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清朝画家徐扬笔下的人们过端午节是怎样的情形呢?

导语:《端阳故事图》这本书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杨画的。它分为八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描述了端阳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各节之间没有连贯性,但重点是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每一个开口都用隶书做标题,

《端阳故事图》这本书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杨画的。它分为八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描述了端阳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各节之间没有连贯性,但重点是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每一个开口都用隶书做标题,用行书在画的内容上做一些注释,方便读者理解画面内容。

这张专辑构图严谨精致,人物造型优雅传神,线条简洁流畅,色彩柔和飘逸。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掌握了庭院绘画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乾隆时期宫廷绘画工整美观的特点。

图集中有乾隆皇帝的印章:“乾隆鉴赏”、“三溪堂精印”、“适合子孙”、“乐寿堂宝”、“乾隆宝”等,多次留下乾隆鉴赏的痕迹。从端阳故事图可以看出,清代有一种流行的端午节习俗。

第一个开场:“粉拍组”

铭文画:“射生面团,用小弓射在唐宫制面团角的饭碗里,中间的得食。”

射粉球是唐代都城和宫殿中流行的一种游戏。《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记载:“宫中每逢端午,面粉面团、粟米都是用金盘制作储存的。做小角度的蝴蝶结,奇妙可爱。当一支箭射中盘子里的一团面粉时,获胜者得到食物。面团油腻难吃。都在这部戏里。”

面饼是一种类似麻薯的甜点,用糯米做成,用芝麻包裹。又叫“麻饼”,煮开后很香,大家都想吃。

这幅画用边界绘画手法描绘了宫殿花园一个安静整洁的角落。有五个年龄相仿的宫娥聚在一起玩粉球。五个都是外表漂亮,穿着优雅。从他们手里的香蕉扇和棕榈扇来看,他们可能刚刚完成任务,手中的值勤工具还没有归还。听说他们要去玩粉球,跑过来参加。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可见当时的游戏多么吸引人。

徐杨在布局上做了一个三角平衡,即人、树、香、三方平衡。就游戏本身而言,人和香成为少数,为什么还要加树?可能因为香火小,怕配不上,所以多画了几棵树来增强对比。让我们看看这种气味。

自古以来,有些人喜欢在室内烧香,尤其是在冥想或读经的时候。吉翔是一个专门用来放置香炉的小地方。它的腿和脚是弯曲的,有三个弯曲的脚,它纤细的身体使它看起来很优雅。在古代,季翔是专门用来放置香炉进行香薰的。到了现代,除了用它摆香炉外,还配以优雅的盆栽作为花卉。

让我们回到绘画。当然,游戏的结果,有没有人最后击中,有没有中奖,中奖的时候有没有分享,后者你可以自己解读,我们就不多猜了。

第二个开头:“给猫头鹰汤”

题跋画:“汉陵郡国公孝赐官,与恶鸟同食。”

汉代,鉴于猫头鹰是恶鸟,汉武帝下令各诸侯国在进贡时尽可能使用猫头鹰作为贡品。然后命令人把它做成汤,交给官员。

这幅画只显示了两个官员接受猫头鹰汤。俗话说“人多不怨天尤人”,两个人都鞠躬致谢。虽然空,端猫头鹰汤的那个没出来,但是动作表情传达的很好。

古代人头脑简单,绘画也不例外。除了人物之外,画中到处都是台阶、墙壁、门窗、走廊和宫殿下边缘的柱子,很少画其他东西。边界绘画的简单性和简洁性就在这里显露出来。

第三开:“采药”

题词:“5日中午各种药品的储存和领取最为有效。”

每年的5月5日中午,人们都会去山上采集草药,以达到杀灭疾病和恶鬼的目的。多亏了端阳节,一向安静的山区现在充满了噪音、风、水和人声,它们混合在一起,交织在一起。

这幅画属于工笔画,大部分岩块都是深浅不一的绿色,还染有石青,所以有点类似于“绿色景观”,因为绿色的范围很广,如果能分为深浅,本身就是一个明亮干净的亮点。入山不久,大人和两个男孩仿佛淹没在寂静岭,脑子里只有草药,尤其是中午的时候,对疗伤有特效。所以,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他们是如何在这一刻忘记并享受自己的!

第四开:“养鲢鱼”

铭文画:“把雉鸡初生的羽毛拿到舌尖,用好语言养。”

在这个建造良好的房子前,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小孩,面对着一个手里拿着一只白鹇的小孩。他们在谈论一些事情。这个小孩看到这只白鹇时非常兴奋。从题画名《养白鹇》来看,白鹇俗称“八哥”,属于鸟类的八哥科。毛色纯黑色,头背略绿。头上的羽毛细长而锋利,像柳叶。如果你在它长出新羽毛的同时修剪它的舌尖,这只白鹇长大后会非常善于模仿人声或其他鸟类的歌声。能模仿人说话的八哥,一直是爱鸟人士喜欢养的对象。

对了,“不嫌弃,不养”是养宠物的最高准则。既然养了,就不能随意抛弃;如果还没养,那就下定决心,千万不要养。

第五开:“吊爱仁”

题跋画:“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毒气挂于门上。”

严格来说,端午节也是一个“干净卫生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要扫家扫院,挂艾枝,挂菖蒲,洒雄黄水,喝雄黄酒,抖落浊腐,除菌防病。炎炎夏日端阳的驱邪抗病毒比过年一般的大扫除还要彻底。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健康的节日。艾草茎叶味浓,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与艾草相似,民间认为具有辟邪和免疫的功效。所以从汉代开始,家家户户都要插艾,以迎接端午的风光。到了唐朝以后,更流行菖蒲,有人把艾树做成人形挂在门口。

《荆楚年事记》:“五月五日鸡不鸣时常采艾,似人时取之,用灸。詹曰:“曹先生老了必病,艾也。".今人以艾为虎形,或以色为虎形,贴以戴之。”

这幅画描绘了两个女人在其中一个人的门口说话,谈论着把艾人挂在门上。这幅画中,界画的构图少了一点,重点落在房子和栅栏的结构上,墙内的柳树,墙外的花,门柱上的蒿草。这两位女士有一个强壮的谈兴,她们说话像猫和狗一样。简洁内敛的线条,透明柔和的色彩,以及艺术家个人的温柔缓慢的特点,让整个画面显得清新明朗,温柔优雅,让人第一眼就觉得心旷神怡。

第六开:“彩丝”

铭文:“是彩丝,臂上系五色丝,谓之寿。”

端午节时,用五颜六色的丝线或羊毛线系在手臂和手腕上或挂在孩子的胸前,用来消除灾难和祈求祝福。南朝梁宗羲《荆楚时代》说:“以彩丝缚臂,名曰‘兵兵’,使人不病。”

这张图是年轻人把彩色的丝绸绑在老人身上,表达他们的亲情。

第七开:“包谷小米”

题跋画:“以檫树叶包裹的糯米为角,取阴阳包裹之意,以赞时光。”

当我们仔细看这幅画时,它的背景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小后院和厨房。厨房目前忙什么?这里的人在干什么?包谷小米,就是饺子!有的人在空洗粽子,有的人规范备案食材,分工合作高效。古人真聪明!

特别是房子的结构看起来很不错,符合建筑功能的需要。比如它有一口专门的井,种上了梧桐和棕榈树,让端午厨房很漂亮。图中六个人有三个是孩子,大人带孩子做粽子。看,有一个孩子,他的脚下有一个脚凳。这体现了做中学的家庭教育,温暖轻松空,展现了和谐的家庭关系。

第八个开场:“看穿越赛”

题跋画:“观赛渡江,聚众迎流,谓端午。”

为了看龙舟比赛,这些人都在叫朋友,跟着声音走的有老有少,有僧有俗。一群人站在岸边的柳树旁,自由地站着,脖子微微伸着,饶有兴趣地看着,希望早点看到结果。向前看,不远处,有一艘龙舟奋力向前推进,一边有6名划手,共有12名划手齐头并进。

这一幕不同于一般的龙舟比赛。可能是时间安排不一样。一般来说,比赛是多船定点短距离比赛。从起点到预设终点,谁先来谁就获得一等奖,比赛就结束了。这一年一度的比赛结束了。

这张图是一个备选赛程,好像是长跑,所以一次只能看到一条船,其他的可能距离较远,一时半会看不到。

岸上一排人,有的拿着蒲扇,有的拿着折扇,孩子左手拿着现代桨板之类的东西,年纪大的拿着拐杖,唯一的和尚背对着河,跟旁边的女人说着什么,他的大白胡子让他的表情看起来更严肃。每个人身边的柳树和薄薄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摆,似乎加入了观看比赛的行列。

激烈的竞争很快就会随着龙舟一起过去。重温过去,也就只有明年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伯乐与千里马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下一篇:《扫毒2》余顺天的手怎么样了 最后有没有被砍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