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解读 初步解开进化大爆炸的“钥匙”

导语:  埃迪卡拉生物群是四十年代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而这个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学名也由此流传了下来,被后来的考古学广为引用。  1947年,在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得雷德山脉以北的埃迪卡拉地区,发现了一些圆形的像水母样的印痕化石。在后来对埃迪卡拉地区重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中,采集到几千

  埃迪卡拉生物群是四十年代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而这个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学名也由此流传了下来,被后来的考古学广为引用。

  1947年,在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得雷德山脉以北的埃迪卡拉地区,发现了一些圆形的像水母样的印痕化石。在后来对埃迪卡拉地区重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中,采集到几千块化石,有的是圆形的压印,同现代水母相似;有的是柄状的印痕,与现代的海鳃相似,也是一种腔肠动物;有的像细长的蠕虫那样的印痕,有一个像马蹄形的头和约40个完全相同的体节所组成,与现代的环节动物相似;还有椭圆形、盾形印痕,并且有T形的纹道,可能是节肢动物,它们同现在已知的任何一种生物都不相似。

  经过测定,埃迪卡拉动物群生存的年代为距今6亿—7亿年前。在1974年召开的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巴黎会议上,一致肯定埃迪卡拉动物群为前寒武纪晚期,这是目前已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后生动物化石群之一。

  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大大地促进了前寒武纪古生物学的发展,也纠正了过去认为无脊椎动物在寒武纪初期才发生的观点;也把原来以为只有6亿年左右的后生动物历史,大大向前推进了。有的学者推算,后生动物群很可能起源于9亿—10亿年前。

  埃迪卡拉动物群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埃迪卡拉地区,生活在6.8-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一大群软体躯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等8科22属31种低等无脊椎动物。1960年召开的第22届国际地质会议正式命名该化石群为“埃迪卡拉动物群”。

  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发现,初步解开了寒武纪初期突然大量出现各门无脊椎动物化石的所谓“进化大爆炸”之谜。埃迪卡拉生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这些化石到底是什么、什么年代也有很多争论。

  如现代大型寄生动物涤虫现代大多数生物采取的是保持浑圆或球形的外部形态的同时,进化出复杂的内部器官来扩大相应的表面积(如肺、消化道),从化石上可以看出,这些生物已具有了高度分化的组织和器官,说明它们已不是最原始的类型。

  它们代表了后生生物出现以后的第一次辐射演化因此,可以认为艾迪卡拉(型)动物群是在元古宙末期大气氧含量较低的条件下后生动物大规模占领浅海的一次尝试,结果失败了,而导致绝灭。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后生动物采取了第二种方式,使内部的器官复杂化和物种多样化的发展,即生物系统演化。

  到了距今6.8~6亿年时,一大群软体躯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无壳后生动物)终于发展到高峰,这就是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出现;该动物群化石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埃迪卡拉山前寒武纪末期的地层中,共计8科22属31种,包括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其特点是动物体增大,门类增多,结构变得复杂,生活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该动物群化石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表明当时该动物群是海洋中的真正统治者。

  中国的“埃迪卡拉生物群”

  蓝田生物群

  高等生命起源向前推进2000万年

  年龄:大约6亿岁

  籍贯:中国安徽省休宁县

  住址:蓝田镇

  出道时间:2011年

  在现今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肉眼可见的生命,几乎都是多细胞宏体生物,也是常说的“高等生命”。

  安徽蓝田生物群是迄今最古老的宏体生物群,时代属于埃迪卡拉纪早期,年龄限定在距今6.35亿—5.8亿年之间。而之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宏体生物组合是在澳大利亚等地发现的“埃迪卡拉生物群”。

  蓝田生物群不但包含了形态多样的扇状和丛状生长的海藻,也有具触手和类似肠道特征、形态可与现代腔肠动物或蠕虫类相比较的动物。蓝田生物群的发现将地球上多细胞“高等生命”的起源向前推进了近2000万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雍正作为一个政治出色的皇帝 雍正对清朝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下一篇:母亲节送妈妈什么好 母亲节送男朋友妈妈什么礼物 送之前要考虑这些问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