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清朝总督一年能拿到多少薪水?清朝为什么少清官?

导语:清代共有直隶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陕甘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八位地方常任总督。其中直隶总督主要控制河南和河北,闽浙总督控制福建、浙江和台湾,云贵总督控制陕西、甘肃和新疆,两

清代共有直隶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陕甘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八位地方常任总督。其中直隶总督主要控制河南和河北,闽浙总督控制福建、浙江和台湾,云贵总督控制陕西、甘肃和新疆,两江总督控制江苏、江西和安徽,两广和南海总督。这些州长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强大的政府官员。

州长工资

虽然省长是当地最大的官员,但是他们的工资并不高。从康熙到光绪,巡抚年薪一直是120两银子。清代一两是37克,120两是4440克。按照现在的白银牌价,相当于几万元,还不如现在的普通白领中产阶级多。

不过别忙,120两只是省长的底薪。除了这个收入,他们每年还有各种固定补贴。仅餐饮补贴就有180两,此外,还有办公补贴288两,服装补贴60两。三笔补贴加起来就是528两,是基本工资的四五倍。

此外,作为地方官员的最高级别,大部分诸侯都是封爵,有爵位就有爵位和俸禄。清朝时,公爵中的一等公每年可领爵位工资700两,粮食补贴350石;第一等伯爵每年可领取510两的工资和255石的伙食补贴。比如雍正年间陕甘总督年羹尧就是一等公,乾隆年间两广总督孙士毅也是一等公。两人年薪700两,粮食补贴每年350石。在清朝中后期的正常年份,一石粮食相当于一银,所以350石的粮食补贴可以算350银。

这样好了,基本工资120两,加上固定补贴528两,再加上职称工资700两,再加上350两银子,现在一个具有一等骑士身份的省长每年可以领到1698两。

年收入1698两银子,对普通人来说绝对是高工资,绝对绰绰有余。因为乾隆时期,小商贩、私塾教师、熟练工匠、富农平均年收入只有450两银子。

州长补贴

如果年收入低于2200,聘请师爷就要几千块钱。总督其实是一个亏本的生意吗?当然不是。我们还有两大收入没有被诸侯们考虑到,那就是火耗和贱银保养。

“火耗”类似于以前没有取消农业税时的村、乡、县统筹,即地方官员私自对正税征收附加税。以广东省新会县为例。早在康熙时期,该县每年的农业税指标为4.8万两,但县太爷心狠手辣,在这个指标的基础上加了“火耗二分四分”,即允许农民多交24%的税。多付导致灰色收入11,520两。

县长爷爷不敢把灰色收入据为己有。按照官方惯例,他要给下属三分之一,给老板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归自己口袋。交给老板的第三部分,一般是层层分配,一份道路和平台,一份知府,一份省长和政府司令,一份省长私人账户。光是一个县的消防消耗,并不能给州长带来多少收入。问题是,总督掌管几个省,每个省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县,每个县都对总督作出一些贡献。所谓集沙为塔,集土为山,涓涓入海,加起来相当可观。

“养廉银”是雍正年间引进的一项制度。雍正所做的是将消防消费还给民众,把村庄规划、乡镇规划等附加税全部变成正税,把违法的变成合法的,把官员的私人账户变成公共账户,把地方各级官员的消防消费变成他们应得的补贴。这种补贴叫做养廉银。

各级官员私分用火,很有可能分赃不均。比如A中官员心狠手辣,火耗提高到30%,那么从知府到巡抚可以分的更多;而且b级官员心不够狠,火力消耗只有10%,那么从知县到省长只能少分。每个官员应该拿多少钱有明确的规定。比如乾隆七年,两广总督策冷留银指标为1.5万两,与湖广总督持平,但远低于闽浙总督2.1万两和四川总督3万两。作为同一个省长,杨连银之所以得到或多或少的好处,是因为各地的工作任务和接待任务不同。为了弥补地方长官的额外开支,应该多给一些杨连银,否则就少给一些杨连银。

两广总督的法定年收入为16,698两

现在我们来算一下两广总督一年能有多少合法收入:底薪120两,固定补助528两,职称工资700两,伙食补助350两,筹集预算的钱15000两,一共16698两。鉴于火耗是灰色收入,雍正后被养廉银取代,不在此列。

有句老话大家都知道:“清朝三年,十万雪花银。”清朝做一年知府能赚34.2万,比知府高很多的总督一年能赚不到2.2万。肯定有问题。有什么问题?我们只算了州长的合法收入,没有算他们贪污的钱。

乾隆年间,有一个两广总督叫李侍尧,主管广东的盐专卖和海关税收。他每年收到盐商的礼物2.2万,生日收到2.2万。你看,过了一个春节,过了一个生日,四万两银子就有了。甘龙曾想查封13家广东银行。李侍尧建议甘龙不要把它们封起来。十三家银行的商人表示感谢,集资送礼,送了他10.2万元的大红包。早在南北朝时,广州刺史去城门,就有三千万文的收入。我觉得清代两广总督的收入不低于这个。

坦率地说,与其他州长相比,李侍尧不是一个贪官。至少他不会主动要钱,更不会挪用公款和捐款。后来,李侍尧被调任云贵总督。乾隆判他贪污。他被捕了,想杀人,但他不愿意。他请官员们发表评论,一名官员说:“李侍尧贪图一点钱,这是干净的。”于是乾隆将李侍尧减刑为死缓,几年后让他做闽浙总督。

有的诸侯很无耻,离李侍尧很远。比如光绪年间,山东发生灾情时,朝廷号召外省民众捐钱给山东灾民。四川人陆续解决了这个问题。捐款汇往山东之前,四川巡抚隗俊带走600两!几年后,四川又遭劫难,朝廷发赈款,其中5000两由奎军放入口袋。

目前还没有关于州长年收入的确切数据。美国汉学家张崇礼教授估计的数字是18.2万左右,太低了。清末湖南湘潭县有句话:“不贪不奢,一年三万。”意味着一个县长一年最低收入32000。州长呢?同治年间,广东海关的监管人崇礼贪污了数百万元,家里一个叫王的仆人一年就赚了几十万元。海关监管员的级别低于总督,总督的腐败程度可想而知。

清朝的官员好像挺会用钱赚钱的。他们贪财,一般不会傻到把钱存银行。他们要么以亲戚的名义放高利贷,要么以亲戚的名义经营房地产,要么投资政商合资的盐业,每年获得大笔红利。即使是最不经济的官员也知道如何购买土地和收取租金,以及投资一条长长的水流。不管你怎么投资,你都能让钱生钱和他们偷来的钱越来越神奇。

当然清廉的官员很少,比如接替李侍尧做了几年两广总督的孙士毅,他家“一文不名”。可惜这样的清官少之又少,比华南虎还稀缺。

清官之所以稀缺,不是因为干部缺乏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也不是因为缺乏政治学习,而是因为制度存在大问题,迫使官员贪得无厌。

最明显的制度问题是坐在地上分赃:县令收了火交给上级,巡抚贪了巨款,要花在皇帝身上。刚才我说了李侍尧的贪污问题,但我想补充一点,乾隆要为他母亲的生日造一座金塔,但他缺少1200两黄金,不想从国库中支付。最后两广总督李侍尧埋单。按照当时金银的对比,一两黄金等于20两白银,1200两白银等于24000两白银,李侍尧一年的合法收入不到22000。如果你让他付账,他一定很贪婪。

总督的开支

但是,对总督来说,每年的钱根本不够,因为他们的开支太高。

先说一个费用:请师傅。从晋朝到清朝,招师爷一直是官方的统治。能力强的官员要请一个或多个师爷帮忙记账、破案、起草奏折、写诗写文、提建议、接风洗尘、处理日常交流。比如东晋时江州刺史桓玄请陶渊明当自己的包打听,明朝时闽浙刺史胡宗宪请徐文长当自己的包打听,清朝时两江刺史尹继善。福建巡抚张士诚最喜欢林则徐,湖南巡抚罗最喜欢左,淮军大将和晚清著名学者、实业家张謇最喜欢。

师爷不是国家干部,也不是普通公务员。他们没有编制,不吃经济饭,工资都是从雇佣他们的官员口袋里出,工资也不低。比如林则徐不当官的时候,是福建巡抚张士诚的宠臣,张每年送他几百两银子。当时,林则徐并不是福建巡抚政府里唯一的一个包打听。他负责记账、收税、写信和裁决案件,总共14人。即使估计每人每年300阿良,他每年也要花4200阿良。前面已经说了,总督高于总督,聘请的师爷数量和质量至少不比总督差。所以一年花几千两银子光雇师爷是不可能的。

与康熙南巡相比,乾隆为李侍尧埋下的名单还是很少的。当年康熙多次南巡,多次住曹雪芹家。还有大量的皇太后太监和大内侍卫以及文武百官。吃喝都在曹家。房子的扩建装修不算,光是招待费就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两。谁付的钱?曹的家人出去了。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在江宁织造工作,年基本工资只有130两,另一份工作津贴108两,守廉钱数为零。当时国库空空空如也,实际上工作津贴一分钱都没发,基本工资还要减半。曹一年的合法收入只有65两。更别说招待皇帝了,全家入不敷出还不够,腐败势在必行。

其实康熙对曹的腐败是有默认态度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撰写巡盐史时,曾在奏折中明确指出“每年巡盐所得余银约为55万至6.2万不等。”也就是说,一年的贪欲可以在55.2万到56.2万之间。康熙看了这个奏章,并不生气,因为他知道曹家贪财的钱最后都花在了皇帝家。

皇帝一家的开销很厉害。康熙修避暑山庄,乾隆修圆明园,慈禧生日,只是朝廷预算绝对不够花,动用国库的钱违反了祖传的法律。直接从老百姓身上搜,会有损他们“爱民如子”的形象,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省部级官员买单。省政府不会赚什么钱,只能让下级官员买单,下级官员只能让老百姓买单。每一级官员都有雁过拔毛的规矩,每一级买单程序都是超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少帅是谁 《少帅》韩淑秀扮演者是谁 韩淑秀个人简介下一篇:动物迁徙 迁徒动物都有哪些?动物为什么要迁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