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浮雕是图面凸起的那么凹下去的那种雕刻叫什么 日本石雕历史

导语:浮雕是图面凸起的那么凹下去的那种雕刻,日本石雕历史悠久。浮雕在日本石雕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展示了日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目录导航:

  1. 浮雕是图面凸起的那么凹下去的那种雕刻叫什么
  2. 龙门石窟历史背景50字
  3. 普照寺的历史文化
  4. 福建惠安石材介绍
  5. 阴雕和阳雕的区别
浮雕是图面凸起的那么凹下去的那种雕刻叫什么

叫做阴雕或者沉雕。是雕刻的一种,将雕刻材质表面刻入形成凹陷,使文字或图案凹于钩边下比材质平面要低的一种雕刻手法,依赖熟练和准确的技法,使线条有起讫和顿挫、深浅的效果。

阴雕技巧可广泛用于不同材质上,诸如木雕、石雕、篆刻、竹雕、匏瓜、葫芦等,流传于世界各国,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之艺术品、建物都有阴雕技巧的使用,在中国、日本的寺庙、君王宫殿也运用许多阴雕艺术,著名的有中国的秦山刻石、埃及的罗塞塔石碑。

浮雕是雕刻的一种,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

很直观,就像文字处理系统里的阴文和阳文一样。凹浮雕就是在平面上挖下想要的图案后形成的浮雕,凸浮雕是留下想要的图案,挖下不要的。

龙门石窟历史背景50字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国家营造,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非常丰富。
龙门石窟位于我国河南省洛阳市,建造始于494年,是中国古代大型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一。
石窟的历史背景与周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有关系,并且历经了几个朝代的建造和修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在当时,龙门石窟建造的背景包括北魏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还有佛教在中国发展逐渐成熟的情况等等。
其历史背景也给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信息。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晚期,历时400多年,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见证。石窟内保存有丰富的佛教艺术和雕刻技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此外,石窟中还有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碑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宗教和艺术都有很高的价值。

龙门石窟不仅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于国际文化交流和认知有着重要作用。石窟中的佛像和壁画在各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和重要的文化遗产。

400多年,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见证。石窟内保存有丰富的佛教艺术和雕刻技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此外,石窟中还有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碑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宗教和艺术都有很高的价值。

龙门石窟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东南部的一处古代佛教艺术建筑代表作,始建于公元494年,至公元907年附加开凿完成。
历经4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成为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岩刻艺术宝库。
创造出的空间扩展和色调柔和的壁画,具有浓郁的佛教艺术风格特色,是中国佛教艺术中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传,禹辟伊阙后,水流湍急,游息在孟津(今洛阳下辖县)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今洛阳)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想要翻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留一道黑疤。此为“鲤跃龙门”。

龙门石窟的历史和故事

大禹开凿的龙门山,即现在龙门石窟所在。在禹凿龙门之前,龙门山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不分东西两山。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建造时间长达400余年。

龙门石窟最开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孝文帝一统北方,可因为孝文帝感觉国都偏北不利于统治,因此迁都中原环境较为优越的洛阳。同时此时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于是便打算修建佛像,此是开凿龙门石窟的起源。

之后龙门石窟的开凿,历经了南北朝混战,隋唐王朝的兴起与陨落,以及之后最为混乱的五代十国,直到明朝覆灭尚未修建完成,却已是伤痕累累。之后新中国成立,对应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才逐渐展开。

普照寺的历史文化

普照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留仙湖公园内。该寺约建于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年)或统称为北齐时(550-577年)建造,迄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唐时为建于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年)。彼时寺内有石佛台座,上刻飞天像;又有李邕所书《尊胜陀罗尼经》经幢,且建有八角十三层石塔,今已无存。

唐朝时为法相宗三祖慧昭大师弘法处。大师系山东淄川人,乃玄奘、窥基再传弟子,精通唯识法相学,时称“唯识三祖”或“淄州大师”,被誉为“山东一遍昭”。著有《能显中边慧日论》、《因明入正理论义篆要》,并参悟《大宝积经》,对法相唯识宗教义的阐扬做出了杰出贡献。据历史考证,日本法相唯识宗的流传即渊源于唐淄州沼大师弘法盛地普照寺。彼时寺内有石佛台座,上刻有飞天像;又有唐著名书法家李邕所书《尊胜陀罗尼经》经幢,且建有十三层八角石塔,物换星移,今已不存。 据《淄博市志》载,淄博地区的佛教肇始于东汉时期,南北朝时建寺造像之风渐盛,隋唐五代及宋元明清时期梵刹兴盛、道风日隆。

至1949年后17年间,普照寺仍保存了完整的山门大殿、石雕巨佛、墨迹经幢等大量珍贵文物。然十年浩劫致使千年古刹荡迹无存。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落实宗教政策后,90年代初,在淄城高明升倡导下,重建筹备工作正式启动。经半年寻访,先得两方残碑;清顺治七年《重修古淄州普照寺正殿妆金大石佛碑赞》载:“淄州城中,侧近县署古寺,有天然石佛一躯,其大无伦。谅察源流,人力绝而天工现,令人不可思议,真天下之大观也。”清雍正二年《重修普照寺序文碑》载:“事淄邑治之东,旧有普照寺。士人又名佛寺,石佛者不事雕琢天然具足也。每逢节令,游人如蚁,吾淄一名胜也。”为重建古刹,大德高明升走遍淄城村落,终于在《淄博日报》记者陈文祥先生手中找到一张1964年摄制的石佛照片,为恢复石佛原貌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福建惠安石材介绍

介绍:

石雕,是惠安的特色产业之一。惠安,素有世界石雕之都的美誉,随处可见的石雕在惠安的街道上,建筑。惠崇公路边上每隔几米就有一尊石雕屹立路边,那是惠安的特色也是标识,每个来惠安的游客都会对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石雕印象深刻。石雕有动物,植物、人物,还有各路传说的神话人物和远古的民间传闻等等。

惠安石雕历史悠久,技艺“巧夺天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素有“民族之光”、“中华一绝”之美称,2001年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石雕工艺城”称号,2003年9月被授予“中国石雕之都”称号,2005年被国务院选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惠安石雕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晋代闽林始祖林禄墓的文武仲翁、虎、羊等圆雕。唐末五代闽王王审之兄长王潮墓前门石雕作品,有文官武士各一位,石马、石羊各一对,其陵的墓室结构、建筑技法和石雕艺术,传承那个时代的中原风格。

宋元以来,是惠安石雕发展成熟的时期,也是以惠安为代表的南派艺术形成自己鲜明独特艺术风格的时期。如果我们以“骏马秋风塞北”来比喻北派的豪放雄壮,那么南派的婉约精妙,就该是“杏花春雨江南”南派石雕艺术这一风格特征,集中体现在惠安石雕的主要代表石狮、龙柱身上。北宋初期兴建的我国一座梁式海港大桥—-洛阳万安桥是惠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石雕工程,也是海湾建桥史上的创举, 有“海内第一桥”和“天下第一桥”的之誉。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现有国内仅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惠安崇武古城(明隆庆年间和清顺治八年,戚继光和郑成功分别于此据城抗敌),其建筑全部采用当地盛产的花岗岩作材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城,最能体现惠安石文件化的内涵。

明清时期,惠安民间石雕艺匠总结雕刻龙、风、狮形象特征的经验,叫做“啼狮、笑凤 、落颔龙”,所以在他们的手下,狮子总是表现出一种似笑非笑的滑稽表情,在艺术处理上,往往使茂密卷曲的须毛和眉毛尽量遮拦狮子铜铃的眼睛,极力使威猛的狮子显得和善可亲,以迎合南方人喜欢舞狮的爱好和欣赏习惯。这说明惠安的石雕已摆脱了一马平川的中原北方传统特征,汲取了闽南青山秀水的几分灵气而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走向成熟与独立,并从此影响了中国石雕艺术的半壁江山。

在艺术形式上,李周还发明了“针黑白”,利用黑白成像的原理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艺术表达形式,这就是成熟于现代的影雕。影雕把南派精巧纤细的艺术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对中国石雕工艺的一大贡献,更强化了以惠安石雕为代表的南派石雕艺术在全国的地位,是南派艺术所拥有的“专利”。

从艺术影响来讲,清末民初,惠安石雕已名扬全国。清道光五年即1825年,惠安蒋国衡、蒋镗主持建造的福建仙游东城门外石牌坊,雕满龙、凤、狮、麒麟、花、鸟、铭文等,是南派石牌坊的代表作,号称“古建之花”。

新中国成立后,惠安雕刻工艺获得新生,雕刻工艺珠联璧合,佳作灿若繁星,不胜枚举,应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所请在厦门集美建的鳌园,是惠安现代石雕工艺水平的集中体现。全园有青石雕650件,内容包罗万象,集古代历史题材、中国革命史与新中国建设史于一园,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大奇迹,被视为中国石雕艺术的大观园。由毛泽东主席题词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也是惠安雕匠同期所建。五十年代,首都北京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纪念性建筑物如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十大建筑都留下惠安艺匠的不朽之作。
改革开放以来,惠安石雕又有新跨越。七十年代主要作品有:人民大会堂前石柱;毛主席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厦门鼓浪屿全国最高的人物雕像、15.7米高的郑成功塑像;莆田湄洲岛海峡和平女神天上圣母妈祖雕像;福州西禅寺全国最高的石塔;江苏淮安周总理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锦州解放纪念碑;辽沈战役纪念碑;湖南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西安兵马俑陈列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皇帝陵;西藏宾馆;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井岗山会师纪念碑;广州玄武塔;台湾凤山500罗汉;台湾嘉义先天玉虚宫那200多平方九龙壁及九龙池更是气势非凡,世所罕见,堪称世界之最!还有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的郑和雕像;日本鉴真和尚和那霸市“福州园”等等不胜枚举。

80年后主要作品有;深圳锦绣中华、文化民俗村;仙湖弘法寺;深圳解放纪念碑;海南三亚鹿回头雕像;崇武“鱼龙窟”岩雕群;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惠安科山公园百狮园;中华世纪坛:泉州“鲤鱼化龙”石雕(球体直径10米,总重340吨,是全国目前最大的镂空石刻圆球);深圳永福广场19.99米高的白色花岗岩“九龙柱”更被授于“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

近年来,传统雕刻在保留原有风格基础上,与现代雕艺相结合,文化含量更高,门类更多,技术更高,成为全国石雕石材加工能力最强、工艺最精技术最先进、出口量最大的石雕石材集散地。石雕工艺品门类齐全,产品丰富,由传统雕刻品衔生出碑石、灯笼、雕刻品三大行业,形成了圆雕、线雕、浮雕、影雕、沉雕、微雕六大类。其中影雕素有“中华一绝“殊荣;碑石、园林雕刻、造园石材和建筑构件加工己形成规模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园林、城市雕塑、寺庙、陵园、牌坊、桥梁等。惠安是全国最大的石材石制品集散地之一,形成矿山开采、荒料营销,各种石制品加工及营销、石材机械及其原辅料件制造、石材行业环保治理技术和展示及专业市场配套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产品畅销日本、欧美、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等地区。全县石雕石材及配套雕刻产业企业1300家左右,在全县341家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中石雕工艺品有193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2011年石材产值总量、规模和出口量均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阴雕和阳雕的区别

1、阴雕是雕刻的一种,又称沉雕,将雕刻材质表面刻入形成凹陷,使文字或图案凹于钩边下比材质平面要低的一种雕刻手法,依赖熟练和准确的技法,使线条有起讫和顿挫、深浅的效果。阴雕技巧可广泛用于不同材质上,诸如木雕、石雕、篆刻、竹雕、匏瓜、葫芦等,流传于世界各国,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之艺术品、建物都有阴雕技巧的使用,在中国、日本的寺庙、君王宫殿也运用许多阴雕艺术,著名的有中国的秦山刻石、埃及的罗塞塔石碑。

2、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阳刻底部肌理的刀痕是冲破传统刻字的一个新的发展,是现代刻字的一个质的飞跃。现代刻字在逐步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58687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魏晋时期名士主要代表人物 曹魏主要人物有哪些名字下一篇:足下在古代什么意思 古代称自己为足下对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