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戴高乐的法国独立自主之路是怎样的

导语:1958年5月,持续4年的阿尔及利亚咒语危机,让法国面临内战的危险。在这个关键时刻,戴高乐将军不畏危险,于6月获得议会授权组阁。这位67岁的政治家成功地完成了政治体制改革,放下了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殖民地的沉重负担,然后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自己长期珍视的世界舞台。著名民族主

1958年5月,持续4年的阿尔及利亚咒语危机,让法国面临内战的危险。在这个关键时刻,戴高乐将军不畏危险,于6月获得议会授权组阁。这位67岁的政治家成功地完成了政治体制改革,放下了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殖民地的沉重负担,然后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自己长期珍视的世界舞台。

著名民族主义者戴高乐将军,一贯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反对美国霸权。他外交政策的核心是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建设“欧洲欧洲”。他深信,法国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再次成为世界强国。戴高乐上台后,采取了建立法国独立核电、促进法德和解与欧盟、缓和东西方关系、反对美国控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让美国有机会学习欧洲外交的历史风格。

第一,建立独立的法国核威慑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核武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关系,开创了国力竞争的新时代。一个国家内部核能的发展可以在不发生战争或领土变更的情况下改变国际力量平衡。

第二,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的从属地位,维护国家独立。

第三,联合西德,在六国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以法国为首的西欧集团。戴高乐认为,欧洲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成为独立于美苏的世界屋脊。他倡导并致力于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建立了一个“欧洲欧洲”,而不是美国或苏联的势力范围。他上任后,开始改善法德关系。

第四,与苏联实行“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与苏联进行直接对话。戴高乐一直反对美国承担苏联事务,要求法国在苏联事务中有发展权。他希望增加法国的话语权,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与美国抗衡。戴高乐不认同苏联的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但借助与苏联的关系,他仍然能够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他务实、灵活和独立的外交政策在美国和苏联之间保持着舒适的地位。从1944年到1966年,他以国家元首的身份两次访问苏联,有一次接待了苏联领导人的来访。他成为当代西方阵营中唯一与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互访的西方领导人。1960年3月,林·应戴高乐的邀请访问法国,使法苏两国进行了最高层的接触,为进一步缓和两国关系奠定了基础。法国与苏联的接触和双方关系的缓和增强了法国在欧洲的话语权,增加了法国外交的回旋余地,这也是70年代东西方关系缓和的第一步。

第五,与中国建交。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同意在三个月内任命一名大使。”毛泽东主席赞赏戴高乐将军的国家完整和独立,没有遵循美国的外交政策。戴高乐将军一直很遗憾,直到去世才能访华与毛主席见面。

第六,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由于英国拒绝从根本上放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法国担心英国扮演“特洛伊木马”的角色,数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直到戴高乐在1969年4月25日公投失败后退出政坛。

戴高乐的外交风格具有鲜明的特点。维护国家独立和国家主权是戴高乐政治外交思想的核心。他采取的任何外交政策的最终目的都是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恢复法国的荣耀是他毕生的追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多次称赞他是一个具有战略思维的巨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庆余年vip付费点播什么意思 付费超前点播多看几集下一篇:鹤唳华亭萧定权为什么放走顾逢恩 顾逢恩成了大将军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