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为什么清朝在内忧外患之下可以坚持半个世纪之久 为什么清朝在内忧外患之下可以坚持半个世纪之久

导语:为什么清朝能在内忧外患下坚持半个世纪?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十九世纪中叶,作为中国统治阶级的清朝已经穷途末路,身陷内忧外患之中。 1851年,广西落魄秀才洪秀全,在金田发起发动农民起义,史称天平天国运动。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经历太平天国,随后发动十数万「 ”天兵”西征湖广,北伐京师。于此同时,捻军在黄淮之地声势浩大,回民在陕甘掀起针对汉民和统治者的大屠杀。

为什么清朝能在内忧外患下坚持半个世纪?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十九世纪中叶,作为中国统治阶级的清朝已经穷途末路,身陷内忧外患之中。 1851年,广西落魄秀才洪秀全,在金田发起发动农民起义,史称天平天国运动。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经历太平天国,随后发动十数万「 ”天兵”西征湖广,北伐京师。于此同时,捻军在黄淮之地声势浩大,回民在陕甘掀起针对汉民和统治者的大屠杀。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帝都,火烧圆明园,咸丰携慈禧仓皇出逃热河。 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之条约不断;内有各地战乱四起,太平军已攻占江南半壁江山。如此危急的局面,清朝似乎已经崩溃在即,亡国气象尽显。 △太平天国运动和捻乱 但自打英法联军从北京撤出后,重回紫禁城的满清统治者们不仅很快平定了内乱,还大行改革,甚至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相比以往各朝各代,内忧外患至如此,清王朝为何还能苟延残喘,续命五十余载?是号称晚晴「 ”裱糊匠”的李中堂,还是慈禧太后的铁腕专制?亦或是外国列强的有意扶持? 王朝的兴替在我们的眼中不过是史书上的几行字,但对于身处亡国危机中的历史人物来说,亡国是天大的事情,千万人的身家性命全都寄托在这二字之上。当帝国出现亡国征兆时,作为王朝的统治者,最高既得利益群体,他们会拼命的挽救这个政府,清朝更是历朝历代「 ”救亡图存”中做的最成功的朝代之一。 战略方针的转变 1861年,咸丰病逝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较为平稳的完成了帝国权力的让渡,也由此开启了晚清五十余载的垂死挣扎。 △主政晚晴40余年的慈禧太后 政变之后,新上任的统治者放弃了以往「 ”天朝上国”的愚蠢思想,清楚的认识到了清王朝已处于危亡之秋,针对内忧外患提出了今后的国家战略方针: 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在这份战略方针中,清政府准确的分析了内外局势,认为天平天国和捻乱是最大威胁;俄国是与中国相接壤,意欲蚕食侵吞中国;英法等国只想通商贸易,赚取经济利益,并没有推翻清政府的意愿。因此,确立了先剿灭内部各种匪患,然后逐渐自强,首重防俄,注意英法美的战略举措。 平定内乱,重用汉臣 不论是强汉盛唐,还是两宋元明,那些历史上曾鼎盛一时的封建帝国,在其统治末期无不皇权旁落,佞臣专横,但这对于清政府却是一个例外,到慈禧光绪病逝为止,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自始至终都掌握在统治者手中。 自太平天国起义,曾经骁勇善战的八旗和绿营一败再败。清政府「 ”壮士断腕”,彻底放弃八旗,改用汉臣,下放权力,放其组建地方武装。一时间,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等各路地方武装崛起,于1864年攻克天京,太平天国覆灭,并在随后的十几年的时间内,彻底平息了国内的叛乱。 以湘军为原型拍摄的电影《投名状》 攻克天京 而在乱世中成长起来的各军将领,成为帝国新一代的官僚阶级,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更是一跃成为晚清最具权势的朝臣。但不同于以往各朝的是,这一批新崛起的权臣,并没有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也没有成为权倾朝野的乱臣贼子,反而化身为乱世之中的中兴之臣,尽心尽力为清朝续命。 仅从这点来说,就不得不佩服慈禧太后的御人之道。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大功臣为湘军,但在太平天国覆灭后,湘军被打散裁撤,改用李鸿章的淮军平定捻乱,而当出兵西北收复新疆之时,又选用左宗棠的楚军。甲午战败之后,湘军、淮军、楚军全部抛弃,以满臣荣禄为北洋大臣,重建北洋新军。 左宗棠收复新疆 那些曾经在剿匪中大出风头的地方将领,清政府不看出生,不分好坏,只要有功,全都加官进爵,并没有因为权力的调整而伤了武人的「 ”心”,成功避免了地方实力派人物因诉求不满而割据一方。 洋务运动,同光中兴 在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的冲击下,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 ”洋务派”,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在「 ”求富”和「 ”自强”的号召下,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建立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创办了诸如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钢铁厂、福州船政局等一大批近代工企业。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清政府的军事改革和军事近代化,还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增加了清政府的财富。清王朝的财政收入从1840年的4100万两,经洋务运动到1894年达到了8200万两,翻了一番。 △位于上海外滩的轮船招商局 随着内乱的平息和列强的和解,曾经的内忧外患被化解,清朝恢复了久违的和平稳定。报刊、电报、铁路、新式学堂等新兴事物,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被引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们「 ”睁眼看世界”,一切都在想好的方向发展,人们称之为「 ”同光中兴”。 利益均衡,以夷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看似成了西方列强的俎上鱼肉,但西方列强也是各怀鬼胎,并非铁板一块。 于是,「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成为当时的外交策略,虽然在现在看来是卖国求荣之举,是历史罪人,但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这是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最佳策略。 英法美等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华经济掠夺之上,为了获得长期的利益,维持清政府的在华统治成了各国的一种政治默契。清政府正是通过这一点,攀上了大英帝国的高枝,利用英国的扶持抵抗对土地贪得无厌的俄国的侵蚀。 汉口英国租界 英国为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当俄国在欧洲充当「 ”宪兵”风头无两之时,英国联合法国帮助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对俄国大打出手。 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失之于西,取之于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豪取中国近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为避免中国被俄国独吞,英国「 ”含辛茹苦”的跑来中国,帮助清政府对抗俄国。 向清朝出口先进武器,帮助训练新式军队,甚至亲自下马组建洋枪队,帮助清朝平定太平天国内乱。而后,又大力支持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在留学生、船政、军工、钢铁等各方面,帮助清政府实现近代化,以至于整个北洋水师都是在英国人的帮忙下搭建起来的。 英国人戈登和其组建的洋枪队 经济上,英国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同时,也没有忘了羊吃饱才有羊毛剪的道理。一方面收着清政府的战争赔款,一方面派驻官员帮助清政府建立现代海关体系。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海关被打造成清政府最廉洁的机构,产生的税收不再被层层克扣,绝大部分都顺利的流进了清政府的国库之中,成了清政府最主要最稳定的财政来源。 晚晴最大「 ”功臣”,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 回看清朝之前的明朝: - 天下财富被宗室和地主攥取,天灾人祸之下流民四起; - 朝廷拿不出钱财赈灾,流民变成暴民,起义造反; - 朝廷征调军队镇压,军费开支暴涨,朝廷拿不出钱只能不断加重税赋; - 高税赋天下,农民起义不减反增,中央财政进一步恶化; - 军队拿不到足够的饷银,哗变加入叛军; - 大明陷入死循环而灭亡。 △电影《大明劫》剧照 反观清政府,在关税的支持下,平定内乱之后不仅不需要过分压榨百姓,还有余钱来搞耗资巨大的洋务运动和各种新政,再不济也可以依靠关税来向列强借款暂渡难关。仅从这点来说,清朝比明朝要幸运太多。 四面楚歌,国运终结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昔日既不被清朝也不被列强放在眼中的日本将外强中干的清政府干翻在地。经此大败,不仅使得洋务运动几十年的强军成果化为乌有,更让一直扶持清朝的英国开始动摇。 甲午战争 1901年,英国彻底抛弃清政府,组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第二年,英国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同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条约》,日本就此取代清朝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小弟。 日本也「 ”不负众望”,在随后的日俄战争中大败俄国,坐实了远东第一强国的位置。 日俄战争 失去了列强的「 ”保护”,「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活动愈演愈烈,李鸿章、张之洞等肱骨重臣先后离去,曾力挽狂澜的慈禧太后也葬身黄土,最终再也没有人能挽救清朝灭亡的命运。 1909年慈禧太后逝世 1912年,随着武汉的一声枪响,清朝这艘早已破败不堪的大船终于驶到生命的尽头,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angelababy有整过容吗 angelababy有整过容吗 杨颖整过容吗下一篇: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刘彻利国利民长久安定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刘彻利国利民长久安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