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两弹一星”是怎么搞出来的 “两弹一星”是怎么搞出来的

导语:“两弹一星”是怎么出来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于1955年1月和1956年5月作出了发展原子弹和导弹的战略决策。1958年5月,毛泽东发出号召,“我们也应该搞人造卫星”。从此,“两弹一星”工程的开发拉开了序幕。“两弹一星”的研制是20世纪50年代做出的重要决策。追踪历史的脚步,我们发现决策不易,也不简单...毛泽东开始有制造原子弹

“两弹一星”是怎么出来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于1955年1月和1956年5月作出了发展原子弹和导弹的战略决策。1958年5月,毛泽东发出号召,“我们也应该搞人造卫星”。从此,“两弹一星”工程的开发拉开了序幕。

“两弹一星”的研制是20世纪50年代做出的重要决策。追踪历史的脚步,我们发现决策不易,也不简单...

毛泽东开始有制造原子弹的想法,也是从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高呼:“如果不能安排停战,美国将不再承担不使用核武器的责任。”与此同时,美国还与蒋介石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提出如果台湾海峡的安全受到威胁,他们有权使用原子弹。

美国投掷原子弹开创了一个可怕的先例。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一瞬间,这两座城市变成了废墟,杀死了几十万人。

就这样,新生的新中国始终处于美国核讹诈之中,引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反对。

1951年10月,居里夫妇的后人、法国科学家八神奥·居里委托即将回国的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告诉毛泽东:要反对原子弹,就得有原子弹。原子弹没那么可怕。原子弹的原理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为了证明这一点,八神居里特意将10克含微量镭盐的标准源送给杨承宗,作为对我国核科学研究的支持。

毛泽东生来就相信邪恶,他讨厌被胁迫。他说:我们不怕原子弹,原子弹是“纸老虎”。严峻的现实让他看到,中国人离不开原子弹。

毛泽东指示周恩来开始展示在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

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了地质学家李四光和物理学家钱三强。周恩来向他们详细询问了中国的铀资源勘探和核科技研究,核反应堆和原子弹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展原子能的必要条件。

当时李四光66岁,钱三强42岁。他们逐一回答了周恩来的问题。

谈话结束后,周恩来对中国自己发展原子能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心情紧急,就这次谈话给毛泽东写了一份报告。他建议中央书记处第二天召开扩大会议,邀请李四光、钱三强谈中国原子弹事业的发展,并建议彭真、彭、、、李富春、薄一波、刘杰参加。

1月15日,关于中国核原子命运的绝密会议在紫光阁召开。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因为会议是高度保密的,会议期间没有人可以做笔记,也没有秘书做书面笔记,更不用说摄影师了。

李四光首先谈到了铀资源勘探与原子能发展的密切关系,详细分析了中国铀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并对中国铀资源前景进行了预测。然后刘杰做了一些补充,主要是说广西铀矿的发现,并带来铀矿样品和检测仪器现场给大家展示。

会上的领导们听到矿石标本在放射性测量仪前发出“嘎嘎”的响声,都非常高兴和激动。

数据过滤=“过滤”周恩来和李四光

毛泽东甚至忽略了矿石中辐射的危险,走到仪器前,仔细聆听,喜悦在他脸上荡漾。显然,他对中国原子能工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毛泽东邀请领导们发表意见,大家都同意发展中国的原子能工业。毛泽东总结道:“在过去的几年里,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现在去把握这件事已经太晚了。现在该抓了。只要放在议事日程上,认真把握,肯定能抓到。如果我们自己做,一定会做好的!”

这次会议果断做出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定:中国也要搞原子弹。

data-filtered = " filtered " 1956年6月1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与参与制定国家科技发展12年远景规划的全体教职工和科学家合影留念。

在这次绝密会议之后,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

从那以后,在国务院的议程上,原子能工业项目和研究机构的数量一直在增加。

6月,成立了由陈云、聂荣臻和薄一波组成的中央三人小组,以指导原子能的发展。

1956年4月,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听取了钱学森发展导弹技术的计划。会后,成立了以聂·为首的航空空工业委员会,负责导弹工业的发展。

5月,再次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聂·《关于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中央政府做出了发展导弹技术的果断决定。

10月,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所成立。

11月,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负责原子能的建设和发展。

1958年2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局正式成立。主任为李珏,副主任为郭惠英、吴吉林。这其实是新中国核事业的领导班子。一大批著名科学家聚集在这个领导小组周围。这其中包括很多在国外做出突出成绩的科学家。

6月,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是这么大的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会说你不算。那么,让我们做一点点,做一些原子弹、氢弹和洲际导弹。我觉得10年完全有可能。”

陈毅说:“用原子弹...我是在国际平台发言的外长,腰硬!”

张爱萍说:“再穷,也得有个狗棍!”

中央高层迅速统一了意见。

数据过滤=“过滤”毛泽东遇到朱光亚

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的环境也为中国核事业添柴。

1957年10月,中苏签署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苏方同意给予中国核技术援助。根据这项协议,中国将从苏联获得一枚原子弹的教学模型,苏方也将向中国提供一套完整的核试验研究基地的技术图纸。

就在中国人为这柴火高兴的时候,苏联新领导人赫鲁晓夫突然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

1958年7月31日,CPSU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访华。他来的时候否认了中国的核计划。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目前没有必要在发展核弹上浪费大量资金。

会谈中,赫鲁晓夫没完没了地宣扬“老大哥”设计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美好”蓝图。”他说...中国是农业大国,适合种植水稻和小麦,生产粮食作物的潜力很大。东方集团携手合作,分工合作,这是我们应对西方世界的最佳方案。”

“至于防御,我已同意在贵国旅顺建立中苏联合舰队,使苏联军舰可以直下太平洋,消除美国第七舰队对中国的威胁。我们还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长波电台,以促进我们共同的国防需求……”

听完赫鲁晓夫的讲话,毛泽东脸上失去了笑容。

“那么,中国原子弹做不成了吗?”毛泽东严肃地问赫鲁晓夫。

“不必再做了,”赫鲁晓夫挥挥手。“苏联的原子弹可以打到美国本土。中国再搞原子弹意义不大。有苏联的核保护伞就够了。”

毛泽东越听越恼火。他气愤地起身,指着赫鲁晓夫的鼻子,大声说:“你说什么不相干?我问你,什么是普通舰队?”

赫鲁晓夫的脸变红了。我看得出来他心里很不爽,但是他不能自圆其说。他只能支支吾吾:“我们只是来和你商量……”

1960年6月20日,苏联政府终于单方面撕毁核技术援助协议,连一张纸都没留下就撤走了在华所有专家。他们讽刺地说:“留在外面帮忙。中国20年造不出原子弹,留着这堆废铜烂铁就好!”

当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时,他抑制住自己沉重的心情,用他有力的声音对在场的人说:“别害怕,没什么!我们仍然必须下定决心从事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很好。如果给的话,这个账很难算。”

苏联背信弃义的行为让中国人民松了一口气。第二机械部决定以1959年6月,苏联拒绝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的日期,作为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596”。

毛泽东再次发出号召:“自己动手,从零开始,准备八年后拿出自己的原子弹!”

1962年11月3日,毛泽东在第二机械部为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出的“两年计划”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大力合作,做好这项工作。”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一天,莫斯科无线电波发出了一条消息——赫鲁晓夫被撤职了

苏联专家撤离后,自主制造原子弹的重任落在了中国科学家身上。

科学家致力于制造原子弹的巨大系统工程。他们面临着大量的物理、化学、动力学等理论课题和关键技术,需要许多新材料和精密仪器。一些急需的精密仪器不得不从西欧秘密购买,这需要大量外汇。当时中国正处于三年的困难时期。我该怎么办?

这份报告被放在了毛泽东的办公桌上,毛泽东毫不犹豫地决定动用300万英镑和2000英镑的中央黄金储备。他说:只要国家稳定,人民幸福,别说300万,就是3000万,我毛泽东就放弃。

但也有很多关键部件不能从国外购买。

1959年12月18日,在新疆罗布泊名为黄羊沟的大戈壁沙漠上,钉上了中国第一个原子弹爆炸现场的木桩。

张爱萍将军在试验现场向周恩来总理汇报。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江南北的人才聚集在西北沙漠试验基地。收到订单后,一对夫妇开始相互躲避。当他们在去罗布泊的路上来到一棵树旁等车时,发现两人都是为了同一个任务而来。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树却留下了一个甜甜的名字——夫妻树。

"饿了吃沙砾饭,渴了喝苦水浆."张爱萍的诗是生活在基础上的真实写照。这里一年要穿八九个月的棉衣,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三年的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基地,许多人因营养不良而患有夜盲症和水肿。他们在沙海里每走一步,每次在发射器上爬都很困难。虽然创业难度极大,但并不能阻挡战斗军的前进。

到1962年底,科研人员基本掌握了以高浓缩铀为主要核装药的原子弹的物理规律,完成了物理设计与爆轰物理、核弹飞行轨迹、爆轰控制系统台架三项关键试验。

1963年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计划如期成功实施,刚满39岁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签署了这一历史性计划。

1964年5月,在黄羊沟试验场,120米高的田童铁塔从地面升起,就像一把利剑刺向蓝天。

10月16日,黄羊沟试验场所有仪表安装调试完毕,进入工作状态。

代号为“596”的庞然大物,在静谧神秘的沙漠之夜,缓缓升到了100多米的高塔上。这是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总指挥下达命令:“引爆!”

突然,天空传来一声巨响,橙色的乌云升起来了,遮住了人们的视线。仿佛大地裂开,云朵不断喷射,澎湃的蘑菇云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不久,一座火山从平坦的沙漠中升起。

核爆炸成功了!中国人民拥有自己原子弹的夙愿实现了。

消息传到了北京。此时,、、、朱德等领导正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的3000多名演员。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周恩来笑着走到麦克风前。他先做了个停止双手鼓掌的手势,然后用他那幸福的眼神看了看四周,才开始说话。

“在今天的正式会议之前,总统让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但是我想提三个要求。第一,不要跳。大会堂的地板会被淹没。第二,不要喊口号,我耳朵受不了。第三,注意维护会场秩序...今天,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西部爆炸了……”

周恩来的话音刚落,全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有的人开始跳,然后越来越多的人跳。后来,所有的人都像波浪一样不停地跳跃。在场的人只有一种感觉。作为中国人,他们此刻是如此的幸福和骄傲!

当蘑菇云冉冉升起并转动时,一个消息从莫斯科的无线电波传来——CPSU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被解除了职务。

是巧合吗?还是天意?这两样东西碰到一起了!

毛泽东打趣说,中国原子弹爆炸的成功对赫鲁晓夫来说是一枚一吨重的奖章!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第三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成功爆炸。

周恩来说:中国核爆成功后,有人嘲笑我们有炸弹没有枪。我们必须用导弹来发射原子弹,用行动来应对舆论的挑战

导弹不仅是携带原子弹的手段,也是中国国防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如果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发送原子弹的工具,那么中国的核威慑力量将是零。

数据过滤=“过滤”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导弹发展几乎与原子能工业同时开始。

1956年3月,主持召开中央军委、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作出发展导弹的决定,成立以聂为首的国防航空空工业委员会,专门领导导弹航空空工业。会上,周恩来传达了党中央的决定,把发展原子能和导弹导航产业作为中国国防现代化的两大重点工程,优先发展“两弹”。

1956年11月,为了加强对原子能的领导,国务院成立了以宋任穷为首的第三机械工业部,专门负责中国原子能工业的建设和发展。

1964年7月9日,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主持下,“东风-2”常规导弹成功发射。这一步先于原子弹爆炸,为发展战略核武器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周恩来说:中国核爆成功后,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这只是意味着我们有原子弹,但没有运载工具。要用导弹炸出原子弹,用行动应对舆论挑战!

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常规导弹,但是把常规导弹发展成战略导弹,实现原子弹和导弹的结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个艰巨的任务再次落在钱学森的肩上。

既然接受了任务,就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因为在钱学森的记忆里,有过失败的记录。1962年,中国设计制造了射程1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起飞后20秒开始水平飞行,轨道变化太早,导致落地。有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周恩来非常重视安全。他要求研究和试验单位确保“导弹在飞行中不会脱落,并且在脱落时不会发生核爆炸”。这无疑给了钱学森的研发团队一个“只成功不失败”的军令。

正当钱学森团队进入研制核导弹的关键时刻,“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许多工厂和科研单位已经停止正常工作,给核导弹工程带来了很大困难。

周总理亲自下令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派部队到钱学森家里,24小时保护他的安全,并对核导弹研发单位实行全面军事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支特种核导弹研究队伍,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沿着一条漫长而坎坷的征程在攀登。

努力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1966年10月,将进行“两弹”组合试验。

也许是之前失败的影响。实验就在眼前。毛泽东对前去指挥作战的聂荣臻说:“你经常打胜仗。这次你可能会输。你必须准备双手。”

26日,聂荣臻飞往导弹试验基地。当晚,他听取了钱学森的汇报,确定了导弹的具体发射时间。

27日上午9时,核导弹点火,准时起飞。9: 09: 14,核导弹在核试验基地预定着陆点爆炸空。

中国的导弹核试验完全成功了!

聂荣臻兴奋地拿起电话向中央报告:……我们成功了!

苏联卫星上天了,这极大地感动了毛泽东。他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只参加过一次国际会议,那就是1957年深秋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共产党高层首脑会议。

当毛泽东去莫斯科的时候,事情发生在苏联卫星上天后不久。他一下飞机,就在莫斯科机场发表了充满激情的演讲:“苏联的第一颗卫星上天是一项伟大的成就,标志着人类进一步征服自然的新时代的开始。让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苏维埃共和国和苏维埃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

苏联的第二颗卫星上天时,毛泽东还没有离开莫斯科。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对赫鲁晓夫说:好吧,你又有一颗卫星上天了。太神奇了!为什么美国连个山药蛋都不扔?这意义重大,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苏联的卫星上天了,这深深地震撼了毛泽东。回国后,他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飞翔梦”。会上,毛泽东一边抽烟,一边认真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卫星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此刻,当他再次听到代表们谈论中国卫星时,他坐不住了。毛泽东看了一眼会场,对大家说:近年来,人造卫星的问题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的心情当然也和大家一样。苏联去年把卫星扔上天,美国几个月前也把卫星扔上天。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当毛泽东谈到这一点时,他突然停下来,擦去手中的长烟蒂,然后挥挥手。清晰的声音说:“我们,我们也想搞人造卫星!”

“我们也要造卫星”是毛泽东代表中国人民向世界作出的承诺,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勇气和决心。

毛泽东在热烈的掌声中,然后俏皮地说:“当然& # 65533;卫星应该从小就开始,但是像美国鸡蛋那么大,我们不会放过!说白了,我们就放他两万公斤!”

毛泽东的话音刚落,所有的与会者都站了起来,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几分钟。

两年后,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开发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上海南汇县老港镇20米高的发射架上竖立。

发射场的恶劣条件在世界航天史上可谓空。总司令以声嘶力竭地喊着、跳着旗子的方式下达命令;火箭由工人自己制作的土壤工具填充推进剂,自行车泵作为压力源;没有自动遥测定向天线,通过手动旋转天线来跟踪火箭。

虽然这种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最初的成功非常令人鼓舞。

三个月后,毛泽东来到上海新技术展览会。他弯下腰仔细检查了探测器/火箭。当他得知飞行高度为8公里时,他仍然非常兴奋。他伸出大拇指说:“8公里太神奇了!”

然而,卫星发展的艰难曲折过程是难以想象的。中国科学院虽然早在1958年1月就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赵九章为副组长的研究小组,但经过三年的自然灾害,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而推迟。

1964年6月29日,中国研制的第一枚弹道导弹成功发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射卫星的工具问题,使发射卫星成为可能。

1965年1月,周恩来批准了科学院提出的发展卫星的具体计划。根据该计划,中国第一颗卫星的形状被确定为一个72面的球体,因此这颗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数据过滤=“过滤”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就在人们对发展“东方红卫星”充满信心的时候,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开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严重损害了整个卫星科研团队。最遗憾的是,参与研发工作的著名科学家赵九章被迫害致死。

当时派系林立的日子里,年仅37岁的孙家栋当上了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此时,他已经是第四颗“东方红卫星”的总设计师。

当时,不仅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克服,还有许多与卫星相关的政治问题需要研究人员克服。现在看来很可笑。

比如,如何让世界人民用肉眼看清楚卫星,对中国的形象会有很大的损害。东方红卫星设计完成后,发现卫星表面反射率很低,亮度仅相当于天空中的六等星空。在这种亮度下,地球上的人不可能用肉眼看到卫星。

然后,又出现了另一个急需解决的“政治”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很多卫星仪器都嵌有毛主席的徽章。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卫星的重量,还影响了它的散热和稳定性。

上面许多敏感的政治问题,谁都不敢轻易做出决定,所以大家只好把它们聚集在周恩来面前。

周恩来会见了钱学森、孙家栋等专家。他说:“政治指挥是做好工作,不是庸俗化。你回去跟大家说清楚真相,在卫星上一定要科学。”

报告结束后,专家们立即回到一线,开始新一轮的整改和检测。

1970年4月23日,东方红一号卫星终于完成了发射前的全部准备工作,达到了发射要求。就这样,历经12年的艰辛,中国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问世了。

4月24日凌晨,毛泽东批准了发射。

晚上10点,国防科委指挥部传来好消息:卫星和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在轨!

一时间,东方红一号卫星播放的音乐《东方红》响彻全球。

周恩来立即向毛泽东报告了这个好消息。毛泽东扔掉烟头,高兴得手舞足蹈:“好,太好了!来,准备庆祝,准备庆祝!”

五一前夕,在天安门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了参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和发射的代表。

两弹一星 —— 中国成为有影响大国的重要标志“两弹一星”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50年代中期,党中央毛主席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时间内突破了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先进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德大事记

1956年12月22日,中国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规划》

1956年12月22日,中央发布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对我国各项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4年6月29日,“东风-2”导弹在酒泉发射场点火空

1964年6月29日,“东风-2”导弹在酒泉发射场点火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工业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中国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

1967年6月17日,中国西部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这次试验是继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了

1970年4月24日,中国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23位“两弹一星”父亲的家乡分布和留学经历

原子弹英雄:我只知道我看了电视转播做了原子弹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钱学森拿到了多少奖金?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的一键关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同治皇帝福健恭进银币值多少钱 同治皇帝福健恭进银币值多少钱 我有一块福建恭进.同治皇帝的银币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名称由来:为何最初叫“社会党” 中国共产党名称由来:为何最初叫“社会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