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天仙公主 黄梅戏《天仙配》赏析

导语:《神仙伴侣》,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剧目之一,也是第一部以电影形式出现的黄梅戏。作品讲述了七仙女未经允许下凡与董永结婚,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拆散的爱情故事。1952

《神仙伴侣》,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剧目之一,也是第一部以电影形式出现的黄梅戏。作品讲述了七仙女未经允许下凡与董永结婚,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拆散的爱情故事。

1952年,班友树等人改编《鲁豫》,把董永从一个读书人变成了一个农民,把七仙女从“依意志结婚”变成了“思想下结婚”;1953年,鲁洪飞对整本书进行了改编,形成了《卖身》、《鹊桥》、《鲁豫》、《上工》、《织丝》、《满清》、《别离》七部剧作;后来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不断磨合定型为六次,以《鹊桥》开始,以《永别》结束。

艺术欣赏

歌剧欣赏

文人雕琢词句的努力似乎并没有在戏曲中得到运用,这也是地方戏曲不同于大贾昆曲的一个标志。

比如《仙女伴》开篇,天上的仙女向人间窥视,与云遮仙气的天空相比,人间“打鱼、打柴、耕田、读书”的平凡日子,在仙女眼里充满了诗意。七仙女为“打鱼、打柴、耕田、读书”的生活唱出了最美的赞歌,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赞赏。一般读者往往会有庸俗的联想。这部剧有雅俗之分,但创作者注重戏剧的俗与雅,根据人物身份把握雅俗标准,将雅俗巧妙融合,从而将戏剧提升到雅俗共赏的审美层面。

黄梅戏《仙女伴》中有很多引人注目的剧种,很多都流传到了来世,但它是一部深受妇孺喜爱的“全职”剧种。是一首清新淳朴的牧歌,也在海中唱出了一首爱情二重唱:“树上的鸟儿成对,青山绿水带来微笑。摘下手边的一朵花,我和妻子就戴上头发。从现在开始,我将不再遭受奴役,夫妻双方都将返回家园。你耕田,我织布,我送水,你浇花。寒窑虽破,可避风雨,但恩爱苦甜。你我就像鸵鸟,和我一起飞的是人间。”在这场“全职”二重唱中,歌剧的情绪欢快流畅。

董永把自己当奴隶卖了,七个女人洗了她们的衬衫。通过努力,一对底层劳动人民把三年的长期工作改成了一百天,当这一百天到期时,他们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终于回到了家,即将过上男耕女织的美好生活。回来的路上,他们自由地歌唱,渴望更好的生活,也唱出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从黄梅戏的欣赏水平来看,这段话既是一首民歌,也是一首田园诗。

该剧的传播和流行凸显了黄梅戏“美而雅”的独特艺术特征,其审美主题应符合雅俗共赏的审美要求。所以这部剧有花有雅,创作者对“花”和“雅”的把握相当考究。这部剧的格式是二人转,董永是底层劳动群众,七个女人是神仙公主,因为都来自董永志的声音。

比如开头两句,七个女人的声音是“鸟在树上成双成对”,明显是典型的“优雅”,而董永的声音是“花儿”,直白易懂。中间两句,七个女声说“你耕田,我织布”,相当优雅,继承了中国文化中“耕读”的家风,而董永生的“我带水浇园”则是劳动群众的本色。

“唱五表”是地方戏中使用最广泛的歌词和歌曲,它起源于民歌。文人喜欢其泼辣直白的表达方式,所以常被地方戏曲借鉴。黄梅戏《仙女伴》中的“唱五表”结合戏剧特点,活泼低俗、雅俗共赏,剔除了民间小调中“唱五表”的糟粕,同时又保留了其活泼率直、雅俗共赏的精髓,因而在黄梅戏中被广为传唱并留下浓厚的色彩。

比如《织丝》中,为了帮助董永,七女与傅外伟打了个赌,把一团乱麻的丝织成锦丝,三年之久的活改成了一百天。然而,一个聪明的女人没有米饭很难做饭,仙女终于得到了一个技巧,召唤天空中的姐妹来帮助编织丝绸。他们边织边唱劳动歌谣,黄梅戏里广为传唱。

从歌词的内容层面来看,《唱五只表》显然是一首情歌,一段暗恋,半夜努力工作的女人听着寒虫的叫声,误以为是爱人的呼唤。从一个值班日到五个值班日,女人在这寒冷的夜晚因为工作无法休息,爱人的呼唤一直陪伴到天亮。他们不禁感到困惑。即使他们很困惑,他们也不得不警惕母亲的严厉审问。

从欣赏的角度来看,歌词直白、典雅、低俗,写的是劳动,偷偷写的是爱情,但显然不是在唱七女与董永的爱情,而是对人间男女爱情的“填空”。

黄梅戏《仙女配》中的戏曲注重文学性和观赏性,打破了一般戏曲重剧轻文学性的刻板印象。它是戏剧与文学性的结合,提取其歌剧的唱段,或雅或俗,雅俗并重。创作者注重锤炼词句,从文学层面挖掘人物内心,从欣赏层面赋予戏曲美感,从而形成黄梅戏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学特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胡十八 《胡笳十八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下一篇: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人物介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