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庞德公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呢 他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呢

导语:庞统为什么能和诸葛亮比肩,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和读者一起了解一下,给大家一个参考。庞统之所以被后世怀疑,是因为他在世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而且因为英年早逝,他没有机会证明自己。所以庞统去不去,似乎谁也说不清楚。世人对他的评价真的很高。庞

庞统为什么能和诸葛亮比肩,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和读者一起了解一下,给大家一个参考。

庞统之所以被后世怀疑,是因为他在世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而且因为英年早逝,他没有机会证明自己。所以庞统去不去,似乎谁也说不清楚。

世人对他的评价真的很高。庞德公和司马徽把他和诸葛亮放在一起,称他为“龙符”和“凤雏”。鲁肃赞曰:“既是百里,治驾之责也。是时候竖起耳朵了。”诸葛亮称赞他:“楚辞蔡亮,当称誉天下业。”

虽然他得到了那么多赞,但都是出道前得到的。出道后没有建立更多的政绩,无法像诸葛亮那样通过实际事例证明自己。

那么,庞统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人才呢?

在我看来,庞统是有才华的,但不一定是大才,更不一定是诸葛亮那样的济世之才。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庞统从来没有给过刘备一个“总体战略规划”。

是否有“整体战略规划”应该是一个辅导员是否是一个伟大人才的硬性指标。我们来看看这个“整体战略规划”的历史。诸葛亮送给刘备,张亮送给刘邦,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他们都被公认为世界上伟大的人才。甚至在三国时期,郭嘉作为一个大文人,把曹西安给了曹,把周瑜给了孙权先。但是历史上并没有庞统给刘备这样的战略规划的记载。所以他的“大才”素质严重不足。

其次,庞统唯一值得称道的方案受到后人的广泛质疑。

庞统唯一值得称赞的战略是,他向刘备提出了益州的上、中、下战略。对于这个策略,后世有很多值得商榷的评价。比如方孝孺说:“徽叫孔明、庞统,窃疑。理论家珍惜制度,死得早,所以功德不如孔明;“使制多死,终非孔明比也。孔是学习的王;总的来说,都是骗人的,功利的习惯。裴松之还说:“攻打刘章的计划是建立在大一统的基础上的,却是违反正义的成功,这是建立在诡辩的基础上的。"

方孝孺、裴松之从道统角度质疑庞统对刘备先战略的合法性。因为刘备拿了刘章的利润,有点偷。所以给刘备先出谋划策的庞统给人的印象是“阴险狡诈”,不是济世之才。

不过,抛开方孝孺和裴松之的道德说教,庞统从纯计谋上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因为攻打益州,把益州作为刘备的根据地,是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提到的战略,不是庞统的独创。庞统唯一的增加就是提出了三个策略:上、中、下。这“三大策略”,其实就是在时间上或快或慢地抢占利润。也就是说,庞统唯一值得说的就是他聪明。

第三,庞统早逝证明他的实战能力并不好。

庞统领兵攻雒城时阵亡。孙武早就说过:“先攻心,后攻城。”。庞统作为谋士,带兵硬攻,最后被飞箭射死,只能说明他的实战能力很一般。

既然庞统的策略一般,为什么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我们可以注意到清朝著名大臣李光地的一句话:“庞士元论才,不肯要求全责。这颗心可以叫做‘凤雏’。”

李光地的意思是,庞统之所以被称为“凤雏”,是因为他胸怀大志。什么是“大心脏”?就是“在天赋上,拒绝完美责备”。

“拒绝求全责备”是什么意思?原来庞统出道前经常高度赞扬身边的人才。后来别人用这些天赋的时候,发现这些天赋并没有什么天赋。庞统夸张了。然后问他为什么这么激烈的夸别人。庞统说:“我只是希望人被重视,这样才能更快地结束乱世。”。

庞统说的有问题。把一个有才华的人推荐到一个重要的岗位难道不是一个错误吗?错过大事件能结束乱世吗?

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庞统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称赞?原来他曾经毫无原则的夸过别人,别人也毫无原则的还过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dymaxion 世界十大性能最差的汽车 世界十辆最奇怪的汽车下一篇:古人醒酒都有什么方式 除了奇葩之外就是恶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