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中国古代明明是皇帝独裁,为何却把以德治国挂在嘴边?

导语:本文探讨了古代“以德治国”的实际效果,指出单一的“以德治国”必然失败。古代君王所说的“德”关注的是“让”字,但古代社会是中央集权的,为了维护皇权的统治,必须集中权力。因此,国王实行独裁,却让人认为国王不是独裁,而是道德行政。文章还讨论了汉朝、清朝等历史时期的具体例子。

中国古代一直提倡“以德治国”。但实际上,如果一个封建政权真的采取“以德治国”,或者采取单一的“以德治国”,那肯定是失败的。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颜就不得不讲究德行,把皇位传给宰相。结果儿子不满,大臣不满,造成了燕的动乱。在这种情况下,外军趁机进入,几乎消灭了燕。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汉宣帝刘秉义登基后,一些大臣向他建议,他可以“以德治国”,以帝王之德修天下。但是汉宣帝公开告诉他,不能光说这个,要德才兼备。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

韩的话其实从刘邦开始就这样了。刘邦征服天下的时候,很多人才来到刘邦身边,背离了项羽。他们为什么去找刘邦?他们说的最多的一个原因就是刘邦会和所有人共享天下,他会包所有人,而项羽不愿意包。韩信第一次见到刘邦,和刘邦说话时,认为刘邦成功的原因是刘邦愿意包英雄。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就问臣子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为什么不能得天下。当时大臣们也说刘邦愿意提高赏赐,项羽不愿意。刘邦不同意,他说,因为他会用人。他用了三个人:张亮、小何和韩信。你可以留住人才,但项不行,你连个范增都留不住。他怎么能得到这个世界?

刘邦为什么要说这种话?其实刘邦演的很滑头。因为当时他想削族。也就是把包带回给诸侯。既然要削族,当然不会听从英雄们的想法。而刘邦也正是这样,所以他赢了天下,安了天下。项羽最终实现了分封制,于是他反而失去了整个世界。

清政府入关后,积极加强汉化,皇帝们也积极借鉴汉族皇帝的做法。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终于上台,他向大臣们讨教,历史上应该向哪个皇帝学习?部长们建议他向李世民学习。但是顺治皇帝说,他不学李世民,他要学朱元璋。李世民和朱元璋有什么区别?李世民不是事事都自己做主,所以他应该采纳大家的意见,实行“道德行政”。另一方面,朱元璋不得不自己做决定,宰相不得不听自己的话,实行“郑伟”。

古代君王所说的“德”,有很多解释,比如“仁”、“善”。这些解释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让”字。把自己的一些利益交给大臣、其他王室成员和人民。

但是,恰恰是“让”,古代社会是不允许的。为什么这么说?

在古代,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社会。为了维护皇权的统治,必须集中力量,将所有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软弱,某个大臣掌握国家大事,那么权力就会集中在这个大臣手里。

比如汉朝,汉武帝当了皇帝以后,大力实行中央集权,把朝鲜的一切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里。汉武帝时期没有一个宰相得到了圆满的结局。这些宰相之所以没有好下场,是因为汉武帝觉得这些宰相威胁到了他的权力。汉武帝死的时候选了几个副部长,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但霍光接连击败这些大臣,自己掌管政务。

汉朝宣帝皇帝刘秉义看到了这一切,所以当他成为皇帝时,他被告知要实行“仁政”和“德治”,他说他不能这样做,国王必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威”而不是“恩”。

既然君王实际上并不“以德治国”,为什么还要不断提倡“以德治国”?

原因很简单。只有倡导这一点,才能维护王道。也就是说,国王实行独裁,却让人认为国王不是独裁,而是道德行政。比如很明显在古代社会,皇帝都是普通人养的。没有普通人生产粮食和制作衣服,皇帝就会缺乏食物和衣服。然而,皇帝想宣扬他已经给了普通人好处,他正在进行道德管理。而当老百姓信以为真,真正觉得他在进行道德管理的时候,他就成功了。

再比如刘邦打国家的时候不断分封。刘邦愿意分封吗?显然不是。当年韩信想当齐国“假王”,刘邦差点骂娘。是张亮和陈平提醒他是他干的。但是在他奠定了国家之后,对不起,但是所有被围出来的土地和爵位都被他收回来了。

这就是古代“以德治国”的秘诀。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以德治国”在古代是假的“以德治国”就否定它。当我们离开中央集权社会的时候,“以德治国”确实发挥了作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700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天明的身份 电视剧《秦时明月》天明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下一篇:康熙十阿哥 康熙的十阿哥胤誐简介 步步惊心十阿哥结局如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