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印度历史上被征服了多少次 阿富汗的历史记载

导语:印度历史上被征服了多少次 阿富汗的历史记载

目录导航:

  1. 印度历史上被征服了多少次
  2. 西域历史
  3. 阿富汗演变过程
  4. 中亚的历史
  5. 阿富汗丝绸之路的故事
  6. 阿富汗原来被称为东方的什么
  7. 喀布尔古代属于印度吗
  8. 阿富汗大佛是谁建造的
  9. 阿富汗古代有多强大
  10. 元朝阿富汗属于中国吗
印度历史上被征服了多少次

4次。

印度的历史就是一次次被外族蹂躏的血泪史。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三面都是印度洋,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作为屏障,本来是一个战略十分安全的国度。

1、历史上征服过印度的民族主要有:波斯人、白匈奴、突厥、阿富汗人;

2、波斯人:是西亚伊朗的主体民族,亦称帕尔斯人。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东部诸省。另有60多万人散居在阿富汗斯坦和伊拉克等国境内;

3、白匈奴:5到6世纪一再侵入波斯和印度的一个民族。根据中国史书记载,他们原来居住长城以北,称滑国。是中亚塞种人游牧民族与汉代大月氏人的后裔,西方史学家称之为“白匈奴”;

4、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

西域历史

西域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活水源。

同时西域地区由于地理上的因素,国家的兴衰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自11世纪以来东亚全境气候逐渐变冷,当地气候也受到强大影响,经过该地的商贸往来更乐意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来进行,令西域贸易逐渐减少,各国也因此衰落。

根据考证,公元前17世纪西域地区已出现基本的国家形态,并大夏(今阿富汗)一带的商人进行青金石贸易。此外,于阗(tiān,阳声)国(今中国新疆和田县附近)出产的和田玉也在商朝帝王武丁的坟茔中所发掘,说明当地在前13世纪就已经有人定居。

张骞出使西域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西域地区开始逐渐繁荣,西域各国利用地处东西方交往要道的地里优势逐渐发展,在西汉管辖下各国的经济文化得到极大发展。[1]西域一带在可考历史中于前5世纪左右形成国家,并开始独立发展。

《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已有30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至汉代,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所管辖范围则已不只36国,《汉书·西域传》亦记载在前6年~5年中西域分裂为50余国。东汉末年,西域各国相互之间不断兼并,至晋朝初年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并起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西域局势再度变化,新兴的高昌国相继击败西域诸个国家,建立了一个地跨新疆大部的强国,除少数国家外西域诸国国土西迁,为中亚地区带来了繁荣的文。化

西域

今玉门关以西地区

西域,最早指周朝诸地。先秦《国语》有“西方之书”;《诗经》有“西方之人”;《庄子·让王篇》载:“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

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

西域到了后来演变为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含义,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属于西域的范围。清代的“西域”的范围位东起敦煌以西,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南至拉萨界,北至俄罗斯及左右哈萨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阿富汗演变过程

19世纪末以来 ,阿富汗一直处于周边大国的夹缝中 ,因而奉行中立外交。

二战后 ,亲苏势力成为威胁阿独立的重要因素。

阿国内存在着民族、部落和教派矛盾 ,加上君主制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引致1965年以后国内激烈的政治斗争 ,1973年君主制被推翻 ,1978年亲苏势力上台 ,从而结束了阿富汗中立外交的传统和君主制的现代化努力。

苏联撤军后 ,阿陷入连年内战 ,塔利班因此夺权 ,并接纳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阿富汗此后从一个缓冲国演变为对欧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

未来阿富汗应当确立一个具有广泛参与的政治结构 ,维持中立和不结盟的传统。

①阿富汗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阿富汗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政府试图实施现代化和西化的改革。然而,这些改革遭到了保守派和宗教领袖的反对,导致了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②20世纪70年代,阿富汗爆发了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国王的统治。这场政变导致了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但并没有解决国家面临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此后,阿富汗陷入了内战和政治混乱的局面。

③19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引发了一场长达10年的战争。阿富汗的抵抗力量由各种不同的组织组成,包括穆斯林战士、游击队和塔利班。这场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

④1990年代初,苏联撤军后,阿富汗陷入了内战和政治混乱的局面。塔利班逐渐崛起,控制了大部分国家,并实施了严格的伊斯兰教法。塔利班政权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被认为是一个极端主义组织。

⑤2001年,美国和北约联军入侵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政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富汗的局势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塔利班重新组织并发动了一系列袭击,政府军和平民成为了主要的受害者。

⑥目前,阿富汗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问题和政治不稳定。政府军和塔利班之间的战斗仍在继续,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促进阿富汗的和平进程,但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阿富汗历史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至约公元前500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而考古证据显示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间已有城镇文化出现。

亚历山大大帝及其马其顿军队在公元前330年征服波斯帝国后,征服了阿富汗。

阿富汗曾是不少强大帝国的首都所在地,包括大夏、贵霜帝国、贵霜-萨珊王朝、喀布尔-夏希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伽色尼王国、古尔王朝、卡尔提德王朝、帖木儿帝国、蒙兀儿帝国、汉达基王朝和杜兰尼王朝。 阿富汗位于许多移民和贸易路线上,因此被称为“中亚绕道”,那些路线从两河流域经伊朗高原,从印度河流域通过兴都库什山脉,从远东到塔里木盆地和从毗邻的欧亚草原。

中亚人被认为是从公元前20世纪抵达阿富汗,放弃原本的语言并组成新的普什图语和达利语。中东地区影响了阿富汗文化,印度教、祆教、马其顿和佛教都在阿富汗消失了。有为的统治者使中世纪的阿富汗不但是一个军事强国,还是一个文化强国,产生许多著名学者如伊本·西那和比鲁尼等标志性人物。

在18世纪初,艾哈迈德沙·杜兰尼效法米尔维斯·霍塔克,统一了阿富汗各部落并建立最后一个杜兰尼王朝。

阿富汗在三次英阿战争中三次获胜,保持阿富汗的独立。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企图组织一个亲苏政府的阿富汗,但各派系的反抗使苏军大受打击而撤出。

2001年911事件爆发,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使阿富汗从塔利班的统治下解放,计划铲除恐怖组织并重建阿富汗为一个现代国家,然而阿富汗仍然贫困且为大国,在山区与美军持续进行游击战,美军主力因不堪压力而撤军,但恐怖组织威胁下,至今仍需要驻留部分美军驻在阿富汗以维持治安,反恐战争冲突并未有得到解决。

总观近代以来,英美苏各国列强多次入侵均告失败,因此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

阿富汗王国建立于1747年,曾一度强盛。19世纪后,国力日衰,成为英国和沙俄的角逐场。1919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8月19日为独立日。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1989年2月,苏军撤出。后因各派抗苏武装争权夺势,阿陷入内战。1994年塔利班兴起,1996年9月攻占喀布尔,建立政权。1997年10月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在阿实行伊斯兰统治。

阿富汗与大部分比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名字在普什图语中的意思就是“普什图人的地方”,而普什图人亦是现时国内人口最多的族群。

中亚的历史

历史文化如下:

一、中亚的地缘中亚和大中亚地区中亚地区一般指中亚五国,但依地缘特点还有一个大中亚概念,分为三个板块:伊朗高原、中亚五国和西域(即新疆)。

伊朗高原伊朗高原西部是伊朗,东北部是的阿富汗,东南部是巴基斯坦境内(占了巴的一半,另一半为印度河平原)。高原海拔1000~1500米,北是图兰低地,南是两河平原,西是安那托利亚高原,东是帕米尔高原。是欧亚非大陆的交汇腹地。伊朗高原是一个盆地,四面都是山地,中间有条山脉将这个盆地大致划为两块。西部是波斯人,是核心地域。东部东伊朗地区和兴都库什山脉的联系更显紧密一些。在高原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又适时的留出了四个山口,分别与南亚、中亚、西亚进行交流。而南边的那个山口又为波斯人的海上商业帝国奠定了基础。帕米尔高原向东延伸出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向西是兴都库什山脉,海拔4400--7700米,不适合人类生存。

中亚五国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依地理特点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西部的低地/平原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又分图兰低地和哈萨克丘陵两部分;另一部分是东部的高地国家,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是天山)、塔吉克斯坦(大部分是帕米尔高原)。七河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河中地区这三个区域是中亚定居民族较好的生存区域。七河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河中地区这三个区域是中亚定居民族较好的生存区域。天山山脉北麓雪水融化形成一条条河流,河流滋润出绿洲,形成了所谓的“七河地区”。大多数都向西北向流到了巴尔喀什湖,伊犁河是最大的一条,占水流的70%,所以也叫这个地方伊犁河谷,现大部分属哈萨克斯坦。中国史书记载的乌孙、康居就在这个地方。锡尔河从帕米尔高原发源,滋润着一个水草丰美的“费尔干纳”盆地。锡尔河和阿姆河则是著名的“中亚两河”,都注入咸海,中国古代称这个区域为河中地区。

中亚地区是中华文明、希腊文明、波斯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汇之处,长期处在欧亚大陆历史的十字路口,也是丝绸之路的枢纽所在。今天的我们习惯用地图上的“五斯坦国”,来代指整个中亚地区。为什么古老的中亚文明会演变为今天的五大斯坦国呢?

01 最早的中亚

最早出现在中亚地区的民族是讲东伊朗语的古代雅利安民族——斯基泰人、粟特人、吐火罗人等,他们属于广义上的古代波斯民族,同时衍生出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两种形态,处在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粟特人建立了繁荣的绿洲城邦与商业文明,处在北方荒原的斯基泰人则成为了沟通东西游牧民族的媒介,将马匹的驯养与马镫作战技术在东西方传递。

而“斯坦”(-stan)这一称谓,则恰恰来自于波斯语,表示一个具体地区的后缀词根。因此,最早的中亚可以说是伊朗系雅利安人的天下,彼时的中亚诞生了包括大宛、康居、乌孙在内的绿洲与游牧国家,但是与今日的斯坦国并无直接联系。

02 突厥化的中亚

公元6世纪后期,兴起于阿尔泰山的突厥人建立了从大兴安岭直到里海的广阔帝国。突厥帝国分裂之后,西突厥的左右十厢部落开始以中亚伊犁河与楚河流域为基地图谋整个中亚地区,甚至一度向西进攻波斯与拜占庭帝国。

公元7世纪中期西突厥帝国灭亡后,大量突厥部落继续西迁至中亚地区,以西突厥乌古斯部落为主的突厥人逐渐涌入中亚绿洲与草原之上,逐渐改变了当地的人种结构,开始了中亚的突厥化进程。成为黄白混血人种,波斯人的斯坦开始转化为突厥人的斯坦。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东扩与唐朝的退却,中亚地区的突厥人逐渐伊斯兰化。公元9世纪,以纯种波斯人为主建立的萨曼王朝被突厥化的喀喇嘛汗国所灭,灭国之后的波斯人退到到费尔干纳盆地,成为了今天塔吉克人的祖先,也是今天五大斯坦国中唯一一个非突厥系的民族。

03蒙古人的定局

公元12世纪后期,蒙古人铁蹄横扫欧亚大陆,整个中亚地区被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与伊利汗国所瓜分。这三大汗国的蒙古统治者在当地风俗的影响下逐渐皈依伊斯兰教,并任用突厥系的色目人担任王国的主要官吏。久而久之,整个中亚地区逐渐成为突厥人、波斯人、蒙古人相互杂居的民族大熔炉。

公元14世纪,北方的钦察汗国的穆罕默德·乌兹别克汗在钦察汗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以他为核心的蒙古

阿富汗丝绸之路的故事

阿富汗处于欧亚大陆中部,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多姿的古代文明,是与我国边界线最短的邻邦。这个曾经的战乱国家,出土了大量的珍宝,将给我们生动地讲述了阿富汗跌宕起伏的历史,以及神秘灿烂的文化。

中阿两国交往历史悠长,早在2000多年前,四川人就穿越大半个中国与阿富汗人贸易往来。公元前139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汉武帝派遣大使张骞出使西域,计划与大月氏结盟对抗匈奴。有趣的是,张骞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见到了产自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张骞在大夏见到蜀布与邛竹杖

如今,这批阿富汗国宝跨越千山万水来成都,也算是对早起经贸交易的一种遥远呼应。要想看懂阿富汗国宝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你需要了解这些知识点。

铜镜丝绸远销阿富汗

如果你是敦煌大展的铁粉,或许还记得其中一幅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壁画。彼时,汉朝国力日趋强盛,汉武帝计划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听到有关中亚地区一支势力强大的游牧部族“大月氏”的传言,于是,汉武帝计划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踏上征程。

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初衷只是贯彻汉武帝的战略意图,但随着汉夷文化的交往逐渐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不仅现今中国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

这些文化上的交流,可以从出土文物上得到印证。阿富汗著名的蒂拉丘地遗址出土了中国的连弧纹铜镜,在贝格拉姆城址曾出土有中国的丝绸、漆器,这表明汉朝的产品已经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至阿富汗地区了。而在我国甘肃马家塬墓地、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的金器与蚀花肉红石髓珠,也表明了秦汉时期的中国受到草原文化、印度文化及波斯文化等外来文明的影响。

阿富汗蜀布始于成都

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见到了蜀布与邛竹杖,由此断定中国西南有一条通往域外的古道。当时,丝绸之路已经沟通着西汉王朝与西域诸国,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还有一条南方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从成都起步,通往印度、阿富汗乃至地中海沿岸的古道。

张骞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到达巴克特里亚、并对当地有深入了解的中国人,他将“巴克特里亚”称为“大夏”。在这里见到蜀布和邛竹杖后,张骞便向当地人打听商品的由来,意外得知这两样东西产自中国南方。原来从西南蜀地出发经由身毒(今印度)就可以到达大夏,这条路线当时被称为“蜀身毒道”,也就是现在的“南方丝绸之路”。它表明至少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四川的先民与阿富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已跋涉千山万水,进行着早期的商贸交易,而张骞出使西域各国,见到的蜀布和邛竹杖,就是这一友好往来的见证。

阿富汗原来被称为东方的什么

历史上被誉为“东方瑞士”的阿富汗,曾是商贾云集的贸易中心。经过多年的战乱,各种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市场商品严重匮乏。

阿富汗人自古以来就有经商的传统和天赋,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就主要由阿拉伯商人把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的输往欧洲,近代30年以来,阿富汗战火不断,工业体系损毁殆尽,但他们的商业一直还保持繁荣。经久不衰,延续至今。

在阿富汗几乎所有的商人都有自己的专营商店,那些在街头破败不堪的店铺,虽然看起来很不显眼,但每个店铺都有价值数十万美元的商品。

阿富汗是一个被称为‘东方瑞士’的美丽国度,那里有连绵不绝的雪山、晶莹剔透的湖泊、云朵一般的羊群。阿富汗缺乏自己的史书,古代对阿富汗中世纪历史最详细的记载正是来自中国,其中,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成为国际学界公认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历经千年,该书仍然对研究古代阿富汗考古历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喀布尔古代属于印度吗

喀布尔在古代曾短时间属于印度,公元16世纪初,来自中亚的莫卧儿王朝创建者巴布尔占领喀布尔。

阿富汗历史悠久,喀布尔亦然。印度古经典《吠陀经》提到一个叫库拔的地方,梵文研究者认为就是喀布尔。《波斯古经》也证实,库拔就是今喀布尔所在的地方。中国《汉书》记载的叫高附的地方就是喀布尔。

喀布尔是著名的东西方通商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2000多年前就是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在信德语中,喀布尔意为贸易中枢。古代马其顿亚历山大皇帝和公元18世纪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皇帝纳迪尔沙赫均把这里作为穿越兴都库什山脉南下征服印度的军事要道。

阿富汗大佛是谁建造的

阿富汗大佛也称巴米扬大佛。关于巴米扬大佛的建造者,其实至今都是一个谜,因为从历史上来说,以前的考古研究条件极差,对于阿富汗的这一尊大佛是没有任何记载的,但是根据后考古学者的考古研究以及一些零碎的记载,可以得知巴米扬大佛是一尊已经存在了1500多年的历史文物。

可以说从1922年以来,巴米扬大佛被发现之后一直到现在,关于它建造者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因为该大佛坐落位置是位于中亚地区,而中亚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是各个帝国的边界地区,因此也无法判断它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建造的。

巴米扬大佛位于阿富汗巴米扬省巴米扬市境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所在石窟群与敦煌石窟、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同被列为三佛教艺术最珍贵的遗产地,是希腊式佛教艺术的一个经典作品。大佛有东、西两座,因雕凿在巴米扬河谷边山崖面南的断崖上,故被称为"巴米扬大佛"。

巴米扬大佛在兴都库什山脉里,首都喀布尔西北约230公里,海拔约2500米处,这里遍布大小石窟6000余座。石窟群中有两尊最大的佛像,一尊造于公元五世纪的西大佛,高55米,一尊凿于公元一世纪的东大佛,高38米,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都在各自的著作中对其有详尽描述。

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建造者至今不详,只能估计该佛像建立于1500多年前,大致建立于我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时期。

阿富汗古代有多强大

关于阿富汗,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来自于新闻传播,恐怖袭击,塔利班,贫困,自然灾害,阿富汗,它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阿富汗最重要的一个历史节点还在当时亚历山大东征这个事件,因为在之前的时候,本来阿富汗他们这个地区有着自己的一个独特的文明体系,准确说大家往往称为“阿姆河文明”。

“阿姆河的文明”是沿着阿姆河这个河流分布的一些早期的聚落以及一些城镇,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期的物资交换,具备短途运输,具备一些独立的文明的特征,但是他们的发展以及他们独特的物质文化反映出来,学界研究并不够,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研究大概从上个世纪50年代才开始。

但是到1979年苏联入侵,这个时间段后三、四年不到的时间,所以很多考古发掘并没有做得很完备。所以说这一段时期的历史研究主要是靠物质文化、出土文物来研究,并没有特别详细的文明资料来证明它,但是比如说大家都知道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当时带着一支希腊马其顿帝国的军队,一路东征就到了阿富汗那个地区,他们又顺势顺河到达了印度,最后他们就撤回了希腊,当然,亚历山大的东征愿望也实现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把希腊的文明,以及文明最主要的一些象征,比如说文字,再一个就是城市。据史料记载,他们建立了一些希腊化的城市,这些城市文明给我们后期的文明发展提供了一个参照的摹本。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阿富汗希腊化的时期,它有丰富的遗存,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阿伊哈努姆城址,还有现在史料上确定,在物质遗存上没有确定的赫拉特,包括贝格拉姆,都传说有亚历山大城,但是发现那些考古遗迹,并不足以支撑他们有那么足够发达的城邦文明。

所以说,这一段希腊化历史时期的历史,还等待我们去研究,但是我们看阿伊哈努姆这个城的话,我们的确知道,在遥远的东方,也有着很多希腊化文明的遗址,他们有自己的城市,这个城市里面有自己的城市规划,他们有良好的宫殿区、体育区、运动区、生活区,甚至他们死后墓葬的建造,怎么选择,他们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哲学观以及独特的理念。

实际上原来希腊化、希腊人、希腊文明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的邻国阿富汗,他们就到达了这个区域,然后他们就没有再继续往前走。大概到了公元前145年到135年之间,这个时候的希腊化文明渐渐地被周边的游牧民族所侵蚀掉了。

大概到了公元前 145 年到 135 年之间,这个时候的希腊化文明渐渐地被周边的游牧民族所侵蚀掉了。现在的阿富汗,它是一个伊斯兰化的国家,大家都知道它的主体信仰是伊斯兰教,这个伊斯兰教呢,他们这个国家大概现在的人口是2500万人左右,然后这个国家分布着三种以上主要使用的语言,普什图语、达利语以及他们的塔吉克语,当然还有一切其他的语言渗入。

他们的主体民族是普什图族,然后其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这些人早期的时候被称为雅利安种族,雅利安民族这个概念,后期又发生了一些变化,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家,周边并没有出海口。最主要的是中间有一个兴都库什山,它横贯了东西大陆,所以兴都库什山平均海拔 5000 米左右,它天然地就把阿富汗形成了南北两个区域。于是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上面北边,它主要是受波斯萨沙、伊朗方面影响很强烈,兴都库什山南部它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比较强烈。

但是这一切的改变,包括亚历山大东征,他们是横跨了兴都库什山,在兴都库什山南北留下了不同的希腊化的文明,包括后期佛教传播的时候,他也是从兴都库什山南部到达了兴都库什山的北部,然后这样就在兴都库什山这个天然的屏障,这个中央高地周围南北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圈,虽然他们之间有很多物质交流和文明的交流,但是我们一般往往考虑的时候,往往会以兴都库什山作为一个天然的界线,就好像我们在区分中国南北两个地区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一样,也是这个意思。

阿富汗为什么称作阿富汗,实际上阿富汗这个发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实际上早在三世纪、四世纪的时候,已经有了阿富汗那个发音,就是指当时特定的围绕着巴米扬周边一些区域,有一批部落,他们称为“阿富汗人”,所以这个时候有了确切的“阿富汗人”的称呼。

但是这个阿富汗,并不是一个很久远的概念。因为大家都知道阿富汗国家1919年才成立,然后 1920 、1921 年才获得了英国当时政府的承认,因为大家都知道阿富汗近代史和中国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他们早些年的时候,也是跟英帝国发生了很多年的战争,比如说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实际上早在 1839 年的时候,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扩张的时候,已经扩张了阿富汗。在 1839 年的时候,就跟阿富汗发生了很多冲突与战争,三次“英阿战争”,阿富汗就渐渐独立出来,实际上在阿富汗独立之前的这一段历史之中,实际上是跟广大的中亚区域的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亚的民族和中亚的人种上,他们都是有很多共通之处,只不过是在近代国家形成的时候,由于受制于不同的政体,然后他们渐渐形成了现代的国家,实际上在古代的时候,这些游牧民族,特别是一些草原部落的游牧民族,他们不断地迁徙,不断地促进了文明的互动。他们并没有明确的疆域概念或者国家地理概念,举两个例子来说,比如说当时咱们中国汉代的时候,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他大概到达了今天的阿富汗北部这个地区,他当时报告称作为“大夏”的这个区域,实际上是指现在阿富汗北部的巴克利亚这个地区,实际上对于张骞,咱们称他为“博望侯”,是一个很高的称呼。

可是大家要知道,张骞当年出使阿富汗的时候,他对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包括所有的事情,他并不是那么理解,他只是在出使两次之后,实地考察之后,他才渐渐地对阿富汗有了一个认知,实际上包括张骞所提到的这些地理国家,现在究竟在哪些位置,我们仍然不能确定得太清楚,虽然历史学家很喜欢写一些文章来回考证,但是我们要清楚一个情况,古代人的地理历史概念,他们是往往带有着一些想象性质的,还有一些复绘性质的考虑,他们并没有完全的地图测绘仪,也没有完全地理标识,经纬度也不清晰,他们往往是由一个概念,一个民族认同,一个国家认同的概念。所以现在阿富汗的疆域,并不代表着古代阿富汗的疆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阿富汗曾经建立过一个相当发达的希腊化国家,300多个希腊化的城市,因此现在考古学家都把这儿称为“千城之国”。这个千城之国,就是巴克特里亚,中国人并不陌生,但也不熟悉。它发达到什么程度呢?

在法国巴黎的徽章古玩收藏馆,有一枚金币,直径就有58毫米,半个巴掌大,重170克,曾经被法国拿破仑三世收藏。

80年代之前阿富汗也是一个和平温饱的国家,而且即使是现在阿富汗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国家。近代以来阿富汗被世界上三个最强大的国家都打过,但是都没有彻底的打败阿富汗。


阿富汗是位于南亚的一个国家,高原和山地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三,从十九世纪开始,因为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很多强大的帝国都曾对阿富汗发动过战争,但是他们都无一例外的伤亡惨重,导致阿富汗被人们称为“帝国坟场”。

阿富汗的主要居民为普什图人,除了普什图人,阿富汗的北部还生活着很多塔吉克人和乌兹别克人,但是在古代,阿富汗人一般是特指普什图人,阿富汗在普什图语中的意思也有着普什图人家园的含义。

很多西方人都认为,阿富汗之所以能够让拥有先进武器的帝国损失惨重,是因为当地的普什图人有着十分凶悍的性格,认为他们是最难统治的民族,在欧洲人近代的记载中,生活在阿富汗的普什图人似乎一直就是靠抢劫和袭击为生的。

但是不为人知的是,普什图人在十八世纪之前,从未建立过属于自己民族的国家,一直都处于外族的统治之下,在十六世纪初期,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创建者巴布尔曾在阿富汗建立喀布尔王国,他在自己回忆录中记述了阿富汗居民特有的性格,普什图人的性格曾让巴布尔感到啼笑皆非。

巴布尔在被乌兹别克人赶出中亚后,便带领着自己剩余的军队入侵阿富汗,巴布尔以塔吉克人聚集的喀布尔为中心,建立了喀布尔王国,想要在这里积攒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在这段时期,巴布尔开始接触当地的普什图人。

当地的普什图人在得知巴布尔到来之后,经常对巴布尔的军队进行袭击,于是巴布尔便带领军队前去清剿普什图人,但是让巴布尔没有想到的是,当地的普什图人人真的很难缠,他们既不认真抵抗入侵者,也不会向入侵者屈服。

后来巴布尔在回忆录中写道:“阿富汗人的性格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他们既不认真和我们打仗,也不选择归顺我们,当我们的大军前去清剿他们的时候,他们的男人指着我们士兵的火枪进行嘲讽,并且做出下流的动作,当士兵开枪后,他们又立即咬着草向我们投降,我接受他们的投降后,他们过了几天又会继续袭击我们的军队,如此反复。”

巴布尔在阿富汗的那段时期,始终没有彻底解决普什图人的问题,他即没有能力杀死所有的普什图人,也不能让普什图人忠诚的追随他。

巴布尔去世之后不久,他的子孙便尝到了没有解决普什图人问题的苦果,从1539年开始,普什图人在酋长舍尔沙的带领下,多次重创莫卧儿帝国的军队,甚至一度攻陷了莫卧儿帝国的国都德里。

到了十八世纪初期,被誉为阿富汗国父的杜兰尼统一了普什图部落,并且建立了强大的杜兰尼帝国,他们开始恢复祖先的传统,开始强调普什图法典的重要性,那段时期对普什图人的民族性格影响很大,他们开始在外敌入侵时一致对外,开始认真的抵抗所有的入侵者。

元朝阿富汗属于中国吗

根据史书上记载,古代的阿富汗属于我国西域地区的一部分。古代的阿富汗,在西汉时期归汉朝安西都护府管辖,在东汉、西晋丶南北朝时期丶隋唐时期,归我国陇右郡管辖,郡治所在地就是“阳关”。也就是“西出阳关无故人”所指的那个“阳关”。“阳关”下辖整个西域,出了“阳关”所辖地,就到了外国,当然也就无故人了!

古代阿富汗真正脱离中原的掌控,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尔后除了元朝将其纳入麾下以外,古代阿富汗再也没有被中原掌控过,顶多只是在表面上向中原表示臣服,承认是中原的外藩而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57244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8首奇葩古诗词 乾隆历史上的奇葩下一篇:古代金箔是否曾被用于烹饪菜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