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中国几千年尊师重道,为什么会叫老师臭老九?

导语: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被历代尊为“至圣之师”、“万世楷模”,连皇帝都要尊师重道。这说明了教师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但是,在这样一个尊重教师的国家,教师这个职业为什么还有“臭老九”的称号呢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被历代尊为“至圣之师”、“万世楷模”,连皇帝都要尊师重道。这说明了教师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但是,在这样一个尊重教师的国家,教师这个职业为什么还有“臭老九”的称号呢?“臭老九”一词以“老九”为主,古人常说“不如第九类”。“臭老九”和“三教九类”有什么关系?

首先,关于“三教九流”有不同的看法,但“三教”基本上是指儒、道、佛,而“九流”的定义就不好说了,但无论哪一种,老师、知识分子都被列为劣等。因此,“臭老九”与“三教九流”无关。事实上,教师是在始于元代的“老九”中排名的。蒙古人统治中国后,分为十个等级,即一官、二官、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工匠、八妓、九儒、十丐。可见知识分子和教师地位低下。然而元代没有“臭老九”。所以“臭老九”不是元朝人创造的。

对了,元朝为什么把知识分子和教师排的那么低?主要是因为蒙古人是游牧民族,生产力低,所以迁徙到草原肥沃的地方,到处打仗。所以,一方面,蒙古族不希望“礼教”禁锢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没有固定地方的蒙古人长期以来没有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这种民族惰性一直延续到元朝,自然对善师、仁义道德的儒家知识分子充满厌恶。

“臭老九”最早出现在清代史书上。满族人虽然是游牧民族,但他们立志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儒家文化,所以不像元朝人那样歧视知识分子,但“臭老九”一词在清朝确实出现过。真正让“臭老九”这个词复活的是文革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批判的对象分为“地方的、有钱的、反的、坏的、对的、汉奸的、特务的、走资派的”。同时,因为“知识分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知识越多越反动”,所以“知识分子”和教师排在第九位。很多知识分子给人一种“酸”“骄”的感觉,所以被称为“臭老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桂系军阀主要将领 桂系军阀老大为何不是打仗独步天下的白崇禧?三个方面不如李宗仁下一篇:做错了什么 为什么这么多人骂清朝!清朝到底做错了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