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慈禧太后的秘密 慈禧太后有什么秘密 因何事向人诉苦

导语:慈禧太后经历了清朝三个皇帝,是一个嗜权如命,凶残狠毒的角色,而且在掌权的时候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被世人们称为“一代妖后”。但是慈禧太后死后又留给世人很多疑团,她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和她有暧昧关系的都有哪些人呢?她又因为什么事向人诉苦呢?

慈禧太后经历了清朝三个皇帝,是一个嗜权如命,凶残狠毒的角色,而且在掌权的时候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被世人们称为“一代妖后”。但是慈禧太后死后又留给世人很多疑团,她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和她有暧昧关系的都有哪些人呢?她又因为什么事向人诉苦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慈禧太后有什么秘密

慈禧太后的秘密是什么呢?很多人都对这样一个掌握大清命运的女子感到很好奇,慈禧的一生经历过三个皇帝,一个是丈夫咸丰、一个是儿子同治,还有一个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慈禧对权势的贪恋,让她成为光绪皇帝眼中的威严存在,几乎是对慈禧太后言听计从,那么这样的一个呼风唤雨的慈禧太后,有什么秘密呢?

涉及到一个人的秘密那多半是说她私生活方面的,那么慈禧太后的秘密又是怎么样的呢?在正史记载中,有关慈禧太后私生活的太少了,但是关于这一方面的野史倒挺多的。毕竟对于慈禧太后,二十六岁就守寡,三十岁就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一直到死,正史上都只记载了慈禧的政治生活,却独独少了她的感情生活。一个女子执政,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慈禧太后也被人定义成“祸国殃民、狠毒凶残、顽固保守”的妖后。但慈禧太后的秘密私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慈禧与恭亲王相好,一开始慈禧还是宫女时就和恭亲王私通、常常偷-情,以致于有人怀疑同治皇帝并非是咸丰的亲儿子而是慈禧和恭亲王的私生子。在慈禧巩固了政权之后,就专门宠爱荣禄,有人说荣禄是慈禧的初恋情人,他们之间常常保持着暧昧关系。之后更有甚者还说慈禧与大太监安德海、李莲英也有私染,虽说太监没有那方面的能力,但慈禧与他们之间的交好都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刺激。

慈禧太后的秘密私生活,其实还有一些,但对于慈禧这样做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她除却太后身份后,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

慈禧和太监安德海、李莲英有私的传闻,在史书中查寻不到足够的证据。李莲英在入宫前,因为生活落魄,曾私贩硝磺,外号皮硝李。后贩硝磺被抓入狱,出狱后以补鞋为生。好友沈兰玉见他可怜,将他引进宫里当了太监。李莲英素有“篦小李”之美誉,以一手漂亮的梳头功夫得到那拉氏的赏识。他的值班房离西太后住所不远,有时太后到他屋里看一下,李便把慈禧坐过的八张椅子全部包上黄布,西太后果然称许他忠诚细心,对他愈加信任。

慈禧太后很早之前就与恭亲王奕相好,在她刚入宫做秀女时便与奕私通,经常趁别人不注意时偷-情狂欢,甚至有人怀疑同治皇帝并非咸丰的亲生儿子,而是慈禧与奕的私生子。慈禧巩固了大权之后,则专心宠爱荣禄,传说荣禄是慈禧的初恋情人,在慈禧年少时曾救她免于被恶少强奸,此后便一直保持暧昧关系,经常私通淫-乱。荣禄也得到慈禧的重用,曾经参与确定载?继承帝位的事情,在戊戌政变中协助慈禧废除戊戌变法,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则跟随慈禧太后逃至西安,成为与慈禧太后形影不离的侍臣。 据说慈禧太后与大太监安德海、李莲英也有私染,由于太监没有生理能力,所以慈禧与他们交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与刺激,李莲英在这方面很善于迎合慈禧太后,所以得到她的万千宠爱,虽然这种宠爱带有心理变-态的倾向。

慈禧太后死后被盗墓的事件,史上最着名的盗墓活动。在那阴森神秘的地下墓穴里会发生什么,留给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最令人瞠目的传说,可能不是墓内宝物的神奇,而是慈禧太后被奸尸!据说,慈禧棺木打开后,看到她面色如生,肌肤白皙饱满,一名盗墓士兵居然动了兽欲,扯下裤子就行奸。不料尸身因见空气,瞬间萎缩如鬼,让这个性欲超强的盗墓兵立即败了兴。慈禧恐怕没有想到,她死后20年,她的地宫就被盗了,她一生中搜罗的奇珍异宝被盗掘一空。她也不会想到,她死后76年当中,她的遗体两次出棺,三次入棺,她更不会想到在她死后第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普通的文物工作者会清理她的遗体。

因何事向人诉苦

从王公亲贵、大小太监到大臣御史,尽管观点不同,但几乎全都反对袁世凯的改官制,不是到慈禧处哭诉哄闹就是不断上折,天天鸡飞狗跳。向来滥施淫威、杀伐决断的慈禧此时居然也寝食难安,向人诉苦道:“我如此为难,真不如跳湖而死。”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雷颐,原题:袁世凯主导官制改革:受载沣枪杀威胁遭百余名太监谩骂,节选

此案一出,官场风波顿起,众臣几乎群表反对。反对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方是以军机大臣铁良、荣庆等为主的满族亲贵。取消军机处,尽管他们可能另外任职,但权力毕竟要大大削弱。如果成立责任内阁,规定官员不得兼职,如荣庆便只能专任学部尚书,拟定身兼户部尚书与练兵处会办等要职的铁良出任内阁副总理后也要辞去兼职,其财政权和兵权将同时失去。而且,袁还设想,待上议院成立后,王公、贝勒、贝子等不实际干政,让他们充当议员。这使得这些公、子们愤怒异常。铁良坚称:“立宪非中央集权不可,实行中央集权非剥夺督抚兵权财权、收揽于中央政府则又不可”,其攻击矛头直接对准袁世凯、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满汉矛盾,隐然可现。

袁世凯则坚持己见,争辩道:“别无良策,仍不外赶紧认真预备立宪一法,若仍悠忽因循,则国势日倾,主权日削……”甚至赞同立宪的载泽也担心奕、尤其是袁世凯的权力因此过大,他在一道奏折中也指责他们是:“假立宪以粉饰虚文,借改官制以驱除异己。”双方一直激烈争辩。在一次会议上,醇亲王载沣竟拔出手-枪直抵袁世凯胸前大声说:“尔如此跋扈,我为主子除尔奸臣!”经奕调解,方才作罢。由于传说内务府也要裁撤,所有太监都要裁去,有次袁世凯下朝时百余名太监将他团团围住大声谩骂,有的甚至挥拳要打,几成围殴之势。袁世凯招架不住,急忙大呼奕过来为其解围。经奕百般劝解,并保证绝不裁撤太监,这些太监才忿忿而去。为避免更大的动荡,清廷不得不宣布了官制改革中的“五不议”:第一,军机处之事不议;第二,内务府事不议;第三,八旗事不议;第四,翰林院事不议;第五,太监事不议。

另一个主要的反对力量来自以瞿鸿、岑春煊、王文韶、赵炳麟等为要角的汉族大臣、御史。他们有的一直与袁争权,有的对袁结党营私愤怒已久,因此纷纷上折慈禧,坚决反对。有的从中国传统观念出发,认为改官制是“用夷变夏,乱国法而害人心”;认为这样内阁权重,如果“用人偶失,必出权臣”,有人甚至明确指出袁的“责任内阁”实际为少数一二总理大臣专权,也就是袁世凯专权。

有的相反,从西方宪政制度对此进行批判,认为这次改制完全虚假,指出外国君主立宪国的责任内阁之所以不能专权是因为有议院监督、限制,中国议院一时恐难成立,所谓“责任内阁”既不对皇上负责又无议院负责,只是统揽了过去皇帝的权力。

御使赵炳麟指出:“立宪精神全在议院,今不筹召集议院,徒将君主大权移诸内阁,此何心哉!”他指出,袁之所以在没有成立议院时先成立“责任内阁”,使皇帝居于无权地位,主要考虑是即便慈禧去世,光绪复出,也将无法报戊戌之仇。赵的批判从“制度”和制度背后的“用心”两点出发,直击要害,因此传播甚广。据说,光绪就曾当面对袁冷冷说道:“你的心事我全知道。”袁则不敢答话。

这样,从王公亲贵、大小太监到大臣御史,尽管观点不同,但几乎全都反对袁世凯的改官制,不是到慈禧处哭诉哄闹就是不断上折,天天鸡飞狗跳。向来滥施淫威、杀伐决断的慈禧此时居然也寝食难安,向人诉苦道:“我如此为难,真不如跳湖而死。”

军机大臣、政务处大臣瞿鸿甚得慈禧信任,也是慈禧指定参与改官制的大臣之一。他与袁世凯、奕矛盾极深,在讨论官制方案时勉强同意,但又另上一道《复核官制说帖》反对军机处与内阁合并。他利用慈禧单独召见的机会,说责任内阁对太后不利,将大权旁落,而这一点最为太后担心、忌讳。慈禧太后最终“采鸿之议,仍用军机处制。”慈禧在11月6日颁布了以瞿鸿为主导的新官制。

袁世凯过高估计了慈禧对自己的信任,在双方斗争激烈之际,他在慈禧召见时竟面奏要求朝廷令守旧大臣退休,招致慈禧怒斥,并将参劾他与奕的大量弹章交二人同看。此时,袁才知道自己已成众矢之的,局势非常险恶。

朝廷在11月6日颁布了以瞿鸿为主导的新官制,使袁感到大势已去,慌忙在11月18日上奏请求将自己除直隶总督以外的八项兼职全部开去,还主动提出,他掌握的北洋六镇除第二、四镇因“直隶幅员辽阔,控制弹压须赖重兵”仍须由自己掌握,其余四镇均交归陆军部。朝廷有旨照准所请,袁以检阅新军南北秋操为名请调出京,以避锋芒。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他才华横溢 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一直到现在都还被人牢牢记住下一篇:满清王朝统治多少年 清朝统治中国多少年

文章评论

  • %星空的泪痕

    揭示慈禧太后的真实面貌,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