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曾经风光一时的“战象部队”为何后来很少有人用了?

导语:在西方古典时代的战争中,尤其是在西方亚历山大大帝之后,罗马帝国诞生之前,有一支特殊的军队,经常出现在当时古典文明的各个战场上。这支特种部队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第一次相遇时损失惨重,并被其威力所震惊。就连希

在西方古典时代的战争中,尤其是在西方亚历山大大帝之后,罗马帝国诞生之前,有一支特殊的军队,经常出现在当时古典文明的各个战场上。这支特种部队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第一次相遇时损失惨重,并被其威力所震惊。就连希腊文明国家也曾把它作为自己的王牌。但这种力量在以后被人们反复总结,最终成为一种鸡腿力量。这就是曾经驰骋在西方古典世界的战兽——战象部队。

起初,作为西方古典世界的先驱,希腊人并不知道驯养大象用于军事目的。事实上,对于希腊人来说,他们第一次看到战象是在与波斯帝国的战争中。有一种说法是,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在高甲米拉战役中与波斯帝国作战时,曾见过波斯人装备的15头战象。他被这些战争巨兽震惊了,于是有了好好利用它们的想法,甚至在入侵印度的时候组织了一个更小的战象部队。

战斗大象冲锋

但是,其实对于亚历山大来说,战象并不是特别优秀的军队。因为,他的军队第一次遇到了战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亚历山大进攻印度时,当地的印度统治者波罗斯饲养了大约100头战象,将其投入战场,这就是达斯克特河战役。然而,战象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要回答为什么,我们必须从战象的主要应用方法入手。

一般来说,战象会放在军队前面,在对方冲锋的时候,先发动冲锋或者阻挡敌人。在古典时代,战象的厚皮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不受刀剑的伤害,而它们高大的身躯既可以保证坐在上面的骑兵不被下面的敌人击中,又可以对敌方步兵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战象由于其巨大的重量优势,可以轻松突破古典时代密集步兵组成的阵型,甚至是装备长矛的步兵。一些士兵受到战象巨大的体型和移动时的震动的影响,甚至在遇到敌人时逃跑。战象一旦进入当地步兵队伍,就可以通过践踏和碰撞杀死大量敌人。所以战象应该对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步兵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马其顿方阵对抗战象

不幸的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士兵经历了几次战斗,都是经过精心训练的部队。所以面对印度军队的战象,几乎没有逃跑的恐惧。而是依靠马其顿方阵这种超级矛方阵的战术,在达斯克特河战役中,战象根本没有办法完全占据马其顿军队的步兵战线。与此同时,方阵部队一步步逼近,战象失控,冲垮了印第安人自己的骑兵部队。这里可以看到,早在战象首次出现在史书上的时候,它们失控的特点就暴露出来了。

但战象虽然输给了马其顿方阵,但毕竟亚历山大大帝手下的军队是特例,他们在战象面前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和勇气是普通军队所无法企及的。所以面对这种新奇的力量,亚历山大大帝手下的一些将领发现了战象的独特价值。

伊普斯战役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部下在空年前围绕他留下的庞大帝国发动了一场激烈的内战。在这些人中,从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开始就一直活跃的将军博古最为厉害。为了避免被博古一个个消灭,托勒密、塞琉古、利西玛克斯、卡珊迪等将领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与博古展开了决战,这是后继者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伊普斯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博古的右翼骑兵成功击破了联军的左翼。正当博古的儿子德米特里准备率领右翼军队返回配合主力取得胜利时,却被300头战象挡住了。结果博古的主力,没能得到及时的援助,被打败了。

战争结束后,联军中的托勒密和塞琉古一定对战象有很深的印象,因为他们后来建立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帝国把战象作为重点部队进行训练,战象经常出现在他们的战场上。然而,在未来,战象的新战术并不是他们发明的。

皮洛斯

在围绕亚历山大遗产的战争中,他母亲的国家伊庇鲁斯也参与其中。亚历山大的年轻亲戚皮罗斯国王曾试图夺取马其顿的王位,但屡遭失败。因此,他着眼于西方,利用西西里岛上的希腊殖民地寻求帮助,率领军队进入意大利半岛,在那里遇到了当时繁荣的罗马人。

当时罗马共和国正处于在意大利半岛疯狂扩张的阶段。凭借优秀的重步兵,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几乎没有对手。但在与伊庇鲁斯国王皮罗斯的几次遭遇战中,罗马人损失惨重,伊庇鲁斯军队胜负的核心是其战象。皮拉斯与罗马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斗,即赫拉奎拉战役、阿斯伦让战役和贝内文图战役。前两次战役都取得了胜利,而贝内文图战役结束了伊庇鲁斯和罗马共和国之间的战争。

皮罗斯的军队经常在战斗中与罗马人的主要步兵对抗,有时罗马人甚至可以在步兵战斗中占据上风。不过皮罗斯的侧翼总能攻破罗马的侧翼。原因是他采用战象的方式,在侧翼装备战象部队,并混编骑兵。这样的侧翼部队,依靠战象的生理特点,往往可以让不熟悉战象的罗马骑兵逃离。侧翼的罗马步兵看到这样的场面,往往不敢反抗,很快就散了。因此,罗马军队的前两次战斗,

皮拉斯战争

罗马人虽然打赢了贝内文图之战,但并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对付战象的办法,而是因为伊庇鲁斯军队中的一只小象在这场战斗中因为受伤而哭泣,这实际上影响了其他疲惫的战象,导致它们相继失控。他们反而调转方向,击溃了自己军队的阵线,真是一只战象。皮罗斯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战争形象的特点,即在合理的战术运用下极其强大实用,但失控的风险依然齐头并进。就连皮拉斯这样的军事家,也因为这个致命的缺点,在阴沟里翻了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罗马人在与皮拉洛斯的战争中受到战象的重创,但他们根本没有学会如何对付这些军队。因此,皮拉斯撤军十多年后,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迦太基人在北非拥有由驯养的森林大象组成的战象。第一次布匿战争时,罗马人试图登陆迦太基,但执政官雷古勒斯试图一举攻克迦太基结束战争,却遇到了斯巴达赞提帕斯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其中包括100头战象。懒罗马人的后果很严重。在没有任何计划的正面作战中,罗马军队全军覆没,其中8000多人被战象杀死践踏。

迦太基战争大象部队

但是罗马人虽然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但还是有所收获,那就是最终学会了正视战象。迦太基人受到战象卓越战力的鼓舞后,派遣了一支150头战象的军队到西西里与罗马人作战。当时罗马人盘踞在巴勒莫。为了对付战象,罗马人让所有轻装部队都装备了长矛。当迦太基步兵随着战象慢慢穿过巴勒莫城外的护城河时,罗马步兵一口气把所有的长矛都扔向了战象,然后立刻逃跑了。结果,大象陷入了混乱。许多战象冲进护城河,而其他战象则践踏迦太基军队。罗马军队在这个时候趁机打了出来,但最后反而。

从迦太基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的表现来看,迦太基人使用战象的战术总体上比伊庇鲁斯军更原始。他们干脆用战象直接攻击对方步兵,而不是混进侧翼形成强大的侧翼军,也方便了罗马人的反击。一旦战象陷入混乱,相对于灵活的骑兵,缓慢的步兵只能被战象白白践踏。

汉尼拔的军队不依赖战象

顺带一提,迦太基人在第二次迦太基战争,也就是汉尼拔战争中也尝试使用战象,但是汉尼拔的战象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时候损失了大部分。等到他们真正与罗马人作战的时候,汉尼拔已经没有战象可以对抗了。然而,战象对汉尼拔来说实际上并不是出色的战斗力。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扎玛战役中,汉尼拔与他的宿敌罗马名将西庇阿对峙,罗马人改变阵型,形成一个又一个“通道”,从而使战争形象直接从罗马阵型中穿越过去。战象部队的存在,在名兵对峙的情况下,是不会有效果的。

就罗马人而言,对战象的恐惧从皮拉斯时代就已经不复存在了。从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战象的第一次战败,到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战象威胁的轻松化解,罗马军队对战象越来越熟悉。但是对于那些敌视罗马但是军队中有大量战象的国家来说,这就成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安提阿大帝

比如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塞琉西帝国,繁荣的主宰安提阿大帝在公元前190年与罗马共和国展开了决战。在这场后世称为氧化镁的战役中,安提阿大帝曾凭借装甲骑兵集群突破罗马重步兵组成的罗马-帕加马联盟左翼,一度到达罗马阵营。当安提阿大帝忙于征服敌军阵营时,被留下的塞琉古继续与罗马人作战。本来,他们没有落后。这样一来,以战象为核心的主力步兵的形成就成了罗马人的突破口。罗马人向战象上所有的标枪、弓箭致意。战象真的如罗马人所料的疯了,成功的从塞琉古军队核心践踏友军。就这样,塞琉古军队没有被罗马人攻破,而是被后方友军战象瓦解。

疯狂的战象

从很多战象案例来看,战象的成功发挥需要一个非常勉强的条件,即对手对战象缺乏了解,没有应对方法,才能让战象发挥作用。安提阿和罗马人都在战斗中被击败,因为他们第一次回应了战象。事实上,一旦有人发现战象容易失控,具有一定的投射能力,在战斗中失败的一方往往就是装备了战象的军队。而且随着骑兵装备的发展,重骑兵开始具备更强的冲锋和突破能力,逐渐开始取代早期战象的作用。

总的来说,战象部队是一支非常不稳定的部队。虽然它的特点曾经使它在战场上驰骋,甚至成为大规模决战的制胜力量,但缺点太明显、致命的部队确实不适合战术装备更先进的战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赵飞燕和赵合德 赵合德为什么比赵飞燕受宠?下一篇:怒江之战第16集剧情介绍 小分队遇神秘“影子”惊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