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康有为变法时为何要拿孔子当挡箭牌呢?

导语: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期间提倡孔子和儒家思想,试图通过建立儒学来丰富强兵,解决教案问题和消除列强入侵的现实借口。康有为提出尊孔为国教,在中央设立教育部门,在各省设立分支机构。他还模仿西方的宗教结构,设计了一套规范的、有组织的宗教管理体系。康有为是宗教改革家,被称为“儒家的马丁·路德”。

一直以来,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期间对孔子的推崇被认为是他的权宜之计,是减少改革阻力的临时策略。儒家思想的确立其实是康有为独立自主的变法目标,也是救国的核心内容。康有为希望通过宣扬孔子和改造儒学来建立儒学,丰富强兵。正如康有为所说:“改革之道,是开教会,定教法。”

康有为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信仰儒家,甚至崇拜儒家。但学习西方新思想纯粹是一种中途出家,所以理解不到位,解读不深刻,甚至断章取义。正因为如此,他错误地认为宗教是西方繁荣的基础,是西方社会规范和人民和谐的关键。与中国相比,他想到了孔子和儒家,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的儒家崇拜与西方的基督教信仰有相似之处,甚至有相似之处。所以,只要儒学经过技术上的加工和制度化,中国就会逐渐形成与西方基督教并驾齐驱的儒学。

当时各地教案频繁。康有为担心,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政府对社会的管理不仅会逐渐失控,中国也有亡国灭种的潜在危险。因此,他渴望在中国建立一个地方宗教。

以如何解决教案为切入点,康有为开启了创造教育的思路——模仿西方宗教模式建立儒学,依靠自己国家的教会建立与列强教会平等的“教规”。这样既能有效解决教案棘手问题,又能消除列强入侵的现实借口,还能发展与西方教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宗教外交”,宗教在西方国家的特殊地位可以有效地影响外国列强的对华政策。乐观的康有为甚至提出了“盛宴公爵直接派人去罗马”的大胆设想,以此来订立契约,直接与教皇谈判。随着对“宗教外交”认识的加深,康有为开始了系统的宗教建设。他极力推崇孔子,笃信儒家,使孔子成为领袖,将孔子的社会地位推向历史的最高峰。

理论建设完成后,康有为开始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尊孔为国教,在中央设立教育部门,在各省设立分支机构,并号召“天下乡市加孔庙”,使男女老少朝拜朝夕。他亲自实践——早在广州万木草堂,就以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专门写了一本书;每月举行一次祭祀孔子的仪式,每七天举行一次读经的集会。

他还模仿西方的宗教结构,设计了一套规范的、有组织的宗教管理体系,即在中央政府中设立了从贵族到平民的孔教。推荐一个学术品行、人品、能力最好的人当主管,选多人当会议办,从省参会人员中选优秀者当省分办。

此外,康有为还主张科举改革,增设了道教科目。中层可以直接担任州县指导员,专门教授儒学,管理儒学;考上中学的可以取得“讲学生”资格,政府统一分配到农村工作,负责儒家宣传和乡镇儒家组织。

更有甚者,康有为还在车上的书里发出了“开孔敬孔”的呐喊,建议国人把儒家思想传播到国外。

所以,与其说康有为是改革家,不如说是宗教改革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宗教改革家。难怪康有为当时有“儒家的马丁·路德”的称号。正如梁启超所说,“先生为国民效力,以宗教事业为最大;之所以在国际上被诋毁,是因为宗教事业是最多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377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宫女出宫之后 她们为何会落到无人敢娶的地步下一篇: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为何都抑商扶农?有时甚至到了重农抑商的地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