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经历生死离别 经历生死离别 他20岁打坐 养身养心 96岁高龄与世长辞

导语:钱穆先生是中国国史界第一人,除了学识渊博,着作慎密谨严外,他的养生之道也备受关注。他喜欢游历、散步、静坐,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养生方式。从二十多岁开始坚持静坐,数十年如一日,早已出神入化。1990年去世时,享年96岁。

历经生死,20岁打坐,养心,96岁去世。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中国国史界第一人的钱穆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议论宏通,着作慎密谨严,蜚声学圃。且他的养生之道。为人津津乐道。 钱穆1895年生于江苏无锡。钱穆的父亲因体弱多病,而无奈放弃仕途。因此他在朝为官的梦想,希望儿子钱穆能替他实现。钱穆7岁就被送到私塾读书,后又进入钟英中学。但无奈,1910年武昌起义,学校停课,钱穆也不得不中止学业。 1911年仅有小学学历的钱穆就开始任教。他在任教期间,一直坚持学习,努力学习新思想新文化,思想不断得到升华。他先后在多本刊物上发表文章,见解独到,文采斐然。得到当时许多文学家的大力称赞,钱穆因此名声大噪。仅有小学学历的他,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任教。钱穆先生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他讲课风趣幽默,对待同学亲切和蔼,深受同学们的爱戴。 除中国的教育外,纵观钱穆先生一生还有一件事是他难以割舍的。钱穆的祖父三十七岁时撒手人寰,钱穆的父亲,则因体弱多病,四十一岁就离开人世,他的哥哥也因积劳成疾早早离他而去,1928年的钱穆又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他的儿子也离去。 这一次次生离死别,是钱穆难以放下的心结。也正因如此钱穆对养生十分关注,常说,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因此钱穆在工作繁忙之余也不忘养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 钱穆喜爱游历游学。他一边游历祖国美景,一边读诗读史。依他的话讲,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养生,用大自然的力量调节内心郁结,心态逐渐放松,心情逐渐愉悦。但钱穆学校事务繁忙,可供他游历的时间很少,但一有时间他就逃离日常,奔向自然。 在工作繁忙时。他不能出走游学,就用散步取而代之。每天早上早餐后,他都沿着湘江西岸散步一小时,除天气不好的雨雪天气,钱穆日日如此,从未间断。他时常一边散步,一边同学生谈天说地,思考学问,怡心养性,好不快哉? 后钱穆与妻子定居香港。在香港那个繁华的大都市,钱穆依然不改往日作风,喜爱接近大自然,保持着散步游历的习惯。他经常到香港山顶看日出日落,到九龙乡村漫步,对于大自然的一切,他都充满无限的喜爱。 钱穆最独特的养生之道当属他的静坐习惯。或许是父亲的去世给了钱穆沉重的打击,这个习惯从钱穆二十多岁就开始养成。几十年坚持练习静坐钱穆早已出神入化。或许正是静坐之法,改变了钱穆,直至钱穆古稀之年,他依然双目炯炯,身体强健。 1990年钱穆与世长辞,享年九十六岁。静坐的习惯自父亲离世起就养成,后又经历多位亲人早亡,钱穆就更加坚定。静坐之法跟随钱穆先生一生,既代表他内心的恐惧,又彰显了他内心的平静。 参考文献: 《钱穆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27193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吴王夫差和西施之间的故事 吴王夫差和西施之间的故事下一篇:同为段氏家族的一灯大师和段誉是什么关系 同为段氏家族的一灯大师和段誉是什么关系

文章评论