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战国时期齐国之所以“田氏代齐”,离不开吴国的推手

导语:田,又名篡齐。指中国战国初期陈国田后裔取代齐将姓陆为齐侯的事件。《齐太公家史》和《田仲晶家世终了史籍》等史料记载了这一事件。公元前386年,周安国王正式命名田和为齐侯,从此石天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法律

田,又名篡齐。指中国战国初期陈国田后裔取代齐将姓陆为齐侯的事件。《齐太公家史》和《田仲晶家世终了史籍》等史料记载了这一事件。公元前386年,周安国王正式命名田和为齐侯,从此石天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法律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康公驾崩,进入凤仪田家,姜氏吕退出齐国历史舞台。于是,田代齐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就像三族分晋一样。众所周知,晋国三大家族的分离是因为晋国的力量薄弱。那么,齐国“田代齐”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个

首先,根据《史记》、《春秋》、《战国策》等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671年,陈果就发生了内乱。在此背景下,陈公子为避灾逃往齐国,成为齐国田家的始祖。所以齐国接替姜的田,其实是春秋时期陈的后裔。陈琬来到齐国后,被当时齐国的国君齐桓公任命。从那时起,陈,或称田,在齐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公元前545年,田湾四世孙田武玉与鲍氏、栾氏、高氏联手,在全国消灭了大清的家族,赢得了齐国民众和国人的支持。

这样,到了春秋末期,田虽成为齐国强大的卿大夫,但齐国仍有高、郭、鲍、晏等可以制衡田的卿大夫家族。春秋晚期的齐国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当时的晋国,由于分封制的存在,卿大夫有了一定的封地,并在此基础上聚集势力。就晋国而言,卿大夫家族之间的激烈斗争导致了四个卿大夫家族的建立:支氏、韩氏、赵氏和魏氏。晋阳之战后,魏、赵、韩联手消灭郅氏,瓜分晋国领土,从而促进了“三家分晋”的发生。就齐国而言,田的统治也与战争有关。

这场战争就是“爱玲之战”,是公元前484年吴在爱玲地区击败齐军的著名战役。据《左传》记载,“贾蓉在夷陵作战。展如打败了高姿,郭子打败了徐门巢。国王死后,打败了他的主人。收了国书,公孙下、邱秋明,首三千,以献给公。”爱玲之战,吴军大败齐军,不仅损失十万兵力,还导致高、郭、鲍、严诸家实力大失。也就是说,夷陵之战之前,齐国还有可以制衡田的势力。然而,在吴与夷陵之战后,除田外的卿大夫家族在齐都被削弱了。

最后,在艾灵之战后,公元前481年,田恒杀死了齐国的和许多公仆,并建立了另一个,以进一步控制齐国的权力。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篡位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阻力,田以“维护公共利益,奖励公共利益”赢得了民心。公元前391年,田和废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君,同年封为周安王,封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田仍以齐为国号,史称天齐。春秋至战国初期,完成了齐国蒋氏家族的更替。可以说,田家是经过深思熟虑,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三大家族分晋、田后,周王室的权威几乎消失。在此基础上,齐国、魏国、赵国、韩国、秦国、燕国、楚国成为战国七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袁世凯儿子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的结局有多惨?不妨看看下一篇:第三次印巴战争简介 第三次印巴战争背景及双方兵力介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