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导语:以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文本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1.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哪一本《永乐大典》的正本和副本都是手书,装帧精美,是古籍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大型图书。明成祖即位后,又请解缙等人修书,最早完成于永乐二年,名曰《文综》。明成祖看上去并不十分满意。次年,姚、、郑慈、刘季奇、等人奉命重修,南京馆藏品全部投入使用。终稿于永乐五年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文本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哪一本

《永乐大典》的正本和副本都是手书,装帧精美,是古籍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大型图书。明成祖即位后,又请解缙等人修书,最早完成于永乐二年,名曰《文综》。明成祖看上去并不十分满意。

次年,姚、、郑慈、刘季奇、等人奉命重修,南京馆藏品全部投入使用。终稿于永乐五年提交,明成祖对此非常满意。他亲自作序,命名为《永乐大典》,然后临摹,直到永乐六年冬。《永乐大典》收藏古今图书7.8万册,22937卷,11095卷,约3。

7亿字,是空规模之前的中国文学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完成后,无法印刷,只复制了一份藏在宫中。

嘉靖末年,被抄成册,但原件不见了。《永乐大典》的抄本在清代收藏不佳,相继失传。

近代被八国联军烧掠。目前世界上仅有嘉靖永乐大典400余册,其中国内保存223册,国家图书馆221册。

《永乐大典》从先秦到明初,共收集了8000多种典籍。除了著名的白经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学、占卜等各种名著,包罗万象。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早300多年。此外,《永乐大典》中还包含了许多在后世已经残缺或失传的精神偶像。

《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巨大,收藏广泛,而且书写工整。书上的字都是用毛笔用楷书写的,半页八行,大字占一行,小字抄两行,每行28字;永乐大典有很多精美的插图。山水是写生画的,形式写实。该书装裱坚硬,裹以厚厚的黄布,典雅庄重,被中外专家学者视为稀世珍宝。

2.原文: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哪一本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的主编,是中国古典名著的代表作。原名《文献大成》。它是中国文学的百科全书,有22937卷,11095卷,约3.7亿字。它收藏了七八千本古今图书,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但是,除了原著,永乐大典还没有

大英百科全书称中国明朝的一部著作《永乐大典》“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3.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哪一本

《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大型图书。明成祖即位后,命解缙等人修书,最早完成于永乐二年,初名为《文学综论》;明成祖看上去并不十分满意。

次年,姚、、郑慈、刘季奇、等人奉命重修,南京馆藏品全部投入使用。终稿于永乐五年提交,明成祖对此非常满意。他亲自作序,命名为《永乐大典》,然后临摹,直到永乐六年冬。《永乐大典》收藏古今图书7.8万册,22937卷,11095卷,约3。

7亿字,是空规模之前的中国文学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完成后,无法印刷,只复制了一份藏在宫中。

嘉靖末年,被抄了又抄,但原件不见了。《永乐大典》的抄本在清代收藏不佳,相继失传。

近代被八国联军烧掠。目前世界上仅有嘉靖永乐大典400余册,其中国内保存223册,国家图书馆221册。

《永乐大典》从先秦到明初,共收集了8000多种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典和历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学占卜等各种名著。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早300多年。此外,《永乐大典》还载有许多后人不全或遗失的珍贵书籍,如《薛辽远征记》、《宋代水经笔记》等。引用的材料完全是从原文中抄来的,保留了许多珍贵文献的原貌,所以人们称之为“明初以前的稀有秘籍宝库”。

《永乐大典》的编排很科学,除了以明代洪武郑云为蓝本,体例为“用韵统字,用字系物”,即每韵下字多,每字下有天文、地理、人事、名物、诗词歌赋等有关《永乐大典》的书影外,与今天字典中的拼音查字法有点相似。

4.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全面的百科全书

这个问题不好说,最完整的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皇帝编的。这本书的主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当时明朝的文字狱没有清朝严重,对前朝的各种文书改动不大。而且很多濒临失传的文献都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基本囊括了当时中国的文学和科学成就,是中国最完整的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其主编是清代著名的第一才子纪晓岚。全书收录文献7万余篇,但编纂时销毁文献70余万篇,收录内容主要为经典、历史、书籍、藏书四大部分。所以它不是最全面的,但却是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

5.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什么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包含了七八千部古代重要典籍,从先秦到明初,确实可以说是“包含了浩瀚的宇宙和古今的异同”。宋元以前,有许多遗失的秘书码需要保存和传播。内容包括:经典、历史、佛学、收藏、庄解、道经、戏剧、平话、工艺、农学、医学、文学等。

书的每一个字都不容易编好,按照原文编入整体、整体或整段,进一步增强了保存材料的文献价值。整本书的风格是“用韵统词,用词系物”,检索起来非常方便。

扩展数据

本书简介: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大型图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全书共22877卷,常见例句和目录60卷,11095卷,总字数约3.7亿字。

该书保存了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从先秦到宋元时期的8000多种古籍和记录。

1960年,中华书局复制出版了历年收集的730卷,仅占原书的3%。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永乐大典

6.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据《文锦集》载古籍3503种,79337卷。“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藏分为四库,称为“四库”或“四库”。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籍分类的主要方法,基本涵盖了所有古籍,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主张将儒家著作集中起来,供人借阅。

这一理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安徽学者朱军提出编纂《永乐大典》的问题,经乾隆皇帝批准。然后又命将编好的佚书与“各省所收,武英堂诸官所刻之书”一并编好,称为《四库全书》。

这样,《永乐大典》的编纂导致了编纂《四库全书》的伟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藏书。

从乾隆三十七年到乾隆四十三年,藏书工作持续了七年。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碑文、姓名登记等奖励办法:“奖书”是指凡进书500种以上者,给予一本古今图书融合之书;进过100多种书的,赠送一份裴文运书屋。

“铭”,即入百余种书者,择一本清醇之书,乾隆皇帝必题诵简以示恩宠。“注册名称”是指在摘要中注明收藏者或图书收藏者的名称。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藏书工作进展顺利,共藏书12237种,其中江苏藏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有4600本,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钰、包世功、范、王等也进入了书坛。

第二步,整理书籍。《四库全书》基础版有四个来源:一是内府藏书,二是清廷官员对书籍的校订,三是各地藏书,四是永乐大典编纂的佚书。

第四图书馆的各位部长对上述书籍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应该进行复制、雕刻和保存。该抄的书算合格作品,可以抄成《四库全书》。

该刻的书被认为是最好的作品,不仅要抄成《四库全书》,还要单独刻出来广为流传。应该保存的书,被认为是不合格的作品,不能复制成四库全书。但它们只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有其名称,并被列入目录。这样的作品有6793种,93551卷,几乎是《四库全书》的两倍。

对于该抄刻的作品,要比较同一本书不同版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作为底本。一本书一旦被指定为四库基地,就需要一系列的加工,飞签和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

飞签,也叫夹签,是分行官员纠正错别字,写出初审意见的一种笔记。这种笔记往往附在卷上,提交编译器审核。

如果得到编译器的批准,可以使用朱碧路径更改原始文本,否则不会进行任何更改。然后提交首席审计长进行第三次审判。经分析,总审计长可能不同意审计长的复审意见,并采纳分支机构官员的初步审查意见。

第三次审理后,提交审查。第三步是抄书。

临摹人员最初来自保举,但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端,将其改为考试方法。具体方法是:当需要增加抄写人员时,先发出通知,申请人报名后,当场写几行字,检查字迹是否正确。考试方式虽然优于节约方式,但也有一些不便之处。所以最后是从乡试失利的同学中选出来的,考卷均匀整齐的被录用。

这样就选出了3826人进行临摹工作,保证了临摹《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五年抄写180万字。

五年期满后,抄200万字的列为一等;转录165万字的归为二类。根据等级,他们被授予四个官职,即州通、州判、县成和主簿。

发现字体潦草,记大过,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奖惩分明,四库全书的临摹工作进展顺利,每天从事临摹工作600人,至少可以临摹60万字。

第四步,修改。这是最后一个关键过程。

为了保证校对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优劣处分条例》,规定:错别字原是错别字的,免录;如果原文没有错,如果确实是一个导致错误的抄写,每个错误都会记录一次;如果能查出原来的错误,签字改正,每个地方记一次功。每卷之后,应列出审校的名称,以明确他们的责任。

一本书通过分校,重新检查,然后由校长阅读,最后装饰和赠送。分校、再学校、校长等。履行自己的职责,这对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乾隆四十六年,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被临摹、装饰。然后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复制了第二、三、四部分,分别存放在文远馆、文尚馆、文远馆、金文馆,被称为“北四馆”。

1947年7月至1952年7月,临摹三册,分别存放在江南的文宗馆、文慧馆、温岚馆。这叫“南三亭”。每本《四库全书》共装订成36300卷,6752封。

七馆的书都是用印的,如馆的第一印《馆宝》,朱卷的最后一印《乾隆御览宝》。四库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根据内容分类,共有4科44纲66属。经学部包括易、书、诗、礼、春秋、孝、五经、四书、乐、小学等十大类。其中,《礼记》分为李周、李逸、李记,《三礼》、《李彤》和《杂书》,小学分为训诂、书法和韵书。史部包括正史、编年史、编年史、杂史和其他历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百年孤独》最震撼人心的18句话 《百年孤独》最震撼人心的18句话 句句都是人生下一篇:没有常何 没有常何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难以成功 别逗了 他的作用其实不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