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北京名人 北京胡同之最北京名人胡同有哪些

导语:北京的胡同胡同,也叫“里弄”“巷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关于北京的胡同来到北京的游客,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北

北京的胡同

胡同,也叫“里弄”“巷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

关于北京的胡同

来到北京的游客,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的胡同在哪里”。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北京的胡同有上千条,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明朝、清朝三个朝代,其中的大多数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两旁的建筑大多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其内在特色却各不相同,它们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胡同一般距离闹市很近,但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可谓闹中取静。而且对于邻里关系的融洽,胡同在其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老字号人说:“大胡同三千六,小的多如牛毛。”意思是说多得数不清。胡同浩繁以千计。

北京胡同的发展历史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所以具数目也不一样。就元朝来讲,从《析津志辑佚》中记载:“三 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十三 条,其中二十九条直接称为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 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

明朝北京城胡同又有变化,据明朝人张爵在《京师五城坊 巷胡同集》一书中记载,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一千一百七 十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四百五十九条。

清朝北京的胡同比明朝又有所发展。据清朝朱一新在《京 师坊巷志稿》一书中提到当时北京街巷胡同名字可以推出,清 朝大约已有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七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 有九百七十八条之多。

到解放前的1944年, 据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一书中所记,当时北京共有三千三百条胡同。

解放后城市的胡同随着人的增加又在增加,据1982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古今北京》一书说:“至今,北京城区的胡同 约有四千五百五十多条。”1986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实用北京街巷指南》一书所记,四个城区有胡同三千六百六十五条。1990年张清常写《再说胡同》一文时统计,1980年北京街巷胡同总数为六千零二十九条,其中胡同为一千三百二十条。

北京胡同之最

最长的胡同 东西交民巷

最短的胡同 一尺大街

最宽的胡同灵境胡同,最宽处32.18米

最窄的胡同 钱市胡同

拐弯最多的胡同 九弯胡同

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

仅存的过街楼观音院过街楼

北京城的胡同虽说大多数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走向的,但也有斜街。

北京最长的一条斜街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的赵登禹路,太平桥大街由此接下去继续往南至复兴门内大街,佟麟阁路再以此往南接到宣武门西大街。一条原本是北京城西部重要水道的街连起了北京最长的一条斜街。最长的胡同要数东、西交民巷了。它仅比从东单到西单实际长八里的长安街短一点五里。

与最长、最宽相反的就该是最短、最窄的街巷胡同了。在琉璃厂东街东口的东南,桐梓胡同东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一段,原来叫一尺大街,不过才十来米长,东西走向。现今已并入到杨梅竹斜街。

北京名人胡同有哪些

宰相胡同与严嵩 

宣武门外有一条叫丞相胡同的横街,即因严嵩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此外,在旁边的南半截胡同还有着王公贵族所不及的称作“七间楼”的巨大宅邸。

豆腐池胡同与杨昌济、毛泽东 

杨昌济的故居在钟楼紧后面的豆腐池胡同。这是一条被大槐树所遮盖的古老的住宅区。附近有座以铸钟传说而出名的铸钟娘娘庙。在胡同的中段有一棵很显眼的大槐树。槐树下有一个小四合院,那里就是杨昌济故居,他与女儿杨开慧就住在这里。毛泽东曾在一进门左手的那一间寄居过。如今,房屋结构完全是过去的老样子。

宋庆龄故居 

在德胜门附近的后海那里,有一片被高高的院墙围起来的房子,这就是宋庆龄的故居。文学家郭沫若的故居也在附近。宋庆龄自1963年开始,直至1981年5月29日逝世时止,一直住在这里。是宋庆龄纪念馆,对外开放。一进入大红门,便可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木看到中西合

壁的豪华建筑。这里曾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也是溥仪的出生地。

小羊圈胡同与老舍 

老舍生于1899年,是北京贫穷的满族旗人,排行老二。两岁时,在紫禁城当警卫兵的父亲死于义和团之乱,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由母亲一手将他抚养成人。老舍住在胡同的后巷,在这里他体验到人生的许多滋味,在他诸多不朽的作品中,都有胡同的影子。

后圆恩寺胡同与茅盾 茅盾最初的家――东城区东四头条胡同。过去在北京数得上的一条繁华大街隆福寺街,往东去就是东四的十字路口,在深巷里有茅盾的家。遗憾的是,1980年左右此处已经改建。1974年11月茅盾搬到了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飞机上放鞭炮 飞机上放鞭炮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下一篇:飞机上放鞭炮歇后语 飞机上放鞭炮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