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原来砍头有那么多学问:秋后问斩,午时三刻 你知道吗?

导语:斩首是古代执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就是杀头。其实所谓砍头或者弃市都是砍头,只不过砍头是把头挂在高杆上示众,弃市是在繁华的城市里处死犯人。自秦朝以来,斩首就被正式列入法典。隋朝以后,直到明清,死刑的执行以砍头为主,刑罚程度轻于凌迟,但重于绞刑。为什么要要求秋天砍头?在小说、电影或电

斩首是古代执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就是杀头。

其实所谓砍头或者弃市都是砍头,只不过砍头是把头挂在高杆上示众,弃市是在繁华的城市里处死犯人。自秦朝以来,斩首就被正式列入法典。

隋朝以后,直到明清,死刑的执行以砍头为主,刑罚程度轻于凌迟,但重于绞刑。

为什么要要求秋天砍头?

在小说、电影或电视剧中,我们有时会看到“秋后问罪”,这是对犯了死罪的犯人的惩罚。为什么古代的统治者会选择秋天作为死囚的地方?

据记载,“秋后”一词始于唐代,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水浒传》中。追溯到中国封建时期,“秋冬行刑”的记载最早见于《篆相公二十六年》。关于刑杀与季节性的讨论,最早见于《礼记》:“仲春月……不劫掠,止狱讼”。

在古代,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认为有一个造物主可以主宰人类和自然中的一切。

灾难、瘟疫、好运、好年景都是上天赐予的,所以人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上帝的意志。

惩罚和宽恕都不能违背上帝的意志。

古代司法工作者认为,天人合一,春夏之间草木葱郁,生机勃勃,人的生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秋天,草叶落叶的时候,就是处决罪犯的时候了。

选择秋冬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警示的作用。农民秋冬相对空闲,也方便地方官员动员群众观看。

而且很可能是因为秋冬的萧条,也是年底。也适合执行。春天象征着新的生活,夏天万物欣欣向荣,不太适合带人的生活。

所以秋冬季节处决罪大恶极的罪犯,从古至今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在法律规定上逐渐形成了“秋诀”制度:春判秋审。

执行时间一般选择在白天,即使是晚上也要等到天亮才开始工作。

唐宋时期,行刑一般在下午以后进行,也就是唐六代刑部的“一天结束后执行”。太阳的时间是古代12小时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对应的是现代的24: 00系统,从13: 00到15: 00。冬天,太阳在接近黄昏时开始落山。

选择这个时间应该被认为是为死者,为死刑犯的“来世”提供方便。

似乎中午是明清时期最流行的时间,对应的是现代的24: 00制,从11: 00到13: 00。明清小说中所谓的“午时三分钟”,大概就是因为这个背景。中午的选择是为了活着的人。中午太阳最强,鬼也难惹。刽子手和刽子手不怕“鬼”,避免“报应”。

当然,这些都是迷信。

古代犯人被斩首时是什么感受?

各种死刑中砍头的艺术比较低,但是技术要求不低!新手或者门外汉是不可能顺利砍下脑袋的

据记载,一个刽子手甚至在砍了17刀后把犯人的头砍了下来!

主要是难断脖子。

砍头的刽子手,刽子手,冷酷无情,不仅要有杀人的勇气,还要经过一定的技术训练。

一个人的脖子虽然细,但是因为有颈椎,所以不能一下子不费力就切掉。

而且有的犯人实力很强或者有特殊技能,砍他的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啸亭杂记》卷八所记阿里马,清初武将。他在应城非法打工,作恶多端。顺治皇帝想除掉他,所以他派了一个武官巴图鲁赞去逮捕他,并把他送到菜市口砍头。

囚车到了玄武门,阿力马说:“死了就死了,但我是满族人。不能让汉人看到我受罚。就在这大门里杀了我!”

同时,他用脚勾住了城门的瓮洞,但囚车无法前进。

巴图鲁占答应了他的请求,下令在城门内执行死刑。拷问的时候,阿力玛的脖子被铸得像铁一样,刀砍不开。

阿里玛告诉巴图鲁赞,他会先用刀把颈部肌腱切开,然后再切开。

巴图鲁赞让刽子手去做,然后砍下了阿里玛的头。

惠康叶韶《知多》卷四“说异”一节,记明刘徽有一苏州人犯罪。行刑时,刽子手挥刀欲斩,未能伤其皮肉,反而被斩。

就这样,连续砍了三刀,他的脖子上没有血迹,只有三个刀痕。

主管惊呆了,问他怎么回事。卢辉说:“我入狱后,让家里人造了一尊观音像,为宝佐祈祷。现在你不能杀我。这就是观音菩萨的仁慈。”

主管如实汇报了情况,有官员上奏朝廷,赦免了刘辉的死罪。这个刘辉可能有些硬气功之类的特长,观音菩萨加持只是借口。

清朝咸丰年间,有一次官军在福建沿海抓获了50多名海盗,在福州北郊的刑场将其斩首。这些海盗大部分都有点功夫,行刑的时候刽子手连头都砍不下来。Solang Wei L相信jrggs8能看到更多奇怪的故事,所以她找到了另一种方法来找到木匠的大锯子。两个人互相拉扯,砍断了犯人的脖子。囚犯叫了起来,感觉很糟糕。

砍头的时候,头和身体分开的那一刻,人是什么感觉?

活着的人都没有亲身经历过,只能靠想象推测。

对此,古代野史的笔记都有描述,有些小说也有描述。

《聊斋志异》第二卷有一把“尖刀”。

明末,官军在山东俘获十余贼,带进城斩曹。

其中一名士兵拿的刀非常锋利。其中一个贼认识那个士兵,对他说:“听说你的刀是最快的,砍头也不会砍两次。请用这把刀杀了我。”

士兵同意了。

行刑时,士兵一刀砍断,小偷的头滚出几步远。地面旋转未定时,嘴里喊着“好快的刀!”

这是小说家的说法,不能当真。

因为人们说他们靠声带的振动生存。只有一个脑袋根本发不出音。

但是类似的例子在史书上也可以找到。

明末反清英雄屈世贞被清朝杀死后,家人把他的尸体和头放在木箱里。他的眼睛睁着,家人对他的头说:“我儿子安然无恙,你可以闭上眼睛。”

他还是没有闭上眼睛,有人说:“焦侯也安然无恙。”

这时,他的眼皮合上了。

人们说:“屈公的精灵还活着,他死后还记得朝廷的大事。”

但遗憾的是,瞿时子被杀后大脑的想法无法得到证实。

与瞿士凯同时被清兵俘虏的杨。他被处决时很慷慨,不屈不挠。他甚至喊了一声“大明”,头就掉在了地上。他嘴里喊出一个“大”字,清晰可闻。

近代学者林纾曾和朋友王子壬讨论过,被砍头后的一瞬间是否有意识。

林纾认为,一个人被杀,总督的血脉就断了,他一定一无所知。

王子壬不同意他的观点。他说国内有两个医生研究过这种现象,认为人的颈部肌肉虽然断了,但脑气并没有马上消亡,可能是意识淡薄。

不久,其中一名医生犯了死罪,应该被斩首。他的朋友对他说:“你头落下后,我捧着你的脸叫你的名字。如果你感觉到了,睁开眼睛看着我。”

犯罪的医生同意了。被惩罚后,朋友照他说的做了,死人头真的睁开眼睛看他,然后闭上。当他第二次大叫时,他的眼皮不再睁开了。

明清“武门门斩首”之谜:明清行刑地点在哪里

“武门门斩首”早已为人们所熟悉。描写明清故事的影视剧中经常出现“武门门砍头”的台词,以前的民间评书中也经常出现“武门门砍头”的故事。

午门是故宫的主要入口。明清时期真的有午门执行死刑的做法吗?

从天安门广场进入故宫,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武门门。武门门是故宫的正门,非常雄伟。它由墩和塔两部分组成,平面呈凹形,形成“阙”和“观”的规律。

桥墩和桥台用城砖砌成,用石灰和糯米作胶结材料,中间砌五个挂片孔,其中桥墩前有三个门洞,左右各有一个折叠门。这种风格叫“明三暗五”。

文武百官进出左门,皇储进出右门。两边的掖门只在会上打开,文武官员从东到西鱼贯而入。当然,中门是献给皇帝的御门,中间是一块绿白相间的石头。面向大门的道路从永定门一直延伸到钟楼和鼓楼,正好是故宫的中轴线。

除了皇帝,还有两种人可以在特定的时间通过。

第一,皇帝出嫁时,巩峥皇后的婚礼轿子可以从中门入宫;

二、太和殿进宫考试成绩公布后,进宫考试前三名可以通过中门出宫。

主席台上的正殿,九室宽,五室深,是宫廷建筑的最高形式。

古代阳数最高,阳数最高,阳数为五。两个数字一起用,代表“九五”的尊重,只有皇帝才能用。

午门高37.95米,从地面到主楼顶部的兽之吻。两翼南北两端各建有尖角的方形亭子。正殿和四个方形亭子就像五座突出的山峰,所以也被称为“五凤楼”。

午门前有一个宽阔的广场,所谓“午门斩首”就是指这个地方。

但“武门门砍头”无非是误传,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没有这种做法。

因为这是国家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在这么神圣的地方怎么能当杀人的地方呢?

事实上,明朝在西施执行了砍头,清朝在菜市口执行了砍头,只有审判官的刑罚是在午门外执行的。

而且,自先秦以来,中国古代就有严格的死刑执行规定。除了被“砍头”的犯人,随意推出去都不砍头,一般在秋天交给刑部执行。

之所以有人流传“发动武门门砍头”的说法,大概是为了混淆古代的两种行刑方式。

在古代军队中,将军们有“出而不纳命”的特权。对于因犯罪被执行死刑的人,可以立即“发动辕门砍头”,也就是发动营外处决。

比如《三国演义》中,刚愎自用,固守教条,大败街亭的马谡,被诸葛亮残忍地削出辕门。

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奉命在台州、金华练兵。有一次,他的养子齐婴擅自违抗他的命令,改变作战部署,造成人员伤亡。于是戚继光设刑台,在辕门斩了戚婴。

与此同时,从明中叶成化时期开始出现杖刑,即皇帝命人用杖打臣下的屁股,杖刑在午门外进行。

被皇帝下令用棍子惩罚的臣下有时会充当杖,但大多数都被拉到午门外处决。

行刑前一天,有关官员首先通知他们,明天要受到惩罚,第二天,锦衣卫把他们绑在武门门外,开始在中央皇道东侧作战。

午门脚下的小房子,就是当年保安执勤的地方。从东厢房、西厢房到午门,帝国队长坐满了。一是军校工作人员打了两次,被认为是“适应性热身”。然后几百名士官喊着轮流扶着工作人员进行处罚,每次打五次,又是一个人打一次。

惩罚有两种:“玩弄你的心”和“玩弄你的心”:

“真打”的一般都是死或者残废,轻的要半年才能恢复;

而被“有心人”和被当场击毙也时有发生。

军校结束后,犯人被裹在厚厚的布里,几个人一起努力扔了上去,重重地摔在地上。

据记载,仅明朝前后,就有数十名大臣当场死亡或重伤而死。

明末清初,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官场案件,皇帝还专门下令在武门门进行联合审理。

如成化年间官员受贿案、弘治年间科举舞弊案、康熙年间陈受贿案等。,都是用无数的文件,无数的人员开始了紧张而耗时的审判。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第一大家族,绵延两千年,后裔三百万,遍布世界各地下一篇:慈禧同时向八国宣战,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都做了些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