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第三次印巴战争简介 第三次印巴战争背景及双方兵力介绍

导语:第三次印巴战争是指1971年11月21日至12月1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克什米尔分治而爆发的战争。战争随着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而结束。1971年11月21日,印度趁东巴基斯坦动乱之机,

第三次印巴战争是指1971年11月21日至12月1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克什米尔分治而爆发的战争。战争随着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而结束。

1971年11月21日,印度趁东巴基斯坦动乱之机,利用与苏联的同盟遏制巴基斯坦盟友美国和中国,对孟加拉国发动大规模突袭,成功占领该地区并支持自治政府,最终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肢解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从而达到在南亚称霸的目的。

印度、孟加拉国和全世界普遍认为,巴基斯坦1971年12月3日袭击11个印度空军事基地的“成吉思汗行动”是这场战争的开端。

战争期间,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在东部和西部战场作战。1971年12月16日,当东巴基斯坦的巴基斯坦军队投降时,战争实质上结束了,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在东巴基斯坦,包括准军事人员在内的约9万名巴基斯坦武装部队成员成为战俘。

1971年11月21日,印度出兵东巴基斯坦争取独立,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于1971年12月17日实现了停火。

战争背景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由来已久。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南亚次大陆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巴基斯坦独立后,中央政府、经济和军事权力基本上由西巴基斯坦的地主和资产阶级控制,而东巴人几乎无能为力。随着东巴经济的发展,东巴资产阶级对这种情况越来越不满。1966年,东巴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穆吉布拉赫曼提出六点自治方案。到1971年初,东巴掀起了大规模的“不合作运动”,打出了“孟加拉国”的旗帜。同年3月26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宣布取缔东巴主要政党人民联盟,并逮捕了人民联盟主席谢赫·穆吉布·拉赫曼等领导人。所以东巴发生兵变。巴基斯坦国民军立即出动,孟加拉解放军无力抵抗。他们大多逃往印度,大量信仰印度教的东巴人也逃往印度避难。自古内乱总带来外患。东巴局势的恶化,为长期策划肢解东巴的印度提供了发动战争的绝佳机会。

战争准备

根据“蒙巴顿计划”,分成两部分的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对印度有所挤压,使印度始终苦不堪言。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中,印度一直考虑到东巴在后院放火,不敢与巴基斯坦拼尽全力。多年来,“东巴之忧”一直是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的心病。机会来了,但英迪拉·甘地夫人异常冷静,没有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因为她父亲尼赫鲁因1962年侵华战争惨败而从总理宝座上摔下来的事实就像一面镜子,让她无法掉以轻心。她很清楚这场印巴战争对印度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战斗性质。如果印度赢了,可以将东巴从巴基斯坦彻底肢解,这将极大的伤害巴基斯坦这个多年来一直“挑战”的宿敌。称霸南亚不再是梦想;如果印度失败了,不仅会丢大国的脸,还会长期陷入巴基斯坦的“麻烦”。因此,英迪拉·甘地夫人认为,我们不仅要抓住这个机会,还要赢得一战!同时,甘地夫人也清楚地知道,这场战争必须准备很久才能稳操胜券。因此,在她的领导下,印度进行了有序的战争准备:

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国家孟加拉国。与此同时,他们集结军队,在印巴边境进行军事演习。7月,印度再次制定战争计划。同时,印度积极开展大国外交,为发动战争做好充分准备。1971年8月9日,印度和苏联签署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这一条约的签署,不仅表明了战争得到了苏联的积极配合,也限制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与此同时,印度总理甘地夫人于10月23日启程,对美国、法国、英国、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以摸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底牌。印度表面上可以考虑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的印巴双方都从共同边界撤军并接受联合国观察小组监督以稳定美国局势的建议,但其内心绝不会接受,因为它已经失去了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至于中国,印度做了精确的分析:当时中国正处于加入联合国的关键时期,国内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所以中国出兵巴基斯坦的可能性极小。这样一来,外界的干扰就消除了,印度完全依靠印巴的力量,大有获胜的希望。

印巴处于“紧急状态”后,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卓越指挥能力的印度陆军参谋长萨姆·马内克肖意识到印巴之间有一场大战要打。因此,他为印度赢得这场战争做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储备;秘密举办新兵速成班,招收陆军、海军和空武装部队预备役人员服现役;针对战斗伤亡制定了很多具体的特护政策,大大提振了部队士气;成立了联合武器组织和联合情报委员会,解决了三支武装力量的联合作战问题。他发布“紧急状态”动员令:取消所有军人休假,立即复工;征用民用车辆紧急运输弹药和各种军用物资;印度、西坝边境居民移民;加强城市民防措施等。Manekshaw的果断做法,在短时间内大大提高了印度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四是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Manekshaw亲自带队,制定了作战计划。根据计划,发动进攻的时间选择在冬季,因为可以利用大雪封死喜马拉雅山口的机会阻止中国军队进攻印度。印度军队计划同时在东、西线展开战斗。在西巴基斯坦方向,印度军队投入的兵力主要用于牵制巴基斯坦军队,以优势空中等兵力打击西巴基斯坦腹地和克什米尔的军事目标。东巴方向,印度军队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计划在三周内迅速拿下东巴。在具有绝对优势的空陆军和海军的支持下,印度陆军计划同时从西、西北、北、东四个方向包围东巴,夺取重要的交通枢纽,切断东巴内部联系。用向心突击,分尸围歼,攻占东巴首都达卡。

实力对比

到1971年11月,双方部队部署基本完成。印度在东巴投资了3个军部和7个师,12个中队空部队,200架战斗机和26艘海军舰艇,约17万人。西坝共投入13个师8个旅,20个中队空兵力,300架战斗机,20艘舰艇,约30万人。巴基斯坦在东巴投资了4个步兵师,2个空陆军中队,17架战斗机,约9万人。西坝方向共投入12个师6个旅,20个中队空兵力,200架战斗机,20多艘舰艇,约25万人。与双方实力相比,在东巴方向,印度军队优势明显,巴基斯坦军队处于劣势;西坝方向两军并驾齐驱,印度军队略占优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战国时期齐国之所以“田氏代齐”,离不开吴国的推手下一篇:周瑜死因 周瑜死因众说纷纭,而史料上这几处暗示,早已说明真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