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养老问题 古人是如何养老的?古代的养老问题有哪些解决方式?

导语:  古人又是如何养老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于是越来越多关于老人晚年生活的问题开始被摆在电视机前被讨论。  同时,汉朝律法中也

  古人又是如何养老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于是越来越多关于老人晚年生活的问题开始被摆在电视机前被讨论。

  同时,汉朝律法中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即《王杖诏令册》。它规定了70岁以上老人应该享受的生活和政治待遇。

  汉律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诉,即“虽有罪,不加刑焉”。

  而不赡养老者,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者,意图杀父母或祖父母者,殴伤长辈者,都要处以弃市之刑。

  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

  《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王杖是汉朝对老人发放的“老年证”,80岁以上的老人,皆由朝廷授予一种叫“鸠杖”的实用物,以示地位的象征。

  唐代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这一点在近期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就有体现。

  而据《唐大诏令集》记载,唐太宗于“即位赦”中有提出以下法令。

  “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齿。”

  不知是不是有意洗脱弑兄杀弟辱父的人生污点,太宗在位期间大力推行孝道,曾出外巡27次,每次都要颁布养老诏敕,“赐高年帛”、“赐高年栗帛有差”、“赐高年尤加优恤”等,以示对于长者的尊重。

  具体赏赐多少,并没有特别的规矩,不过再少也可供老人享用1个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赏赐种类繁多,主要以粮食、生活用品、纺织品等为主。

  为了防止老人老无所养的现象,唐代律法还规定:父母在,不远游,不能存私房钱,不能分家,不能让老人独自生活,否则要被治罪。

  此外,唐朝还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老年护工。

  据唐令“补给侍丁”制度记载,对8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会为他安排一个护工,90岁以上的安排两个,百岁以上的安排5个,而且,官方安排的这些护工可以免除服徭役。

  在没有完善监护举报措施的唐代,这样的福利无疑会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护工的积极性,也让老者不至于遭受这些护工的怠慢。

  回想起现今各地敬老院频频爆发的护工欺凌现象,我们在谴责惩戒这种做法的同时,也是不是该考虑这种服务型工作是否存在与付出不匹配的待遇。

  /鳏寡孤独的养老问题

  上述所说的都是有后代赡养的老人,那么鳏寡孤独的老人又该怎么办?

  其实古代也是有敬老院这种社会福利赡养机构的。

  最早的官办敬老院是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南朝梁武帝萧衍创立了首个救济赡养机构“孤独园”,主要是收养孤儿及无人赡养的老人,并且还为老人料理后事。

  到了唐朝,这样的养老机构已被推广,在武则天时代,唐朝还开设了主收贫、病、孤、疾者的“悲田养病院”。唐肃宗在长安和洛阳分别建了“普救病坊”,用于照顾无人赡养的老人。

  明朝的养济院有着收养孤儿,养老并且负责丧葬的的机构,清朝则沿用了明朝的机构。

  其实,无论古今,想要更好地赡养老人养老无非是考虑三个问题:子女的孝顺,官方保护救济性质的制度法令,以及老年人自身的身心健康问题。

  制度上,现在国家基于老龄化的现象,除了开放生育措施,也在加大养老的资金投入,但越来越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却让子女无法两头顾及,这也是时下社会焦虑的部分来源。

  从“年少远游不归家”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新时代的空巢现象我们该如何解决,我们又该如何做到“色养”,一切也许要从学会关怀开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烟云江湖」闽地六座古寺庙 「烟云江湖」闽地六座古寺庙 究竟哪一座才是正源「 ”南少林”下一篇:玉皇大帝是怎么成仙的 玉皇大帝是怎么成仙的 玉帝成仙之前是做什么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