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为什么西欧发展出议会 为什么西欧发展出议会 中国一直是皇帝说了算

导语:为什么西欧发展议会,中国一直是皇帝说了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今日推荐:《金雀花王朝》 作者: 琼斯【英】 翻译:陆大鹏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今日价格:66元 为什么在西欧发展出民主制度和社会契约思想?为什么在中国的君主制就无法产生这些思想和制度。最近看了《金雀花王朝》,让我对西欧的封建制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这个问题有了另一个角度的回答。 首先要说的是这

为什么西欧发展议会,中国一直是皇帝说了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今日推荐:《金雀花王朝》 作者: 琼斯【英】 翻译:陆大鹏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今日价格:66元 为什么在西欧发展出民主制度和社会契约思想?为什么在中国的君主制就无法产生这些思想和制度。最近看了《金雀花王朝》,让我对西欧的封建制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这个问题有了另一个角度的回答。 首先要说的是这本《金雀花王朝》翻译得不错,对于希望了解欧洲中世纪历史的人,是本不错的书。这本书没有对战争的细节在制度的理论进行过多的讨论,集中精力讲述整个金雀花王朝223年的历史的事件脉络。 通读全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国王很忙,金雀花王朝的历代国王主要干两件事,一件是和法国死磕,另一件是和国内的封臣们周旋。之后,产生了一个疑惑,国王曾经多次剥夺重要封臣的领地,但很快又将另外一些贵族封在这些领地上,这些贵族之后又变成抵抗国王的力量。参照中国的分封制度,一旦封国被灭,就直接并入中央的郡县管辖。为什么国王不直接取消这个领地,并入王室的直属领地呢?这就涉及到欧洲分封制度的本质问题。 中世纪欧洲并非是分封,而是追认 欧洲中世纪的几个主要国家均为蛮族建立,早期蛮族进入罗马帝国边界后,使用的是原有的部落统治结构,结合一部分罗马帝国的行政管理。在罗马帝国灭亡后,蛮族逐步入侵在原本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但此时所谓的蛮族王国,并非是君主集权制,而更接近部落制。所谓的王国仅仅是同民族的部落联盟,国王是部落联盟的首脑,往往也是最大部落的酋长。 这种制度维持了一段时间,很快在与穆斯林的战争中暴露出缺陷,部落制在军队聚集,资源调动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在王国的早期,大部分的战争是入侵战争,可以不支付军饷,战争收益通过掠夺战利品,因此各部落的参战热情还挺高。王国到中后期,周边已经没有入侵掠夺的区域,同时面对阿拉伯帝国的威胁,没有掠夺收益,国王聚集军队就成为很大的问题。 同时,国王的权威并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各部落在原本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居住了下来,开始了农耕的生活,农民只向原本的部落首领缴纳赋税,国王的财政只能依靠直属领地的税赋。 因此,当时西欧各国亟需一种制度,可以替代原有的部落联盟制度。分封制度因此产生: 所谓分封并非真的将土地分给贵族,而是国王追认贵族占有土地的权益。这样国王获得了贵族名义上的效忠,贵族获得了占有土地的合法认可。国王需要发动战争时,贵族有义务贡献军队。贵族的领地遭到其他贵族的威胁时,国王有义务维护贵族的权益。各取所需,双方一拍即可。原本占领土地的部落酋长,就变成了国王分封的贵族领主。 血缘加地域的双重认同,王权不下郡县 之前谈过,因为追认式分封是基于部落酋长实际占有领地和其本部落的居民以及俘获的俘虏。既然是追认,而非分封,那么欧洲领主的权限,就远远大于中国汉代以后的分封诸侯。 第一, 国王分封的领地的所有权归领主所有,不能收回。 第二, 领主可以自行对领地进行切割分封,领主的封臣不向国王效忠。即「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第三, 领主领地上的人民,对领主效忠,不对国王效忠。 国王仅仅拥有对领主个人非常有限的权利,并不直接控制领主领地内的经济和财政。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地域和部落血缘的双重认同,处于整个社会的主导地位,领地慢慢变成了一种强大的区域认同的概念,这种认同感时至今日仍然在欧洲的部分地区存在,比如英格兰的威尔士、卢森堡、列支敦士登、加泰罗尼亚等区域。 虽然,国王通过分封名义上获得了国家的统治权,并拥有了调配一定军事力量的能力,但相对于阿拉伯帝国这样强大的对手,国王的实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国家的对外军事作战和国家典礼的大部分费用由国王承担,但是国王的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狭小的王室领地。 因此,国王只能发明各种额外的方式来敛财,比如国王有审判权,就搞出巡回法庭,判案的时候收原告和被告的钱,谁给的钱多谁就赢。国王在贵族进行继承的时候,有再次册封的权力,因此每次老贵族死了,儿子继承领地,国王就抽大一笔钱。 金雀花王朝打破平衡,搞出了民族国家和宪法 虽然,分封制度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但这个模式还是延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英格兰发生了一个意外。 英王亨利一世唯一的继承人,威廉太子在海难中遇难,亨利一世于是没有了继承人,他将自己的女儿玛蒂尔达指定为继承人。玛蒂尔达守寡改嫁给了安茹伯爵戈德弗鲁瓦,生出了亨利二世。亨利二世又娶了法国国王的前妻,阿基坦的埃利诺。 这样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同时还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安茹伯爵、和阿基坦公爵。 吊轨的事情发生了,亨利二世拥有整个英格兰,同时还占据了大半个法国,结果居然是法国国王的封臣。法国国王的领地,只有英格兰国王的三分之一左右,居然是英格兰国王的领主。 现在两个国王都睡不着觉了,英格兰国王想,我以及占据大半个法国了,我才应该当法国国王。法国国王想,英格兰国王势力也太大了,我这个王位随时要不保啊。从这里开始,英法两国就连续对抗了两三百年的时间,期间发生了着名的「 ”百年战争”。 一度英格兰占据了压倒性优势,英格兰国王成功加冕了法国王位,但最终法国还是将英格兰的领地彻底赶出了大陆。经过这一场折腾,两个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 国王的宗主权被扩大了。 在法国这边,法国国王要揍英格兰国王,最好的理由就是我是你的宗主。于是法国国王就变着花样扩张宗主权的范围,比如喊英格兰国王来开会,英格兰国王没来,就没收封地。 在英格兰这边英格兰国王需要打仗啊,必须管贵族们要钱要兵,也开始编造各种宗主权的理由,包括国王有权直接向所有的贵族和市民抽动产税,有权没收不配合国王军队征召贵族的领地。 第二, 国家的认同意识开始萌芽。 英格兰国王调动了一批英格兰贵族加上雇佣军来到法国境内作战,一路上烧杀抢掠。 激起了法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原本大家觉得就是两个领主之间打架,现在一个领主老是带外国人来帮忙,大家可就不干了。 对于英格兰而言,因为长期的战争,在法国有大量的伤亡,各家各户都有亲戚被法国人砍死,大家的认同感就出来了,丫的过海峡去,干死法国人。 加上双方长期的战争,骑士都是跟随国王作战的,相对的跟随领主的时间就变少了。慢慢的对国王和国家的认同就开始抬头。 第三, 国王与贵族之间开始通过新的契约维持平衡 国王无限制的增加宗主权的范围,贵族也扛不住了。 在英格兰约翰国王在位期间,这位国王打仗太不行了,每次带兵去法国都是打输,回来又喊贵族们出人出钱,再去法国打一仗,又输了。这下贵族可不干了,集体起来造反。 国王实在没办法,为了息事宁人只好和贵族签订了一个合约,这个合约就是《大宪章》。 宪章内容很多,核心的就一条,未经贵族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回到最初的疑问,君主制的中国与分封制的英格兰区别在哪里? 在大部分的时间内,中国相对于西欧,实力上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中国采用的是中央集权君主制,君主可以调配的资源以及控制的领土,远超过西欧国家。但君主制有一个缺陷,即君主的权力没有制衡与妥协的空间。 以北宋灭亡为例,艺术家皇帝宋徽宗为了艺术追求,修建了艮岳,花费巨额财富运送太湖石到东京汴梁。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西欧,且不说国家有没有这个实力,哪怕有这个实力,贵族也会出来反对。 因此,欧洲的政治决策,一方面有部落时代的众议制传统,另一方面有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启蒙。在金雀花王朝的阶段,欧洲从分封君主制,逐步向民族国家贵族众议制过渡,在启蒙运动时期,又向民主制过渡。中国持续采用集权君主制,因而没有发生一样的变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一只鸡引发的叛乱 一只鸡引发的叛乱 三个巡抚丧命 四人因此封王下一篇:送筐苹果进坑道能立二等功 揭上甘岭之战背后的艰难 送筐苹果进坑道能立二等功 揭上甘岭之战背后的艰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