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从宋朝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招安制度 从宋朝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招安制度 看宋江为什么会被朝廷招安

导语:从宋朝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招兵制度可以看出宋江为什么被朝廷招兵买马。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导读: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奇特的一个王朝,为什么这么说呢?宋朝的经济、文化都达到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顶峰,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然而宋朝在军事上却难脱「 ”弱宋”的帽子,在与周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屡屡输得一塌糊涂。 而要说这是宋朝「 ”守内

从宋朝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招兵制度可以看出宋江为什么被朝廷招兵买马。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导读: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奇特的一个王朝,为什么这么说呢?宋朝的经济、文化都达到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顶峰,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然而宋朝在军事上却难脱「 ”弱宋”的帽子,在与周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屡屡输得一塌糊涂。 而要说这是宋朝「 ”守内虚外”的国策所导致,其内战也往往实力不济,面对国内农民起义,往往要祭出招安这一招,让绿林好汉们俯首称臣。 为什么宋朝那么喜欢招安呢?仅仅因为军事实力吗? 下面,我们结合宋江起义,谈谈宋朝的招安制度,以及宋江走向招安的必然性。 水泊梁山 一、历史上的宋江起义 在历史上,从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到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各色起义屡见不鲜。但它们往往发生在王朝的末期。而下一个朝代一般会吸取前一代的经验教训,防止类似教训再次发生。 太平天国运动 然而,在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的北宋,从始至终,一直各种起义不断。根据《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中的数据: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中,两宋300多年,一共发生了433次农民起义,其中国祚167年的北宋占了230次之多。 而相比之下,经历了289年历史的唐朝,一共才发生了186次农民起义。 但不同的是,尽管宋朝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但规模一般都不大,基本都是局部性质的。其中,最大的要数宋初的李顺起义和末年的方腊起义,而宋江起义的影响力也可名列前茅。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其规模并非如《水浒传》中所渲染的,好汉一百零八条,喽啰数万之众,相反,他们是一支非常精干的队伍。 梁山 《宋史·侯蒙传》中记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曰:「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在《宋史纪事本末》中说:「 ”宋江起为盗,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 北宋末年的名臣李若水在一首名为《捕盗偶成》的诗中说:「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以上证据都表明,宋江人手其实并不多,但他们骁勇善战,且深有谋略,因此能躲过数万官军的捉捕。 宋江剧照 于是,宣和元年,宋徽宗接受了臣子侯蒙的建议,「 ”招抚在山东盗宋江”,同时任命侯蒙为东平知府,具体负责招安事宜,然而侯蒙还未到任就病故了。 宣和三年,宋江南下,乘船进抵海州,而海州知州张叔夜没有经过什么激烈的战斗,就将宋江拿下了。《宋史·张叔夜传》是这样记载这件事的: 「 ”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张叔夜招募了千余人,偷偷的打了一个「 ”火攻”+「 ”伏击战”,一波操作就逼迫宋江投降了。 至于后来宋江有没有去征讨方腊,目前史学界有争议,但从宋朝的招安惯例来看,宋江参与了平方腊战役的可能性非常大。 方腊剧照 下面,我们将从宋朝的招安制度,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 二、宋朝为什么喜欢招安? 宋朝对待起义的态度,始终是以招安为主。之所以不选择强攻,因为皇帝有如下苦衷。 1、宋朝的地方兵力十分虚弱 北宋立国之初,鉴于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尾大不掉的教训,采取了「 ”强干弱枝”之策:朝廷的边军和守备国都的禁军兵力强大,但地方州郡的兵力却十分虚弱。 《宋史》里有一段记载,说是在咸平三年,黄州知州向朝廷上奏当时地方守备如何松懈: 「 ”今江、淮诸州,大患有三:城池堕圮,一也;兵仗不完,二也;军不服习,三也。” 此时距离北宋开国刚刚过去了40年,地方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但这并未引起朝廷的警觉,地方上优秀的士兵,还是被源源不断调往边境,防备辽和西夏。 到了北宋末年,也才会出现数万官军奈何不了宋江的局面。 北宋官军 2、文臣不想大动干戈 宋朝「 ”重文轻武”,文臣获得了充足的话语权,皇帝也信誓旦旦: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而宋朝许多宰执大臣都出自贫民阶层,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吕蒙正和范仲淹。 吕蒙正年幼时母子被逐出家门,贫困不堪,他自述是「 ”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后来成为状元宰相。 范仲淹自幼一贫如洗,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但这也没耽误他日后成为一代贤相。 范仲淹 这些寒门子弟能通过科举走上高位以后,更加能懂得民间疾苦。因此,对于这些为了生存而不惜铤而走险者,更多了恻隐之心。 另外还有一点,从文臣的角度来讲,他们是不希望打仗的。一是文臣们不希望武将通过干这些相对「 ”简单”的活而得到提拔;二是如果皇帝让文臣们去领兵,而他们可能会把局面搞得更糟,参见《水浒传》中高俅的屡次败北。 3、频繁动武太烧钱 北宋一朝,深受「 ”三冗”的毒害:冗官、冗兵、冗员。所以,尽管宋代经济发达,但因其被「 ”三冗”所拖累,仍然是「 ”积贫积弱”,所以,再挤出仅有的银子去平乱,实在不划算。 动用武力不仅太烧钱,还容易引起后遗症。比如,一些将领为了贪冒战功,很可能会滥杀无辜;一些士卒为了中饱私囊,很可能会烧杀抢掠。 这些行为,都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让起义死灰复燃、反复发作,成为王朝的心病和永远填不上的窟窿。 而如果选择使用招安的制度,那么其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通过招安,一些没有成气候的起义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平息,不会像唐末黄巢起义那样不可收拾。 黄巢起义 通过招安,一些绿林好汉被朝廷开出的优厚条件所吸引,不仅不再作乱,反而会摇身一变成为官军,向自己的「 ”同行”反戈一击。 而关于宋江在历史上有没有去征方腊这一点,我们刚才提到的大臣侯蒙,曾经向皇帝上奏说: 「 ”宋江以三个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 以宋朝皇帝热衷于招安并「 ”以暴制暴”来看,宋江参与到了平方腊的战役,是非常有可能的。 北宋末年的名臣李纲,曾经这样总结招安的妙处: 「 ”以弥内乱,一也;以御外敌,二也;善良胁从者,可散而归田亩,三也;强猾勇敢者,可籍以备行阵,四也;以盗贼攻寇仇,胜则享其功,败则不足惜,五也。” 「 ”胜则享其功,败则不足惜。”《水浒传》中好汉们的最终结局,不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吗? 宋江剧照 三、宋江被招安的必然性 刚才我们从北宋朝廷的角度,分析了为何皇帝们喜欢招安。下面,我们再从梁山好汉们的角度,分析一下为何宋江必然受招安。 1、招安是一条人生上升通道 宋朝有一句名言:「 ”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须胡做。” 先落草,再招安,后做官,这几乎成为宋代庶民走向「 ”人生巅峰”的独门上升通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宋朝实行招安的初衷,不是出于对起义者的深深同情,而是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消灭其他的匪盗,以达到「 ”以乱治乱”的目的。 宋江剧照 而为了吸引宋江们受招安,朝廷当然要开出合适的「 ”价码”。比如,赦免他们的所犯之罪,同时给予加官进爵。 而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来讲,除了「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种比较低级的生理需求以外,还有追求成就、获得他人尊重、达成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 所以,在《水浒传》中,我们看到,绝大多数人是向往被招安,进入到宋朝「 ”体制内”的。 通过招安,宋江们不光撕掉了罪犯的标签,而且还成为了「 ”官”,获得了被社会重新认可的新身份。 而只有公孙胜、鲁智深、武松等少数世外高人或早已淡泊名利之人,对招安冷眼相看。 鲁智深——招安反对派 还有,在梁山上,尽管宋江标榜「 ”忠义”二字,但殊不知,「 ”忠”与「 ”义”往往不可得兼。封建社会往往要求人们忠君。为了彻彻底底的忠君,就必须放弃兄弟之间的「 ”小义”。这也是最后宋江毒死李逵的深层次原因。 2、招安也是梁山事业的最好结局 我们从历史和小说两个层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历史上,宋江被招安是其最好的归宿。 宋江曾以一支精干的力量横行河北、山东,官军数万莫不能当,但张叔夜仅仅用简单的谋略就将其逼降。 很显然,这只能说明北宋末年的地方官军,战斗力已经掉到了渣都不剩,而宋江们的战斗力并不能说是强到逆天。 历史上的这种流寇式打法,如黄巢、李自成等,其规模虽然达到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最终结局无不是覆灭而已。 在小说中,宋江被招安也是最好的结局。 梁山泊起初由「 ”白衣秀士”王伦所创,头领稀少、力量薄弱。晁盖上山后,虽实力大幅增强,但与一般的山寨并无二致。 宋江与晁盖剧照 自从宋江做了山寨之主以后,梁山才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头领一百单八位,喽啰达到数万之众。 然而,梁山毕竟是一洼之水,宋江也不可能像曹操一样屯田,但头领们却还要过「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论称分金银”的生活。 这么大的一支队伍,要想取得这些物质享受,靠打家劫舍已经无法满足,只能选择攻略州府。而这样做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是必然的。 而就当时梁山的实力来看,攻下赵宋江山,几无可能。所以,招安就是其最好的结局。 结语:尽管招安被宋朝皇帝频繁使用,且屡试不爽。而且一旦起义被平息后,局势就有所好转。但实际上,其深层次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而只是得到了一次小小的释放。 产生起义的社会矛盾始终存在,反而因为招安而愈演愈烈,而这也就是宋朝农民起义频仍的真正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寒窑赋》《论盗》《鸡肋编》《捕盗偶成》《宋史》《东都事略》《水浒传》《宋史纪事本末》《唐五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宋代地方治安问题初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五星红旗的由来 国旗象征着什么?十大国旗的由来和象征意义下一篇:五星红旗的意义和象征 国旗象征着什么?十大国旗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