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古代书画”所遭遇的劫难史 令后人唏嘘不已

导语:“古书画”的灾难史让后人落泪!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唐 韩滉《五牛图》局部 >书画界有“纸寿千年,绢保八百”的说法,实际上,古代的纸质、绢帛书画作品寿命都不长,有一些只存在数十年、数百年,就因自然侵蚀而毁掉

“古书画”的灾难史让后人落泪!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唐 韩滉《五牛图》局部 >书画界有“纸寿千年,绢保八百”的说法,实际上,古代的纸质、绢帛书画作品寿命都不长,有一些只存在数十年、数百年,就因自然侵蚀而毁掉,能够保存上千年的作品非常稀少,因而成为历朝历代的国宝。 >唐 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古代书画作品的第一次劫难发生在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在位时期,喜好读书作画,珍藏古代书籍、字画。同他自己的话说——“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 >梁元帝是个残疾人,一只眼失明后,性格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喜欢走极端。侯景发动叛乱,他拥有实力却坐视不管,眼看着老爹梁武帝活活饿死,等到所有势力减弱,突然起兵勤王,成功夺取皇位。 >南唐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天成元年,梁国遭遇西魏的进攻,京城失陷,梁军大败,梁元帝萧绎逃往江陵,他担心自己的珍藏的宝物落入敌人手里,于是他令舍人高善宝“将聚集数十年……古画、法帖、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尽焚于一炬。”将所珍藏的古书、字画全部焚毁,自己还忍不住感叹:“读书万卷,犹有今日!”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南北朝着名教育家颜之推大发感慨:“人民百万而囚虏,书史千两而烟扬,史籍已来,未之有也。普天之下,斯文尽丧!”幸运的是,有一部分还没有完全烧毁,西魏将领于谨“等于煨烬之中,收其书画四千余轴,归于长安。”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书画的第二次劫难发生在隋朝,隋文帝喜欢收藏书画作品,他珍藏了历代名家的绝世之作,特意在洛阳、长安两地建造“妙楷台”和“宝迹台”,专门收藏宝物。“东曰妙楷台,藏古迹;西曰宝迹台,藏古画。”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杨广到扬州巡游,同行有一只船,装载着珍稀书画作品,不料,这只船中途莫名其妙沉没了,诸多书画全部葬身大运河。 >第三次劫难发生在大唐武德五年,也是贞观元年。《隋书》记载:唐军“克平伪郑,尽收其图书及古迹焉,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以船,溯河西上,将至京师,行经砥柱,多被漂没。其所存者,十不一二。”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李世民派遣宋遵贵,用船装载王世充、窦建德等人珍藏的书画宝物,打算运往长安。即将到岸之时,船底撞石,船身开始倾覆,书画宝物悉数落入水中,虽抢救出一些,大多数书画永远留在了水中,所剩只有十分之一二。 >第四次大劫难发生在唐朝时期,安史之乱爆发,京城长安皇宫珍藏的大部分书画等宝物被洗劫一空,有的被劫掠,有的毁于战火。 >郎世宁 《百骏图》局部 >《书法要目》记载:此次被毁书画,其中仅王羲之的真迹就有四百六十五件。王羲之真迹从此全部消失,现存的所谓王羲之墨宝,大多均为后世的临摹作品。 >第五次大劫难发生在清朝灭亡之际,末代皇帝溥仪曾将故宫书画装进七八十口木箱之中,运抵天津,变卖了数十件。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人将这些书画运往长春。伪满洲国灭亡后,溥仪出逃,这些书画作品大多被遗弃,或被偷窃,或被低价卖掉。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根据伪皇宫《字画簿》记载:其中包括三国时期钟繇的书法真迹、晋代王羲之的《曹娥碑》拓片、王献之的《二谢帖》、唐代高僧怀素的真迹、宋代徽宗皇帝的花鸟画,诗人苏东坡的《洞庭春色赋》手稿、金代画家张瑀的《文姬归汉图》等稀世珍宝。 如今,劫后余生的作品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那些斑驳的笔墨,依稀述说着那一段段惨痛的历史,令后人唏嘘不已。 明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他弑杀君王 篡夺江山 有121位妃子下一篇:毛泽东为何决心搞刘少奇:大权旁落不甘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