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李斯韩非 李斯和韩非,儒家的弟子,法家的代表

导语:文/子非鱼 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人, 秦王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于是大兵压境,逼迫韩王交出韩非,

文/子非鱼

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人,

秦王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于是大兵压境,逼迫韩王交出韩非,

就这样,韩非到了秦国。

这时李斯也在秦国,他深知韩非之才远在自己之上,如果让韩非留在秦国,自己就没得玩了。

于是,李斯对秦王说:韩非是韩国人,一心只想着自己的祖国,是不可能全心为秦国服务的。

秦王听信了李斯的话,把韩非关了起来。最后韩非被毒杀在狱中。

秦王和李斯都忘了,李斯是楚国人,难道不会想只着自己的祖国?难道能为秦国尽全力吗?

李斯和韩非,其实是师兄弟,都师出荀子。

一般认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礼乐,他们都是儒家的大师。

是不是很奇怪?儒家的老师,教出了法家的学生。

我们来唠一唠,

孟子说,人性如水,水性向下,人性向善;

向善,正如水性,就不是“本下”,而是向下。也就是说,人的特性是趋向于善良的,这就是“人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人作恶呢?环境使然。

荀子说,性有恶,伪有善,善能胜恶,

什么叫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什么叫伪?可学而能,可事而成,谓之伪。

天生如此就是性,事在人为就叫伪。

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和荀子从不同方面继承了儒家的仁义礼乐,

孟子,人性有善,所以需要积极引导,故,孟子重仁义;

荀子,人性有恶,所以需要严加防范,故,荀子重礼乐;

什么是仁义呢?简单说就是仁爱和正义;

礼乐呢?礼指行为准则,乐就是音乐。礼负责规范人的行为,乐则负责调和人的性情。

礼乐的目的在于教化,诱导人向善。

可以看出,荀子的思想已经很接近法家了,甚至有人觉得荀子就是法家的。

李斯和韩非是荀子的学生,他们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韩非继承了荀子,并发展了荀子,他认为人性本恶,只能通过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

李斯构陷韩非,说明孔子的仁义礼乐,在战国后期是完全没有市场的,

只有顺应天下大势的法家,才能引领时代,指导秦国一统天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盘点中国历史上的12个神秘“古国”,第一个就是闽越国下一篇:岳飞的一个战友 岳飞的一个战友 在扬州城的墙上写了7个字 金兵一看拔腿就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