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哪有什么慧眼识英雄:胡雪岩没资助过王有龄 哪有什么慧眼识英雄:胡雪岩没资助过王有龄 他只是王的「 ”打手”

导语:无智识英雄:胡雪岩没有资助过,他不过是王的“打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大概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商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富裕的缘故,这些富裕起来的商人急于给自己寻找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于是晚清「 ”红顶商人”胡雪岩就这样被大家捧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 仿佛在一个「 ”一元化”最为厉害的封建王朝时代,真有这么一个商人可以「 ”傲王侯”。

无智识英雄:胡雪岩没有资助过,他不过是王的“打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大概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商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富裕的缘故,这些富裕起来的商人急于给自己寻找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于是晚清「 ”红顶商人”胡雪岩就这样被大家捧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 仿佛在一个「 ”一元化”最为厉害的封建王朝时代,真有这么一个商人可以「 ”傲王侯”。 可是,在「 ”利出一孔”的「 ”一元化指令型”社会当中,真可能出现一个突破「 ”指令”的商人出现吗? 抱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去研读、去梳理目前能找到的胡雪岩史料,结果发现,真实历史中的胡雪岩发迹过程一点儿也不传奇,甚至很丑陋,很残忍。 胡雪岩也不是一人对抗整个体系的传奇人物,相反,他就像跟随在老虎狮子后面的豺狼一样,靠分享老虎狮子的残羹剩饭获得了自己一生的第一桶金。 这让我不禁感叹,哪有什么慧眼识英雄,哪有什么任侠义气,不过是在封建王朝重重天幕之下,匍匐在地的卑微生灵而已。 接下来,我会为大家介绍一个相对小说和传奇故事,更为真实,也更为黑暗和残忍的胡雪岩发迹故事。 高阳先生小说《胡雪岩》里说胡雪岩的发迹源于他在钱庄做小伙计时对落魄书生王有龄的资助,这是目前最为人所知的关于胡雪岩发迹的故事会;然而至少稍微考察一下史料,就能知道高阳先生这个说法纯属小说家虚构。 首先,通过《清史稿》等史料我们知道王有龄的父亲是王燮,王燮是嘉庆二十三年举人,受到当时福建巡抚颜检器重,进入颜检幕中做了一名师爷,这是王燮仕途的起点。 八年后,也就是道光六年,王燮以一榜出身的身份分发到云南任知县,之后几十年里王燮历任曲靖、河阳、巧家同知、署顺宁、丽江知府。 即使不算王燮几十年宦海生涯贪污受贿所得,即使是养廉银这种正规收入,因为他一直在云南、甘肃这些「 ”老少边穷”地区为官,养廉银都是最高等级。以丽江知府为例,一年养廉银就有4000两左右,而当时一个壮劳力一年收入不过十几两银子。 王有龄一直随父亲在任上做大少爷,是晚清标准的官二代,他又怎么可能需要胡雪岩资助他500两银子捐官? 更何况按照《清史稿》记载,王有龄很早就清楚自己没有科举的天赋,很早就花钱捐官出来做事情了。 王有龄是道光十四年报捐盐大使的,之后又在道光十九年由吏部签发浙江,而在此期间,王有龄父亲一直在丽江知府任上。 有现任知府的父亲,王有龄还需要靠钱庄小伙计胡雪岩吗? 更何况王有龄还有一个比胡雪岩有力得多的官场靠山:深受咸丰帝赏识的何桂清。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何桂清的父亲曾是王有龄父亲下属,因为何桂清很早就显露在科举上的天赋,所以王燮一直资助何桂清读书、科考,何桂清也不负重望,他在道光十五年,才十九岁就以二甲四十九名的成绩进入翰林院。随后一路升迁,咸丰四年他已经做到了浙江巡抚。 而此时,王有龄正在湖州知府任上做官,何桂清自然投桃报李,经常向朝廷举荐王有龄。 由于何桂清举荐王有龄次数太过频繁,以至于咸丰帝在何桂清的奏折上批了「 ”王有龄、王有龄、王有龄”三个字以表示不满。 综上所述,「 ”胡雪岩资助落魄书生王有龄”纯属小说家杜撰,不能当真。 那么,胡雪岩靠什么得到了王有龄的赏识呢? 其实胡雪岩是靠给王有龄当「 ”爪牙”或者说「 ”帮凶”才得到王的赏识,真正挖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得罪家乡士绅,毕竟王有龄可以换一个地方做官,而他们可没法换一个老家。 所以王有龄只能用胡雪岩这样还处于底层的小钱庄老板来帮忙,而对于胡雪岩来说,他也没有任何依仗可以拒绝知府大人的要求。 应该说在胡雪岩的帮助下,王有龄的「 ”劝捐”事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然也搞得浙江士绅民怨沸腾。 这从王有龄死后,奉命调查王有龄生前种种行事的曾国藩奏折就能看出来: 「 ”浙江巡抚王有龄……先后以劝捐敛怨不能胜任等词参奏。叠经谕旨曾国藩查明具奏,旋具奏称该抚在浙,因官绅不和,又不能制驭兵勇……” 曾国藩奏折里最为关键的是王有龄多次因为「 ”劝捐敛怨”被弹劾,而且他担任浙江巡抚期间「 ”官绅不和”,为什么不和?不就是因为「 ”劝捐”。 另外,当时左副都御史王履谦因为自己是浙江人的缘故,所以也多次弹劾王有龄逼捐。 「 ”王履谦因劝捐一事与王有龄互相龃龉,张景渠是否办理未善?着庆端于到浙后秉公确查。” 由《同治实录》这条记载可知,王有龄「 ”劝捐”事业确实在浙江士绅中引起了公愤。 即使《清史稿·王有龄传》也不得不承认「 ”富民捐输已倦,而有司持之急。于是团练大臣王履谦劾有龄虐捐,遇事多龃龉。” 关于胡雪岩参与王有龄「 ”劝捐”事业,当时担任浙江按察使的段光清后来在他的《镜湖自撰年谱》里就记载了绍兴富户张广川因为和胡雪岩有生意纠纷,结果胡雪岩就指使人去诬告他私通太平军,最后张广川只能向捐输局「 ”捐”十万两银子以了解此事。 多年后段光清还心有余悸的表示:「 ”胡墉之遇事倾人,真可畏哉!” 而史料记载当时张广川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因为嘉兴失守,为了保卫湖州,只得依靠绍兴、宁波提供钱粮,所以出现了「 ”绍兴十倍加捐之议起矣……绍民之怨从此深矣。”简单来说,王有龄要求绍兴「 ”捐”出比计划多十倍的钱出来,这大概也是绍兴人王履谦和王有龄最终闹翻的根本原因。 当然,胡雪岩也是在这个时期从一个普通的小钱庄业主,变成了浙江数一数二的有钱人,至于他是怎么在从事劝捐事业时顺便让自己富贵的,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根据段光清的记载和合理推断,他在协助王有龄劝捐过程中肯定也没少在这里面捞钱。 也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胡雪岩,他的第一桶金其实是靠给王有龄做「 ”打手”,帮助外乡人王有龄敲诈本省富户赚来的;这在普遍讲究「 ”乡谊”的时代,是非常罕见,也是特别被人鄙视和看不起的。 一个真正的士绅,一个在家乡被赞誉有加的士绅,应该是像王履谦那样,为了维护家乡利益不惜和推荐他担任团练大臣的同僚决裂。 正因为胡雪岩在家乡声名狼藉,所以他才会在王有龄被太平军包围在杭州城内时想尽办法试图援助王有龄,因为胡雪岩知道,王有龄要是死了,那么浙江士绅们会选择报复在他胡雪岩的身上。 事实上也是如此,左宗棠还没有到杭州就任闽浙总督时,耳朵里就灌满了胡雪岩的坏话,原本左宗棠是打算用胡雪岩的「 ”人头”平息浙江士绅的不满的,那么是什么让左宗棠打消了这个念头呢? 今后有机会我再给大家介绍。 参考资料: 《清史稿》、《同治实录》、《镜湖自撰年谱》、《浙江上层士绅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表现及特点》、《胡雪岩发家之谜》、《传说中的现实――红顶商人胡雪岩》、《从胡雪岩故事看官商关系与商法要义》、青年学者刘三解《胡雪岩系列》、《从看中国近代早期的官商关系》、《曾国藩为什么不救浙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陈坤dg事件 DG设计师是谁,为什么会辱华下一篇:为什么美国要跑那么远打一场越南战争?这对美国有什么好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