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井伊直政 小日本战国历史当中号称最强骑兵「 ”赤备队”到底战力如何?

导语:小日本战国历史当中号称最强骑兵「 ”赤备队”到底战力如何?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前言 在日本战国期间,有一支号称战场之鬼并且事实上也很强的部队----「赤备」。笔者对此甚是感兴趣,便反复查阅史料,对「赤备」这一部队

小日本战国历史当中号称最强骑兵「 ”赤备队”到底战力如何?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前言 在日本战国期间,有一支号称战场之鬼并且事实上也很强的部队----「赤备」。笔者对此甚是感兴趣,便反复查阅史料,对「赤备」这一部队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考究,以一探这其中的究竟,并与列位读者共勉。 一、什么是赤备 日本战国时期除了统一的红色,以外还有统一的黑色、黄色等颜色。这些统称为「色备」。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赤备是属于色备中的一种。 赤备首先从日文字面意思上来解释。「赤备え」,即「赤」和「备え」。「赤」即说明颜色,也就是红色;「备え」,即编制化部队。那么合起来,直译就是「红色的编制化部队」。实际上,所说的赤备是指将铠甲、头盔、旗本、马具、刀枪的外装、阵羽织等装备涂成红色的编制化骑兵部队。只有当这样的红色范围化以后才能被称为赤备,仅仅一个全身红色的武者是绝对不可以被称为赤备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被称为「朱武者」。之所以被称为赤备,也正是因为其作用最初即行使军团的职能而存在。 在战国时代初期,铠甲、头盔等物品都是作为表现个人特色的物品而存在于战争中。但到了后期由于集团战术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因而一个编制的将士开始穿着同样颜色的盔甲。赤备便是这其中的一种,即从足轻到武士穿着同样的红色的盔甲。在对敌方造成威胁的同时,也起到令己方辨认的作用。 由于当时红色是必须由极为珍贵的辰砂才能提炼出来,同时为了突出在战场上的存在,很多时候赤备是由很多武勇卓越的武将所率领的精锐部队,故而后世将此作为武勇荣誉的象征而口耳相传了下来。由于最初率领赤备部队的是侍奉于甲斐武田氏的饭富虎昌,因而以后赤备也撑了甲斐武田军团的专有代名词。 这里有两个地方需要说清楚一下。其一是赤备的编制问题。一般来说小于一百人的编制是无法在战场上起到过大的作用的,即便是大阪夏之阵时候的真田自杀式冲锋,真田的备队是时有五千之众,按照百分之十的比例计算精锐,也至少是五百人的规模。因而,笔者推算赤备这一部队的编成至少规模在百人以上。其二是赤备是否是只专属于甲斐武田氏。实际上除了甲斐武田氏的赤备之外,还有德川氏井伊的赤备、真田氏真田的赤备,以及后北条氏的五色备中的赤备。在接下来的一个部分,笔者会逐一向大家介绍这些不同的赤备归属。 二、历代赤备概述 1、武田赤备 最初率领武田军的赤备部队的是被后世称为「甲州的猛虎」的饭富虎昌,这是一支完全由骑兵组织编成的一支骑马部队。这其中红色的武士里面多数特征明显的都是受到过大名赏赐的。并且这是一支由各武将的次子①们统一着装为红色而将赤备部队组织化。按照现代风格的说法来讲,也就是组织起一支突击队。永禄八年虎昌由于义信事件受到牵连而切腹,虎昌的部队由其亲弟山县昌景继承的同时,也继承了赤备部队。依据《甲阳军鉴》记载,饭富虎昌和山县昌景两人不仅武勇卓越,而且是武田家以及武田军的核心武将,可以说是二将的活跃使赤备的价值得到了提高。而且,依据《军鉴》的记载,武田家中同山县昌景一道,还有小幡信贞和浅利信种二人的赤备共同编成的赤备部队总计有千骑。 依据当时的通信文书,在元龟三年和天正二年间武田信丰的书状以及武田家朱印状等有关于武田氏的军制的装备外装的规定的文书是有明确记载而存在着的。在元龟三年的文书中信玄对于信丰独有的统一红色着装给与了单方面的承认;在天正二年的文书中武田胜赖给与了信丰的一手众使用统一黑色着装的许可,也许武田军给予一手众包含不同色彩的军服的是为了进行规格化整编的考虑吧。 由于武田的赤备过于强大,因而在诸大名间定格下了一个「赤备部队=精锐部队 / 最强部队」的印象。这之后德川精锐部队的井伊直政以及真田信繁采用赤备部队一事也证明了这一印象极其深入人心。 2、真田赤备 在庆长二十年的大阪夏之阵中由真田信繁编成。在败色浓厚的丰臣氏的邀请下进入大阪城的信繁的真实意图并不是图求恩赏或者是恢复家名,而是要将德川家康一举歼灭而将真田的武名扬名天下。完全继承武田流赤备的真田信繁队在天王寺口之战中对家康本阵的攻击造成了德川本阵自三方原之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崩溃,也在岛津氏的《萨摩旧记》中被记载下了「真田日本第一勇士 自古以来未有此等」这样赞赏其活跃的文字。 3、井伊赤备 武田氏灭亡后,以本能寺之变为界点,在对武田旧领的争夺中德川家康夺去了甲斐国,并以此将武田的旧臣悉数规划到了德川四天王中的井伊直政麾下。曾经是武田赤备山县队的支柱的旧臣们划归井伊以后,直政也将自己的部队编成了赤备部队。井伊的赤备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作为先锋而奋战,被敌方惊恐的称为井伊之赤鬼。自此以后直至幕末,井伊氏全军包括普通足轻的基本军装也是红色的赤备标准着装。 大阪之役以后,家康看到井伊直孝的赤备部队在和平时代的堕落而哀叹不已。看到这其中有些穿着旧盔甲的武士,就说了「那些人是从甲州来的家臣团吧」这样的话,当确认这是事实以后又说了「这些才是真正的赤备啊」这样的话。 赤备部队最后的舞台实在美国黑船舰队到达日本的时候在相模湾到江户内海担任警备工作。依据1853年6月3日的浦贺来航事件而绘制的《佩里浦贺来航图》中,彦根军势的红色阵羽织和旗本等亦有出现。 1866年的第二次长州征伐中井伊直宪率领的彦根藩担任进攻芸州口的先锋部队。面对长州藩装备的荷制法式小*口*径步枪②,彦根藩的赤备还是装备的老式火绳枪,在横渡小濑川的时候受到长州军石川小五郎率领的游击队的袭击③而败退。这一期间,这支赤备部队由于其特征极其明显,因而即便是在夜间也很容易遭受到长州军的狙击。为此,彦根藩兵陆陆续续的丢掉铠甲而逃走。 4、北条赤备 北条赤备在所有资料里面的记载是最少的,也是现行查找能够得到信息最少的。因为北条五色备中,统率黄色备的北条纲成因其「地黄八幡」的威名远扬,所以剩下的白、黑、青、赤这四色备的名字也就不太那么引人注意。实际上,担任北条五色备中赤备的指挥官的北条纲高,率领北条赤备在北条氏的武藏制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活跃不在北条纲成之下。北条纲高曾经率领其所辖赤备部队,在对扇谷上杉氏的作战中取得过极大战果,亦参加了第二次国府台城合战。 除了这支正统赤备部队以外,还有一支不能算正规赤备部队的「地方性赤备部队」,即北条氏的松田康乡。此人虽名不见经传,不如那些传世名将们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此人却让上杉谦信遭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当然在这就不赘述了,在下一个部分,这次战役将会由笔者向各位讲解。 三、部分赤备部队参与的合战概述 1、三方原合战 参战双方:德川织田联合军 对 武田军 兵力对比:德川军8000,织田军3000;武田军27000 会战时间:1573年1月25日 战斗结果:德川织田联合军伤亡2000余人,武田军伤亡200余人 德川军和武田军于下午四时后遭遇,这使得信玄的围歼计划落了空:因为信玄本预计家康的出阵时间应该在日落以后。因而别动队尚未开始行动,无法对德川军进行包围歼灭。但是将德川军诱出滨松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武田军断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信玄下达了向离己方最近的敌军右翼部队进行挑衅攻击的命令。右翼的郡内众便开始向德川军旗本众和西三河众发动投石攻击。受到激怒的旗本众先锋部队大久保忠世•忠佐、柴田康忠等与西三河众的先锋部队便以铁炮进行还击。西三河众的指挥官石川数正虽然下达了停止攻击的命令,但是已经陷入战斗之中的先锋部队使得全队也被拖入了战斗之中。渡边守纲等也无法制止旗本众的大久保忠世等部的突出。加之东三河众亦开始铁炮射击,受到从三个方向而来的铁炮射击的郡内众因为将铁炮全都放置在后队中,因而根本无法反击而败走。 郡内众的败走使得德川军的自制能力完全的丧失掉了,与家康之前的部署完全相反,德川军全军发动了总攻击。家康虽然竭力在使部队恢复正常状态,但是要让一群杀得兴起的兵将冷静下来谈何容易。德川军与前来驰援郡内众的山县昌景的部队遭遇的时候,已经比开战时的位置向前推进了约摸五、六町的样子④。 但是,这已经是德川军攻势的极限了。见己方处于劣势,信玄急调马场信春队和穴山信君队回援郡内众,并命令两翼的部队展开总攻击。位于右翼的武田军在武田胜赖的指挥下,以山县昌景的赤备为先锋,迅速打开突破口,然后急速向德川军本阵穿插;家康依靠着佐久间信盛和平手泛秀的部队的推进,向旗本众下达了最后的反击命令,但是对于这样的战况来说已经无济于事了。日暮西山,德川军的总崩溃只是时间问题了。 此战中赤备部队首先是作为先遣郡内众的救援部队,然后当武田军改变部署以后,这支部队成为了整场会战开始发生应有变化的关键因素。信玄调直辖备队马场信春和穴山信君前往驰援郡内众等于是替代掉了山县赤备部队的任务,与此同时又命令两翼部队迅速展开总攻击,已经和德川军前哨部队发生接触的山县赤备队此时很自然的成为了总攻的先遣队,如斩瓜切菜一般冲杀在德川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后来在追击德川军的时候,最先抵达滨松城下的也正是山县的赤备队。虽然我们常说,信玄尤其擅长以多胜少这种仗,三方原赢得也不光彩,还被德川军第一轮的无脑攻击打得自己的诱饵部队几近崩盘;但信玄毕竟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山县昌景也不是靠命令打仗的榆木脑袋,在信玄的指挥下,山县的赤备部队打得德川家康屁滚尿流,甚至一度生理失禁。 2、长筱合战 参战双方:织田德川联合军 对 武田军 兵力对比:织田德川联合军38000;武田军15000 会战时间:1575年7月9日 战斗结果:织田德川联合军伤亡6000余人,武田军伤亡10000-12000人⑤ 7月9日早朝,当鹰巢山攻防战大致进入尾声时,联合军阵地上响起的铁炮声宣告了设乐园主战场战斗的开始。 武田军最早突入敌阵的是左翼的先锋山县昌景队。山县队突击的是德川的阵地。中央的先锋内藤昌丰备队进攻的是织田军的泷川一益的阵地,右翼的先锋马场信春备队进攻的是同样是织田军的佐久间信盛的阵地。 最先发起突击的三支备队虽将防马栅前方的敌军击溃,但是却被拦在了防马栅面前。配备在防马栅后面的一千挺铁炮喷出的火舌使得进攻的武田军接二连三的中弹倒下。受到极大打击的先锋队与第二梯队交换了作战任务,随后山县备队退离防马栅以后迂回过连子川的下游,意图从德川军阵地的背后发动突击。注意到了此举的德川军先锋大久保七郎右卫门忠世和其弟治右卫门忠佐的备队开始进行阻拦。昌景将突击德川军的任务交给自己的部下以后,自己率剩下的部队向织田军的防马栅阵地突击,而昌景的部下们在与大久保备队进行了九次激烈的拉锯战以后最终还是被德川军击退。这之后,第二梯队的小山田信茂备队、第三梯队的小幡信贞备队,以及作为左翼主将的武田典廐信丰的第四梯队一次发动了突击,但在防马栅面前最终还是无能为力的被击溃。唯一得以告慰的是,德川军的河合又五郎在与小幡的赤备部队的激战中被武田军讨取。 右翼的进攻中,在马场信春备队、真田兄弟的备队、土屋昌次备队、一条信龙备队以及穴山信君备队等的突击下成功突破了第二道防马栅,但在第三道防马栅面前最终力尽,真田兄弟以及土屋昌次等壮烈牺牲。 受命进攻中央的内藤昌丰备队以及随后的原昌胤、和田叶盛、安中景繁、五味高重和武田信廉备队向织田军的泷川一益备和佐久间信盛的阵地发动了突击,但是在铁炮队的射击面前陈尸无数。佐久间•泷川备队随后冲出防马栅与武田军交战,但随后马场信房在向佐久间备队的进攻中成功的突入了防马栅内。内藤备队也成功的击破了泷川备队而突破了防马栅。看到了这一情况的信长随即命令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羽柴秀吉的备队从侧面向突入防马栅的武田军发动进攻。 内藤备队为此与这三支备队展开激战,而重整了态势的山县昌景备队也从侧面开始对这三支备队发起了攻击。在这样的夹击下,柴田、丹羽、羽柴的备队被打到总崩而败走。山县备队随即调转进攻方向转而向德川军的阵地发动突击。前往迎击山县备队的是本多忠胜的备队。受到防御工事而来的铁炮射击的山县备队陆陆续续有人中弹倒下,而山县昌景依然顶着枪林弹雨继续向前突进。见此情况本多忠胜大呼「那个人是山县」,随后铁炮队便集中火力向其射击。身中数弹的山县昌景依然坚持着冲锋了,但很快便从马上摔落而气绝身亡。 目睹土屋和山县等武将战死的胜赖愕然了。战线已经完全进入了混战状态,武田军已经没有办法指挥下面的部队了。而织田、德川军的反击力度开始增强。织田军的佐佐成政备队向内藤备队发起了反突击,德川军的石川数正、鸟居元忠、平岩亲吉、神原康政、本多忠胜、大须贺康高等备队也分别向武田军各部发动了反突击。为此,和田和安中备队集结残部,集中力量迎击德川军,胜赖的本阵也移动到了前线和联军展开白刃战。武田军在不利的战况下,依靠英勇的作战数次击溃了攻来的联军,但在望月信雅等战死后也逐渐开始后撤。望月信雅是当年在八幡原战死的信玄的弟弟典廐信繁的次子。 正午刚过,战线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击破了长筱城包围圈的酒井忠次别动队和长筱城守军合兵一处,向连子川的武田军攻来。趁此机会信长命令全军展开总攻。武田军开始逐渐奔溃,但在这其中,内藤昌丰率领百余残兵向德川本阵发动了最后的突击。但是终究兵力太少,在铁炮队的猛烈火力面前内藤备队全军壮烈牺牲。昌丰本人也被朝比奈泰胜讨取。 从07年开始长筱合战就开始成为争论的重点话题。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其一是联合军的铁炮数量和「三段」的真实性,其二是武田骑兵在此战中的运用问题。在此笔者就将武田骑兵在长筱合战中的运用问题简述一二,以供各位参考。 在《甲阳军鉴》中虽然没有对武田军各将所配备的骑兵数量明细列出,但在元龟二年中河洼信实的额定军役定书里面有这样的记载: 骑马3 铁炮5 持遣5 长刀5 长柄10 弓2 旗3 也就是说,骑兵的比例不到总比例的百分之一。这与上杉氏的军役帐以及北条氏家臣的军役帐相比虽然大体比例相近,但北条氏的骑兵所占的比例更要高一些。但是河洼信实的知行高是397贯,折换成石高即794石,这一数字在当时有一百余万石的武田家中只能占到1300-1500分之一。因此如果武田家中的武将的军役内容同上面记载的比例完全相同的话看起来就会很不自然,故而只能是不同武将之间的军役内容之间由偏差。如果在长筱合战中武田军的15000人全部都与河洼信实的军役内容相吻合,那么长筱的战场上武田军的铁炮数量就会超过2100挺。那么如果与织田军的1000挺铁炮处于同一场合下,那么武田军方面的铁炮数量就会极大的超过织田军,这也就与长筱合战的大前提相违背了。 另一方面,依据《甲阳军鉴》中《品第十七 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总人数事》中的记载,武田家的骑兵兵力总计约九千,而这一数字占到了武田家最大动员力三万中的三成以上。虽然也有认为《甲阳军鉴》可信度较低的意见,但是如果九千骑兵的数量有较大的夸张成分,那么实际数量就应该是这一数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也就是占到三万中一成到一成半的比例左右。因此,从以上的观点来看武田军的骑兵比例不及百分之一的看法是绝对不正确的。那么也就是说,长筱战场上武田军的骑兵数量应该在千骑上下。 确定下了骑兵数量,回头我们来分析一下长筱合战中武田军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发动第一波进攻的仍然是山县赤备队。虽然在铁炮•防马栅的工事下被迫后退而采取迂回战术,但是在负责进攻中央防御工事的内藤昌丰备队打开缺口以后,左中右三路攻击部队纷纷突破联合军的防御工事,开始直接与联合军展开白刃战。身为织田重臣且分别战功显赫的柴田、丹羽、羽柴三将在人数少于己方的武田军的攻击面前竟然被打到总崩溃,这实在是让某些高呼三段王道的人的面子上有点挂不住。 而最先饮弹身亡的,正是率领武田精锐赤备部队的山县昌景。按照之前所推论出来的骑兵数量,作为第一波进攻部队的山县赤备队几乎是集中了设乐园主战场当天半数以上的骑兵。虽然山县在第一波进攻防马栅的时候受阻并遭到了较大的损失,但在内藤昌丰冲破防马栅的一部以后,山县立即前往会合并于内藤、马场部联手,并成功击溃柴田、丹羽、羽柴部。随后在突击德川军阵地的过程中为本多忠胜所阻击,在铁炮的轮番射击下壮烈牺牲。此战武田军虽然损失惨重,重臣尽失,但这决不是参与作战的武田军兵将的过失。长筱合战的战败,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壮烈牺牲的武田赤备未能达成预定的策划目标,反而在这场武田军注定悲壮惨败会战中成为了战场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回头来看,造成了这场战役中武田军的惨败的,无非是两个因素:兵力差距、武田氏的战略决策错误。兵力差距就不加赘述了,下面主要说的是武田氏的战略决策问题。 首先,在西进攻入三河的同时,武田和北方的上杉还依然保持着敌对状态。因而为了防备武田大举西进的时候上杉突然南下攻入北信浓,武田氏在海津城派驻了10000余的兵力,由高坂昌信统率。而这一决策带来的影响是致命的:10000的兵力对于当时的武田来说,占到了其最大动员兵力的三分之一,使得以一打二的武田军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兵力更显寒酸,才造成了长筱战场上兵力对比的一边倒局面的出现。 其次,1575年的政治局面大不如当年信玄上洛之时。此时织田氏已经基本摆平了近畿的敌对势力,已经将推进的矛头推进到了西国地区和一直未能攻克的石山本愿寺,此时完全有能力腾出手来对付武田的西进;武田氏虽然拥有极大的战争潜力,但是却陷入一种很矛盾的局面中:东边是北条,同盟关系;北边是上杉,无军事活动的对峙状态;西边是织田德川,交战状态。由于北边有上杉这种非敌非友的对峙状态的牵制,因此对于武田氏来说,不管上杉氏做出过怎么样的表态,都还是提防一手,而这就极大的限制了武田氏的战略针对性。与其去挑衅上杉让自己三面受敌,不如沿袭一直以来的西进方针求个稳妥。但是直接大军突入企图一口气吃掉德川,这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情。因此,依笔者之见,武田氏在此时如果要采取西进的军事行动,当南下袭入远江,在围攻滨松的同时,破坏掉德川氏在远江的基础产业,并抓紧恢复甲信的农业生产和被信玄严重破坏掉的骏河的渔业,这才是正道。因为这个时候如若织田驰援远江,其战线必然被拉长,长期消耗战绝无优势可言。故笔者认为,武田氏长筱的惨败,七成以上要归咎于其战略决策的失误。 3、天王寺冈山合战 参战双方:江户幕府军 对 丰臣军 兵力对比:江户幕府军约150000;丰臣军约50000 会战时间:1615年5月7日 战斗结果:幕府军伤亡不明,丰臣军战死约15000 5月7日拂晓,为了进行最终决战的丰臣军从大阪城出发,于大阪城南的茶臼山至筱山一带布置迎击阵势。幕府军则于当日凌晨从天王寺口至冈山口一线开始向大阪城进军。 是日正午时分,丰臣军毛利胜永备队的前锋部队未经请示而根据独自的判断向德川军本多忠朝备队进行铁炮射击宣告了战斗的开始。而这一不经意的一打是的战斗瞬间波及了全线,整个战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兵力和火力的混乱状态。由于当初的作战计划被打破,因而布阵于天王寺口茶臼山的毛利胜永、真田信繁军势,以及布阵于冈山口的大野治房军势,趁此混乱之机,开始向德川家康秀忠本阵发起突击,并突破敌阵后逐渐逼近本阵。 最早开始铁炮射击的毛利胜永备队率先击溃了德川军先锋大将的本多忠朝备队,将本多忠朝讨取以后突破了德川军第一阵。随后,追随毛利胜永备队跟进的木村重成的残部木村宗明等撞上了前来救援本多军势的小笠原秀政•忠侑军势,并从侧面对其发动了攻击。这出人意料的攻击使得小笠原忠侑当即被讨取,秀政在受到重伤脱离战场以后也不治身亡。残存的德川军第二阵的神原康胜、仙石忠政、诹访忠澄三队人马虽然暂时保持了稳定,但是立即被卷入混乱之中并被击破。随后的第三阵也陷入了像这样如雪崩般被击溃的状态,使得德川家康的本阵完全暴露在了丰臣军面前。 随后信繁也从正面果断发动了对家康本阵的突击。而发动对家康本阵的突击的不只是真田备队,从左侧发动进攻的毛利备队和明石备队等也开始向家康本阵突进。 真田信繁将自备队分为先锋、次锋、本阵等多阵,与天王寺口的德川军松平忠直备队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同时放出「纪州倒戈了」的假情报,乘松平军势动摇之际一举将其突破;毛利队等部则陷入苦战,意图强行突破家康本阵,故连续三次向家康本阵发动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突击。 突破了松平忠直备队的真田信繁队与毛利队合兵一处,从德川军势布阵的缝隙中突进,攻入家康本阵,并一举歼灭了负隅顽抗的家康旗本军势。被攻入本阵的家康陷入了恐慌,撤退的途中甚至连金旗马印也打翻了;被真田赤备队打得只身落荒而逃的家康自三方原之战以来第二次产生了切腹自尽的想法。 但经过长时间的苦战,真田备队毕竟兵力薄弱,在绝对优势兵力的德川军的围击下,在四天王寺附近的安居神社境内遭到德川军的袭击,并为松平忠直备队铁炮组的西尾宗次所讨取。享年四十九岁。 信繁战死后的第二天即5月8日,由毛利胜永负责介错,丰臣秀赖淀姬母子在大阪城内切腹自尽,并在落城时将太阁秀吉所修筑的大阪城点燃。至此,大阪夏之阵以德川方的胜利而告终。 纵观本战,处于兵力和形势的绝对劣势的丰臣军在仅仅三个小时的激战中,上演了一场虽未成功但仍弥足精彩的樱花反击战。由于大阪冬之阵以后大阪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座裸城,已经无法依托坚固永久的工事进行有效的防御战,因此不得不做出出城决战的选择。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丰臣军,一开始的反击就将优势兵力的德川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左路和中路的突击成功的冲进了德川家康的本阵,并且在突进的过程中歼灭了本多忠朝、小笠原秀忠,并击溃了德川军第二阵的神原康胜、仙石忠政、诹访忠澄以及护卫德川本阵的第三阵和旗本兵,其达成的战术效果是惊人的;并且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将德川家康本人打得如同三方原一般狼狈,确实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事实。真田信繁将赤备分为三部分数段的轮番突击战术配合战场流言使得其正面之敌松平忠直在经过激烈的拉锯战以后被其击溃,从而直接突击德川家康本阵。因而比起从左翼突进的毛利胜永备队来说,真田信繁备队的突进效率明显要高得多。此战中丰臣军共战死15000余人,其中的10000余人均为天王寺口合战中真田赤备队及毛利备队未能成功击杀家康,致使赤备部队亡命的突击没有起到预期的目的,真田信繁也最终战死沙场,未能实现其战前的心愿。但他却让他的名字永远留在了日本历史上,让更多的人知道并记住了「真田日本第一兵」这一响亮的称号;其麾下的赤备精锐部队,也为后世的各类文艺作品屡次反映,经久不衰。 4、臼井城合战 参战双方:北条军 对 上杉军 兵力对比:不明 会战时间:1566年3月27日 战斗结果:伤亡数据不明 永禄8年11月,上杉谦信越过三国垰进入关东。次年二月为攻陷小田氏治所领的常陆国小田原诚而攻陷了高城氏所领的下总国小金城之后,于三月上旬率领15000大军包围了北条方原胤贞所领的下总臼井城。谦信计划将此城作为与里见氏相联系,并控制印旛沼以及利根川水运的据点。 被谦信围攻的时候,此城中仅有2000守军。原胤贞分别向千叶氏和后北条氏请求了援军,但千叶氏只向被围攻的本城,本佐仓城优先派遣了少量的援军。后北条氏正处于与里见氏作战的白热化阶段,也只能派出松田康乡等作为援军,也不过150名骑兵而已。在上杉军的轮番攻击下,到3月20日臼井城的城防工事已被摧毁殆尽。 在谦信包围臼井城的时候,白井净三⑥在城中的死守使得战局发生了变化。城破之前,在原胤贞的授意下,守城部队交由白井净三指挥;净三的演说对守军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因而城兵们士气高涨,在等待最后的一战。3月26日,谦信下达了发动总攻的命令。而净三亦命令打开城门,全军发动总攻击。率先突入上杉军先阵的是原大藏丞和高城胤辰,其部疲敝后作为第二阵的平山酒井集中兵力从上杉军的缝隙中继续突进。而作为第三阵的后北条氏援军松田康乡率领的150骑则直接攻到了上杉军的本阵,并成功的击破了上杉军,一举解围。 由于此战中一直被盛赞为军神的上杉谦信所率领的军团伤亡极大,因而此战也被称为谦信一生中最大的败仗。从战略上来说,上杉谦信选择在这个关东诸大名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南征,其时机是非常好的;从战术上来说,谦信犯了两个很致命的错误:其一,火药武器尚不发达的时代如要强行攻城,攻击方兵力至少应该是守城方兵力的10倍,而此时攻守方的兵力比例是7.5:1,但这一点看上去似乎是被谦信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所掩盖了;其二,由于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因而疏忽了对反突击的防御和应对,故在遭受守城部队反突击的时候被打得措手不及,并被杀至本阵,从而导致全军的大溃退。因此,从以上两个原因来讲,疏忽大意造成了谦信的这次惨败,也造就了北条氏松田康乡的赤备。 四、真实的赤备 战国时代以来由于新兴的足轻的战斗力得到承认,因而战国大名的军制也就以「备」为基准发生了变化,这其中骑兵队作为备的一队,主要担任突破已构成阵型的足轻队、发动反突击等任务。一备配备的骑兵队数量一般在20~50骑,骑兵的知行一般在200石~300石的程度。他们已经是早期的职业军人,除开其周边警卫之外,后方的枪持⑦以及小荷驮⑧等重要职务占了很大的比例。 骑兵的作战方式自平安时代以来一直以骑射为主流,但在治承•寿永之乱之时,出现了双方骑马进行对冲,在马上进行搏击,直取对方首级的这一新型战斗方式。直到镰仓时代,以马上速射为代表的骑射依然作为骑战的主流,但从镰仓时代后期开始到室町时代,由于叛军和土匪等大量出现,因而骑战向近战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骑兵的作战武器也出现了野太刀、薙刀等斩击武器。甲胄也从大铠向腹卷转变,马鞍的深度也在变浅。作为同时代的的突进武器,原本装备与足轻中的长枪也成为了骑战的主流装备,并且出现在了军役装备武器的记载中。不过,正如同之前所说的那样,由于这种早期的职业军人将战争看成自己的使命,因而不光只是军装自主裁量,弓、铁炮、长枪以及后来替代长枪的薙刀这些武器都是由侍奉这些职业军人的被称为「武家奉公人」的人员来负责提供、保管等。总之日本刀与其他的武器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平安时代以来武将自身所持的武器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显示其身份,而将武器的实用性放在了第二位。 战国时代的骑马武者最初也是采用骑乘突击的战术突入敌阵。但随着足轻比例的增大以及随之而来针对骑兵队的战法的出现,最早从西国开始,后来扩散到全国范围内,骑马武士的作战方式变成下马而转为步战进行突击。因而随着骑兵作战方式的转变,赤备在战场上露脸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以1575年的长筱合战为转折点,此战虽不是铁炮运用的范例,但是以此战为标志,标志着日本战国时代的火药武器规模化集结投入作战的开端。基于日本地形的限制,因而步兵毫无争议的成为了最主要的作战力量;而骑兵也逐渐的从作战的主要力量的上退了下来,因为下马作战的突进绝对无法与骑乘突击的力量相提并论。而对于骑兵发展的疏忽直接导致了对于克制骑兵的战术停滞不前,这一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在文禄之役的碧蹄馆一战中,两万日军精锐部队在日军老将小早川隆景的指挥下,面对李如松的千余骑兵竟然无法对其完成围歼,使其部成功突围并付出了数名大将阵亡和上千部队战死的沉痛代价;并且在随后的与明军进行的野外作战中,只能凭借极其劣质的长枪和老掉牙齿的战术去迎击势不可挡的明军铁骑,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在大阪夏之阵中,绝对优势的德川军面对寥寥数百人的真田赤备队的反突击竟然被打得几近本阵崩溃,由此已经可以看出日军在面对骑兵的突击上的处置应对办法已经捉襟见肘。而这一影响,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都对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东北平坦的地形正好适合俄军的哥萨克骑兵发起冲锋,尽管日军在最后取得了日俄战争的最终胜利,但这并不能掩盖俄军哥萨克部骑兵在此次战争中的精彩表现。这也正如屡次在劣势战况下而义无反顾的发动自杀式樱花突击的赤备骑兵一样。他们曾经是战场的王者,是战场上最精锐的力量,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没有人可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但是,这群红色的幽灵,在战场上,一直到其战争生涯结束的结束的那一天,他们永远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耀眼夺目的红色光彩,直到永远。 备注 ①不继承父业,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取分封。 ②1849年由法国陆军的克劳德艾逖恩米涅大尉所开发的法军制式步枪。江户幕府于元治元年正式引进并采用了1861式的荷兰制这一种步枪。 ③这一战术是一种依靠射程优势在敌方射程之外进行单方面攻击的战术。 ④一町约合110米。 ⑤设乐园武田军的实际数量应该在一万二千人左右,因而武田军伤亡人数是包括了鹰巢山攻防战的战死人数比。但不管怎么说,武田军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是不争的事实。 ⑥战国时代的武将、军师,出家以后号净三。生没年不详。 ⑦枪持,负责为骑兵保管长柄武器的随从。 ⑧小荷驮,负责后勤供应和运输的职务人员。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哈伦拉希德 阿拉伯人向罗马皇帝索要4枚金币,皇帝得知后却怒道:真是太丢人下一篇:大石桥胡同 红色门头沟丨探秘~妙峰山下十年间,从未中断的秘密电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