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古埃及真的有7000年的历史吗 埃及历史靠谱吗

导语:古埃及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000年左右,但真正文明的开端可追溯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虽然历史上存在一些伪造和夸张,但大多数史实都得到了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证实。

目录导航:

  1. 古埃及真的有7000年的历史吗
  2. 古埃及发明24小时,是伪史吗
  3. 埃及有几千年历史
  4. 古埃及详细历史
  5. 埃及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强大
  6. 埃及有八千年的历史吗
  7. 古埃及历史是怎样认定的
  8. 埃及留学含金量
  9. 埃及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强大
古埃及真的有7000年的历史

有7000年历史,考古科学家们在埃及南部发现了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埃及南部古城,这个地点非常靠近塞提一世神庙,被认为是古埃及在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古埃及发明24小时,是伪史吗

古埃及发明24小时是伪史。
原因:首先,古埃及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相差很远,他们不使用我们现在通用的时间单位。
其次,古埃及不具备现代精密的计时工具来分割时间。
再者,历史上并无明确证据显示古埃及人使用24小时制来计时。
而应该说是在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人习惯上把一天分成12个白天时间和12个黑夜时间。
在这之前,各文明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计算方式。
如巨石阵被认为是早期英国人使用的日晷来测量时间,古印度有“空行星”作为一个月亮周期的概念,古中国的甲子制度等。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历史文献和实际证据来认识古代文明的计时方式,不应该轻信伪史。

古埃及发明“24小时”可以说是一个误解或者说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因为古埃及的时间处理方式和我们现在使用的“24小时制”并不完全相同。

古埃及人使用了一个基于太阳的时间处理方式,一天被分成12个小时,而每个小时的长度则随着季节和当天的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而有所不同。因此,由于季节的不同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等因素,古埃及的每个小时的长度也是不同的。所以说,“古埃及发明24小时”这个说法并不是严谨的,而更准确的说法是古埃及发明了一种基于太阳的时间处理方式。

不是。古埃及人是一天24小时划分的首创者,古埃及人制定了一年有12个月,取其倍数规定一天有24个小时。

起初,祭司们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4块,规定白天10小时,夜晚12小时,黎明1小时,黄昏1小时,加起来是24 小时。后来为简便起见,他们决定白天和夜晚各有12小时。虽然每小时长短随季节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每年是一样的。

不是伪史。

1. 古埃及确实有发明24小时的历法系统,这在历史上已经有所记载。

2. 古代埃及人对天文学和数学有很高的研究水平,这使得他们能够准确计算时间和日期,并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历法系统。

3. 另外,埃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活需要更为精准的计时系统,这也加快了他们研究历法的进程。

因此,古埃及发明24小时的历法系统是真实的,而不是伪史。

不是伪史:一天为何分为24小时,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时期。第一种解释是手的食指至小指之间地指骨个数。古巴比伦人根据这个数字把一天分成了12个相等地时段。第二种解释是古埃及人地日历上标注着一年有36个“星期”,每个星期都有10天。每一个星期地开始都以黎明时分某颗特定地星星升起为标志。

二十四小时制的规则是把每日由午夜至午夜共分为24个小时,从数字0至23(24是每日完结的午夜)。这个时间记录系统是现今全世界最常用的。二十四小时制在美国和加拿大仍然被称为军事时间,而在英国则被称作大陆时间。

扩展资料:

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的24(36)个区域。当我们在上海看到太阳升起时,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过半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升起。而远在英国伦敦的居民则还在睡梦中,要再过8小时才能见到太阳。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不能把时间、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时间与空间一起组成四维时空,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时间与空间在测量上都不是绝对的,观察者在不同的相对速度或不同时空结构的测量点,所测量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同的。

广义相对论预测质量产生的重力场将造成扭曲的时空结构,并且在大质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在距离大质量较远的地方的时钟之时间流逝要慢。现有的仪器已经证实了这些相对论关于时间所做精确的预测,并且其成果已经应用于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狭义相对论中有“时间膨胀”效应:在观察者看来,一个具有相对运动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自己参考系的(静止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慢。

时间是地球(其他天体理论上也可以)上的所有其他物体(物质)三维运动(位移)对人的感官影响形成的一种量。

“古埃及发明24小时”是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但其真实性存在争议。事实上,古埃及确实有自己的日历系统,但其具体细节和起源并不完全清楚。

一些学者认为,古埃及的日历系统可能起源于早期的月亮日历,而后经过多次改良和调整,逐渐发展成为以太阳为基础的日历系统。但是,这个日历系统并不一定就是24小时制,因为24小时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

有些学者认为,古埃及人可能使用了一种类似于分时制或夜昼分别制的时间计量方式,但这并不等同于24小时制。因此,“古埃及发明24小时”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存在争议,需要更多具体的证据来支持或证实。

是伪史。
1. 古埃及发明24小时的说法缺乏官方考古学和历史文献的证明和支持。
古埃及使用的是日晷,将白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并没有24小时的概念。
2. 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宗教仪式和政治活动都是根据白天和黑夜来规划的,而不是根据24小时。
因此,古埃及发明24小时的说法是不现实的,存在较大的疑点。
3. 另外,24小时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逐渐形成的,与古埃及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没有直接联系。
因此,古埃及发明24小时的说法是伪史。

是伪史。
1.古埃及在四千年前的时候,采用了分水时制,将一天分成十二个白昼和黑夜,每个白昼和黑夜都有不同的时间长度,而非均分为十二小时。
因此,古埃及并没有发明24小时制。
2.研究表明,24小时制是源于古巴比伦文明,在公元前5世纪时开始采用,主要原因是太阳每日爬升和落下的时间不均匀。
在此之前的时间,早期的人类更多采用水或蜡烛计时。
3.因此,古埃及发明24小时计时这一说法并不属实,是伪史。

是伪史。

1. "24小时"这个概念是在太阳观测的基础上发现的,但是古埃及时代没有像现代一样准确的仪器可以进行太阳观测,因此古埃及人不可能发明或者了解到"24小时"的概念。

2.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在古埃及的文献和遗物中没有找到"24小时"的概念或证据,这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说法的虚假性。

即使古埃及没有发明"24小时"的概念,他们仍然有一套独特的时间系统,可以根据太阳和水的流动来计算时间,这些都是古埃及文化和科技的真实代表。

埃及有几千年历史

埃及历史悠远绵长,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至今6500年左右。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500至3100年;

2.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100至2680年;

3.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至2181年;

4.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181至2040年;

5.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40至1786年;

6.第二中间期,约公元前1786至1567年;

7.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至085年;

8.后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085至332年;

9.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前332至公元642年。

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9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



古埃及详细历史

古埃及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今中东地区),横跨亚非两洲,其西奈半岛位于亚洲地区。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

距今约7400多年前,以法尤姆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城邦进而形成国家,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约公元前5450年),终止于(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国将其伊斯兰化

5150年前(约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统一,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一统国家,其朝代延续并更迭长达三千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

古埃及王国先后历经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晚王国、托勒密时期,共10个时期,33个王朝的统治(含0至第32王朝)。

第十八王朝时期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帝国领域有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其帝国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托勒密时期疆域包含昔兰尼、安那托利亚南部,塞浦路斯和地中海诸岛,领土最南时可达努比亚。

古埃及有着一套完整的文字系统、政治体系和制度,以及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

通过治理和控制尼罗河一年一次的泛滥,获得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功。

埃及是世界古国中的古国,有着旷古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其自古以来的民族认同就是看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地理位置、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艺术形式有 诗歌、雕塑、绘画等,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

古埃及有明确历史纪年为公元前664年。

公元前三世纪的曼涅托,将从美尼斯开始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止的埃及历史分为三十个(或三十一个)王朝,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将上古埃及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前王朝时期(约前4000-前3100年)

2、早王朝时期(约前3100-前2686年)1,2王朝

3、古王国时期(约前2686-前2181年)3-6王朝 (金字塔)

4、第一中间期(约前2181-前2040年)7-10王朝

5、中王国时期(约前2040-前1786年)11,12王朝

6、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前1567年)13,14王朝,15,16王朝(外敌喜克索斯人建立),17王朝

7、新王国时期(约前1567-前1085年)18-20王朝

8、后王朝时期(约前1085-前525年)21-26王朝 灭亡于波斯

9、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前525-公元642年)

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9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

大事年表

约前3500年: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前3500年-前3100年:诺姆形成,出现象形文字。

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

约前2686年:开始建造埃及金字塔。

前2580年~前2560年: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成。

前1786年:修建卡奈克神庙。

前1567年:喜克索斯人入侵。

前1504年:前1450年:图特摩斯三世征服西亚。

前1379年:前1362年:埃赫那吞改革。

前1304年:前1312年:卡迭石战役。 [1]

前671年:亚述征服埃及。

前610年:前519年:开凿尼罗河与红海间的运河。

前525年:波斯征服埃及。

前404年:前343年:埃及摆脱波斯独立。

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埃及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强大

领土大概是一个尼罗河谷,两边是沙漠,不算大,但很强大和辉煌.所在时期为新王国时期,大概是公元前16-11世纪,这是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不断远征掠夺来大量的财富和奴隶,靠这些奴隶埃及建造了大量的宏伟建筑,文化波及到周边很多国家,形成古埃及的文化圈

埃及有八千年的历史吗

有。

埃及考古学家日前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处遗址挖掘出110座古墓,最古老墓穴距今已有8000余年。其中有些坟墓内发现了人类遗骸。

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当地时间4月27日说,这110座墓穴是在首都开罗东北约150公里的达卡利亚省库姆·库尔甘考古点出土的。

其中,有68座椭圆形墓穴可追溯至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150年,另外5座椭圆形墓穴可追溯至大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纳卡达三世时期。

没有。

埃及在八千年前,根本就没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埃及缺乏大面积富含生命意义的有机化粘土,也不存在本土原生人类,主要是波斯湾西亚人迁徙的波斯人。

扩展一下:

古埃及的历史十分长,古埃及文明发源也较早,其同中华文明一同被认为是世界文明的源泉,古埃及也是许多文明的发源地。而古埃及距今已经有了7450年的历史,古埃及文明在最初成形时,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尚没有自己的文明。

大约在公元前5450年左右,古埃及文明草草成形。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文明,而有文明的地方就有国家,古埃及王国也自那时成立。

古埃及历史是怎样认定的

1.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又称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在属于这个时期的一些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各个墓中都有其自己的统一符号,这大概是其私有权的记号。在这个时期之末,涅伽达地方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作为其标志)。在属于涅伽达文化I时期与涅伽达文化Ⅱ时期之交的一个墓中(涅伽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这说明王权也已萌芽。在狄奥斯波里•帕尔弗,还发现一段城墙的模型,这表明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长,甚至战争的存在。 2.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从这时的墓葬情况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阶级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两地,发现了与普通人的十分简陋的墓极不相同的画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画墓,用砖坯砌成,在墓墙上有绘画,其内容是有关战争(水陆战)的场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国王)生前的某些活动。从格伯林发现的一块纺织品残片上的绘画,也反映了阶级分化的情况。这块纺织品上画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划桨,还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显系贵族。在蝎王权标头上,国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以鹰为其标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这时留下来的象牙板上有被捆着双手的战俘的形象,这些战俘将沦为奴隶。在蝎王权标头上,还有奴隶劳动的情景。此权标头上的旗帜上吊着的田凫,学者们认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号。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出现了文字,不过还很原始。 在涅伽达文化Ⅱ后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国家。这时的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符号为 ,表示一块灌溉渠道交织的土地。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小国家有若干个。在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符号为 。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墙围护起来,成为一个要塞。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和绘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调色板等。这时,王权已经形成,象蝎王权标头上的蝎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事首领,并兼任祭司长,主持祭祀,领导农业,兴修水利。不过,这时埃及国家刚刚形成,贵族的势力必定还很强大,国王的权力大概还要受到贵族的约束,国王还不是专制君主。 在希拉康波里,发现了前王朝末期两个国王蝎王和卡王的文物。关于蝎王,在北方今开罗附近的图拉也发现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结合蝎王权标头上的图刻内容,学者们推测,他可能对北方进行过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这个地区,这是最早的有关埃及统一的证据。 二、早王朝时期 古埃及人以名为“米尼”(希腊语为米尼斯)的国王作为他们历史的正式开始,他们认为是这位国王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 向统一王朝的过渡实际上比古代埃及作家让我们认为的更加渐进。而且也没有与米尼斯同时代的记录。尽管如此,学者们现在认为,这位传说中的米尼斯也许是那尔迈。在那尔迈调色板(Narmer Palette)上,描绘他在仪式上身着皇家盛装,成为埃及统一的象征。公元前3世纪埃及牧师曼涅托绘出了米尼斯之后埃及法老的世系表,将其分为30个王朝。这一体系沿用至今。 在早王国时期的约公元前3150年,第一位法老巩固了他在下埃及的统治,定都孟斐斯。在那里他们可以控制富庶的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和劳动力,以及利益丰厚的通往黎凡特的商路。法老们不断膨胀的权力和财富反映在他们精心制作的石室坟墓和考究的埋葬仪式,这些用于歌颂死后被神化了的法老。法老们建立了强大的王权以使他们对国家土地、劳动力、资源的控制合法化,而这些对古代埃及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 1.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从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2.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三、古王国时期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古王国时期建筑、艺术、科技取得惊人进步的基础,而完善的中央政府使这些成为可能。在“维齐尔”(Vizier)的指导下,国家官员征税、协调水利工程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征用农夫进行建筑工程,建立司法系统维护和平与秩序。 富裕和稳定的经济保证了财政的盈余,使国家有能力主持建设纪念性质的巨型工程和让皇家工场委托制作杰出的艺术品。乔塞尔、胡夫和他的子孙们修建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和法老们的权力)令人难忘的象征。 中央政府重要性的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被法老承认土地拥有权并供养的官吏和书吏阶层。法老也会将土地用于修建陵寝或赠与地方神庙以保证死后对自己的崇拜。这样的五个世纪的封建统治逐渐削弱了法老的经济实力,到古王国后期,法老已经无力维持庞大的中央机构。 法老的权力下降了,地方统治者随即开始挑战法老的权威。再加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严重干旱,最终导致国家陷入被称为“第一中间期”的长达140多年的饥饿和动荡之中。 1.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该建筑群的设计师、作家兼学者的伊姆荷泰普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 2.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前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尔夫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济繁荣。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3.埃及第五王朝:“太阳崇拜意识”迅速发展,在沙卡拉的乌尼斯金字塔墙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铭文。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从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 4.埃及第六王朝: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全历史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

埃及古代历史的分期,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在美术史中通常采用“埃及古代史”一书所载法国学者特里亚东的分期,从公元前3000年纳美尔王统一上下埃及,到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王征服埃及,其间31个王朝,3000年的文明,可以分为;

1.前王国时期:第1~2王朝(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680年)

2.古王国时期:第3~6王朝(公元前2680年~公元前2260年)

3.中王国时期;第11~13王朝(公元前2130年~公元前1790年)

4.新王国时期:第18~20王朝(公元前1570年~公元前1085年)

5.后王国时期:第21~31王朝(公元前1085年~公元前332年)

埃及留学含金量

1.中国埃及史研究体系不健全,如果希望能更全面深入的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埃及留学。

2.埃及是发展中国家中比较薄弱的,消费水平不会很高,对于一般家庭的学生来说,经济上可以过的去,一个月的全部生活费大概100美元左右,如果能申请到留学基金或拿到奖学金,那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是游刃有余的。

3.去埃及留学的学生较少,这样可以更加容易的拿到签证和留学基金。

4.埃及有不少对中国史感兴趣的埃及学生,在埃及可以教中国史和汉语言,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文化交流方面都有好处。

5.众所周知非洲现在是全世界最落后的国家,相反也就是最有潜力的地方,以非洲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信非洲将会是21世纪世界争夺的焦点。

埃及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强大

大概是公元前16-11世纪,这是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不断远征掠夺来大量的财富和奴隶,靠这些奴隶埃及建造了大量的宏伟建筑,文化波及到周边很多国家,形成古埃及的文化圈。

每次远征,埃及军队都掳掠大量的俘虏、牲畜和各种财物。被征服地区还被迫向埃及纳贡。这些战利品和贡品包括金、银、蓝宝石、孔雀石、铜、象牙、无角牛,以至儿童和女奴。法老的亲属、官吏、军官和神庙都能得到大量赏赐。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500年前的法尤姆地区(约公元前5450年),终止于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年),古埃及王国时期始于5100年前(前3100年)纳尔迈统一上埃及和下埃及而建立第一王朝,约公元前3150年埃及王国诞生。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

古王国时期

埃及历史上历次王朝更替大都是以大规模战争导致的。在二十王朝以前,埃及帝国连续三千多年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埃及十八王朝即使在灭亡时还拥有十几万正规军,历史上和周边地区不断有军事摩擦和对外征战。此外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就出现了管理武器、部队补给和防御工事的后勤部门——“军械院”。在军事发达的新王国时期,军队则发展分化为步兵、海军、战车部队。全国步兵分几个军区(称“梅沙”),以埃及神只的名字命名,之下设连队、排、班等,层层组织。新兵一般从埃及和埃及的殖民地征集,进行统一的训练,退伍的老兵则受到政府的厚待,例如发放土地、奴隶和牲畜等。埃及还设有常备军,主要负责法老和王宫的安全,相当于法老禁卫军。

中王国时期

在兵制建设上,古埃及在中王国时期有一个从民兵到常备军的发展过程。最初,中王国的民兵队伍的招募,由“军队录事”负责。据第12 王朝的一个纪念碑文记载,“皇太子”作为“军队录事”在提尼斯州募兵,其比例是每1000 名男性居民中招募10 人。被招募的士兵,通常补充到州长管辖的地方部队中。每个州常达800-1200 人,在军事作战时,州长率领这些地方军,加入王家军队,听其指挥。另外,中王国时期从努比亚招募雇佣兵,而且数量不少,在军队编制中另入雇佣兵系列。在中王国时期,国王建立了常随自己身边,保护自己的近卫队。长期服役的常备军就是从这种近卫队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常备军的扩大,以前战时临时招募的民兵逐渐被定期在各州招募的由新兵组成的专职军队所代替。新兵受州长和专门军官的领导中王国的统治者们一方面注重对外征伐侵略,另一方面又下令全国大兴土木,修筑防御工事,加强国内重地和边疆要冲的防卫。国内要地的防御工事主要在首都底比斯和北方重镇孟斐斯一带。北方防御工事主要对付亚洲人的入侵,数量不多,而重要的防御工事集中在南方,主要在第一瀑布和第二瀑布南北一带。

新王国时期

新王国时期每一个军团都由数千名士兵组成,典型的军团构成是:每个军团有800~2000名步兵和200~400辆战车;一个军团被分成10个营,每个营有100~300名战士;一个营还可以细分成由50人组成的两个连;连下面的单位是排,一个排有20人;而最小的单位为小队,10个人为一个小队。此时埃及帝国已经拥有接近8~10万以上且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即拥有非常庞大数量的常备军, 其军事文明之先进, 可见一斑。许多特殊的部队也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比如使用厚盾、攻城槌的部队;成鱼鳞分布排列的梯队;地道的先锋队。当埃及再次征服了努比亚之后,库什(Kushite)重击部队(shock troops)和努比亚弓箭手军团也再次回归埃及武装力量。

新王国时期的法老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以前御驾亲征一起战斗过的老将来维护他自己的王位和人生安全。比如Didu,一名将军,他曾经守卫过底比斯以东的沙漠。由于他对法老的忠诚,他先后做过法老派往外国的使臣;国王近卫队的成员;战舰Meri-amen号的船长;最后是王宫侍卫长。另一名叫做Neb-amen的军人,最后也成为了首都底比斯城的警卫总督。

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张,埃及需要更多的军人。于是,埃及人开始将那些囚犯也编入了军队之中。比如在抗击海上民族(Sea Peoples)战争中所捕获的Sherden人,这些战俘忠于埃及帝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57231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晋文公是谁?他的古文风格有何特点?下一篇:飞机坠毁爆炸遗体还能看见吗 天文学家观测到:宇宙大爆炸后的原始气体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