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清朝占领北京后怎样解决八旗子弟的住房问题 清朝占领北京后怎样解决八旗子弟的住房问题

导语:清朝占领北京后,如何解决八旗子弟的住房问题?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满族统治者把汉族原住民从北京内城赶到外城去,内城全部由八旗子弟瓜分居住。这既是对征战的八旗兵的奖赏,也是出于保卫皇城和宫城的军事考虑。八旗平分了北京内城的地盘,旗人又按照官职和地位大小分配了房屋。满城王公贵族入住明代勋戚留下的宅院,其他官员则按级别享受相应的住房待遇:「

清朝占领北京后,如何解决八旗子弟的住房问题?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满族统治者把汉族原住民从北京内城赶到外城去,内城全部由八旗子弟瓜分居住。这既是对征战的八旗兵的奖赏,也是出于保卫皇城和宫城的军事考虑。八旗平分了北京内城的地盘,旗人又按照官职和地位大小分配了房屋。满城王公贵族入住明代勋戚留下的宅院,其他官员则按级别享受相应的住房待遇:「 ”一品官给房二十间,二品官给房十五间,三品官给房十二间,四品官给房十间,五品官给房七间,六品、七品官给房四间,八品官给房三间,拔什库、摆牙喇、披甲给房二间。”住这样的房子,不用交房租,也不用自费装修,一切都有朝廷安排好,拎包入住就行。 但是,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恢复发展,旗人子弟大幅增长,新增旗人就没什么房屋可以分配了,这一直是朝廷头疼的问题。朝廷想的办法是,沿着八旗居住区各自向外扩建,每旗造房二千间,总共达到一万六千间。另外,在郊区圆明园等园林的周围也兴建了一些营房,供健锐营、火器营等居住。这都是扩大供给的思路,基本奠定了民国时北京城区的住房格局,也就是现在人所谓的「 ”老北京”。 旗人的住宅,是朝廷统一调拨,无偿分配,旗人只有居住权,而没有所有权和处置权。为了尽量保证满族的统治和旗人种族的纯洁,让旗人世代当兵来保卫朝廷,政府严禁旗人与汉族人进行房屋交易。这就是说,旗人即使想改善住房条件,也不能到外城去购买汉人的房屋,只能按资排辈,等着政府分配。 清代的房契分为红契和白契两种,虽然都属于买卖合同书,但红契是经官府报批和缴纳契税,盖了官府红印的。白契则只是买卖双方私相授受的白纸黑字,没有官府的盖章。这是一种民间的自发契约,虽然没有政府的保障效力,但是交易的双方往往对契约条款都自觉遵守,现实的情况是,这种白契越来越多。 没有了战争,社会稳定,旗人人口剧增,许多人又都无所事事,造成陷入赤贫的旗人越来越多。而汉人则活跃于各类市场和服务行业,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富人聚集到京城。清政府最终决定放开房屋买卖市场。先是允许旗人之间的房屋买卖,进而允许旗人购买汉人的房屋,最终更是同意了汉人也可以购买旗人在内城的住房。到光绪三十四年,汉人购买的旗人住宅已不少于一万套,而旗人购买的汉人住宅也达到了一千套。 1912年,清帝溥仪逊位,按照《清王室优待条件》,旗人的生活等应该予以安排,但袁世凯和北洋政府再也没有提到分配住房的事儿,旗人能混个温饱就不错了。政权更替让旗人成为普通人,再也没有以前的特权,再多的积蓄也有花完的一天,越来越多的王府和贝勒府,都进入了房地产交易市场。豫亲王府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郑亲王府的一座祠堂以2500银元的价格卖出。醇亲王后裔溥修,把打理王府事都交给了管家,自己继续花天酒地,最终王府连同后花园的木材都卖掉了,全部珍贵家具也卖了,全家的伙食从四菜一汤降至大饼就咸菜。 旗人子弟的衰亡,给北京城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内城外城结束了隔绝的状态。大批汉族居民有机会进入内城,购置旗人住宅,住得更加宽敞;不少旗人放弃内城的住宅,转到外城租购房屋,过起了「 ”朴素”甚至贫困的生活。内外城界限的消失,也为后来北京房地产市场增添了更多的房屋资源和交易机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捂死 宋武帝刘裕简介:南朝被一条棉被捂死的皇帝下一篇:进门见鱼缸 家里放鱼缸有什么讲究? 正对着门放置会放走生气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