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韩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国 韩姓的发源地

导语:韩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韩姓的发源地。在中国历史上,韩国曾是中国的一个边疆国家,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韩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姓氏。

目录导航:

  1. 韩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国
  2. 韩姓的发源地
  3. 战国时期魏国韩国各什么地方
  4. 三家分晋时各国国君
  5. 西晋的三个国家和皇帝
韩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国

韩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先秦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旧地置颍川郡。

韩国,为明朝在西北分封的藩国,始祖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

韩宪王朱松(1380年6月26日—1407年11月19日),明太祖朱元璋庶二十子,母周妃,与岷庄王朱楩同母,王妃冯氏。朱松为人谨慎,英敏聪颖,通晓古今,无大功大过。朱松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受封韩王,但他尚未就藩,就在永乐五年(1407年)去世,享年28岁。

韩姓的发源地

韩姓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姓氏,最早可溯源到华夏人文初祖黄帝。据《山海经》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之女累祖,生昌意,昌意被贬居若水,生韩流,韩流娶阿女,生颛瑞。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有人以韩为姓,产生了第一批韩姓人。

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灭商后实行大分封,成王姬诵的弟弟韩叔(佚名)被封于韩(今山西河津东北)。约在周宣王时,韩国南迁至韩亭(今山西芮城一带)。由于韩国势小力微,在西周春秋之际被西周初年分封的另一诸侯国晋国所灭。韩国灭亡以后,国人以韩为姓,产年了第二批韩姓人。

西周初年,成王弟叔虞被封于唐,叔虞之子燮父又被改封于晋(今山西太原)。至公元前8世纪末,晋哀侯为韩万所杀。韩万号武子,为曲沃桓叔之子,被晋献公封于韩国故地韩原(今山西芮城,一说在今陕西韩城西南),其后代以韩为姓,这是第三批韩姓人。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其后,韩姓在晋国势力渐长。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国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迁阳翟(今河南禹州)。到晋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于郑都新郑(今属河南),疆域有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以其地置颍川郡(郡治阳翟)。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产生了第四批韩姓人。这支韩姓,是当今韩姓的主源。

到北魏孝文帝时,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出(一作步)大汗氏被改为韩氏,这是第五批韩姓人。

上述5支韩姓人中,第一、四、五支出自河南。

战国时期魏国韩国各什么地方

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

晋国疆域就是现代的山西,河南一带。

魏国领土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颖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

韩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战国七雄之一,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新郑)。

三家分晋时各国国君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为魏武侯元年。据《竹书纪年》则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为武侯元年)。

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前370年(武侯25年),魏武侯魏击崩逝,二子魏缓与魏罃争位,赵国与韩国都参与魏国废立之事。后魏罃击败魏缓,成为了魏武侯的继承人,是为魏惠王。

韩哀侯(?-前374年),韩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战国时期韩国第4任君主(前376年-前374年),韩文侯的儿子,韩共侯的父亲。

韩哀侯元年(前376年),继承君位,与赵敬侯、魏武侯废晋靖公为庶民,瓜分其食邑,令晋国绝祀。韩哀侯二年(前375年),灭亡郑国 (韩灭郑之战),迁都新郑。

韩哀侯三年(前374年),韩哀侯去世,其子韩共侯继位。

赵敬侯(?-公元前37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烈侯之子,赵武侯之侄,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75年在位。公元前386年,将都城从中牟(今河南鹤壁)迁到邯郸,规划成两大区域,宫城区(行政中心)与大北城(商业中心),邯郸迅速繁荣。此后数年相继对齐、魏、卫、中山等国用兵。公元前376年,与魏、韩二国正式灭掉晋国,瓜分晋国残余领地。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其子赵成侯即位,后葬于赵王陵。

三家分晋各国国君是:韩国当时的国君是韩哀候,赵国当时国君是赵敬候,魏国国君是魏武侯。当时都是列侯,没有成立国家,虽然混乱但周天子仍然是一国之主。

三家分晋是韩赵魏三家诸侯,分裂晋的一次政治事件。从此韩哀候,赵敬候,魏武侯都得到周天子认可,成为一方诸侯。

西晋的三个国家和皇帝

三晋最初是指战国时期的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合成,韩、赵、魏三家原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三个,他们在春秋晚期共同打败了晋国执政的智氏,然后逐步掌握晋国的大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史书称韩、赵、魏三国为三晋。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历史进入到战国七雄时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60851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印度标志性建筑物是什么 泰山琥珀为什么发甜下一篇:古代达官显贵置产是否困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