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门外汉 都说门外汉,但是它的真实来历你知道吗

导语:  文人雅士总是用“门外汉”为典故,来形容外行或者是对某些事尚未入门的人。然而最初被说成是门外汉的人,竟然是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  《五灯会元》里记载了这个故事。一次,苏轼在庐山游览时写了一首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人如何举似人。”这

  文人雅士总是用“门外汉”为典故,来形容外行或者是对某些事尚未入门的人。然而最初被说成是门外汉的人,竟然是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

  《五灯会元》里记载了这个故事。一次,苏轼在庐山游览时写了一首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人如何举似人。”这首诗以延绵不断的溪流来比喻佛法无边,并且解说了禅宗第一义。

  圆智禅师听到了苏轼这首诗之后,对他大为赞赏,认为苏轼在思想上已与佛教子弟无二。但此庵禅师却认为,苏轼连研究佛法的路都还没有找到,只不过是一个门外汉而已。

  参考历史记载

  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在造访江州东林禅院常总禅师时,因悟禅理,写下了《宿东林偈》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据宋释普济记载《五灯会元》:“乃谒护国此庵云禅师,夜语次,师举东坡《宿东林偈》,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庵曰:‘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曰:‘祇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曰:‘是门外汉耳。’”说的是,证悟法师造访庵云禅师,夜晚谈话中间,证悟以苏东坡写的《宿东林坡》为例,认为苏东坡已经有很深的佛学造诣,庵云却认为苏东坡尚未见路径,“是门外汉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国外名酒品牌 为什么中国白酒在国外不受欢迎,日本酒却能传播出去?下一篇:大唐狐妖传 《大唐狐妖传》什么时候上映?好看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