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黄飞鸿怎么死的 黄飞鸿是怎么死的?揭密真实的黄飞鸿平凡人生

导语:黄飞鸿(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黄希祥,号大云、洪飞,幼时名飞熊。出生于佛山市南海县,祖籍南海县西樵岭西麓洲村。黄飞鸿是清末民初广州街头的一名三流武术家,以卖艺为生,擅长舞狮。1924年10月北伐前,广州国民党割据政府镇压商团暴动,西关房屋被毁,任安街保之林损毁烧毁,长子翰林失业,情绪低落。次年3月25日(

黄飞鸿(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黄希祥,号大云、洪飞,幼时名飞熊。出生于佛山市南海县,祖籍南海县西樵岭西麓洲村。

黄飞鸿是清末民初广州街头的一名三流武术家,以卖艺为生,擅长舞狮。

1924年10月北伐前,广州国民党割据政府镇压商团暴动,西关房屋被毁,任安街保之林损毁烧毁,长子翰林失业,情绪低落。次年3月25日(1925年4月17日)病逝于广州西便民医院。

提到黄飞鸿,我们隐约知道他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恐怕很少有人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他的真实面目。年纪大一点的人大概还依稀记得关德兴那张冷漠而坚韧的脸;三四十岁的人应该想到婀娜多姿的李连杰,饰演的美丽的十三姨,她们形影不离;年轻观众可能更喜欢赵文卓,甚至彭于晏·于晏。“黄飞鸿”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塑造下,已经从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变成了整个中国世界的偶像,伟大的侠客,一代宗师的化身。那么,真实历史中的黄飞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死后,从一个普通的岭南武术家变成了所有中国人眼中的英雄?

黄汉青·洪飞:孤独而未知的生活

关于黄飞鸿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有不同的意见。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它出生于1847年,而另一些人认为它出生于1856年,相隔十年。至于他的死亡年份,学术界普遍认为是1924年广州商团事件爆发后去世的,但具体日期无法考证。当时广州商人反对孙中山北伐和共产党政策,与广州国民政府发生激烈冲突。最后,广州商业集团被国民政府镇压,黄飞鸿的“宝芝林”毁于战火。黄飞鸿深受这一不幸的打击,抑郁成了一种疾病。黄飞鸿生活在清末民初,报刊上有大量档案资料或杂注。即便如此,黄飞鸿的出生和死亡日期仍然未知,因此不难看出黄飞鸿在真实历史中的地位。

关于黄飞鸿的生平有许多传说和轶事,但真正的信件和历史很少。随着以此为基础的文学、影视作品的流行,他的人生已经“层层造成”,无法区分真实与想象。

据说黄飞鸿出生在广东南海县西樵山,小时候家境贫寒。他的父亲黄琳英是南拳大师,号称“广东十虎”之一,擅长治疗跌打损伤。年轻的黄飞鸿跟随父亲来到农村,靠表演艺术和行医为生。父亲去世后,在广州十三行仁安里开了宝芝林艺广。

在后世很多传记和影视作品中,都提到曾经治好过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的脚病,受到刘的信任。后来,他担任了黑旗军的医官和军事教练。《马关条约》签订后,他随刘赴台湾抗击日军,并担任广东民团总教练。但是这件事在正史上从来没有记载过,刘永福本人也从来没有提过认识黄。结合这个理论背后的民族主义和好奇心,应该是依附于后人的。

在佛山祠堂里,有一个黄飞鸿纪念馆,可能是我们观察黄飞鸿的绝佳切入点。

“黄飞鸿纪念馆”有两层,仿照清末民初的房屋结构。一楼介绍黄飞鸿的生活,二楼名为“洪飞电影院”。所有展览内容都与黄飞鸿电影有关。经考证,整个纪念馆的展品没有一件是黄飞鸿的遗物。甚至连纪念馆正门的黄飞鸿画像都证明不是黄飞鸿本人。黄的全家福都在保之林大火中烧毁了。随着电影的大卖,香港媒体向他的遗孀索要照片,将与他父亲最像的四儿子黄的照片给了中年媒体,然后传递了虚假信息。时至今日,这张照片仍被视为黄飞鸿的形象,在各种百科全书和相关书籍中被广泛使用在“黄飞鸿”条目下。

在后世的叙事和想象中,他们名扬天下,传奇一生,但几乎没有史料可以证明他们的生平事迹;在大型纪念馆里,展出的展品没有一件是我的遗物。在真实的历史中,黄飞鸿死于抑郁症,他的家人甚至没有钱买棺材。感谢曾经的弟子朋友们的贡献,他被安葬在了坟墓里。那么,为什么去世前穷困潦倒、默默无闻的黄飞鸿在出生后却出名了呢?

作为一个生前默默无闻的穷武术家,黄飞鸿是如何被文学和影视作品看中的?这要从他的徒弟林世荣说起,他被称为“猪容”。

林世荣最初在广州靠卖猪肉为生,被称为“猪肉荣耀”。他曾拜黄飞鸿为师,后在香港开办武馆,培养了许多弟子。林世荣武功高强,在清末首届广东武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林世荣在港从军期间,接受了在报社工作的学徒朱玉斋。朱入私塾,精通文墨。黄飞鸿去世大约十年后,他开始在《香港商业晚报》连载小说《黄飞鸿传》,这部小说非常受欢迎。据朱玉斋说,小说的内容几乎都是从黄飞鸿从林世荣听到的轶事。虽然作者宣称“一切都是纪实的”、“按照他的生活”,但显然有很多小说。后来,朱又写了一篇他从黄门师兄弟那里听到的奇闻轶事,连载了《行真录》,最后编成了《江湖笔记》,加以收集出版。从那以后,“黄飞鸿”从一个历史人物变成了一个传奇英雄。

朱玉斋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以黄飞鸿为主角写小说的人,但他的作品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朱的《》虽然文笔粗陋,情节有乱编之嫌,但它既讲述了及其弟子的故事,又记录了当时广州武林的规矩,江湖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逻辑,从而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武林世界。

1949年,香港电影导演胡朋偶然看到小说《黄飞鸿传》后,决定拍摄一部以黄飞鸿为主人公的武侠电影。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他说:

面对广东武侠片的结局,我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探索一个现代的“方世玉”或“洪熙官”?如果将广东拳师黄飞鸿的生平故事改编搬上银幕,不仅可以弘扬中国固有的武术精神,也有助于宣传广东武林的珍贵资料。这是一举两得。为什么不可以?为了收集和探讨传奇人物黄飞鸿的动人故事…我专程去拜访了《黄飞鸿传》原作者朱玉斋大师,忠实地向他请教…

第一部黄飞鸿电影诞生了。影片由《黄飞鸿传第一集》和《黄飞鸿传第二集》两集组成,由著名演员关德兴饰演黄飞鸿,第一集《香港小姐》由李兰担任主角,黄飞鸿多位转播弟子应邀客串演出。电影一出,就创下了今年销售粤语片的记录,大受欢迎。从那以后,胡朋就失去了控制,连续执导了59部黄飞鸿电影,而男主角关德兴已经出演了79部黄飞鸿电影,被称为“黄飞鸿转世”。以至于黄飞鸿的门徒应该被邀请参加聚会。

在1956年的香港报纸上,有一篇题为《黄飞鸿也受到了惩罚》的文章,其中写道:

空学校对面...学生们抓住机会把它作为一个挑战。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中小型团体在那里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努力成为“黄飞鸿”...今天,当几个学生兴高采烈地玩耍时,老师看到了他们...经过一番痛苦的责骂后,他们不得不呆在监狱里。可怜的“黄飞鸿”会被老师惩罚的!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香港,随着黄飞鸿系列电影的大卖,“黄飞鸿”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一般来说,香港电影对黄飞鸿的解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时期,黄飞鸿虽然是武术大师,但在外貌、气质、人品、言谈举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这是香港电影史上对黄飞鸿形象解读最多的时期。一共出了75部以黄飞鸿为主角的电影,都是粤语武侠片,创作人员比较固定,基本上都是关德兴主演,胡朋导演。在最初的几部电影中,在塑造黄飞鸿的性格时,他保持了民间故事的质朴精神。比如在《黄飞鸿传之鞭毁烛》和《黄飞鸿血战刘桦桥》等电影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他的徒弟梁宽去妓院招妓,与人打架,没有受到师傅的指责。相反,黄飞鸿本人在影片中一直保持着浪漫的天性;在梁宽和他的对手自相残杀后,黄飞鸿甚至要求敌人的遗孀打开棺材并销毁尸体,以便为这名弟子报仇。民间任侠的这种野性形象,显然与黄飞鸿后来隐忍的儒家侠义形象相去甚远。

黄飞鸿狂野的民间形象转瞬即逝。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的黄飞鸿系列中,黄飞鸿逐渐成为一位儒生。慈爱的父亲、严厉的老师和严肃的自我是这一时期黄飞鸿性格的基调。

20世纪70年代,黄飞鸿系列武侠电影经历了低潮,第一时期的黄飞鸿形象被永久地定格。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黄飞鸿系列再次出现,成龙等人重新诠释了黄飞鸿。这类影片刻画了年轻的黄飞鸿,刻画了黄飞鸿身上的冲动和不羁的青春,引起了新一代观众的认可,赋予了黄飞鸿形象新的生命力。

由成龙扮演的黄飞鸿着重描写了年轻黄飞鸿的叛逆性格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徐克导演、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开启了黄飞鸿形象的第三期,也是大陆广大观众最熟悉的黄飞鸿形象。与前两个阶段典型的中国美学和叙事方式相比,第三阶段的黄飞鸿电影明显借鉴了西方英雄电影中的英雄和美人形象。在故事设定上,大部分电影都是以晚清乱世为背景,表现中国被西方列强和日本欺凌,官员的不作为和乖张行为,普通人的陌陌和市侩,让黄飞鸿在这一时期更有家和国的情怀。

正是在以上三个阶段的100多部电影的塑造下,黄飞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武术家变成了海内外几代中国人眼中的英雄和大师。

冷战、怀旧、民族主义:“黄飞鸿”

王明科在《中国的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一书中写道:“历史作为一种理想化的集体记忆,总是被改写的...作为通过记忆和口碑传递的东西,它更容易被不断解构和重组,以满足继承者的需求。”黄飞鸿形象的变化也是“层层叠叠造成的历史”。

中国民间向来推崇武侠作品。但1949年后,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认为武侠小说、武侠电影是旧社会的封建毒草,武林门派与“反动秘密社会”之间存在各种莫名其妙的联系,这对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十分不利。结果内地的武术组织被取缔,武侠小说和电影也被查封。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也对武术不感兴趣。由于武侠小说的编剧和编剧大多留在大陆和香港,不知道如果允许他们进入台湾,会对风雨飘摇的国民党当局产生什么影响。所以台湾对于武侠题材的出版和拍摄也是严格控制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出于冷战心态禁止武术,但东南亚华人对武术题材有强烈需求。人们需要偶像,香港从大陆聚集了很多老上海的电影人才。在这种背景下,香港武侠电影诞生了,其中《黄飞鸿》系列是最好的。

除了冷战的背景,早期黄飞鸿电影的诞生也渗透着老广对广州的怀念。

1951年中港边境关闭,香港的广东人再也回不了老家,很多家庭失散。在第一个时期,黄飞鸿电影对广州的眷恋只充分体现在片名上:在1968年以前的67部黄飞鸿电影中,《黄飞鸿威震天五羊城》中,有15部直接出现了广州的地名。早期的黄飞鸿电影煞费苦心地准确再现了广州的人文、地理和普通人的生活习俗:叉烧包、早茶、舞狮表演、男人肩上扛着毛巾、拎着大水壶在喝茶的人之间穿梭。一些影评人说,早期的黄飞鸿电影是“一群广东移民拍摄的”,其中“广府丰富的细节帮助他们记住了失落的世界——广州”。在第二部黄飞鸿电影中,随着香港与内地的常年隔绝,以及香港人身份的不断上升,黄飞鸿骑士精神的位置不再重要,日常生活的细节在电影中描述得越来越少,所以“广州”开始成为一个借用的符号。

当徐克的《黄飞鸿》在1991年上映时,回归在即,香港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徐克的黄飞鸿代表了香港人对自己身份的思考。在演员的选择上,徐克选择了北京人李连杰,而不是广东演员来扮演黄飞鸿。与此同时,他离开了黄飞鸿电影故事发生的城市广州,来到佛山,自称“佛山黄飞鸿”。事实上,黄飞鸿一生中几乎从未在佛山定居。这一背景无疑将把黄飞鸿从它的原始土壤中分离出来。此时,黄飞鸿高举民族主义大旗,已经“从一个广东乡镇军师,蜕变成一个面对晚清西方列强侵略,寻求中国未来的民族英雄...他一方面坚定地反对洋人的欺凌,弘扬国粹,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落后和民族劣根性,虚心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

正如“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黄飞鸿电影中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观众对黄飞鸿的想象和理解必然是不同的。一个生动的艺术形象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价值观的变化而不断重塑的。在“创造”黄飞鸿的过程中,朱玉斋对于黄飞鸿就像保罗对于耶稣,或者柏拉图对于苏格拉底。朱雨斋笔下的黄飞鸿,在冷战、乡愁和民族主义的双重压力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解构与重构。在60多年的时间里,它给我们留下了100多部黄飞鸿电影和各种各样的人物,最终把一个默默无闻的武术家变成了全中国人眼中的一代宗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张仪是怎么死的 如何评价张仪 在历史上张仪最后怎么死的下一篇:李姓的来源 李姓的起源 中国百家姓中李姓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