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隋唐英雄和隋唐演义 历史真实的隋唐英雄人物,对比评书《隋唐演义》的水分有多大

导语:评书《隋唐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一部演义小说,《隋唐演义》推崇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三十六友侠肝义胆,十三条好汉武艺高强,瓦岗寨众将替天行道,对武功的细致描写和单田芳先生的倾力表演,使隋唐英雄们深入人心。近来,此类电视剧越来越多,前有《隋唐英雄传》,中有《隋唐英雄》,

评书《隋唐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一部演义小说,《隋唐演义》推崇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三十六友侠肝义胆,十三条好汉武艺高强,瓦岗寨众将替天行道,对武功的细致描写和单田芳先生的倾力表演,使隋唐英雄们深入人心。近来,此类电视剧越来越多,前有《隋唐英雄传》,中有《隋唐英雄》,后有《隋唐演义》,一时再度掀起隋唐热。那么,这些英雄真有其人吗?他们真实的经历是怎样的呢?

李世民十分信任徐懋功,徐懋功生病,李世民听说需要“龙须”入药,就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其和药。

我觉得徐懋功最大的影响,还是在武则天的册立上。李世民临死前,贬谪徐懋功。他对太子李治说:“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既荷汝恩,必致其死力。”这是一个很著名的用人的例子。李治即位后,重用徐懋功,徐懋功自然效忠李治。

李治时代的徐懋功早已退休。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激烈反对。李治招徐懋功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商议,徐懋功称疾不至。李治密访徐懋功,询问他的态度。徐懋功只说了一句话:“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这句话看似没有表态,实际上却是支持李治的选择。这时大唐开国元老只剩下硕果仅存的几个老人,而徐懋功无疑是名望最大的,他这句话的结果是“帝意遂定,而王后废”。

总章二年徐懋功去世,年八十六。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贞武,陪葬昭陵。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从正史上看,徐懋功参加的战役虽多,但确实没有冲锋陷阵的记录,可知他是一个用智慧打仗的统帅,所以小说家把他塑造成为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是有道理的。

单雄信——一个悲剧英雄

单雄信也是《隋唐演义》的重要人物。瓦岗山散将后,他投靠王世充,做了王世充的女婿,率军抵抗瓦岗兄弟率领的唐军,被俘后誓死不降,被杀,是一个悲剧英雄。瓦岗山之所以没有像水泊梁山那样成为忠义的典范,就是因为他们有始无终,最后各为其主,兄弟相残。

单雄信在《旧唐书·李密传》中附有小传,“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他先投李密,再投王世充,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被斩于洛阳。如三国、水浒一样,单雄信的形象也有个演变的过程。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至年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南宋孟元老在其描写北宋首都汴梁的《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东曲首向北墙畔单将军庙,乃单雄信墓也,上有枣树,世传乃枣槊发芽生长成树,又谓之刺家子巷。”至少北宋时,单雄信已经被传为使用枣阳槊了。

至于单雄信与秦琼等人的关系,在《旧唐书·李勣传》中能看出些许端倪,“初平王世充,获其故人单雄信,依例处死。勣表称其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临将就戮。勣对之号恸,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仍收养其子。”可见徐懋功与单雄信的感情,也许小说家从中得到了启发。

罗成——正史中无其人

罗成也是《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英俊潇洒,骄傲自负,心狠手辣。手中一杆罗家枪天下无双,但是在扫北时马陷淤泥河,被乱箭射死,年仅二十三岁。罗成的形象颇具教育意义,正面的赞扬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反面的告诫人们不能骄傲自大,要心存善念。

西河大鼓、太平歌词中都有一段很有名的唱段《罗成算卦》,讲的就是罗成一生中做过五件亏心事,折去阳寿五十年,告诫人们要积德行善。正史中无罗成其人,可能是小说家结合了其他一些将领的事迹,虚构出这样一位少年英雄。

不管是正史有名还是演义虚构,这些人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隋唐演义》太深入人心了,这是一部英雄戏,还是要突出那一股英雄气,在天地间驰骋纵横。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姜夔点绛唇 姜夔点绛唇赏析介绍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赏析介绍下一篇:姜夔扬州慢 姜夔旧时月色手法赏析 姜夔扬州慢内容介绍赏析

文章评论

  • 光阴似箭

    《隋唐演义》的水分非常之大,与真实历史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