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印度国名演变史 印度古代历史演变

导语:印度国名演变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的文明。从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宗教和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国名的演变。自古时代的印度教文明,到现代印度共和国的形成,印度国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文化洗礼。

目录导航:

  1. 印度国名演变史
  2. 古印度文明有记载吗
  3. 印度一词是什么意思
  4. 英国殖民印度始末
  5. 世界地图演变史全过程
  6. 印度南方的历史
印度国名演变史

印度国名源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人将印度河称为大河,发音为Sindhu。

在波斯对东方扩张时,波斯人来到印度河流域,波斯人在说Sindhu时对其首字母S存在发音困难,遂将其讹变为Hindu;而Hindu一词因字母H弱化乃至失音,再变而为Indu。波斯人在与欧洲接触时亦将这个概念西传。

希腊人将这条河流泛指称整个印度地区。又将Hindu或Indu讹变为Indus。

阿拉伯帝国东扩时,又依波斯语称印度为Hindustan,即印度斯坦,意思是“印度国”。

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后,称印度教为Hinduism,称印度为India。India显然是从Indus演变而来的。

古印度文明有记载吗

有,印度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5000多年。

20世纪2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印度历史是从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开始的,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的信德和旁遮普地区发现了摩亨,佐达罗和哈拉波文化两个文化遗址,印度河流域的上古文明到这个时候才逐渐被世人所知的。

1. 有记载2. 古印度文明有丰富的文字记载,包括吠陀经、梨俱吠陀、摩诃婆罗多等经典文献,记录了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法律、科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智慧。
3. 古印度文明的记载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雕塑、壁画、建筑等艺术形式,这些作品也是对古印度文明的重要记录和延伸。
此外,考古学的发展也为我们揭示了古印度文明的许多信息,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古印度的了解。

有的。这个印度🇮🇳的古文明肯定是🈶记载的,按照公开信息显示,可以追逐到五千年前的印度古文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古文明遗迹历史。

有的。

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条目是关于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斯坦南部部分地区和尼泊尔。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

是,古印度文明有丰富的文字和文献记载。古印度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古印度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得到了宗教、哲学、文学、历史、法律、科学等方面的广泛记录。

古印度的文字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净原文(Prakrit)和梵语(Sanskrit)文献。这些文献中包括宗教经典,如《吠陀经》、《奥义书》;哲学著作,如《梵我一如论》、《瑜伽经》;历史文献,如《摩诃婆罗多》;文学作品,如《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以及医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的文献,如《阿育吠陀》(Ayurveda)和《数学经》等。

这些文献记录了古印度的宗教、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和智慧。

有的。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古印度(Ancient India),与古埃及(Ancient Egypt)、古希腊(Ancient Greece)、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国[7](另有权威报道描述为古代中国[4][6])并称为五大文明发源地。

印度一词是什么意思

1. 印度一词的意思是指南亚次大陆上的一个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
2. 印度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波斯语中的“Hindu”,意为“河流之地”,指的是印度河流域地区。
后来,该词逐渐演变为“India”或“Indus”,成为印度的名称。
3. 印度这个词还可以引申为指代印度文化、印度人民和印度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印度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历史,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印度”这个词是指南亚次大陆上的一个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包括宗教、语言、食品、服装、音乐和艺术等方面。印度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业和农业生产国之一。印度的旅游业也十分发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探访其历史和文化遗产。总之,“印度”这个词代表着一个充满活力、多元化和充满机遇的国家。

英国殖民印度始末

1757年的普拉西之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印度的第 1次重要战役。R.克莱武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团的内讧,事先收买孟加拉王公西拉吉-乌德-道拉的军事长官米尔·加法尔。

1757年6月23日,孟加拉军队同公司军队在普拉西决战。由于米尔·加法尔率领的孟加拉主力军按兵不动,使得克莱武指挥的3000名军队在决战中得以打败孟加拉王公的18000名纪律松弛的军队。普拉西战役以后,英国侵占孟加拉,并以它为侵略其他地区的基地。

1763年,孟加拉王公米尔·卡西姆不甘心做英国傀儡,起来反抗殖民者。以后,奥德王公和莫卧儿皇帝沙·阿拉姆二世(1759~1806在位)的抗英联军,于1764年在布克萨尔同英军决战,抗英联军战败。英国殖民者侵占恒河下游辽阔富庶的土地。

18世纪下半期,英国对南印度的迈索尔发动 4次侵略战争。

1767年,英军侵入迈索尔,在昌加马和特里诺马利遇到海德尔·阿里的顽强抵抗。英军一度占领迈索尔的 1/3的领土。海德尔·阿里不仅收复失地,而且挺进到马德拉斯近郊,迫使侵略者求和。

1781年,侵略者在波多诺伏战役中击溃海德尔·阿里的大军。

1782年12月7日,海德尔·阿里病死在军营中。蒂普苏丹继承父业,继续抗英。

1790年,侵略者发动新的战争。蒂普苏丹在抵抗失败后同英国签订和约。

1799年,英军第4次大举入侵迈索尔。蒂普苏丹最后在塞林伽巴丹城下阵亡。英军官兵劫掠城市、洗劫国库。

战争结束后,英殖民者把迈索尔中部地区交给迈索尔前印度王公。其余地区被英国、马拉特、海得拉巴瓜分净尽

说到今天的印度,那不得不说它的前世今生。从历史上讲,在英国人没有到达印度之前,印度只能作为一个地理范畴而存在,并非一个国家。而今天的印度之所以成为一个国家,更多的是得益于英国的殖民统治。

实际上,在英国人到达印度之前,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就已经在印度有了自己的领地;但随着这两个国家实力的衰弱和英国因工业革命的崛起,二者之间的综合实力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英国最后干脆把西班牙和葡萄牙驱逐出印度大陆。

英国殖民统治印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757年——1849年。这一阶段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模式主要是通过“东印度公司”来实施。可以看出,当然英国对印度的定位是把其当作工业发展的原料产地和倾销的市场,并没有纳入“大英帝国”的国家战略。当然了,这就决定了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方式较为松散。

第二阶段是1849年——1947年。随着英国对印度侵略的加深,印度各地的王公贵族纷纷破产,从而加剧了英国和王公贵族之间的矛盾,各地区起义不断,严重威胁到了英国在印度的利益。

为了加强自身的既得利益,英国不得不改变策略,通过出兵镇压印度王公贵族的起义,废除了“东印度公司”,直接从英国本土派出高官到印度任命总督,从而加强了对印度的管理。

直到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蒙巴顿方案”的诞生,印度大陆大致被一分为二,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自治领地诞生,预示着印度脱离英国取得独立的权力,但印度真正建国的时间是1950年1月26日。

从1757年到1950年,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间将近200年,在这一期间,英国大肆掠夺,印度爆发了不少反英斗争,英国在印度也没少犯过暴行,镇压屠杀印度人的事件也比比皆是,但独立后的印度为何还保留在“英联邦”里,还把十恶不赦的宗主国奉为神明呢?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英国统治了印度近二百年,暂且不说印度在这一期间给印度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掠夺了多少财富,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英国殖民印度的另一个事实是——给印度带来了现代文明,把印度从原始落后的状态拖入文明社会。

【1】帮助印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对印度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历史上的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而只是一个地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中,都是由信仰印度教及伊斯兰教的众邦国组成的地理概念。

只是由于英国的到来才慢慢改变这一封闭的状况,通过近二百年的殖民统治,才从形式上统一了印度各邦。要是没有英国势力的介入,任由印度大陆演化,可能再给印度100年时间也难以实现像今天的统一。

因而,不可否认的是,站在国家统一格局上看,印度之所以能成为今日的“亚洲象”,英国可以说功不可没。

【4】英国把印度拖入“工业化社会”。

英国人当初为了满足自身工业发展的需求,把印度视为自家的原料产地和倾销产品的市场,于是在印度修建当时亚洲最大的铁路网。然后到了后期,为了加强对亚洲其他殖民地的控制,印度成为了英国侵略他国的桥头堡,越来越受重视,于是英国把工厂建立到印度去,这就是为日后的印度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让印度与世界“接轨”

今天印度人引以为豪的一件事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由于英国近二百年的殖民统治,推行英语教育,因此给印度人留下了英语这一文化遗产,方便了印度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获得西方的认同感。

【4】给印度带来了“政治民主”。

印度自独立后,可以说全盘继承了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社会各方面的管理手段,他们自认为其所谓的民主制度是最适合印度的统治秩序。因此,印度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人权得到充分的保证。

当然,正是由于这种不加以区别的全面的“拿来主义”,导至印度的社会改革的不彻底,给今天印度的发展留下无穷的隐患,阻滞了它的前进步伐。

总而言之,今天的印度人不仅不仇视曾经给他们带来无尽灾难的英国人,反而持一种感激的态度,这对于常人难以理解。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印度人的一大优点:像“印度国父”圣雄·甘地一样,以一颗包容之心,重新理性审视历史,无论曾经有多痛,只要懂得放下,才有未来。

或许,这就是印度人不埋怨、不仇视英国人的原因吧!对此,你怎么看呢?

世界地图演变史全过程

世界地图的演变大致经历了意境地图、宗教地图、航海时代的地图等阶段,最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为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

意境地图存在于公元前的古老地图中,表达的是当时人们心中对世界的认识。公元前6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所绘制的地图线条简单,尽管有证据显示商人的足迹西至地中海、东至印度洋,但他们看到的东西并没有出现在世界地图上,地图表达的只是以巴比伦为中心的宇宙。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北美、南美的一些国家都设计过这类地图:没有具体的图像,不是基于坐标系的几何绘制以及标准化的空间构成,而是携带着人们的想象、猜测,只具备表达一种意境的功能。

宗教地图的制作者最初对世界任何地方的实际形状一无所知,他们制作地图完全是出于宗教和哲学目的。这类世界地图始于公元初,盛行于中世纪。制图者将宗教信仰放在比地理内容更加重要的地位,以耶路撒冷为中心,以罗马为中心,向世人展示宗教世界的地理学观念,比较典型的有T-O地图、贝亚吐斯地图,约公元1300年绘制的埃布斯托夫《世界地图》,是当时幅面最大的世界地图之一,图中的宗教意图非常明显,世界被描绘成基督的身体。还有1596年荷兰制图师编制的主题鲜明的《基督教骑士世界地图》。航海时代的地图伴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探险活动,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达·伽马开辟了印度航路,麦哲伦完成环球航线,探险家的足迹遍布非洲、美洲和亚洲,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愈趋完善,也促进了世界地图的发展。托勒密《地理学》被重新发现,沉睡了千年的《托勒密世界地图》被复制、流传,为以后地图的制作提供了典范,并沿用了近2000年。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地图有《托勒密世界地图》、意大利人毛罗修道士1459年绘制的世界地图、1492年德国人贝海姆的地球仪、地图学家格拉尔杜斯·墨卡托1538年绘出的世界地图等。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逐渐将发现的地区表示在地图上。

近代地图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有了较大的进步。19世纪,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基本地形图测绘逐渐形成地图科学发展的主流,技术的进步改进了罗盘仪、平板仪和经纬仪;微积分等数学的成就,促进了地图投影学的发展;具有计量概念的等高线成为压倒优势的地形表示方法;地图要素和符号比例分级概念逐渐加强。世界地图的绘制抛开了那些印象化、象征性或者观念上的景观表现,更加关注如何按照比例来呈现客观世界。这个时期的地图和地图集在形式上已经逐渐向印刷的现代地图和地图集靠拢。比如:1584年比利时地图绘制师、地理学家亚伯拉罕·奥特柳斯绘制的《寰宇全图》,是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地图集,还有1869年的皇家世界地图集,1887年纽约亚尔登出版社出版的《亚尔登世界大地图集》,1892年美国出版的《通用世界地图集》,1895年由英国泰晤士图书公司出版的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大型普通世界地图集《泰晤士地图集》,又称为《泰晤士世界地图集》,1899年伦敦出版公司出版的《皇家瀛寰全图》。这个时期编制的世界地图有了一种通用性,各大洲和海岸线逐渐接近真实世界的轮廓,世界地图开始广泛用于表达国家的主权、领土分布、与周边区域的关系等方面。现代地图因20世纪科技的发展发生了革命性飞跃,人们已经能够细致、精准地绘制世界地图了。芝加哥公司1919年出版的《活页式新世界地图集》,代表了20世纪世界地图编制的一般格局。科学技术带来了编制手段的更新,1968年阿波罗八号从太空拍下了第一幅地球照片;1972年第一颗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发射成功,使土地使用状况地图编制成为可能;1978年海洋资源探测卫星发射成功;1989年首个世界地图CD光盘问世;1993年首个互动地图出现在互联网上;1999年Terra卫星的发射使地球上的环境状况得以全面呈现。20世纪以来,无论地图编制方法和手段如何改进,世界地图编制的思想没有改变。国际上通行的世界地图只有两种,太平洋版世界地图,大西洋版世界地图。21世纪初,中科院地学专家提出了新编系列世界地图的编制方案,从东南西北4个半球的角度分别完成了《系列世界地图》的编制,从全球观念出发,以多角度方式更加完整地表达世界。

世界地图产生于古老的年代,其发展轨迹印证了千百年来人类价值观的变化。人类在未来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将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对地球的表达逐渐接近真实,并用世界地图的形式将球面要素日趋精确地在平面上展绘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提升,世界地图的绘制定会越来越完美。

世界地图演变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从古代至今,地图随着人类的探索和认知不断变化。

古代的地图主要基于传说和神话,缺乏准确性。随着地理学的发展,地图开始反映真实的地理特征。

大航海时代和探险时期,地图逐渐完善,新大陆被发现并绘制在地图上。

工业革命后,地图制作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地图的精确度和详细程度大幅提高。

现代地图则利用卫星和遥感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演变史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历史记录,也是地理学和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地图的演变大致经历了意境地图、宗教地图、航海时代的地图等阶段,最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为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

意境地图存在于公元前的古老地图中,表达的是当时人们心中对世界的认识。公元前6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所绘制的地图线条简单,尽管有证据显示商人的足迹西至地中海、东至印度洋,但他们看到的东西并没有出现在世界地图上,地图表达的只是以巴比伦为中心的宇宙。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北美、南美的一些国家都设计过这类地图:没有具体的图像,不是基于坐标系的几何绘制以及标准化的空间构成,而是携带着人们的想象、猜测,只具备表达一种意境的功能。

宗教地图的制作者最初对世界任何地方的实际形状一无所知,他们制作地图完全是出于宗教和哲学目的。这类世界地图始于公元初,盛行于中世纪。制图者将宗教信仰放在比地理内容更加重要的地位,以耶路撒冷为中心,以罗马为中心,向世人展示宗教世界的地理学观念,比较典型的有T-O地图、贝亚吐斯地图,约公元1300年绘制的埃布斯托夫《世界地图》,是当时幅面最大的世界地图之一,图中的宗教意图非常明显,世界被描绘成基督的身体。还有1596年荷兰制图师编制的主题鲜明的《基督教骑士世界地图》。航海时代的地图伴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探险活动,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达·伽马开辟了印度航路,麦哲伦完成环球航线,探险家的足迹遍布非洲、美洲和亚洲,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愈趋完善,也促进了世界地图的发展。托勒密《地理学》被重新发现,沉睡了千年的《托勒密世界地图》被复制、流传,为以后地图的制作提供了典范,并沿用了近2000年。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地图有《托勒密世界地图》、意大利人毛罗修道士1459年绘制的世界地图、1492年德国人贝海姆的地球仪、地图学家格拉尔杜斯·墨卡托1538年绘出的世界地图等。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逐渐将发现的地区表示在地图上。

近代地图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有了较大的进步。19世纪,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基本地形图测绘逐渐形成地图科学发展的主流,技术的进步改进了罗盘仪、平板仪和经纬仪;微积分等数学的成就,促进了地图投影学的发展;具有计量概念的等高线成为压倒优势的地形表示方法;地图要素和符号比例分级概念逐渐加强。世界地图的绘制抛开了那些印象化、象征性或者观念上的景观表现,更加关注如何按照比例来呈现客观世界。这个时期的地图和地图集在形式上已经逐渐向印刷的现代地图和地图集靠拢。

印度南方的历史

印度南部位于德干高原以南的半岛,西面被阿拉伯海包围,南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孟加拉湾。当地的地理多样:它被东、西高止山脉两边包夹,中心地带是高原。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栋格珀德拉河及卡弗里河均为当地重要的非常年水源。

印度南部居民的日常语言绝大多数均属于达罗毗荼语系,不论是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卡纳达语、马拉雅拉姆语还是图鲁语。在印度南部过往的历史中,它曾经被不同的王朝所统治过;而这些王朝所管治的地域亦延伸至整个南亚,甚至东南亚。在印度邻近的斯里兰卡、新加坡、菲律宾、印尼、泰国及马来西亚均曾受过来自印度南部的王朝的影响。后来,在大英帝国于南亚扩张其势力时,印度南部亦被英属东印度公司殖民化,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并被整合到大英帝国之内。

印度独立之后, 虽然国家经历数十年的动蘯岁月,但印度南部各邦的经济发展在过往三十年均比全国平均增长率为高。虽然印度南部各邦在部分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均有改善,但经济差距、文盲和贫穷对这地区的影响,就如同对国家其他地区的影响一样。农业是地区国内生产净值的最大贡献者,而资讯科技则是增长最快速的工业。历经两千多年的演化,当地的文学和建筑风格,均有别于印度的其他地区。在印度南部的政治生态,与整个印度不同的是:全国性政党并未有取得主导,而是由较细小的地区政党主导。

印度南部在社会及经济发展方面的排名,其生育控制及基建发展均在全国有最高排名;印度南部的生育率为 1.9,是全印度最低。

印度人口最多的民族是雅利安人与达罗比荼人混血的印度斯坦人,人口较多的则是泰米尔人,泰米尔人是达罗比荼人。

泰米尔人分布在南印度,宗教上信奉印度教湿婆派。

印度的历史,大致来说是:

一、古印度文明,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600年。

二、列国时期,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

三、波斯、马其顿入侵,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300年。

四、孔雀王朝,公元前322年到公元前185年,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印度大部。

五、又一次外族入侵,公元前200年到公元300年,其中,吐火罗系的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与东汉帝国、罗马帝国、帕提亚王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四大强国。

六、笈多王朝,320年到540年,印度历史上第二次统一印度大部,贵霜帝国衰落分裂后,笈多王朝兴起;

七、来自中亚的嚈哒(YAN,四声;DA,一声)人的入侵,六世纪。嚈哒人强悍一时,最后被突厥人和波斯人夹击而亡,印度斯坦人的戒日王国趁势崛起,横跨印度中部。戒日王国兴盛时,玄奘访其都城曲女城,当时的戒日国王曷利沙伐单那,很好地接待了玄奘。后来,唐帝国大使王玄策奉命出使戒日王国,新任戒日王阿罗那孙,居然贪图使节携带的财物,攻杀了整个使团,只有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逃了出来。王玄策逃出后,向吐蕃王国、泥婆罗王国借兵一万,进攻戒日王国。王、蒋二将采取火牛阵的战术,大破戒日军,戒日王阿罗那孙先是逃跑,最终被擒,被缚送长安。此战之后,戒日王国开始崩溃,最终瓦解,王玄策、蒋师仁也凭此一战,名垂青史。

八、北印度拉杰普特人诸国,南印度泰米尔人三大王国。大约在七世纪,北印度兴起了新的势力,即强悍的拉杰普特人,从七世纪中叶直到十二世纪末来自中亚的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约五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杰普特时期,因为,这五百年,几乎所有的北印度政权,包括遮娄其王国等等,都是拉杰普特人建立的,直到北印度被来自中亚的穆斯林征服。与此同时,在南印度,九到十一世纪,相当于中国的唐宋年间,出现了几个强大的泰米尔王国,如朱罗王国和潘地亚王国;

九、穆斯林的德里速丹国,1206年到1526年。

十、莫斡尔帝国,1526年到1857年,印度历史上第三次统一印度大部。

十一、英属印度,1857年到1947年,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统一。

十二、印度共和国,1947年至今,印度历史上第二次完全统一。

且说在南印度,长期以来,泰米尔人各国一直在发展,包括帕拉瓦王国、哲罗王国、朱罗王国、潘地亚王国等等,其中,三个泰米尔王国先后崛起,分别形成强大的王朝,最先崛起的是哲罗王国,它于四到五世纪崛起,击败了朱罗王国、潘地亚王国等。

第二个崛起的泰米尔强国是朱罗王国,它于十世纪崛起,击败了哲罗王国,哲罗王国因而衰落,朱罗王国则渐渐强大,统一了南印度,之后,它甚至击败了东南亚的室利佛逝王国,侵夺其大量领土,朱罗王朝极盛时,疆域包括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岛全部、苏门答腊岛大部、马来半岛大部等等,非常广大。

十三世纪,朱罗王国渐渐衰落,潘地亚王国崛起。

朱罗王国建立于公元前三世纪,灭亡于1279年,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年。

南印度的泰米尔人的第三个强大国家,潘地亚王国,建立于公元前六世纪,灭亡于1345年,时间长达一千八百年。它强大时,疆域包括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北部。

十四世纪时,印度中部的印度斯坦人的维查耶那加尔王国崛起,向南征服了泰米尔人的潘地亚王国。这个中部的印度斯坦人王国,扛过了北方莫斡尔帝国的侵略,一直持续到十七世纪,之后分裂为不同的国家,包括迈索尔邦等等,最终这些邦国都被英国征服。

现在的印度南部,有一些泰米尔邦,而印度以南的斯里兰卡,则是信奉印度教的泰米尔人与信奉佛教的僧伽罗人长期对峙。佛教产生于南亚,斯里兰卡是佛教在南亚的最后阵地,一直保持至今。

迄今规模最大的关于印度人的基因测序证实,今天的印度人起源于一南一北两个不同的祖先群体.
结果显示,印度人起源于一南一北两个不同的祖先群体,其中北方祖先群体的基因与今天中东、中亚和欧洲人的基因相近,而南方祖先群体的基因比较独特,与南亚大陆以外其他任何人群的基因都不相近.
印度南部为德干高原,但更靠近海洋,为热带沙漠气候.
而印度北部多平原,地表径流较大,大陆性气候更为明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57554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英国三权分立的关系 英国历史司法丑闻下一篇:宋神宗如何治理北宋天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