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清朝能造巨舰大炮,抗战期间才造出98门,至今影响中国

导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火炮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希特勒和斯大林都认同大炮是战争之神,两国疯狂制造各种巨炮。参加二战的各个国家都生产了几十万门大炮,而中国作为抗战时期参加二战的主要国家,在全面抗战的八年时间里只生产了98门大炮,炮弹是所有军队中的宝结,所以发射一门甚至需要总部的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火炮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希特勒和斯大林都认同大炮是战争之神,两国疯狂制造各种巨炮。参加二战的各个国家都生产了几十万门大炮,而中国作为抗战时期参加二战的主要国家,在全面抗战的八年时间里只生产了98门大炮,炮弹是所有军队中的宝结,所以发射一门甚至需要总部的同意。

抗日战争时期,仍然使用清朝生产的大炮,甲午战争前10年李鸿章从德国购买的克虏伯大炮。日本船只也领导了中国至少30年。正是有了这些装备,中国驻军在1937年赢得了虎门海战。

晚清时期,李鸿章大力修建兵工厂,引进了许多军事技术。1884年,我看到马克沁的重机枪在30秒内发射了300发子弹,击中了一棵大树,威力如此之大,我立即买了一把,在金陵制造局临摹。只有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才使用重机枪。

江南制造局也在1905年开始生产自己的75MM山炮,1896年至1911年生产37MM、53MM、57MM、75MM的988门炮。1890年,他成功仿制了英国阿姆斯特朗305毫米800磅后置式大口径火炮。即使是现在,从老江南制造局继承下来的江南造船厂,依然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骨干。

克虏伯大炮虽然击沉了日本军舰,但当时也让人唏嘘不已。清末民国时期,连火炮都不能在中国制造。落后的技术差距巨大。抗战开始后,全国汽油紧缺,要在驼峰航线上用飞机运输燃油,简直不可思议。

中国有石油资源,但玉门油田建成后,进口无缝钢管枯竭,国内改用钢制盘管,都采用钎焊工艺,不能承受太大压力。原油生产只能用直接分馏工艺生产汽油,供应根本不足。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造不出大炮的一个原因是原材料不好。清朝用高碳钢造大炮。但是慢慢发展起来,就淘汰了合金钢的使用。在中国军阀混战期间,没有人能生产这种钢。就连该国最大的称重工厂也是通过从国外购买枪管来组装的。一旦这些枪械保养不当,零件损坏,就会失去作战能力。炼钢技术的缺乏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今天,中国仍然严重依赖特种钢的进口。

中国军队很多军师的重火力是几门或者十几门迫击炮。二十九军也没有山炮。陆军只有一个重型迫击炮营,但每门大炮只有10发炮弹。下面的军和师也没有火炮,只有一个团有四门82毫米迫击炮。开国军正规军1集团军连个日本步兵团级别的步兵山炮都没有。

中国军队缺少炮兵装备是个大问题。当时,山野的大炮是由骡子和马拉的。一旦离开铁路线,就根本无法行军。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二十余门大炮一天只在泥泞中行进几公里,骡马疲惫不堪。一个75山炮+炮弹+配件,平均需要10匹骡马,一个山炮营需要100多匹骡马才能配12门炮。

这些骡马不能只吃草。要喂高粱和大豆,保证体力,基本等于5-6个人的饭量。要知道杂牌军的士兵还用竹桶当军用水壶,用竹扳手当背包,当时的后勤跟不上!

Bofors 75山炮1.5万美元,也就是4万多大洋。更便宜的克虏伯75售价12000美元。再加上牵引工具、瞄准观察仪器、训练经费、火炮费用,非常昂贵,火炮是系统武器。

后来日军又生产了专门为中国战场设计的94式山炮,专门设计用于骡马拖运。但是在山区,中国军队只能把大炮拆成大块,最轻的也有几十公斤重,让人扛的很惨。因此,装备差的师需要8-12个师才能勉强对抗日本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至高神奥丁为什么会被称为北欧的诸神之父?下一篇:日本神话中的高天原是中国吗?须佐之男究竟是什么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