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中国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出过哪些有名的人物

导语:松阳书院是一所古老的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松阳书院古朴典雅,中轴线五大建筑,回廊齐全。松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家教育建筑而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和儒家文化的“标本”。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具有决定

松阳书院是一所古老的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松阳书院古朴典雅,中轴线五大建筑,回廊齐全。松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家教育建筑而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和儒家文化的“标本”。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松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松阳书院在历史上以理学闻名。它以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文物而闻名。嵩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儒家学派活动的重要地区。有松阳书院、英固书院、少师书院、程楠书院和存固书院,其中最突出的是松阳书院。”大学的宋是最清楚的,而且那些石头建筑还记得紫禁城的名字。山涧之声留在雨中,菊竹之香如新艳阳天。刚来的时候很无语,音的中文单词偶尔也补上。”

历史演变

松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和道教的聚集地,但作为儒家圣地,它有着最长、最著名的历史。松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它叫松阳寺,是一个有数百名僧人的佛教活动场所。

隋大业年间,改名松阳寺,为道教活动场所。

唐弘道元年,李治皇帝游嵩山时,曾封闭为宫,取名“奉天宫”。

五代后期,改为太乙书院。

宋景佑二年定名为松阳书院,从此成为名人讲经的教育场所。

宋初,中国太平,文风遍地。儒生喜欢在五代乱后聚集在山里一个僻静的地方讲学。登封是尧、舜、禹、曾经居住的地方。据记载,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李纲、范春仁等24人在松阳书院讲学,司马光的代表作《子·同治鉴》第9至21卷在松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被称为“第二程”的程颐、程浩,在松阳书院讲学十余年。京东,著名的儒家学者,在松阳书院学习。他成为学者后,做过九次御史。从此,松阳书院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之一。

松阳书院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宋代洛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等在松阳书院讲学,司马光的代表作《子·同治鉴》有一部分是在松阳书院写的。明末,书院毁于大火,元明清重修。全盛时期,拥有田地1750余亩,学生数百人,藏书2000余册,如《斋藤优子全书》、《性学精粹》、《四书九经》等。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校,经过一千多年的书院教育,科举过程完成。但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将永远载入史册。康熙辛卯年,全省选拔开封举人,招生人数不足一县一人,登封却有五人。清·高宗·李鸿于乾隆十五年十月一日游览松阳书院时,作了赞美诗。

松阳书院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多次增修。书院的建筑布局保持了清朝以前的风格。现存大殿和回廊500余座,由万神殿、大师殿、三仙寺、李泽殿、图书馆楼、道统寺、博岳斋、文婧斋、三义斋五个院落组成。首先是祠堂,供奉与书院有关的先贤,其次是讲堂,讲堂后是道统寺,最后是图书馆。两边的房间原来是“朱成寺”、书店、自习室等。古代文人的铭文镶嵌在庭院游廊的墙壁上,内容和书法各有特色。清代松阳书院的教学考场里有一些建筑。

1936年9月,蒋介石在洛阳过50岁生日之前,在商震、、等人的陪同下,游览了嵩山。参观松阳书院,看到四面环山,环境安静。然而,附近的山野缺水。我立即命令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张景玉调整机井队,在松阳书院挖了一口100米深的井,名叫姜公井。这是嵩山历史上第一口深井,现在状况良好。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2月5日,包括松阳书院在内的嵩山古建筑群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初步名录,成为河南省唯一的独立项目。

2009年,旧松阳书院重新装修,郑州大学松阳学院成立,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2010年3月9日,松山历史建筑群成为2010年国务院确定的中国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2010年8月1日,松阳书院作为“登封天地历史建筑”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景点

大唐纪念碑

叫“大唐朝松阳官记圣德圣应致敬碑”。是唐天宝三年雕刻的。纪念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它宏伟壮观,雕刻精美。整个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讲述松阳道士孙太冲在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回的故事。李是写的文章,裴炯是写的八股文。它是唐代李殊的代表作。大唐的碑重80多吨,单是碑帽就有10多吨。在民间,“直隶唐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传奇故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成为欣赏唐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位将军

松阳书院有三棵古柏。西汉元丰六年,刘彻皇帝访问宋岳时,见柏树茂密,被封为“将军”、“二将军”、“三将军”。

将军柏高12米,厚5.4米,树体平卧,树冠厚实宽厚,犹如遮天大伞空。二是柏树高18.2米,厚12.54米。它的树皮虽然斑驳苍老,却生机勃勃,枝桠挺拔。树干下部有个洞,像个门口。树洞里有五六个人。两根巨大的树枝像翅膀一样弯曲,左右伸展,形状像一只展翅的鹰,一只金鸡想要飞翔。每当山风吹过,枝叶抖动,像年轮年轮,你还能听到丝竹的声音。三将柏毁于明末。

柏树将军的时代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这棵树被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赵朴初先生留下了“松阳有柏舟,三千岁”的赞歌。经林业专家鉴定,普柏是一种原始柏树,树龄4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大的柏树

雕刻的石头

松阳书院的明代石刻《登封县图》刻于万历桂三年。松山地区的名胜古迹分布情况以及山川、道路、村镇名称都刻在地图上,这不仅是登封的文物分布图,也是登封县的地图。登封县的历史遗迹虽然在地方志中有记载,但只有一张登县石刻地图是以地图的形式直接描述的。这张石雕地图轮廓清晰,位置准确。看这张地图,你一眼就能看到整个画面和登封县的文物分布情况。明代石刻登封县地图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也是研究登封地理、文物和历史的珍贵资料。

学院建筑

松阳书院基本保持了清代的建筑布局,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中轴线建筑分为五个院落,从南到北依次为大门、第一殿、讲堂、道观和图书馆建筑。中轴线两侧的房间相连,有108栋古建筑,多为硬山、灰卷、瓦房,古朴典雅。它们与中原许多红墙青瓦雕梁画栋的寺庙有很大不同,具有很强的地方建筑特色。

门联:

在四面附近,只有中央政府、统一的泰华恒亨和四条塞官河拱起了沈约

历经九代,它是一座大都市,包括伊一古洛河,和作为山的三台风雨

双向手植槐花

这棵树高19.5米,厚4米。虽然树干凹凸不平,中等空坚实,但槐树树冠浓荫,新枝丛生。这棵树美丽而古老,经久不衰,历史渊源久远。在宋神宗北部的西宁,元丰年间,著名的理学家程颢和程颐去松阳书院讲学时,亲手种植了许多柏树。

中岳松阳寺纪念碑

东魏孝敬皇帝平衡两年。一面镌刻着94洞的佛像,另一面则是一佛两菩萨三徒的大型佛龛,神社门楣上浮雕的飞天童子雕像和碑侧花纹相当精美,是中原石雕艺术中的极品。

杏坛

清初,中州著名学者耿介主持了松阳书院的推广工作,沿袭了孔子、杏坛讲学的老话。讲座期间,耿介种植了一棵古老的杏树。今天,石护坛被平台栏杆包围,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登封县地图纪念碑

松阳书院有唐代至清代碑刻70余处。

登封县令陈在万历主持刻制。纪念碑高1.05米,宽0.86米,厚0.2米。图为明代松山地区80处文物古迹和景点分布图,绘声绘色,描绘登封县山川、道路、乡镇、四境等地名。虽然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字迹清晰,线条清晰。有人形容为“看这张图,可以盖登封,躺在中岳游泳”。

登封县地图碑采用画风景、平线浅雕的方法雕刻而成。根据测绘部门的科学测定,比例为1:40000。既是明代登封文物分布图,又是地理位置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马克吐温的生平事迹 马克吐温的写作特点及作品主题简介下一篇:崇仁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有哪些著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