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我国上古着名氏族部落联盟领袖——伯益

导语:中国古代著名的氏族部落联盟首领伯益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伯益是虞夏时期的一位着名氏族部落联盟领袖,在历史上曾立下了不朽功勋,与尧、舜、禹、皋陶一样是彪炳千秋的古代英雄。伯益,《尚书》称益,《史记》称大费、柏翳,又称伯

中国古代著名的氏族部落联盟首领伯益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伯益是虞夏时期的一位着名氏族部落联盟领袖,在历史上曾立下了不朽功勋,与尧、舜、禹、皋陶一样是彪炳千秋的古代英雄。伯益,《尚书》称益,《史记》称大费、柏翳,又称伯翳,《世本》、《汉书》称化益、伯益。 伯益出自少吴和颛顼部族,《史记·秦本纪》:「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皁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索隐》: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着。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正义》列女传云:「 ”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 ”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伯益为皋陶之子。《正义》引《帝王纪》:「 ”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赐姓曰偃”。伯益因始食于嬴,被舜赐姓嬴氏,成为少昊部落嬴姓的继承人。并赐给其封土。 伯益在舜时与大禹同朝为官,因善于狩猎与畜牧,被推为虞官,负责治理山林川泽,管理草木鸟兽,并佐舜调驯鸟兽。他在狩猎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鸟兽习性和语言,很多鸟兽被其驯服,因而在畜牧方面具有卓着的功绩。 伯益曾协助大禹治理水土,《尚书•尧典》说唐尧时,「 ”汤汤洪水分割,荡荡怀山襄陵。”四方诸侯推荐鲧治水。《史记•夏本纪》载:「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鲧被舜「 ”殛于羽山以死”。于是「 ”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伯翳是大禹的得力助手。「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吴越春秋》称禹「 ”遂行四渎,与益、夔共谋”。陆贾《新语》说 「 ”决江疏河,通四渎,致之于诲。大小相引,高下相受,百川顺流,各归其所。然后人民得去高险,处平土”。大禹因治水而名垂万世。伯益作为大禹治水有力助手,亦该流芳千古。 伯益还是我国最早的农业专家,他在佐大禹治水的十三年中,总结各地原始农业经验,开辟焚林造田。《史记•夏本纪》记述舜「 ”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之事。说的是当时的农业还不发达,多数百姓食不果腹,伯益就「 ”调有余相结,以均诸侯”,将征集到的粮食以及捕获到的猎物施舍给他们。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生活,舜命伯益焚林造田,《孟子•滕文公上》:「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这里是说,掌管山林和上下草木鸟兽的伯益,放火烧林,快速除去杂木荒草,灰烬又可肥田。同时借火驱走野兽,减少危害。《帝王世纪》说:「 ”益为朕虞,庶物繁植”,各类农作物都获得丰收。由于 「 ”益主虞,山泽辟”。山林川泽皆得到了有力的开发,伯益指导百姓在高阜平原种植粟类作物,在低洼水湿之地试种水稻。《史记•夏本纪》:禹「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伯益是水稻种植的最早推广人。 伯益还是我国最早的凿挖水井的推广者,《世本》引《周易释文》:「 ”化益作井”,《初学记》卷七为「 ”伯益作井”。 伯益也是一个卓越的政治谋士,具有高超的智慧和过人的判断力,是尧舜禹时期的政治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告诫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自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亦表现出远见卓识。舜时,三苗族离心离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议,要恩威并举,德武相济。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 相传《山海经》为大禹、伯益所作。《山海经》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也是研究我国上古社会的重要文献。许多文献将《山海经》称为「 ”伯益之书”。《吴越春秋》:禹「 ”遂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证之。故名之曰《山海经》”。东汉王充在《论衡•别通篇》里说:「 ”禹、益并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远不至,以所见闻,作《山海经》”。 据史料记载,大禹有意禅位于伯益,《史记·秦本纪》记载:禹立而「 ”举益,任之政”,禹崩时「 ”以天下授益”。由于禅让制度的社会背景发生变化,大禹之子启夺取继承权,伯益则成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悲剧英雄人物。从此,禅让制度亦被世袭制取代。 《史记·秦本纪》云:伯益次子若木的玄孙为费昌,费昌为伯益六世孙,《泗志钩沉》云:「 ”帝封鲧叔父白犬之子卞明于其地,以奉颛顼之祀,历夏及商。汤伐有卞,存其祀,分其地封皋陶子伯翳之裔费昌为奄国,兼有今县西及曲阜、邹、费之境。而卞明、颛臾、鄫、邾错处其间,为附庸。皋陶本偃人,赐姓偃,伯益封费,赐姓赢。奄与偃字通,而国为赢姓”。 作者:彭庆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敢请中学毕业生当大学老师 民国高校就是这么任性 却培养出大师下一篇:夏启 夏启的父亲大禹有何成就 夏启是怎样建国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