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20世纪最大规模的一场坦克厮杀

导语:位于中东的巴勒斯坦地区,最早是犹太民族的发祥地,后来因为塞尔柱突厥人的侵入,犹太人被赶出家园,开始四处流浪。犹太民族勤劳肯干,富有智慧,无论到了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很快发达起来。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犹太人经常受到当地民族的排斥和驱逐,差不多有1000多年,他们没有自己的祖国,一直流散于世界各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遭到了德国法西斯惨绝人圜的大规模屠杀,成为了世界上受害最深最惨的民族。有鉴

巴勒斯坦位于中东,最初是犹太民族的发源地。后来,由于塞尔柱土耳其人的入侵,犹太人被赶出家园,开始四处流浪。犹太人民勤劳、勤劳、智慧,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发展得很快。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犹太人经常遭到当地族群的排斥和驱逐。近1000年来,他们没有自己的祖国,分散在世界各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被德国法西斯屠杀,成为世界上受害最深、最严重的民族。有鉴于此,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支持下,联合国决定在犹太民族的故乡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当时,那里住着大量的阿拉伯人。为了照顾现实,1948年5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家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然而,在中东占主导地位的阿拉伯世界不能容忍以色列国的建立,该集团抵制联合国决议。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在通过联合国分治决议后不久,以色列国仅通过武力建立。阿拉伯民族也不礼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以埃及、叙利亚、约旦为首的阿拉伯联军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从1948年到1967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爆发了三次中东战争。从人口和面积上看,阿拉伯世界比以色列强大几千倍,直接对峙的埃及、叙利亚、约旦比以色列强大几十倍。然而,由于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军被击败。以色列不仅在越南战争中越来越强大,还占领了大片原本属于巴勒斯坦国和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土地,大量阿拉伯人流离失所,导致巴勒斯坦问题在世界上纠缠了半个世纪。连接西亚、北非、南欧的中东,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二战后,那里发现了大量石油,成为美苏角力的焦点。美国在中东大力支持以色列,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双方都出口了大量新武器,并向代理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掌握中东的战略主动权。在大国的支持下,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也大规模扩军备战,双方虎视眈眈,冲突频发。

以色列人口少,建立一支高度现代化的军队是当务之急。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犹太复国运动就接受了美国的大量援助。在不断的战争中,以色列利用美国的先进武器装备,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的常备军。以色列的战争战略是扬长避短,不与强大的阿拉伯国家争夺消费,而是利用内部作战易动员的特点,先发制人,闪电般地速战速决,时刻保持战争状态。这一战略与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采取的战略一脉相承,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以往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一直贯彻这一战略,频频以少胜多,打得看似庞大实则松散的阿拉伯联军毫无脾气。特别是在1967年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军突然袭击,连续袭击。只用了6天就打败了拥有大量优势的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军队,占领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约旦西岸和圣城耶路撒冷等约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极大地拓展了以色列的战略空,从而以色列军队在中东地区占据了统治地位。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失败给阿拉伯国家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土地,也损失了大量的土地。世界不结盟运动领导人埃及总统纳赛尔甚至因焦虑而生病,不久去世。阿拉伯国家认为这场战争是一大耻辱,决心相互反击,打败以色列,收复失地。鉴于以往中东战争因军备不如以色列而失败,埃及和叙利亚竭力寻求苏联的支持,花费巨资从苏联购买了大量先进的T-62坦克、米格飞机和萨姆的反导弹,并邀请了不少苏联顾问对阿拉伯军队进行严格的现代战争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阿拉伯军队的战斗力。此外,阿拉伯世界相互团结,开展了密切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合作。1973年初,所有阿拉伯军事领导人聚集在埃及开罗开会。在埃及总统萨达特的提议下,经过大量讨论和磋商,阿拉伯国家决定共同对以色列发动战争,把以色列人赶出他们占领的土地。会议最终决定,埃及和叙利亚应该是这场战斗的主要突击任务,其他阿拉伯国家应该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给予密切援助。此后,埃及和叙利亚的军政领导人频繁互访,经过详细的论证,制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最后决定在1973年10月6日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因为那天是犹太人的赎罪日,犹太人必须保持绝对的休息,公民会呆在家里,士兵会留在营地不出门,所以军事戒备最松懈。同样,这一天也是伊斯兰斋月节,阿拉伯人应该尽量减少活动,不要外出。选择这一天不仅表达了向伊斯兰神复仇的决心,也让以色列人更加瘫痪。作战计划规定,埃及军队从西面进攻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东岸修建“巴勒夫防线”,叙利亚军队从北面进攻戈兰高地。突破之后,两军迅速纵深进攻,直到以色列军队全部被驱逐出被占领土。苏伊士运河东岸是西奈半岛,是埃及的固有领土,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后来,以色列为了巩固新占领的土地,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运河东岸修建了123公里的设防,以当时的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巴勒夫的名字命名为“巴勒夫防线”。“巴勒夫防线”主要以沙质河岸为骨架,加高加粗,将面向运河的一侧切割成55度的陡坡,并在其上设置大量铁丝网、障碍物和雷区。防线上有很多坚固的碉堡和掩体,可以互相交叉挡住河流。沙堤下还有一条通往运河的汽油管道,一旦开战可以烧成火墙。以色列军队认为“巴勒夫防线”坚不可摧,埃及军队无法冲过运河。戈兰高地,以色列北部的一个要塞,原为叙利亚所有,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军队攻占。以色列军队在修建“巴勒夫防线”的同时,还在戈兰高地修建了几条防线。戈兰高地位于叙利亚西南边境,是一座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略呈长方形的狭长山峰。长约71公里,宽20~40公里,面积约1150平方公里。戈兰高地居高临下,以色列东北部的平原尽收眼底。高地的内法赫和库特拉两座城市是通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公路咽喉,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北部高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南方地势平坦,便于坦克移动。以色列军队在戈兰高地纵深部署了防线,前后几公里。防线密布以反坦克炮为主的火力点、雷区、反坦克壕,可以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封锁。以色列军队在防线附近也有导弹阵地和机场,可以随时支援前线作战。为了成功突破以色列军队在西部和北部的防线,埃及军队和叙利亚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实战训练。从攻击地点、突破方法、如何攻克掩体,到坦克部队的攻击路线,都进行了反复演练,力求达到闪电般的速度。埃及和叙利亚两军也积极隐瞒作战意图,表面上装做无所事事,暗地里加紧集结进攻部队,修路,运送作战物资,迅速完成一切进攻准备。相反,以色列军队依靠坚固的防御工事,陷于瘫痪,对敌人绝望。前线部署的作战部队不多,甚至放松侦察,对阿拉伯军队的动向一无所知。战争开始前,埃及和叙利亚集结了52万军队、4100辆坦克、1042架飞机和140艘军舰,而以色列军队只有12万军队、1700辆坦克、360架飞机和40艘军舰。阿拉伯联盟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1973年10月6日14: 00,以色列一片宁静,人们沉浸在宗教虔诚之中。突然,西边的苏伊士运河方向,北边的戈兰高地方向,枪和炸弹同时爆炸的声音。埃及军队和叙利亚军队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在西部战场,埃及军队出动了200多架飞机,迅速飞越苏伊士运河,向西奈半岛上的以色列军队的前线指挥部、炮兵阵地、交通线、通讯系统和补给中心进行了狂轰滥炸,以军毫无防备,一时间被炸得人仰马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与此同时,埃军的2000门大炮也一齐开火,密集的弹雨劈头盖脑地砸到了“巴列夫防线”上,将犬牙交错的铁丝网连根掀掉,引爆了成片的地雷区,掀翻了一座座暗堡,防线沙堤上顿时硝烟弥漫,火光熊熊。紧接着,待命已久的埃及军队兵分数路,登上水陆两栖战车和橡皮舟奋勇杀向对岸。因为埃及军队进攻的突然性和密集的火力打击,以色列军队竟来不及打开汽油管道在运河中形成火障。仅仅十几分钟,埃及军队前锋就登上运河东岸,向沙堤上冲去。以军在沙堤上残剩的火力点立即枪炮齐发,拼命阻击埃军前进。埃及士兵非常勇猛,不顾伤亡连续进攻,有的士兵以身滚雷开辟通道,还有的士兵抱着爆破筒扑上暗堡与以军同归于尽。后续埃军运来了一种新式武器,即消防用的高压水龙,以巨大的水柱猛烈冲刷沙堤,很快就在沙堤上冲出了数十条通道。埃军顺着这些通道奋勇登堤,经过一阵短兵相接的混战,驱散了沙堤上的以军,夺取了渡河桥头堡。随后,埃军在运河上架起了60余座简易桥梁,近20万埃军主力及坦克部队冲过运河,凶猛地向以军防线纵深冲去。  

在正面作战的同时,埃及军队空的部队也在西奈半岛登陆,到处破坏以色列军队的通讯线路和通讯设施,给以色列军队的动员造成极大混乱。埃及海军还封锁了红海和地中海的海上通道,用舰炮轰击岸边的以色列防线配合军队进攻。以色列军队的一线部队兵力很少,对埃及军队的猛烈进攻被忽视,很快被歼灭。埃及军队的进攻非常顺利。不到三天,“巴勒夫防线”被撕成粉末,深深楔入以色列阵地,控制了苏伊士运河东岸10~15公里深的地区。在埃及军队进攻西线的同时,北线的叙利亚军队也对戈兰高地发动了进攻。叙利亚军队出动100多架飞机对戈兰高地的以色列阵地进行猛烈轰炸,然后集中1500门大炮准备掩护火力,这将炸毁军队的前沿阵地。随后,叙利亚军队的10万军队和1000辆坦克被三路杀向戈兰高地。

叙利亚军队也抱着收复失地的信念,奋勇作战,迅速突破了以军的前沿阵地。叙利亚军北路军以坦克为先导,继续向纵深扎去。以色列军队沿冲击公路修筑了许多反坦克壕,宽4~6米,深4~9米,坦克无法直接通过。以色列军队还把挖开的土堆在壕沟一侧,堆成2米多高的土堤,可以说是设计巧妙。叙利亚军队用推土机填平战壕,但没有可用的土壤。用装甲运桥车架设车辙桥时,由于壕沟一侧土质路堤较软,桥面前高后低,桥上坦克晃晃悠悠,容易拐进壕沟。坦克穿越2米多高的土堤时,速度很慢,车身很高,底部薄弱的装甲暴露出来。同时还有坦克等着通过车辙桥,聚集在反坦克壕附近,成为以色列射击的目标。以色列集中反坦克炮猛烈开火,叙利亚坦克在战壕中损失惨重。经过一场艰苦的战斗,叙利亚军队终于突破了以色列军队的反坦克壕。此外,以军雷区被扫雷坦克夷平,主力进攻部队在主战坦克掩护下对以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以色列军队兵力不足,由于叙利亚军队的空攻击,防线后的导弹阵地和空部队损失惨重,一度无法参战。在最前线,以色列步兵拼个你死我活,终于抵挡不住叙利亚军队的冲击,防线不断被突破。在中路和南路,叙利亚军队的坦克与以色列军队的188装甲旅在阿迈迪亚城下交战,这是20世纪库尔斯克坦克战后的又一次坦克战。叙利亚坦克主要是苏制T-5 4/55,装备100mm坦克炮和一套夜视设备。还有少量更先进的T-62坦克;以色列军队的坦克主要是英式的“百人队长式”,装备105毫米口径的火炮。叙利亚军队的坦克采用了坦克集群的“波浪式”进攻战术,翻山而来。以色列坦克没有示弱,还勇敢地进攻。双方2000米开炮,战斗到10米的距离,完全是炮对炮的坦克肉搏战。两军1500多辆坦克在战场上驰骋,连连撕咬,血淋淋的飞来飞去。叙利亚军队打着连续作战的精神,坚持夜间进攻。叙利亚军队的苏军坦克有夜视设备,而以色列军队缺乏夜视设备,所以叙利亚军队在夜战中占据了主动。叙利亚军队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近以色列阵地前沿开火,而携带反坦克火箭发射器的士兵则闯入以色列阵地攻击以色列坦克。战斗异常激烈。黎明时分,双方的坦克分散在阵地内外,而一些叙利亚坦克深入以色列阵地。经过近两天的激战,以军装甲旅彻底溃败,终于无力支撑,只好向库奈特拉撤退。叙利亚军队以一股力量包围了这座城市,主力部队继续南下。前方部队在1967年突破了停火线75公里,到达了最初的叙利亚-以色列边界。战争持续到10月9日之后,埃及和叙利亚军队进展顺利,深入以色列防线,将以色列一线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如果埃及和叙利亚军队胜利前进,他们很可能会直接进入以色列腹地。但是埃及和叙利亚在这一刻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战场上取得过如此伟大的胜利,有些人患得患失。从10月10日起,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停止了进攻,转而开始巩固收复的领土。而以色列军队从最初的混乱中反应过来,能够为战争而战的真正本质终于显露出来。以色列陆军总参谋部迅速制定了战场反击计划。面对军事实力超群的阿拉伯联军,他们决心夺取敌人的战斗机停止进攻,集中内部力量,各个击破,先进攻北线较弱的叙利亚军队,再回到军队中来收拾西线的埃及军队。在阿拉伯联军停止进攻的同一天,10月10日,以色列军队集结15个旅,7万兵力,1000辆坦克,对叙利亚军队发动了进攻。以军空军率先出击,经过一番苦战,击败了叙利亚空军,夺取了战场体系的权利空。以色列坦克和军队随后发起冲锋,以正面攻击牵制叙利亚军队主力,两个坦克旅插入叙利亚军队侧翼,迅速突破防线。叙利亚军队迅速抽调库奈特拉周边部队填补缺口,双方又进行了一次坦克战。以色列装甲部队集中约1000辆坦克分三路发动攻击。叙利亚军队虽然顽强战斗,但在第一场战斗中的优势逐渐消退,最终被以色列军队击败。叙利亚军队撤退,库奈特拉的围困解除。在整个战争中,叙利亚军队损失了1150辆坦克,而以色列军队损失了250辆坦克。以色列军队奋力进攻,分割了戈兰高地的叙利亚军队。10月12日,以色列军队从戈兰高地发起进攻,越过1967年的停火线,直捣叙利亚腹地。双方一路激战,叙利亚军队损失兵力,不得不将主力收缩到首都大马士革附近。至此,叙利亚军队在北方战场被击败。它不但没有收复戈兰高地,反而失去了600平方公里的土地,陷入了兵临城下的困境。在北方战场的激战中,埃及军队见形势不妙,迅速从西线发起攻势,对叙利亚北部军队进行反击。10月14日,埃及军队集结8万兵力和1000辆坦克,在80架飞机和200门大炮的配合下,对以色列军队发动了第二轮进攻。埃及军队的坦克冲在前面,迅速脱离了空军队的火力掩护。以色列军队夺取了战斗机,并立即用反坦克炮和空地对地导弹猛烈攻击埃及军队的坦克,严重损坏了埃及军队的坦克。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坦克随后被派去与埃及坦克展开第二次坦克战。战斗持续了五个多小时,埃及军队损失惨重。200多辆坦克被烧成一堆堆废金属,而以色列军队只损失了50辆坦克。最后埃及军队无力支援,后撤。10月15日,以色列军队在西线对埃及军队发动反攻,在掌握战机后,迅速从北线调回主力和大量武器。以色列军队通过美军侦察卫星发现埃及军队前线两个团之间有30公里的差距,以3个旅从正面进攻,吸引埃及军队主力会合。此外,著名的战争斗士沙龙率领一个装甲旅潜入苏伊士运河。沙龙军隐蔽开到运河,伪装成埃及军队撤退的部队,渡河后立即发动进攻,将埃及军队沿运河分散,摧毁了埃及军队的反导弹阵地,迅速建立了渡河桥头堡。在空军的掩护下,以军以下五个旅的突击队迅速渡过了苏伊士运河。沙龙立即率领军队向埃及军队纵深推进,坦克一路飞奔驱散埃及军队的小股部队,连俘虏都没抓到,突破重重障碍,与埃及军队的一线部队在南北方向穿插。在运河东岸,以色列军队的正面部队发起猛攻,埃及军队的两个军团陷入了腹背受敌的混乱之中。10月22日,在中东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338号决议,呼吁交战各方“就地停火”。此时已经举步维艰的埃及和叙利亚迅速接受了。然而,以色列还没有说这种语气,也没有回应。它只是加强了攻击。到10月24日,埃及军队前线的两个团已经被以色列军队包围,面临崩溃的命运。北线戈兰高地也被以色列军队完全收复,叙利亚军队和以色列军队在大马士革西南线对峙。苏联看到埃及军队即将遭受重大损失,立即表示强硬态度,命令7支苏军降师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并向以色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停火。美国也是针锋相对,东部美军进入紧急状态刻不容缓。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战争处于边缘。面对苏联的威胁,以色列不敢太强硬。毕竟苏军不好对付。这时,几内亚等八国提出决议草案,要求交战各方就地停火,并组织“联合国紧急部队”前往中东监督停火。以色列处于下台的边缘,最终停止了进攻。1973年10月24日,交战各方接受停火,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中,阿拉伯联军损失8500人,坦克2200辆,飞机450架,军舰10艘;以色列军队损失了2800人、850辆坦克、110架飞机和1艘军舰。埃及通过战争收复了苏伊士运河以东西奈半岛上东西宽10~15公里、南北长192公里的土地,总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以色列军队新占领了苏伊士运河以西1900平方公里的埃及土地和戈兰高地以东约440平方公里的叙利亚领土。战争结束后,埃及知道军事上摧毁以色列是不可能的,反而采取了和平共处的政策,中东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第四次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军队在历次中东战争中最好的表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双方对对方的真正实力了如指掌,极大地影响了其他国家未来的外交政策。阿拉伯联军在这场战争中隐瞒真相,表现虚假,初期攻势凌厉。空,炮兵、步兵、坦克配合得很好,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一书。以色列军队虽然在第一场战斗中失利,但反应迅速,攻击和杀戮凶猛,经过长时间的战斗,不愧为精锐部队。沙龙走私运河及其快速穿插,具有德国著名闪电战古德里安的风采,为以色列军队扭转战局做出了巨大贡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太平天国为什么打不过清朝 是敌是友都没有分清,能赢才怪下一篇:孟子的生平有哪些经历?他的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