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布朗族 布朗族简介

导语:布朗族简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布朗族简介布朗族简介布朗族有8.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海县的布朗山、巴达、西定、罗达,其余分布在思茅区的郧县、镇康县、永德县、双江县、耿马县和澜沧县、墨江县、景东县。布朗族是一个善于种植和泡茶的民族。布朗族生活在气候

布朗族简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布朗族简介

布朗族简介

布朗族有8.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海县的布朗山、巴达、西定、罗达,其余分布在思茅区的郧县、镇康县、永德县、双江县、耿马县和澜沧县、墨江县、景东县。

布朗族是一个善于种植和泡茶的民族。

布朗族生活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的地区。每年11月至4月为旱季,少雨少雾,适宜种植茶叶。布朗族因地制宜,在布朗山上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种植茶林,制茶,使这个偏远的山区成为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因此布朗族成为种菜制茶的能手。采茶时节来布朗山,会看到满山郁郁葱葱的茶林,以及布朗妇女娴熟的采茶技巧。

除了茶山茶林,布朗山周围的群山中还有高耸的原始森林。这里有松树、柏树、香椿、麻栎、樱桃等优质木材,有桐树、樟树、核桃等经济林,还有野生“三七”、罗浮木等各种药用植物,栖息着野牛、野猪、老虎、豹子、虎皮、马鹿、猿猴等动物。

布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性格。布朗族由于居住地分散,形成了地区间的语言差异,包括西双版纳的布朗语和镇康的“吴语”。棕色人种除了母语外,还会说佤族语、汉语和傣族语,少数知识分子已经使用了傣族语和汉语。

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说是中国古代蒲、蒲、蒲的后裔。唐代称“蒲子人”,元明清称“蒲人”。有人称自己为“布朗”,也有人称自己为“阿瓦”、“依瓦”、“翁公”等。汉族和傣族称他们为“濮人”、“濮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民族的意愿,他们统称为布朗族。解放前居住在布朗山的布朗族,仍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公社的残余。生活在平坝地区的布朗族,由于受到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汉族、傣族的影响,进入了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布朗族生活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地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擅长种植茶树,是普洱茶的著名产区。布朗山的布朗人实行母子命名制度。孩子出生3天后用字符串命名,母亲的名字接在孩子的名字后面。

布朗族音乐

布朗族居住在云南省思茅区的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区、布朗山、郧县、澜沧县。人口约为58400人。使用本族语言,没有布朗文字,通常使用傣语和汉语,信奉多神教。他们喜欢唱歌和跳舞,不仅在婚礼当天,而且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单调低沉的背景下,即兴的歌声响起,远处不时传来马铃声。这是一幅布朗的风俗画。

布朗族礼仪

郎祖节

许多传统节日大多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日有:元旦、祭祀村神、洗牛洗脚等。

布朗族的其他节日习俗与傣族相似,如“过年”、“走进洼地”、“走出洼地”。在傣族的历法中,1月15日为“皇八”,8月15日为“皇坛”。“黄”语,是指俗世众生对死去的僧人或祖先的祭品。佛教俗称“布施”或“化缘”。根据布朗族的传说,他们是傣族的兄弟。布朗族是住在山区种山的哥哥,傣族是住在坝子种水田的弟弟。所以,每次布朗族“去佛”,都要请傣族佛祖上山,当傣族“去佛”时,也要请布朗族佛祖下山。

元旦:布朗族用傣语称之为“京毕麦”,是布朗族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红糖糯米糕,还用芭蕉叶包成两块,每块都有一对蜡条和两朵花,在总统家里合上:一个放在挂在家族长崩上面的“胎卷”里,作为祭神之用。另一首献给“高嘎滚”。每个男性家长都应该摘下头巾,向作为整个“嘎贡”代表的一家之主磕头。并象征性地用水从头到脚给家族首领洗礼,祝贺他长寿、好运、平安。一家之主还为百姓祈福:“全家儿女逢年过节都来祈祷,这是祖先传下来的古老仪式,不能忘记。旧的日子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儿孙们都来了,准备离开去过年。你们都是有福的。祝你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朱碧,一家之主,代替袜子为上帝“大嘎卷”祈祷和献祭。村社以家庭为单位,然后在日落时举行滴水仪式。

关门节:布朗族也和傣族一样被称为“好瓦萨”。这一天,和往常一样,家人会送一朵花和一对蜡条给一家之主,祭奠“轮胎吱嘎”声,跑去为一家之主举行洗手洗脚仪式,表达祝福。全家男女老少还用门、楼梯、家具为鬼灵“苏玛”献上两对蜡条作为祭品,祈求人畜平安。

布朗族喜欢唱歌和跳舞。男女老少在结婚、拜佛、盖新房等喜庆日子里载歌载舞,工作中还经常伴歌,充满情趣。

布朗族歌舞与傣族歌舞长期保持交流,既吸收了傣族歌舞的优点,又充分发挥了自身歌舞的特点。棕色民歌被称为“棕色调”,总共有十多首曲子。最基本的曲调是:喜庆二重唱中的“拒绝”,表达孤独和悲伤中的“屠杀”,小三弦伴奏下歌唱爱情和社会主义新生活中的“索”,隆重场合舞蹈中的“她”。在布朗山等地,傣族的张哈调也很流行,是以拉哈调为基础的。用Brown的语言,这首歌叫《Catch》,歌手叫《张Catch》。布朗族有唱歌的习俗。唱歌的时候往往是即兴创作,通宵达旦,有时甚至持续几天。舞种有刀舞、蜡舞、圈舞等十一两种,深受群众喜爱。

布朗族的婚俗

布朗族有和妻子一起生活的习惯。布朗族的少男少女在十四五岁时,都会举行“画牙”的仪式。当时男生女生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红发树冒出的黑烟,和异性互相染牙。染牙意味着进入成年,能够公开参加村里的社交活动。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婚恋非常自由,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月亮升起时,男孩们穿上新衣服,拥抱三根弦,一起来到女孩的竹楼,竞相用和谐的语言和激昂的歌声打动女孩的心。打扮好的女生也早早点燃壁炉,打开门,邀请男生进来,用唱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达对心上人的爱。布朗山的女孩可以在晚上集体或单独参观。青年男女交流思想、文化和情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当男女双方都深爱时,男人会向女人求婚。布朗山的许多地方都以鲜花作为求婚的媒介。这个年轻人把从山上采来的花献给了这个女孩。当女孩确认小伙子真的爱她时,她从花束中选了一朵最美的花戴在头上,表示同意这门婚事。

布朗式婚礼也不常见,一对新人的婚礼要重复两三次。第一次订婚后,女孩在男方家接受了绑线仪式。之后,新郎和新娘回到他们的家。虽然新郎每天晚上都呆在老父亲家,但他仍然在白天回到家里工作和生活。直到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给婆家做媳妇。第三次婚礼通常在婴儿出生后举行。这次一定要杀猪杀牛,办喜宴招待全村的亲戚朋友。

布朗族服装

布朗族人穿简单的衣服。男人和女人都喜欢穿蓝色和黑色的衣服。女装和傣族的相似。他们穿着紧身上衣,盘着发髻,头上缠着头巾,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品。女生爱野花或自制的彩花,把脸颊染成红色。男性通常穿黑色或青色裤子和双排扣无领夹克。成年男人喜欢纹身。男女都喜欢喝酒、染牙和抽烟。

布朗族餐饮

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小麦、大豆、豌豆等杂粮。我喜欢用锣或陶罐把米饭炖成米饭。特别擅长煮竹筒饭。烹饪时,选择一块新鲜的竹子,装入大米和适量的水,用火烹饪,切开竹筒,用作碗。米饭沾着竹浆,带着新竹的清香和炭火烤的香味,味道鲜美。

牛、羊、猪和鸡是最常见的肉类,它们经常捕食野味和昆虫。菜肴的烹饪技术大多是水煮和凉拌。对于许多野味、鱼、虾、蟹、蝉、虫等食物,它们通常通过煮沸、油炸和蒸熟。比如:螃蟹、炒蜘蛛、蝉蜕酱等等。酸味食物,如酸笋、酸肉、酸鱼等。,往往都是和当地其他民族一样腌制,比如傣族,但是布朗族在腌制酸菜的时候往往会在上面放一层米。

喜欢喝酒,大部分都是家里酿的。其中,翡翠酒最为出名。这种酒经过一种叫悬钩子的植物的叶子过滤后呈绿色,与翡翠的颜色非常相似,因此得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朋友间有个习俗“喝了酒就醉”。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爱好,他们擅长泡茶。竹茶和酸茶是布朗族特有的。人们也经常把酸茶作为礼物送给亲戚朋友。

生活在西双版纳布朗山的布朗族妇女,尤其是孕妇,喜欢当地的红粘土,据说有止呕、去腥、提神醒脑的功效。

布朗族建筑

布朗村通常由三个、五个到几十个血缘相同的家庭组成,房子是一个两层的砖房,干柱竹木结构。上层有正厅、卧室、露台等。,而下层一般用作仓库和圈养牲畜的地方。房子的中央设置了一个壁炉,家庭成员可以在这里吃饭和招待客人,晚上壁炉周围还会放上床。

布朗族习俗

行走时,禁止从他人身边经过,不能跨坐者的双腿;严禁任何人依靠院内中柱,将马拴在中柱上;进佛寺要脱鞋。进寺庙不能抽烟。你不能用手触摸佛教徒、僧侣和老人的头。平时禁止砍伐神树及周围森林,禁止在其中挖取石块,禁止任何人在神林区域内小便。布朗族妇女怀孕后,禁止去黄芳拜佛。孕妇也被禁止参加别人的婚丧嫁娶,一般不能参加各种仪式。

布朗族宗教

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崇拜祖先。节日期间有许多佛教活动。除了举行迎日仪式,人们还集体去佛寺举行堆沙、沐浴佛像、泼水等活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珞巴族 珞巴族简介下一篇:景颇族服饰 景颇族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