其中提到的主要人物就是淝水之战的主人公之一谢安,谢安是当时有名的名相,可以说是东晋时期最着名的贤相,他早年的时候隐居东山,不肯出来做官,和王羲之等名士经常一起舞文弄墨,喝酒聊天,这样悠闲的生活让他根本就不像出来做官,有一次好不容易出来做官,一个多月就忍不住回去休息了。

当时的士大夫里面就有流传着“谢安不做官,老百姓该怎么办?”的说法,可见他的能力是多么的出色。后来直到40多岁的时候,朝廷的征召也越来越频繁,谢安不得不出来做官,后来谢安也是为东晋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在淝水之战的时候,他冷静的调兵遣将,他知道硬碰硬没机会,只能以智取,以奇胜。但是当时他毕竟年事已高再去前线也不合适,而且他需要稳定后方,否则要是有人出卖前线将士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表现的很镇定,看到他这么淡定,所有人也跟着放心下来,果然东晋大败前秦,谢安也因为位列三公之上。因为谢安早年的时候长期隐居东山,所以也把他的故事叫做“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所产生的启示是什么

根据史书记载,前秦苻坚总共纠集了步兵骑兵超过百万人,其中光是先锋军就有25万人,可以说纵观古今中外的战争史都少有这么大规模的,但是最后这百万人竟然被东晋区区八万人给击溃了,这是什么回事呢?这场淝水之战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惊天动地的淝水之战

首先从政治上来看,当时前秦其实是诸多民族诸多势力的一个几何体,苻坚虽然算是一统的北方,但只是军事上的简单统一,在政治上很多氏族的豪强并没有真的臣服于他,就连王猛临死之前都曾经说过他最大的敌人不是东晋而是归降前秦的鲜卑等民族的贵族,这群人手里还有不少兵力,万一反叛很麻烦。但是苻坚没有在意,不想着先安稳国内,其实当时只要苻坚多等上十几年,休养生息,完全可以很轻松地拿下东晋,所以说淝水之战苻坚的失败告诉我们稳定的政治和民心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一大保障。

其次从经济上来看,当时前秦刚刚结束一统北方的战争没有多久,各方面的储备都不是很完善,经济实力并不强,而东晋在之前进行过几次经济改革,人民富强,国库充足,所以在经济上也是东晋更占上风,而且自古以来战争的胜败都和经济实力相挂钩,少有经济实力不如反而能赢的。

同时在军事布置上最关键的一个启示就是骄兵必败,苻坚太过骄傲,太相信自己手下的百万大军,所以在战略战术的部署上都远远不如东晋,结果被东晋找到机会成就了这一场辉煌的胜利。

淝水之战的故事简介

在公元383年的秋天,前秦天王苻坚强行纠集了将近百万的大军,苻坚下令“民每十丁遣一兵,二十以下有才者皆可败羽林郎。”可见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招兵,苻坚已经是志在必得了,于是他派遣了步兵骑兵总计二十五万为前锋先手进攻,风雨欲来一触即发。

淝水之战军事图

眼见前秦如此声势浩大,东晋上下也都很慌张,觉得这么下去非常危险,但是当时的朝中支柱谢安很淡定,这样的态度感染了众人。当时苻坚觉得自己兵多将广,东晋肯定无法阻挡,于是决定先派人去劝降,而这个人就是之前在秦晋交锋的时候被俘虏的东晋守将朱序,这个人心中还向着东晋,于是去劝降的时候就把前秦的布置向谢石谢玄等人说了,并告诫他们要是等到前秦大军集结完毕就真的回天乏术了,应该趁着现在先去攻打先锋部队。

于是东晋真的先手出击取得成效,大败了前秦先锋军,之后等到前秦大军到了的时候,士气已经非常低下了。当时东晋水军是要比前秦强的,毕竟前秦都是北方人居多,不适应水战,而且东晋水军已经到位,前秦一时半会也不好渡河进攻,本来这时候应该是苻坚头疼了的,但是谢安主动说:“不如你们让开一点,让我们过去,也好早点一决胜负。”苻坚心想这正好啊,就答应了还打算等到晋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攻击他们,结果前军大将苻融的马突然倒了,结果大将苻融被杀,前秦军一触即溃,而且当时秦兵只是稍稍败退的时候,朱序就在那大喊秦兵败了,后面不明所以的秦兵还没打就直接跑了,所以才有了这么一场大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哪吒的师傅是谁 哪吒的师傅究竟是谁下一篇:屠格涅夫简介 作家屠格涅夫生平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