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为何鲍超不前往左宗棠麾下效力 主要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导语:1862年6月,陈煜成王被汉奸苗仟玖零逮捕,送往圣保军营。入狱前,陈玉成说:“名臣兵士,可算对手,惟一保二李。”包是指湖南名将鲍超,“二李”是指李和李。从这句话来看,鲍超无疑是太平军的大敌,湘军的嫡亲

1862年6月,陈煜成王被汉奸苗仟玖零逮捕,送往圣保军营。入狱前,陈玉成说:“名臣兵士,可算对手,惟一保二李。”包是指湖南名将鲍超,“二李”是指李和李。从这句话来看,鲍超无疑是太平军的大敌,湘军的嫡亲兄弟。据史书记载,鲍超经历了500多次战争,受了108次伤,这在晚清历史上是罕见的。

1866年至1881年,左出兵西征,首先平息了甘肃、陕西的叛乱,然后进入新疆与英、俄支持的阿古拜会合,收复失地。然而,曾经与左并肩作战,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鲍超,并没有随军出征,只是招募士兵保卫河北地区。要知道,当时西征军是异常缺领军的,尤其是刘松山在金鸡堡被杀之后。那么,鲍超为什么不去左唐宗工作呢?这个很有意思。

第一,左唐宗不喜欢鲍超,两人合不来。在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左文祥和左是最有才华、最有能力、最值得骄傲的!稍微了解一下清末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左唐宗轻视曾国藩和李鸿章,他才是真正的国王。那么,左唐宗和鲍超是什么关系呢?两者能否合作?很简单,他们合不来,不合作。鲍超曾在左手下工作,曾赴闽粤共同剿灭太平军部。然而,由于军纪和费用的问题,他们很不高兴。镇压东捻军时,刘铭传因为贪欲遭到伏击。如果不是鲍超率“是否军”前来增援,奋力杀敌,估计刘铭传早就战死沙场了!但李鸿章说,鲍超之所以推迟战机,是因为偏爱淮军将领;左唐宗也说自己“以功自傲”,越来越不守纪律。既然关系不和谐,一起合作岂不尴尬,可能影响西征大局?

第二,鲍超不是同湖人,不能融入西征。曾国藩组建湘军以来,国家武装一直掌握在地方实力派手中。军队来源主要是家乡的将领招募,军号多以直属将领命名。为了收复新疆,左唐宗调集了67万湘军,主要来源于湖南和湖北。刘长友和刘锦棠都是湖南人,都是叔叔,和左唐宗是老乡。鲍超呢?他是四川奉节人。不是同湖人的鲍超,肯定指挥不了西征军,对战局影响很大,左唐宗不会冒这个险。要知道,鲍超能指挥的“不管军”,在捻军被歼灭后不久就解散了,他没有直接的部队可以调用。如果临时征召士兵,组建新的“是否军”,其战斗力将难以保证,军费也将增加。

第三,左不想激化与李鸿章的矛盾。左和李鸿章本来是排除在外的,在曾国藩幕府工作期间并没有太多接触。1864年初,李鸿章已基本平定江苏太平军。此时他拥有雇佣兵六十七万,大炮三万门,开花炮数百门,实力仅次于曾国藩的湘军。但为了讨好曾国藩,李鸿章拒绝出兵围攻金陵,以免抢夺曾国藩兄弟的胜利果实。有趣的是,李鸿章进军浙江,与时任闽浙总督的左争功,两人矛盾激化。1874年,左唐宗与李鸿章又因“海防”与“堵防”之争而闹得不愉快。且不说鲍超和李鸿章的关系,简直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仇人。李鸿章先是栽赃陷害鲍超为外交部刘铭传辩护,然后以“糜饷”、“不听调令”为由下令解散“钧婷”。因此,左没有要求朝廷使用鲍超作为前锋,可能是因为他不想加剧与李鸿章的冲突。

第四,鲍超病重,无法做繁忙的军务。作为晚清第一猛将,鲍超虽然只是中等身材,却经常冲锋在前,不畏死亡。1852年初,鲍超跟随项容追击太平军,在桂林城下与萧朝贵作战。可惜被子弹打中,回到长沙几个月后才好转。后来与陈玉成作战时,右臂被轧木重伤,额头出血,但仍留在战场上,继续英勇杀敌。他一生共受了108次伤,可谓遍体鳞伤。正因为如此,鲍超晚年时常旧伤复发,就像风蚀一样。西北的条件极其艰苦,常年在这里作战的士兵,除非身体强壮,否则是不能胜任的。要知道,左抬棺材是为了收复新疆,因为他身体不好。而左是主帅,统筹全局,不上阵杀敌;鲍超是个勇猛的战士。作为前锋,他要拿着砍刀往前冲。他怎么买得起?另外军务多,宝超身体越来越差。怎么处理!

综上所述,被称为湘军第一领军人的鲍超,在左率领湘军精锐西征时并没有随军,而是作为二线部队驻扎在河北。原因不仅仅是身体不适,还有和同事的不和谐,更重要的是,他不是一个来自同一个湖的人,无形中被排挤。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晚清五大名将排行:鲍超再厉害也只能委屈第四 最优秀的非此人莫属下一篇:揭秘:慈宁宫都住过哪些历史人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