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蜀汉祸起萧墙以致损失两位人才 蜀汉祸起萧墙以致损失两位人才

导语:蜀汉的不幸导致了两个人才的流失。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临终前跟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密议退军事适。诸葛亮遗命让魏延负责断后,姜维辅助。并对杨、费、姜等人讲如果魏延不听,就不用管他了。三国志讲: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很多人讲诸葛亮开会不通知魏延。我觉得无

蜀汉的不幸导致了两个人才的流失。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临终前跟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密议退军事适。诸葛亮遗命让魏延负责断后,姜维辅助。并对杨、费、姜等人讲如果魏延不听,就不用管他了。三国志讲: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很多人讲诸葛亮开会不通知魏延。我觉得无稽之谈。谁说统帅开会要通知所有人知道的。难道主席他们开会都要把十大元帅叫回来。而且这也不是开会,而是密谈。诸葛亮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事。知道的人当然是越少越好。据三国志讲此次北伐魏延为前锋。就是说魏延在前线,匆忙召回魏延恐有变。再者就是诸葛亮知道魏延会不听命令,所以没叫他。但诸葛亮并没有讲魏延不听命令就杀了他。诸葛亮是知道魏延的忠心。也有人讲诸葛亮的安排不利于魏延。魏延是此次北伐前锋让他断后也没有什么不利。断后是重中之重,也说明诸葛亮对他能力的信任。曹操就经常亲自断后。 ​ 魏延是忠心的他也不是想造反。只要这次安全退回蜀汉。凭魏延军中资历,蜀汉军中一把手十拿九稳。何必急于一时,杨仪文官怎能与之争锋。诸葛亮知道魏延不会轻易听命令,魏延讲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从这句话就得失他抗曹的决心有多大。诸葛亮也知道魏延忠心不会反叛。所以才说不听命令就不管他了。杨仪派费祎去探知魏延的想法。得知他不肯退军。于是按诸葛亮遗命准备退军。魏延不愿意去断后还有一个原因。魏延讲: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你不是为杨仪断后而是为蜀汉。把个人恩怨凌加在国家利益之上,置大局于不顾。三国志讲: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水火到两人只要坐在一起就吵架,吵着吵着魏延就拿刀对杨仪比划。杨仪只能哭成泪人,费祎做和事老。魏廷杨仪两人都是人才,都是刘备诸葛亮看重的人。有人讲是诸葛亮不信任魏延才如此,因为据魏略诸葛亮不采纳魏廷的子午谷奇谋。可是同样是魏略诸葛亮临终前还交待魏廷接班,以后不要轻易北伐。同一本书前面拿来大讲特讲诸葛亮不信任魏延,后面就视而不见?只要魏延这次听诸葛亮遗命断后,回到蜀汉魏延也是军中头号人物。蜀汉必然倚重于看守汉中门户。以后未必不能率诸军北伐。公元238年魏国就派司马懿远征辽东,蜀汉大将军蒋琬就率诸军进驻汉中。蒋琬在进驻汉中时就曾想顺汉水而下收复汉中东部的上庸、房陵、西城、锡等县,因蒋琬突然生病暂停计划。如果魏延在世必然能代蒋琬率军收复汉中东部。后来蒋琬又提出蚕食雍凉,还提到了公元230年魏延吴壹偏师入羌中大破郭淮的事。提议让姜维为先锋,蒋琬自己率主力策应。但因蒋琬突然病重而停。魏延在世的话就能代蒋琬率主力策应姜维。魏延当年也深入过羌中,也是熟悉地形的。只能说魏延操之过争了,跟杨仪争什么。杨仪只是文官而已,又接不了诸葛亮班。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费祎都是荆州人,跟魏延的关系又不差。 ​ 魏杨两人都是有才能的人,也深受刘备诸葛亮的重用。魏延:勇猛过人,刘备时:任他做汉中太守,镇北将军守汉中。诸葛亮时:都亭侯-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如果这样都讲诸葛亮不待见魏延,那么我多愿我的领导如诸葛亮之不待见魏延。杨仪:有才干。刘备时:先主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左将军兵曹掾-尚书诸葛亮时:参军、署府事-长史、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两人的矛盾诸葛亮非常清楚,但因两人都是人才。难以偏任何一方: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蜀汉车骑将军刘琰跟魏延不和都让诸葛亮责,赶回成都。刘琰是蜀汉第三号人物,诸葛亮第一,李严第二。但他不管事的,只是居高位而。面对杨仪魏延两个有才之人,诸葛亮难以选择。 ​ 魏杨两人都性格不好。一个性矜高皆避下,一个性狷狭。两人都想接诸葛亮的班。魏: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杨: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诸葛亮认为杨仪性格不好,不能接班,认为蒋琬更适合。虽然没说魏延,但我认为也有这样的意思。有句话讲:宰相肚里能船,将军额上能跑马。魏杨两人是不符合的。诸葛亮遗命断后,魏延不听。杨仪准备自行退军。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不听军令罪过不小吧。杨仪还未退军,魏延抢先南下,所过烧绝栈桥阁道。这是要置蜀汉大军于死地吗?司马懿可是在后面追击呀。追了两次。以为诸葛亮死了,让姜维杨仪吓走。路过蜀汉军留下营寨评价诸葛亮天下奇才。发现留下不少粮军器图书,然后再次追。魏杨西人互相告对方谋反,阿斗收到两人的奏折。问董允蒋琬等人,大家都保杨疑魏。杨仪是文官,魏廷是武将。而且烧绝阁道行为让人疑。于是派蒋琬率宿卫营北上。杨仪等人逢山开路遇河搭桥,昼夜兼行。魏廷在南谷口等着,率部攻击杨仪,杨仪派王平前去。王平来到魏延军前大骂: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敢这样。魏延部下的反应是:魏延士众知曲在魏延,莫为用命,军皆散。说明连魏延手下都不支持。于是跟几个儿子逃往汉中。杨仪派马岱率军追斩,夷魏延三族。杨仪在之后因没能接班只做虚,非常不满。说了些不好的话,贬为平民。之后又上书诽谤。蜀汉下令抓杨仪,杨仪自杀了。 ​ 魏杨两人的矛盾连远万里之外的孙权都知道,也预言了两人。襄阳记曰:董恢以宣信中郎副费祎使吴。孙权尝大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曾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祎愕然四顾视,不能即答。恢目祎曰:"可速言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权大笑乐。诸葛亮闻之,以为知言。还未满三日,辟为丞相府属,迁巴郡太守。魏延有作死的成份,杨仪有推波的成份。两人都是持才而傲,不相让。他们成功于优点,因缺点而死。关羽张飞也是如此。关羽: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糜芳傅士仁素嫌关羽轻已。荆州的很多官员跟关羽关系都不好。汉中之战黄忠立大功,刘备准备封黄忠为后将军。关封前将军,关讲:大丈夫不跟老卒同列。魏延也是善养士卒。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只是告诫而不是阻止,结果张飞让给部下杀死。 ​ 诸葛亮也是有责任的,既然两人都是人才。不忍有偏,那就把他们分开好了。也因为北伐确定要用人。估计诸葛亮也没想到自己那么快死吧。有人讲魏延冤,谁又为杨仪说过一句公道话?每次吵架魏延就拿刀对杨仪比划,谁又知杨仪的委屈?魏延骁勇,难道杨仪就没有才干吗?但主要还是魏杨他们个人的原因造成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胡适为何怕妻子?了断了曹诚英的一片痴情下一篇:为什么越南人多地少还能出口水稻给中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