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三国唯一乱政太监,姜维要杀被他躲过了,最终被司马昭凌迟

导语: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最猖狂的时期之一。特别是东汉末年,皇帝和宦官剥削人民,出卖官员,使政府腐败,人民不满,导致黄巾起义席卷全国,奠定了东汉灭亡的导火索,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基于此,三国时期,无论是曹魏、蜀汉还是孙吴,都试图约束宦官的权力,不允许宦官干涉政务。但是人不如天。三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最猖狂的时期之一。特别是东汉末年,皇帝和宦官剥削人民,出卖官员,使政府腐败,人民不满,导致黄巾起义席卷全国,奠定了东汉灭亡的导火索,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基于此,三国时期,无论是曹魏、蜀汉还是孙吴,都试图约束宦官的权力,不允许宦官干涉政务。但是人不如天。三国后期,蜀汉出现了一个混乱的太监。他玩弄权术,排挤忠良,甚至公然欺骗皇帝,隐瞒钟会、邓艾大军来自大臣的消息,导致邓艾千奇百怪兵灭蜀汉。

他叫黄浩。

孤儿护理部长

太监可以乱来,通常是因为皇帝够蠢。刘备一世很有名,但是生了刘禅,一个“不起的阿斗”。223年,刘备病死于永安白帝城。临死前,刘备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告诉他:“如果你的才华只有曹丕的十倍,你就能买下一个国家,做成一笔大买卖。继承人可以补充的,可以补充;如果你没有天赋,你可以自己拿。”

这段话集中在最后一句。刘备深知刘禅的才华。所以,如果刘禅做不到,就允许诸葛亮“取而代之”,以“复兴汉朝,还古都”。当然,诸葛亮不像司马懿。他怎么能做出“不忠不义”这种事?赶紧跪在地上答:“我敢用尽力气,奉忠义节,然后死!”

刘备死时,刘禅16岁。在古代,这个年龄已经算是成年了。按说,诸葛亮的协助应该更容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诸葛亮要做好北伐准备,处理军政事务;一方面,我们应该好好照顾刘禅,自己做事情。

显然,诸葛亮对刘禅感到不安。最大的担心是他“离小人近,离贤臣远”。这里是“小人”,指的是心腹太监。为此,诸葛亮在北伐繁忙的时刻走到“前模”,苦口婆心地劝刘禅“做一个好大臣,不要做一个小人”。什么是“好部长”?诸葛亮直接推荐了四个人:郭友芝、费祎、董允、向宠。

寄养部长做到这种程度真的很累。难怪诸葛亮只活了53岁,尽了最大努力。太累人了。

摆脱权力和混乱

刘禅很尊敬诸葛亮,但他也很害怕。诸葛亮在世时,不敢乱来。诸葛亮死后,开始胡作非为。比如宠爱宦官黄浩。

豪伊是一个心怀不轨的人,他巴结刘禅的奉承,故意爬上去。正在这时,被诸葛亮表扬的董允站起来,劝诫刘禅,训斥黄浩。黄祖怕董允,不敢作恶。在董允一生的日子里,黄皓的官位永远只是黄程门。

董允死后,黄浩在官方秘书陈友的支持下有机会参与政府事务。他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从黄门岭到钟昌石、车峰杜威,在法庭上的话语权也逐渐增加。刘禅的弟弟柳永讨厌黄浩,所以黄浩有能力在刘禅耳边吹头发,以至于刘禅10多年没有见过他的弟弟。臣罗贤不肯依附黄皓,黄皓降职为巴东太守。

失去所有的声望和名誉

黄浩在法庭上的乖张行为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愤慨。262年,姜维将军扮演刘禅,要求他处死黄浩。刘禅不以为然地说:“我常常讨厌我赶紧去董允那里切牙。为什么介意?”

皇上会说到这,姜维还能说什么?他见黄浩在朝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皇帝的劝谏可能会致人于死地,便借故在栈中屯田,逃出成都,再也没有回来。

公元263年,曹魏的宰相司马昭招募了18万大军,分三路攻打蜀汉。姜维闻知,乃上书刘禅,令起兵迎敌。你猜黄浩怎么样?他实际上告诉刘禅,曹魏的军队不会来了。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

刘禅信以为真,朝廷大臣根本不知道曹魏大军进攻的消息。那以后,当邓艾率领数千精锐,通过阴平小道进入蜀汉时,只有数千人包围了成都。

面对鸭子邓艾,刘禅吓坏了。他举起手,在乔周光路博士的建议下投降了。蜀汉灭亡了。

邓艾早就听说了黄浩的劣迹,逮捕他执行死刑。没想到,黄浩不是傻子。他用重金贿赂邓艾身边的人,逃过一死。

然而,黄浩可以收买邓艾身边的人,却不能收买司马昭。蜀汉灭亡后,司马昭再次抓获黄浩,并以“祸及国家和人民”为由将其处死。

黄浩死了,但他的“名声”却流传了下来。《三国志》说他“操纵大权,终盖天下”,《》也说:“安乐功得诸葛亮,抗魏,让黄皓失国。”应该是最后一句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为什么外来民族都欺负犹太人呢?欧洲人民这么不待见他们吗?下一篇:中国最值钱的尸体,被万人疯抢还死了好多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